邓清明的事迹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事迹是一本百科全书,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巧,了解事件的各个方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有助于写出更加生动、具体的事迹材料,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邓清明的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邓清明的事迹7篇

邓清明的事迹篇1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五号瞄准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航天员将在太空出差6个月。在这次太空出差名单中,坚持追梦24年的邓清明名列其中。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尝试,飞天梦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夙愿,也是所有载人航天工作者奋发向上的动力。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8年,14名飞行员通过层层筛选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踏上飞天追梦之旅。截至2021年,当年14人中仍在现役的只有邓清明一人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

20多年来,邓清明坚持做一件事,追一个梦,尽管以微小的差距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从未想过放弃。他24年做了3次备份航天员,有人为他感到遗憾,甚至担心他难以实现梦想。但是,在航天追梦的路上,他从未缺席,始终在场:备份和主份训练的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并无差别,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考核同样严格;“神九”发射升空时,邓清明在地面和天上的航天员同步把流程走了一遍。因为他相信,“不管是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普通人似乎难以想象与梦想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的遗憾,永不言弃,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归零”的心态转变,更可见其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坚持。“归零”说起来容易,但心里是苦涩的。

2018年,邓清明在采访中表示:“个人的荣誉、个人的得失,在这一刻真不是特别重要。谁完成任务,都是完成任务。谁在飞,都是航天员在飞。因为只有航天员把任务完成,哪怕是作为备份,你的付出才是值得的。”

太空不会因为谁的故事感人至深,就对谁敞开怀抱,圆梦路上也不会因为谁眼泪流得多,就对谁放低标准。唯有不断坚持,始终保持热情,宠辱不惊,才能在关键时刻成就自我。

“时刻准备着”始终是邓清明的人生姿态。神舟十一号执行任务期间,邓清明只在家待了一晚,就赶往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负责地面支持工作,与天上的航天员共同完成使命任务。56岁的他依旧坚持训练,“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虽然多次作为替补,但只要时刻准备着,就有梦想成真的时刻。

邓清明圆梦了,年轻网友“沸腾了”,有人直言“56岁现在叫青年”!不懈坚持、奋斗追梦,正是邓清明的故事与青年产生共鸣的精神密码。

奋发有为的青年何尝不是如此?00后小伙马宏达“刮腻子”夺得世界冠军,背后是每天超过9小时的刻苦训练,准备时间长达5年之久。徐梦桃四战冬奥会,为梦想长达20多年的坚守付出。2018年她甚至扔下“拿不了金牌就退役”的狠话,在第二跳中出现失误,无缘大决赛。但她从未放弃训练,时刻准备着,最终在2024年北京冬奥会一举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的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邓清明等了24年10个月才迎来飞天圆梦,踏上追梦的“星辰大海”。我们的人生或许同样如此,不会一开始就一帆风顺,但应该时刻做好准备,相信“机会始终留给有准备的人”。

邓清明的事迹篇2

在航天员的序列里,就执行飞行任务而言,有主份和备份之分。这绝非是为了分出“高下”而设置,而是为了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做出的科学部署。“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就是对这一部署意义的精准说明,这也是“邓清明”们所思所想所诠释的核心价值。他们是战场上的“预备队”,是先锋身后的“后援团”,是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神秘力量。我们为有着如此铁血如此优秀的备份而感到骄傲。

备份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次次落选,也难免会有失落的心情。当组织上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说自己当时的确懵了一下,但他还是转过身面对景海鹏,紧紧地抱住了他,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而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真诚、无私、不矫情,大局为重,这是一名立誓为祖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应有的格局。

中国航天员,是精锐中的精锐。备份越强大,越说明主份的强大。而主份的梦想成真、为国出征,背后是一股强大的推力,这股力量也包括了备份们矢志不渝的航天理想。真可谓,“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邓清明所言“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了,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这是心有蔷薇的生动写照。

邓清明的事迹篇3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位未曾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原则上来说,他只要不退役,还是有非常大的概率前往太空执行任务,但现实更残酷,可能要抱憾今生了。具体情况给大家分析一下。

四次与太空失之交臂

邓清明曾经入选了“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备份乘组,这是他距离太空距离最近的时刻。同时他还曾经参与过其他飞行任务的选拔,但均与太空失之交臂。

目前他也是首批现役航天员当中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年龄已经没有优势

出生于1966年的邓清明,现在已经56岁了,与第二批航天员的年龄正好相差12岁左右。当年作为“神舟十一号”任务考核的时候,他的成绩与一起考核陈冬相差很少,但陈冬的优势比他整整年轻12岁。

而且目前的“神舟十四号”乘组的三位航天员均来自第二批航天员,并且第二批航天员当中仅有张陆一人未执行过任务。

并且现在的第三批航天员已经选拔完毕,并进入到训练阶段,邓清明与第二批、第三批航天员相比,年龄上已经没有优势;与第一批航天员相比,没有实操经验。

未来乘组已经没有他的位置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神舟飞船每次载人三位,一般情况下,01号是指令长,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02号一般也都是有一些特殊的专长,能协助01号的工作,而03号一般都是新人,这也就非常限制了,邓清明已经56岁,不太可能当做新人培养。

并且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向世界其他国家开放,未来还会有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我们的空间站,从这些方面来看,邓清明的机会更少。

所以,邓清明还存在圆梦太空的可能,只不过是这种可能比较小了。

邓清明的事迹篇4

11月29日晚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向着星辰、向着皎月、向着属于我们的天宫飞去。它载着三位航天员,载着祖国委以它的重任,载着邓清明的飞天梦。

25年前,邓清明的飞天梦冒出了萌芽。1998年1月5日,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邓清明有幸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那一天,他庄严宣誓:”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此时,他心底那颗种子悄悄冒出了脑袋,成为邓清明一直在坚守的信念。

25年间,邓清明的飞天梦在风里雨里艰难成长。2003年,杨利伟飞天成功。此后的日子里邓清明的8名队友也先后升空,领略地球之外的炫丽风光。这25年里,有人圆梦升空,有人退役停止训练,更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航天员大队,唯独邓清明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中以备飞的形式与那个他魂牵梦萦的太空擦肩而过。可他没有放弃,他仍在努力,他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着,心中的那颗赤子之心毫不褪色。就这样,他成了第一批在役航天员唯一没有飞天的人。

24年后,2024年11月29日,56岁的邓清明终于获得”太空门票”,乘上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奔向璀璨的太空。他的飞天梦终于由那个脆弱的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他的梦想终于成真。他说:”我愿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为了奔向太空这一梦想,邓清明努力了25年,终于在人生半百得以圆梦。所谓知天命就是用逐渐哀老的身体来对抗每一次高强度训练,但仍然不向岁月妥协。年龄在增长,可邓清明那颗赤子之心一如当年滚烫。

依然为一个梦跌跌撞撞,这并不可笑,有人向往。天上的星星虽然渺小,但是也有它自己的光芒,无数颗星星汇聚在一起,终将形成耀眼天象,供人们仰望。

邓清明的努力就像一颗颗星星,他用了25年把这些星星汇聚在一起,照亮了自己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

邓清明的事迹篇5

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开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阵容,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邓清明,终于出现在名单中。为了这张“太空门票”,邓清明准备了近25年。

当天,他在航天员与媒体见面会上说,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1998年1月,邓清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如今,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已经“飞天”圆梦,5名没能执行任务的队友,也已在2014年正式停航停训,邓清明是其中唯一没有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航天员。

从加入航天员大队那一刻起,邓清明就对神秘的太空充满向往。

2010年,邓清明成为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备份和主份航天员的训练科目、时间、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都是一样的。神舟九号任务中,邓清明最后落选,但他相信这种积累是为下一次任务打基础。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后,邓清明在地面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走程序,做到哪一步就打一个钩。他说:“不是从基地回来,任务就结束了,我的队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

如果说神舟九号任务落选后,邓清明相信自己还有机会,那么梦想与神舟十号任务再次失之交臂,止步于发射塔前,则让邓清明更感遗憾与难过,“因为我不知道‘神十一’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已经年纪不小了。”

2014年,首批航天员中5名航天员正式停航。在停航停训仪式后,同是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备份航天员陈全在鼓励邓清明不要放弃时说,“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这句话让邓清明印象深刻。

即使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邓清明依旧坚持训练。2018年,邓清明首次公开航天员身份,进入大家的视野,他20多年来多次备份,却屡屡与梦想擦肩而过的故事令许多人动容。然而,邓清明明白,“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人生能有几回搏。”

他直言:“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信“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对我来说,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得知自己被确定为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时,邓清明坦言,当时内心十分平静,想得更多的是珍惜机会、扎实训练,做一个让乘组放心的人。

正如一位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见面会上所说,“大家一直在这里等你”,许多网友在名单公布后发出“追梦者终圆梦”的感慨和祝福。

29日晚上,邓清明将出发,去亲身体验队友曾向他描述的精彩的太空生活,他也与家人约定,当他们的眼睛,带他们看一看美丽的宇宙、蓝色的地球。

邓清明的事迹篇6

苦训24年无缘“飞天”,航天员邓清明:人生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

首次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5、4、3、2、1,点火…

在万众瞩目之下,在无尽期待之中, 神州五号 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一天是2003年的10月15日,这一天中国的辉煌史册之上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历时21小时之后,神州五号返回舱平稳降落内蒙古。

中国实现了千年飞天的愿望,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航天员 杨利伟 成了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当杨利伟返回航天城时,所有的航天员都紧紧围抱在一起,其中就包括邓清明。

“你看,这里有一块小结石,你能看到吗?”

顺着医生所指的方向,那块细小的结石在邓清明的瞳孔中不断放大,那一刻,邓清明全身上下的感受只剩绝望。

因为 邓清明 是航天员。

为了早日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太空,为了推动中国 探索 太空之旅,邓清明毅然选择接受手术,被迫开始了肾脏内多一根管子的生活。

因为这根管子,邓清明开始频繁出现 尿血 的情况,疼痛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能尽快消除结石,所有的痛苦邓清明都甘愿选择闷不做声。

因为在邓清明看来,他的生活中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航天,为了航天,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但邓清明训练了 24年 ,精心备战了24年,却屡屡与航天失之交臂,至今仍在一线苦苦等待。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邓清明热爱航天,他甘愿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一直做替补。

邓清明追求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非是自己个人荣誉的进步,委派谁执行航天任务不是邓清明所能考究和决定的事情,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做好准备,当登天的交接棒传递到自己手中的时候,出色的完成航天任务。

为此,邓清明一直都在准备着。

1998年,邓清明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了中国首批航天员的 十四分之一 ,他的战友很多都是中国航天届耳熟能详的人物: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

这十四位由国家精挑细选出的佼佼者,从五湖四海赶来,因为一个共同的航天目标,汇聚在北京航天城。

他们挺着峻拔的身姿,在五星红旗下庄严许下了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誓言。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们心中激动的火苗也窜动成型,从此刻开始,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飞天 。

从那一刻开始,他们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成为集体事业的化身,他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飞天,他们也只有一项荣耀就是完美完成飞天任务。

所有的荣誉都不归属于个人,所有的失败也由集体共同承担,这就是团队,但这也是从零开始。

他们需要在四五年之内学完全部的课程,开展完全部的训练,但在这次的学习上,所有人争取的都不是及格,而是最优。

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命。

外太空有太多的未知,航天员所学习的一切都是为了在自己预判的范围之内规避所有的风险,一失足成,付出的代价也许就会是命悬一线,所以他们必须力争最好。

所有人都在拼命努力,邓清明自然也不甘落后。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扎好理论知识的地基,并且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了摆在邓清明面前的一大难题。

得在舍后,取在舍前,这个道理邓清明明白。

为了学业上的更进一步,邓清明献出了本就稀少的假期时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学业上。

幸运的是,因为卓越的表现, 邓清明成为神九的备飞航天员 ,进入了强化队训练。

遗憾的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因为微弱的分差,邓清明遗憾落选,与自己热切向往的外太空失之交臂。

结果出来的那一刻,邓清明不仅没有表现出一丝的落寞,反而表露出了一种由内及外的自豪。

只要能登天,只要能在外天空留下中国探寻的脚印,邓清明便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即便迈出那一步的并不是自己。

但在此之前,邓清明人生发展的轨迹很是顺利,是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模板。

1966年3月16日,邓清明降生在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对于这个小生命的诞生,他们一大家子都很高兴, 因为邓清明是家中的长子,也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

在父母的殷切期待之中,邓清明逐渐成长起来,他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他对未来也已然形成自己的期待。

走出农村,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邓清明奋斗的方向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好弟妹们的表率却是懂事的邓清明揽在自己肩上的责任重担。

但看着懂事的邓清明,他的父母却很是心疼,因为邓清明对他们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鲜少主动向父母索要什么东西。

读高中的时候, 13公里 的上学路,别的同学都是骑自行车,可邓清明却总是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

邓清明的布鞋总是比别的同学磨损得要快,其中的缘由邓清明虽未开口,但他的父母却懂。

第二年粮食丰收之后,邓清明的父亲便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光鲜铮亮的自行车在贫穷的家庭格格不入, 可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邓清明便在心中暗暗立誓一定要出人头地。

1984年2月7日,两名美国宇航员成功实现太空漫游,在无绳索的束缚下在太空中行走,这是国际上的一件大事,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同样也是一阵刺激剂。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年邓清明刚好十八岁,正值高考和入伍的分水岭。

有一天,学校突然张贴了一张空军招飞的大字报,所有的同学在路过时都会忍不住地驻足观望,邓清明也不例外,可当同学们展开讨论准备报名的时候,邓清明却默默退出了人群,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

这并非是因为邓清明能力不行,而是他想早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与辛劳的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重担。

但是,邓清明的父母在得知空军招飞的消息之后,却反复鼓励自己的儿子报名。

内心对蓝天的渴望在父母的反复提及之下终于按捺不住,邓清明申请了一张报名单,在签名处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填完申请表落笔的那一刻,邓清明重重地呼了一口气。

加油,一定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争光,邓清明在心里暗暗地告诫自己。

也正是凭借此般坚定的信念,当顺利通过层层体检和选拔进入军校之后,无论经受多么辛苦的训练和学习,邓清明的嘴里都从来没有涌现过一句放弃。

因为在邓清明看来,自己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所以他必须拼了命地努力,不让这宝贵的机会从自己的指缝之间溜走。

但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半途而废的人,但幸运的是邓清明始终是言行一致的那一个。

在新疆哈密第八飞行院,邓清明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飞行员所有项目的考核,并在此后不久,以出类拔萃的成绩从同批次的飞行员中脱颖而出,获得驾驶歼击机训练的资格。

优秀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但是看着自己履历上辉煌的战绩,邓清明的心中却满是掩不住的自豪,因为他做到了,他实现了自己为父老乡亲们争光的目标。

邓清明不仅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还在1998年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首批航天员之一 ,他满心期待着自己能为中国做出更高的建树,但一连三次,他却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

可即便如此,邓清明依旧会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起飞,他时刻都在准备着,他也时刻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镁光灯下的不是邓清明,但任何一位能站在镁光灯下,走向太空的航天员背后的中坚力量一定有邓清明的一份功劳。

邓清明会在神舟十一最具挑战的 33天 模拟实验前将每一天的流程都逐字逐项地跟陈冬过一遍,即便自己只是备选。

邓清明会在神舟十一号最终飞天人选宣布的时候,由衷地对景海鹏说出: 海鹏,祝贺你。

即便邓清明自己是落选的那一个,但在他心里,个人的荣誉得失永远是最次要的,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才是心中的第一,只要任务完成,所有的努力就不算白费。

邓清明会在神九发射升空后,在地面按照手册将所有的程序走一遍,完成一项之后,就在该项的任务之后打勾,完成最后一项任务,他却等到神九平稳降落之后才勾选。

因为对邓清明而言,任务完成固然是追求的目标,但战友的平安归来,才是他任务真正的结束。

没能亲自登天是邓清明心中的遗憾,但他却从未因此责怪过任何人,也并未因此松懈对自己的要求。

从成为航天员的那刻开始,二十多年来,邓清明始终勤勤恳恳,坚守航天人不移的信念,怀揣纯粹的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光发热。

虽然邓清明未能走向台前,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上,他依旧是尚未被广为知晓的英雄,但在妻子和女儿的心中, 邓清明却永远是二人敬仰的对象。

妻子 满颜红 会在神舟飞船返回舱平稳着陆的时候,身穿红色衣服,将一捧鲜花送到邓清明的手上,因为她知道这其中丈夫的功劳。

女儿 邓满琪 会将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开门声响起的时刻,抱紧自己的父亲,对他说欢迎英雄回家。

看着懂事的女儿和温柔的妻子,邓清明压抑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那一刻,邓满琪的心中满是愧疚与自责。

因为少不更事,邓满琪也曾哭着对自己的父亲说: 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啊?

女儿突然的问答让邓清明措不及防,可他嘴里却还在说着:爸爸不会骗你的,爸爸一直在努力,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好不好?

年幼的邓满琪不懂父亲口中的奋斗,但随着年岁的渐长,她却日益觉察父亲的苦涩与顽强,她在生活的实践中读懂了奋斗的含义,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悟透了父亲坚守的初心。

在父亲永不言弃航天梦言传身教的影响之下, 2012年邓满琪大学毕业之后,毫不犹豫地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了一名助理工程师。

工作的日益推进让邓满琪知悉父亲的辛苦,在神州十一号出征名单宣布之后,落选的邓清明收到了一封女儿寄来的手写信。

这是两人一贯的交流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传统化讯息的表达更显情真意切。

邓满琪在上面写道: 我看到了你头发里面新生的白发,我也为在岗位上默默奋斗二十余年的你感到心疼,但是爸爸,你一直是我的骄傲,你是我见过最敬业、最无私的人,你把自己一生的热爱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你虽有憾,但我相信你一定无悔。

中国高速发展的幕后有太多无名英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昂扬向上的新中国。

如今,56岁的邓清明依旧坚持训练,只要祖国需要,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出征,中国的发展史上有太多诸如邓清明这般的人,他们用数日如一的深耕,为中国开辟了新的发展。

他们用昂扬向上的热情,为中国点亮了新的可能。

他们是可敬可亲的,他们是可歌可颂的,他们是值得被铭记的真正的英雄

邓清明的事迹篇7

2024年29日23时08分,神舟1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0日成功对接空间站,与神舟14乘组航天员成功“会师”。

宇宙浩瀚,天高地迥。归航不是终点,航天人的接力不会停止,这之中总有人从始至终在努力,而邓清明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1998年,这个年轻的飞行员,同其他十三名飞行员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队的第一批成员,邓清明的心中埋下了梦的种子,一定要飞往太空,探究宇宙,他并不知道,追梦路上满是艰难。

“只有当机组人员返回地球时,我的任务才会完成。”成为航天员后,他一直是一名“备份人员”,每位航天员闪闪发光的背后,是他和别的工作人员在背后默默支持。2016年,在为神舟11号飞行任务进行训练时,邓清明在一个不到十平米的航天模拟器内待了33天,期间不能淋浴。闭眼,睁眼,面前都仿佛有巨大的刺眼的光团;左耳,右耳,哪里都环绕着极大的噪音。

与别的航天员一样是能力超群的优秀人员,却在后备岗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他不仅没有抱怨,还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2018年,他得到了一个可能圆飞天梦的机会,得知乘组名单上没有他时,他描述“我当时真是千言万语没说出来。”这是他离圆梦最近的一次。入选的队友坐在他的旁边,邓清明百感交集,红了眼眶,却只是道了句,恭喜,兄弟。

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甚至快要淹没了他想要航天的理想。“不管飞还是不飞,都是在深度的参与这项工作。”因此他像自己说的那样做了,不气馁,仍在为未来的航天任务做准备,十八年过去了,他是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但他仍在为那一刻做着准备。

每一次风雨兼程,未必彩霞漫天;每一次翻山越岭,未必百花盛开,但每一次努力都有惊人的结果,时光不会辜负沉潜的力量!今年的飞天任务交给了邓清明几人,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努力能从冰封的土地中胜出十万朵瑰丽的玫瑰。

等待时,他不气馁,认真完成当前的工作,同时用12分的努力为未来的梦想做铺垫,他——邓清明,沉潜的邓清明,成功的邓清明!

邓清明的事迹7篇相关文章:

清明节和清明的演讲稿优秀8篇

清明话清明作文优质7篇

让清明更清明作文参考7篇

让清明更清明作文模板7篇

清明节做清明果活动方案通用7篇

清明节做清明果活动方案模板7篇

关于清明扫墓的作文8篇

我的清明节作文8篇

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方案8篇

清明扫墓活动的作文5篇

邓清明的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5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