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互动性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结束教学工作后,教师们可以对教案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借鉴,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教案的模板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认识生字11个,书写生字8个‘学习“提手旁”“夕字旁”。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评价。(紧扣学生实际,把引导学生回忆夜景的美和学生对黑夜的恐怖感作为重点)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首读诗歌,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诗歌,要读得流利、有感情。
3、检查生词认读,尤其是生字的读音及书写、识记。
4、分组朗读,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指导学习第一节
1、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句子读得有感情?
2、读一读,练一练:请同桌为自己提意见。
3、读一读,展一展:请全班同学评点自己的优点。
(教师抓住“很小很小”、第二、第四行诗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4、议一议:你认为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二)指导学习第二节
1、数一数: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2、“偏要”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要拉“我”在夜晚散步?根据这个意思你能把“偏要”换成另外一个词吗?
3、“我”在夜晚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夜晚还有什么地方美丽?
4、“我”还怕黑乎乎的吗?是从什么时候不怕的呢?“从此”是什么意思?
5、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
6、想象体验;
7、尝试背诵。
四、指导小结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指导练习
课后练习2
六、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夜色
从前: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晚上:花草像白天一样
从此:勇敢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习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习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习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b:指名说,评议,相机指点。
c:再次自由说,指名说。
4、把它写下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词语、句子抄写。
2、板书设计
春
抽枝、长叶
11、石榴
夏
开花
秋
结果
颜色
形状
色彩(石榴子儿)
味道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不能不讲信用”这句话的意思。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体验宋庆龄是怎样做 到守信用的,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守信用的重要,懂得从小就应当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 信用的。
教学难点:
感悟守信用的重要,懂得从小就应当养成这种好习惯。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等别人的情况吗?
(学生说自己等人的事)
师:当你等人等了他好长时间,他还没有来,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宋庆龄一块儿去等等小珍,感受一下这个过程,看看小宋庆龄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屏幕出示:课文讲了宋庆龄答应( ),为了等小珍,她没有( ),等了( ),可最后( )。
(指名填写——集体填一填)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验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
1、学习1自然段,感受宋庆龄等小珍答应得很坚定
师: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宋庆龄答应教小珍折花篮的?(学生说1自然段)
大家都读读1自然段,当时宋庆龄是怎么答应小珍的?
学生回答: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句子对比:宋庆龄点头说:“好,我等你。”
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师:读一读两个句子,你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谈感受,可能会抓住“点点头”、“一定”两个词语谈宋庆龄答应得很坚决。)
师: 你们体会得真好,能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练读——指读——师生合作读)
过渡语:宋庆龄答应教小珍折花篮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她是怎样做的呢?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宋庆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学生读,画)
3、引导汇报
师:宋庆龄答应教小珍折花篮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师:宋庆龄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1)宋庆龄拍着手说:“太好了!”
引导:从这儿你读懂了什么?
生答:去李伯伯家做客,宋庆龄特别想去,她非常高兴。
师:你们能用朗读来表达宋庆龄此时的心情吗?试一试。(练读——指读)
师:和家人一起出去做客,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呀。接下来,宋庆龄又是怎么说的呢?
(2)忽然,她想起小珍要来的事,说:“哎呀,差点儿忘记啦!我和小珍昨天就约好了,等一会儿她要来学折花篮的。我不能去李伯伯家!”
问:宋庆龄那么想去李伯伯家,可她为什么没有去?
生可能会说:因为她答应小珍要等她,就应该等她。
师: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办到。你们说得多好啊,宋庆龄是怎样说的?
(“我不能去李伯伯家!”字体变红)指名读——练读
师:宋庆龄不能去李伯伯家了,可是爸爸想让女儿去,他是怎么对庆龄说的.?你们都读读。(指名生读)
师:听了爸爸的话,宋庆龄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3)出示: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a、(学生读)宋庆龄想了想,她在想什么?(是去李伯伯家,还是等小珍。)
如果换做你,你是去做客,还是等小珍,谁来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我会等小珍。答应了别人就应该做到。不然,小珍来了一定会等着急了,很失望。下次就不相信我了。以后有机会我再去李伯伯家。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宋庆龄也和你们想得一样。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指名读,“我不能不讲信用。”字体变红。)
b、师: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什么意思?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句子的意思。)
句子对比: “我要讲信用。”
“我一定要讲信用。”
“我不能不讲信用。”
对比着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三句话给你的感受相同吗?哪句话更能表达宋庆龄此时的心情?
再读原句,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连起来分角色读2自然段,或者师生配合读,去掉提示语读。
师:一家人出门做客,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多开心呀。可是为了等小珍,宋庆龄放弃了和家人出门做客的机会。此时,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
过渡语:宋庆龄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读第三自然段。
(4)宋庆龄一个人留在家里,一直等到十点多,始终不见小珍来。她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是仍旧耐心的等下去。
a、师:读了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一直、始终、虽然、但是、仍旧等词语,体会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人。
b、师:宋庆龄从早上一直等到了十点多,小珍还没来,此时此刻,如果是你在等小珍,你有什么感受?会想什么?(学生说。)
师:再想想,此时此刻,爸爸、妈妈他们在李伯伯家有说有笑,多开心呀。可宋庆龄却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等了小珍半天,现在,你对她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c、应当怎样来读?指读——齐读。4、宋庆龄从早上一直等到十点,又从十点等到了中午十二点多,小珍还是没有来。爸爸、妈妈回来了。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出示对话,学生读)
①指名分角色朗读。
②爸爸惋惜什么?妈妈为什么亲吻宋庆龄的小脸蛋?
③既然没有等到小珍,又没有去成李伯伯家,你觉得宋庆龄等了这么半天,值不值呀?(学生发表看法,可能会结合5自然段的内容来谈。)
④小珍为什么没有按时来呢?你觉得她是“讲信用”的人吗?(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⑤宋庆龄全家人,为什么会心地笑了?
四、补充课外资料
学了这课,你们知道了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你们还想听宋庆龄的故事吗?那时她已经五十多岁了,她已经是宋奶奶了。 师讲故事。
宋庆龄很喜欢孩子。一天,她说好去幼儿园看望孩子们。不料,这天天气突变,狂风四起,风沙弥漫,人们走在大街上连眼睛都睁不开。工作人员劝她取消活动,她不同意。幼儿园的老师们都以为宋庆龄不会来了,可是宋庆龄却冒着漫天风沙准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师:同学们,当幼儿园的老师问宋奶奶:为什么这么大风沙还要来?你们猜宋奶奶是怎么回答的吗?生答: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来。师:对,宋奶奶就是这么回答的。听了这个故事,你对宋庆龄又有更深的了解吗?师:宋庆龄一生都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所以她得到了全国、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五、作业
1、摘抄有提示语的对话。(或者给对话加标点)
2、选作
①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②选择合作伙伴,自编自演课本剧《我一定要等她》
板书设计:
我一定要等她
我不能不讲信用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4
(一)概述
本课是读词语、读句子识字。课文由3部分内容组成。本节课指进行识字教学,了解蔬菜的样子,能够自己介绍某种蔬菜的样。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认读8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知道各种蔬菜的样子。
4、让学生感知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
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的方法。
通过扩展阅读扩大识字量。
能在写字板上打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个别学生打写速度较慢。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等策略,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课文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表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五)学习资源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完成。
北京版义务教育实验本第三册。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一日三餐中,餐桌上什么是必不可少的?(蔬菜)
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蔬菜,让我们到蔬菜大棚里去逛一逛,看看大棚里都种了哪些蔬菜?打开书91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二、通读课文了解内容
1、谁来说说:菜棚里种了哪些蔬菜?(生说,师贴图)
(贴图)西红柿,扁豆,姜,芹菜,丝瓜
三、学习生字
1、你们看这些蔬菜名字中的红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朋友?
(1)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生字的方法吗:1、读2、分析(结构、笔画)3、组词说句子。
(2)下面请大家进入识字通自学生字。
(3)反馈:你认识了哪个字教大家认一认。(如:生:我认识了姜,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姜,上下结构;组词:鲜姜;句子。)师:你真像个小老师
(4)还有谁愿意教大家认一认。(指名一人教大家)看来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2、情境中巩固生字
(1)、下面同桌互考,看看你能不能考住他。
(2)、反馈:谁说说你用哪个字考住了你的伙伴。(学生提出的字进行重点指导、分析。)
(3)请大家看黑板,我指哪个字你们马上读哪个字,好吗?
看来还真难不倒你们
?
(4)这样太简单了,你们看着图就能说出来,我把图拿下来,你们肯定就不认识了。我把图拿掉考考大家,行吗?
(师把图拿掉让大家认字,师指哪字,念哪字)不行,我再增加点难度,行不行
(5)(课件)看谁火眼金睛,看到出现的字,赶快说出他念什么行吗?准备好了吗?开始了
孩子们你们真棒,用热烈的掌声夸夸自己。
四、读课文感受蔬菜的样子(掌握观察方法)
1、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蔬菜的种类很多很多,那这些蔬菜都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在大菜棚中仔细观察(再读课文)
2、反馈:谁来说说:(生说:翠绿的扁豆)
3、(课件:出示句子。)
(1)读一读句子,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上介绍的,形状上介绍的,从味道上介绍的。)
(2)你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介绍这些蔬菜吗?他是从颜色上介绍的扁豆南瓜,你能不能改改比如从形状上进行介绍。
()的'扁豆
()南瓜
4、大家想一想,菜棚里是只有这些蔬菜吗?还会有哪些蔬菜呢?
你能介绍介绍吗?
五、进入资料城
1、看,大家介绍得真好!资料城里有很多小儿歌,也介绍了蔬菜的颜色、形状、味道,你们一定很想读读这些儿歌!
2、读儿歌
3、读了这么多的儿歌大家一定也想自己介绍一种蔬菜,
六、打写
1、你能介绍这些蔬菜吗?(出示词语:读一读)你也可以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蔬菜。老师在小作家里准备了很多蔬菜的图片,你也可以看着图片介绍。
2、反馈:指名介绍
2、大家介绍的真好,菜的种类这么多,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示吗。(各种各样.很多,许多,特别多)你能用各种各样说一句话吗?
七、总结
1、各种各样的蔬菜营养都很丰富(出示课题:蔬菜营养丰富)
出示:课题:蔬菜营养丰富
跟我读(营、富)
2、齐读课题,各种各样的蔬菜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到底有哪些丰富的营养呢?下节课我们在继续介绍。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悟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叠词。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森林是各种动物的家,初步了解森林的作用。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8)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课呀?
2.学生齐读。
3.你们知道,小树、小草、帮了山爷爷什么忙吗?
4.许许多多的小树围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们看。(出示挂图)
5.小朋友们你们在森林里都看到了什么?
6.小朋友们,你们想对森林说什么呢?
7.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7)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
2.反馈找生字的情况。
3.认读生字。
4.朗读课文。
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并找找文中哪儿描写的是森林,哪儿描写的是大家向森林问好。
三、读一读,理解课文(15)
1.文中哪几自然段写的是森林呢?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一棵树,两棵树,好多好多树。手挽手,肩并肩,一片绿色的海洋
3.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4.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手挽手,肩并肩。
5.出示挂图再次感知森林的样子。
6.这句话中海洋指的是什么呢?
7.指导朗读。
8.谁向森林问好了?
9.反馈他们各说了什么?
10.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它们说的话组长可以安排角色朗读。
11.反馈的情况。
1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森林有什么作用。
13.集体反馈。
四.熟读课文,复习声字(5)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五、布置作业(5)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森林,你好
小动物的`家
森林 挡风沙
储雨水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感情叠词的表达效果,会说类似的叠词,并积累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孩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并努力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人类破坏造成的自然灾害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7)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有谁向森林问好了吗?
2.它们都说了什么呢?
3.教师小结森林的作用,然后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森林帮我们这么多忙,可是,却还是有人向可爱的森林伸出了可怕的手。(出示图片)
二、畅谈感想,启发教育(5)
1.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观后感想。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森林呢?我们不能做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小结,教育孩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三、语文实践(5)
1.出示读一读,说一说练习。
2.学生自由大声读。
3.指名读。
4.学生讨论、区别,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练习说:好______好______的______
四、指导写字(13)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5.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6.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7.互相批阅生字,一起修正,争取写得更好。
五、布置作业(10)
抄写生字。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 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 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激趣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看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黄色)你见过绿手指吗?绿手指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吧! (板书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
2、出示生字卡片,练读。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3、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4、你读懂了什么? 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2、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3、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四、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五、朗读课文。
1、讨论: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老奶奶培育的结果怎样?听取小组学习情况汇报。
2、小结:这位老奶奶精心伺弄金盏花,她挑选一株颜色稍微淡的.,让其自然枯萎,第二年把它的种子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淡的花的种子栽种,循环往复,经过了20年,终于开出了一朵纯白色的金盏花来。
3、出示文中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4、你想对老奶奶说些什么?起初,家里人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态度?家人为什么那样说?(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理由)此时,你认为老奶奶的家人会说什么?
5、当老奶奶把这纯白色的金盏花的种子寄给园艺所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老奶奶又怎么对他们说的?
6、你们说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你能说说黑色的金盏花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7、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8、小结:是呀,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9、朗读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谈感受。 有感而发,自由发言。
10、奖金不能兑现,因为年代久远。“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自由发言。联系实际谈感受。
六、总结全文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7
一、学习目标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
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三次用“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二大段(第4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
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
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写出了小猫的“更可爱”,在于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喜爱之情更深了一步。
二、学习重点:
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这种文章的段落里都有总起句或中心句。如《猫》,几乎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一个总起句。但第2、3自然段总起句只是概括第2、3自然段内容,只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样第4自然段总起句的前半部份“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可作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
三、难点分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猫有五个脚趾,它的脚印和梅花的形状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十分喜爱猫,由于喜欢就不会嫌它脏,就不讨厌它,所以把猫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这表达了作家老舍爷爷喜爱猫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语文教案的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语文教案的模板模板8篇相关文章:
★ 草的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