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的教案参考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创造性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的桥的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乡的桥的教案参考8篇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水能为人类服务。

2、知道清水与污水的区别,从小养成爱护水源的良好行为,不向河里扔垃圾和脏物,让河道都流着清水。

活动准备:

图片2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师:我们的家德清是属于杭嘉湖平原,因为她很美丽,很受大家的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图片一,提问:这些地方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

3、师小结:清清的.喝水碧波荡漾,小鱼在河里欢快地游······

二、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二,知道河水被污染了会破坏我们的环境。

1、师:老师还要带你们去一些地方,你们看看这些地方漂亮吗?这些地方为什么不漂亮?

2、你看到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三、讨论:河水脏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四、讨论:我们想什么办法使河水变干净呢?

1、不随便向河道内倒生活垃圾和乱扔腐臭物质。

2、多养鱼发展水的本身净化能力。

3、向人们宣传不向河道扔垃圾。

五、参观社区河道,了解现状,想办法解决。

1、师:我们新村里的河水干净吗?我们怎样为新村河道做点事?

2、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垃圾箱放在河道边。

3、制作警示牌,挂在河边。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地勉励,抒发了自己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课文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读来真切感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由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书信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1、掌握书信的格式。

2、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增添光彩,为他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

3、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复习巩固书信的格式及回信的基本块面。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巴金回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学习课文1、2段,感受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liàng xiàn mù juānxiù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

2、写反义词

杰出()成功()奉献()

3、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4、摘抄文中给你启发的句子(2句)

5、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结合文后的作家卡片,为巴金写小传(主要从人物身份、主要作品、他人评价或人物事迹上介绍)

二、课堂研讨。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读题,作者是——巴金。了解巴金吗?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介绍巴金吗?(反馈预习导学内容,结合资料和作家卡片,可以从人物身份、作品及他人评价三方面介绍)

1991年,87岁高龄的巴金爷爷收到了来自他的家乡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孩子们的来信,这封信是巴金爷爷给孩子们的`回信,它选入了课文,所以其实也是写给我们的,一起读——课题。

2、复习书信格式

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这五部分在书信中的具体位置,请同学来说说。

既然是一封回信,你觉得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写信总是有原因的)信中写了些什么?(要了解信的内容,这很重要)巴金爷爷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们什么?(是啊,巴金爷爷毕竟是一位大作家,给我们小朋友写信肯定有深意。)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的回信写了什么?

写这封信原因。

(1)巴金爷爷收到孩子们的信很温暖,他感谢孩子们。

(2)巴金爷爷身体不好,为了不使孩子们失望,带病写了这封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信的内容和希望。

(3)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十分珍惜这一分一秒。

(5)巴金爷爷希望孩子们爱惜时间,好好学习。

(6)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祝福。

4、学习1.2段,感受对家乡孩子的爱

(1)初读这封信,全文没有一个难认的字,没有生僻的词语,巴金爷爷是文坛泰斗,从他的笔下流出的文字竟是如此直白,仿佛山间清凉的小溪,指名读1.2段,思考:从字里行间你读懂了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怎样的情感?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

① “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一个身体不好的87岁老人喜欢这种热闹吗?巴金爷爷喜欢吗?想象孩子们在信中会说什么?

②“家乡的孩子们,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温暖”什么意思?为什么温暖?

③“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我终于拿起了笔。”

哪个词语最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受。

我们伸出手拿笔感觉怎样?这个句子去掉“终于”行吗?,对比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巴金爷爷提笔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给家乡孩子回信,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

④“我多们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从两个“多么”体会到什么?(思念孩子)

5、指导朗读,读出思念,读出亲切。

6、巴金爷爷还有很多的心里话要和我们交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体会他的真情和希望。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让幼儿知道江阴有哪些食用的特产和日用的特色制品。

2、品尝江阴特产:马蹄酥,让幼儿体验江阴特产的味美特点,并回忆其他的特色制品。

3、引导幼儿更深地了解江阴,增进热爱江阴的情感。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各种可吃的特产:如马蹄酥等实物。

2、其他的特色制品。

活动过程:

1、出示江阴特产的实物,提问:

“这是什么?平时见过吗?吃过吗?什么味道?好吃吗?(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回忆平时吃时的美味。)

2、小结:这些东西是我们江阴的特产。

3、请幼儿品尝江阴特产:

“现在,要请我们小朋友来尝一尝江阴的特产,吃完了告诉我是什么味道?在我们的家乡江阴有那么多好吃的特产,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告诉大家?”(幼儿品尝特产,并且讨论)

4、请幼儿说说除了这些,还吃过哪些江阴特产?(幼儿自由讨论,如萝卜干、大麻糕、花生糖、芝麻片等等)

5、教师小结:这些好吃的东西,是我们江阴的特色,特别是江阴萝卜干闻名各地,很多外地的游客到我们江阴来旅游时都要带一些回家,我们江阴的特产在全国可有名啦!

6、幼儿讨论:江阴除了这些有特色的食品外,还有哪些日用的特色制品?(如:梳篦等)

7、活动延伸:画特产

“请小朋友把自己吃过的、用过的江阴有名的特产都画下来,我们送去给广告公司,为我们江阴这么有名的特产做做广告,请更多的外地客人来吃、来购买吧!”

活动反思:

具有代表性的江阴特产有马蹄酥、黒杜酒、刀鱼等,在原来,这些特产闻名全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这些特产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现在,说起江阴特产,全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而我们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却并不知道。因此,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江阴特产的种类,通过品尝特产,谈论其他的特色制品,强化了江阴的特色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江阴,产生了爱江阴的情感。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未来家乡的畅想。

3、抒发热爱家乡,对家乡充满希望的情感。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视频、ppt、图标。

教学过程

1、观看无锡风貌视频。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观光旅游。

你看到了什么?看出是哪个地方?

小结:介绍视频中特有的风景建筑。

2、讨论未来的无锡。

师:小朋友,你看我们家乡无锡美吧!可是好多年前,无锡还是一个很旧的小城市,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变化真大啊!请你们来想一想、造一造,你希望未来的无锡变成什么样?

3、学习儿歌。

(1)师朗诵

师:老师把我想象的未来家乡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2)根据图标掌握儿歌内容。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诗歌里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有哪些新的地方?

(3)幼儿跟师一起朗诵儿歌两遍。

(4)分句练习。

4、总结。

师:未来的家乡需要大家来建设、创造。

儿歌《未来的家乡真正好》

小朋友们瞧一瞧,未来的家乡真正好。

新高楼新广场,这里的风景真美妙。

新商店新工厂,机器人呀手儿巧。

坐飞机乘地铁,速度快呀人人笑。

小朋友们爱科学,家乡的未来我们造。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督导课,学校领导及各教研室主任倾听并指导了这堂课。

上完课,首先个人对本课进行了反思。然后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进行请教,认真听取了多方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总结如下:

1、本节课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收集全面,尤其是图片的准备更是结合了曲阜发展现状,贴近学生的生活。

2、对于曲阜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学生感受深刻。同时,为了引导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点,课前让学生的调查采访的形式采用的较好,使学生在课堂有更有了交流的兴趣。

3、课堂设计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4、本课能从从学生的经验入手,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5、课堂上,老师亲切感强,语言轻松活泼,节奏感强,与学生互动性强。

不足:

1、教师还需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对学生的合理评价。

2、对于图片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边看图边解说,所课堂尽可能还给学生。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红橘的文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红橘是怎样的?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后鼻音:竞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2、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学生汇报: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师板书:成熟的果实。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1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齐背)

14、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的青色果子,最后写()的成熟的果子。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四、作业

1、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附:板书设计

8、家乡的红橘春天橘叶:茂盛、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橘子花:竞相开放

秋天青色果实:压弯枝头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像小灯笼让人喜爱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6

设计意图:

为了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家乡,走进家乡,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大班组开展了“家乡的土特产”这个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尝一尝、做一做等活动环节,给幼儿留下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家乡真好,生活真幸福!这一主题活动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和操作,与日常的课程有所区别,也更注重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糖水番薯汤》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番薯的外型特征及一些常见的食用方法;知道番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喜欢吃番薯。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用水果刨给番薯去皮)。

教学准备:实物番薯幼儿人手一个、水果刨幼儿人手一个、相关的图片、事先准备好的糖水番薯汤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番薯

1、番薯是怎么样的?

2、番薯长在那里?

3、品尝生番薯的味道。

4、番薯有哪几种食用方法?(番薯块、烤番薯、番薯面、番薯粉、蜜汁番薯、番薯干、糖水番薯汤。。。)

5、介绍番薯的营养价值。

(二)、制作糖水番薯汤

1、向幼儿介绍制作糖水番薯汤的几道程序: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加白糖出锅。

2、请幼儿给番薯去皮。(教幼儿学习使用水果刨的方法,提醒注意安全)

(三)、品尝糖水番薯汤

1、让幼儿品尝已经烧制好的糖水番薯汤。幼儿边吃边议论味道。

2、最后大家一起把幼儿去好皮的番薯送到厨房去烧制。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斜桥榨菜是家乡的土特产,许多人都喜欢吃斜桥榨菜。

2、尝试制作各种榨菜食品。

3、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增进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榨菜食品供幼儿品尝。

2、制作榨菜的流程录象。

3、腌制好的榨菜若干。

4、干净的碟子、水果刀每人一份,抹布每组一块。

5、各种榨菜食品的包装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品尝榨菜食品,知道榨菜是家乡的土特产。

听说美食展开始了,这次很特别,可以品尝外还可学做美食,你们想去美食展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我们出发吧。(一起出发来到活动室。)

今天的美食展上有什么好吃的食品,请你们先尝一尝,然后说说自己吃了什么,味道怎样。(选一种尝)

1、幼儿品尝榨菜食品。

2、你刚才吃了什么?味道怎样?(交流自己吃的感觉。)

3、榨菜条辣乎乎、榨菜片甜津津、榨菜丁微辣稍甜,味道真好。你们知道这些是哪里生产的吗?

(让幼儿知道榨菜食品我们斜桥制作的,是家乡的土特产)

4、你们喜欢吃这些榨菜食品吗?

(这些榨菜食品真好吃,不仅我们这里的人们爱吃,就连城市的人、还有外国人都很喜欢吃。)

5、这么好吃的榨菜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谁知道?

6、观看榨菜制作录象。

7、我们斜桥人真了不起,你也是斜桥人你高兴吗?

二、制作榨菜。

1、尝好了美味的榨菜食品,该来学做美味的榨菜食品了。展区已经准备了腌制好的榨菜和包装袋,谁来说说怎么做?

2、老师讲解并提要求:

(1)想好做什么榨菜食品;

(2)切榨菜:先切成片,在切成条;如果做榨菜丁的切片时稍大一些,在切成丁。切时小心,注意安全;

(3)包装:张开包装袋,将切好的榨菜放如袋中;

(4)封口:用毛巾檫干后粘住。

(5)做好一种后可选择再做一种。

(6)做好后将桌上的东西收拾好

三、分享

1、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榨菜食品。

2、将自己制作好的榨菜放相应的筐内,让下次来的客人品尝。

3、现在我们去把这好消息告诉其他的朋友,让他们也来尝一尝我们的斜桥榨菜,学一学制作美味的斜桥榨菜,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斜桥榨菜。

家乡的桥的教案篇8

目标:

1、愿意吃粗粮,了解吃粗粮有益于身体健康。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粗粮,知道它们的名称。

3、通过游戏"粗粮点心店",进一步感受粗粮的外形特征及营养价值等。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

1、准备各种粗粮的实物或者图片,如点心类的玉米窝窝头、大煎饼、黑麦馒头、黑麦花卷、黑麦锅贴等。

2、现场品尝粗粮做的1———3钟粥,如玉米粥、小米粥、高粱粥、黑米粥、玉米面糊糊等。

3、事先可请家长有意识地和幼儿去小吃殿等地方品尝粗粮食品。并引导幼儿谈谈吃了这些食物的感受。

4、设计调查表(详见幼儿用书)

5、幼儿用书:《粗粮小吃店》

过程:

1、认识几种常见的粗粮食物,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师和幼儿商量玩"粗粮小吃店"的游戏,并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用调查的方法,了解粗粮的有关问题。

●教师展览幼儿的调查边,并相互交流由粗粮制作的食物的名称。

2、了解粗粮食物的营养,,鼓励幼儿品尝食物。

●教师和幼儿向上幼儿的调查表格,请幼儿逐一观看实物,如点心类的玉米窝窝头、大煎饼、黑麦馒头、黑麦花卷、黑麦锅贴等,以及实物或者图片的粥,如玉米粥、小米粥、高粱粥、黑米粥、玉米面糊糊等,巩固对粗粮食物名称的认识。

●教师请幼儿品尝食物,如窝窝头、玉米粥、黑米粥等,启发幼儿说说吃这些食物的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粗粮的营养价值。

3、通过"粗粮小吃店"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粗粮的认识。

●教师和幼儿商量"粗粮小吃店"的游戏内容。

●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纸、油泥等,让幼儿制作粗粮食物。

●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粗粮小吃店"的游戏情境,展示幼儿制作的食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粗粮食物,并能了解粗粮食物的营养价值。课前,我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品尝、了解生活中的粗粮食物,让幼儿积累了一些经验。活动中,幼儿对品尝各种粗粮食品非常感兴趣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吃粗粮的感受。特别在扮演粗粮食物的游戏中,幼儿表现得非常积极,部分幼儿还能说出一些粗粮食物的营养价值。我觉得健康活动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随机教育的能力对此非常重要,多多尝试、思考能帮助我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另外,家园联系也很重要,与家长沟通好了,能让我们在材料准备和经验准备上更加从容,让我们的活动效果更好。

家乡的桥的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中班桥的教案精选6篇

大班美术桥的教案反思模板5篇

桥的读后感400字参考6篇

苏州的桥作文8篇

画家乡教案7篇

家乡景色的作文参考5篇

写家乡的作文参考6篇

关于对家乡的作文参考5篇

家乡的春作文参考6篇

家乡的梦演讲稿参考7篇

家乡的桥的教案参考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