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推荐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有趣的教案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推荐6篇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桔字的颜色匹配,感知桔子的颜色差异。

3、尝试由外向里剥桔子,感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桔子(桔色和绿色的)、一个布袋、桔色和绿色的软垫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出示袋子)瞧!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来告诉大家。

(打开袋子)桔子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了,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桔子宝宝。2、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感知桔子。

(1)看:桔子宝宝穿着漂亮的外衣,看看你的桔子宝宝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外衣。(请幼儿说一说,认识桔黄色。)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桔子宝宝是圆圆的,有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有的是桔黄色的。

桔子宝宝想回家了,桔子宝宝说:“我的家是和我的.颜色一样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你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你的桔子宝宝是桔黄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

瞧!那边就是桔子宝宝的小家,快去帮桔子宝宝找家吧!找到家后就坐下来。 (2)摸:桔子宝宝真可爱,我们来摸一摸桔子宝宝,在摸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汇: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小结:桔子宝宝摸上去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3)闻:桔子宝宝真香呀!我们一起来闻一闻,有没有闻到桔子香呀?

(4)尝一尝:桔子宝宝里面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的外衣脱了来看一看。

找到小肚萕,挖个小洞洞,脱下小外衣(一边念一边拨),来我们一起为桔子宝宝脱外衣吧。

分开来看看,和老师一样一瓣一瓣分开来,有多少瓣呀?(许多)原来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把一瓣桔子举起来看看象什么?(月亮、小船……)说得真棒,奖励你把桔子吃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小纸条(宽度要比硬币直径宽一点儿)。

2.视频资料: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的变化。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请幼儿看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状态变化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幼儿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教师给幼儿展示科学小实验,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小朋友认真看。

操作过程:

(1)手握成拳头状。

(2)将小纸条放在拳心上。

(3)在纸条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4)另一只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离硬币远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

幼儿根据所见回答:纸条虽然抽出来了,但硬币还留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想)

3 . 幼儿操作,感受惯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打瞌睡吗?

组织幼儿讨论。(根据感受谈谈)

4 . 教师小结。

小结:当抽出硬币下的纸条后,硬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在我们生活周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如:线是怎样来的、各种颜色的布、飞快的梭子等,而对于其中一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孩子们不了解,我们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录下纺织工人工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本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条条线儿怎样来”,在学习中,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探索,观看视频,动手操作,逐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1、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2、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 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3、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4、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5、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6、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

2、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果珍粉,如西瓜、水蜜桃、猕猴桃等。

2、幼儿人手1个杯子。

3、各种水果:西瓜、水蜜桃、猕猴桃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出示水果:

——“你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你喝过哪些果汁?你最喜欢喝哪种果汁?”

2、猜一猜:

出示各种果珍,提问:

——“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果珍吗?”

教师将果珍调制成果汁后,提问:

——“猜猜这些饮料是哪种水果变的?”

3、试一试:

幼儿自选喜欢的水果粉,调制水果饮料。

互相尝尝同伴调制的水果饮料,说说饮料的味道。

活动反思:

果汁是幼儿非常喜欢吃得饮料,平时他们喝得最多的是牛奶,对于这种水果饮料特别的感兴趣,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今天我给幼儿准备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果饮料,有得幼儿猜是牛奶和咖啡,有得猜是橙汁和咖啡,带着这份好奇心幼儿自己调制水果饮料,幼儿知道将水倒进杯子后要用勺子搅拌均匀,这样饮料才能充分溶解,让幼儿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小百科:饮料即饮品,是供人或者牲畜饮用的液体,它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量)不超过0.5%的制品,饮料也可分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它的作用是解渴、提供营养或提神。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谁上面呢?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一现象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于是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设计了这一活动《浮与沉》。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让孩子们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很感兴趣,在通过实验验证时我说一个幼儿放一个,应该让幼儿自己放物品更能调动积极性,应多进行此类活动。在科学角应投放沉与浮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活动教案推荐6篇

大班科学左和右教案优质6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推荐7篇

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及反思6篇

幼儿绘画活动风的教案6篇

大班水果教案科学教案5篇

水大班科学教案8篇

科学游戏大班教案8篇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5篇

水大班科学教案通用7篇

大班科学活动风教案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