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教学进度来撰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清晰地规划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手指操游戏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手指操游戏教案篇1
手指编故事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辫子……)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鸡嘴巴……)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小朋友边表演边说。)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请两名幼儿一起表演。)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小组讨论)。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一、简单:一双手。一张嘴
当钱老师走进我班教室时,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钱老师是空着手来的。往常看到的.开课老师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学具。我有点不放心,还是问了一句:“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她回答我:“不用了,谢谢!”
钱老师什么都没带,却用一双手、一张嘴,吸引了孩子,同时,还让孩子们也自觉地动起了手,张开了嘴。
原来,简单也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准备虽然简单,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简简单单的“一双手,一张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随便在什么时候.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组织好活动。
二、自然:朴实的美
在《手指编故事》活动中没有刻意的环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当别的老师为能成功地上好课,而在想方设法控制幼儿人数时,钱老师却说:“没关系,让他们都参加吧!”当我准备让调皮的孩子分开坐.以免影响活动的进行时,钱老师说:“没事,我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朴实的话语,自然的心境,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娇媚名花的无名小花的朴实美。
三、真实:源于生活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对于手指游戏,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会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表演一连串手指动作,启发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故事中三只小动物对待石头的态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孩子们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故事情节,有话可说。
当然《手指编故事》活动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个人的小小建议是:
1.应鼓励幼儿不同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讨论“如何搬走这块碍事的大石头”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处理结果。我觉得“不搬”的建议也是好建议.废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头可以让人们在走累了时坐下来欣赏风景.教师应对幼儿的这种创意进行肯定。
2.根据组织流程目标可作适当的修改。原来的第三个目标可作为隐性目标,不必列出来。我宽得情感曰怀倒悬商簧林亿驯,恨据活动实录,我觉得把目标作如下修改更合适。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3)根据生活经验想象正确处理石头的方法,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中班手指操游戏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绕口令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这个时候幼儿的咬字还不是很清晰,而老师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反复的让幼儿的说绕口令,这样不但幼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这样一来,幼儿就完全失去了主动性。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活动,通过手指游戏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用故事的情节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绕口令“小良救羊”,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达到熟记的程度。
2、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手指来表示并熟记绕口令“小良救羊”。
活动准备
草地挂图一张,狼、羊、小良的'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草地、山坡、一个小朋友还有羊,可以请幼儿模仿羊的动作和声音)
2、这个小朋友是干什么的呢,他是谁?(羊倌、小良)他在干什么呢?
3、这时候谁来了,出示大灰狼,并请幼儿模仿大灰狼。
4、讨论:
狼来干什么来了,小良应该怎么做呢?
二、学习绕口令
1、这个故事真有趣,现在老师教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小小手来讲讲这个故事。
2、先分别学习小良、羊、狼等动作。
3、边做手指游戏,边背诵绕口令,反复一到三次。
4、反应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小手放到身后,听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看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5、小朋友们表现的真好,现在我们要给我们学过的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请幼儿回想一下故事情节,讨论故事的名字并说说看。
三、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小良救羊”这个绕口令,我们是以手指游戏的形式来学的,请小朋友在以后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的时候也用自己的小手来做一做。让我们最后说一遍,不要忘记了绕口令的名字。
教学反思
通过手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对活动内容热情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绕口令和手指的有效结合,幼儿能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反复的手指游戏,完成教学活动内容,师幼互动效果显着。
中班手指操游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手指游戏,提高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图片一张(画有左右手),指偶蝴蝶若干个,猫抓老鼠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以复习各手指的名称导入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要求幼儿说出手指的名字。
(2)出示图片,进一步巩固手中的名字。
二、学习手指游戏:小蝴蝶
1、学习诗歌:
(1)、老师示范朗诵1遍,
(2)幼儿轻声跟读2遍(诗歌:小蝴蝶,飞呀飞,飞到东,飞到西,飞到花朵上采花粉。)
2、学习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并示范:
a、交代游戏玩法:两个小手指钩住,手背朝上边念儿歌边用其余手指作飞状。
b、教师念儿歌边示范动作。
c、幼儿与教师一起玩游戏2遍。
(2)合作玩游戏:小蝴蝶
a、两个幼儿各出一个小手指,手背朝上,边念儿歌边用其余的手指作飞状。(玩2遍)
b、师:两个小朋友可以做成1只蝴蝶,三个小朋友可以做成几只蝴蝶?(幼儿自由组合探索)
c、幼儿组合后做游戏。
(3)发给每个幼儿1个蝴蝶手偶,让幼儿学着老师在食指上套上手偶。
a、教师讲游戏规则。
b、播放音乐,幼儿站起来,边念儿歌边作蝴蝶,听到老师说:“下雨了”,立即飞回座位,幼儿玩游戏的`次数看时间而决定。
(4)小结。
播放音乐玩一次,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说说玩玩的游戏氛围中,对手指游戏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例如活动材料不够丰富,以后会多加改进。
中班手指操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手指游戏歌》,初步唱准旋律,表现歌曲安静优美的情绪。
2、根据手指不同的高低位置及手指游戏掌握歌曲旋律及歌曲的情绪。
3、体验关心爱护手指娃娃的美好情趣。
活动准备:
手指娃娃和摇篮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捏拢放开》。
1、 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2.变化音乐速度,用相应的速度唱和做。
二、熟悉《手指游戏歌》音乐旋律和歌词。
1、感受音乐,“手指娃娃听了这段音乐,想去运动,还是想睡觉?”
2、教师随音乐摆动手指,朗读歌词。
3、幼儿随音乐边摆动手指,边朗读歌词。
三、分析不同手指的高低位置,掌握歌曲旋律。
1、根据手指的高低位置摆放手指和摇篮图片。
“谁最高?”“中指最高,它睡在最上面。”
“大拇指呢?”“它睡在哪里?”(幼儿摆图)
“还有谁最矮?”“它睡在哪里?”(幼儿摆图)
“剩下的食指、无名指睡在哪里?”(幼儿摆图)
2 .教师指图,边伴身体动作边演唱歌曲。
四、创设氛围,幼儿伴动作演唱歌曲。
1、教师用动作带动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2、幼儿哄自己的手指娃娃演唱歌曲。
3、幼儿自由结伴,哄对方的`手指娃娃演唱歌曲
五、深化情境,表达音乐情绪。
1、用分解和弦伴奏乐曲,表达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手指娃娃醒啦!我们该怎么唱?怎样表演手指娃娃?”
2.师生共同欢快地歌唱和表演手指娃娃。
六、在愉快的乐曲伴奏下出教室,为手指娃娃以下的活动提供延伸条件。
中班手指操游戏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创设《小蚂蚁搬豆豆》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学习兴趣。通过“找豆豆”、“搬豆豆”的情境进行了体育游戏的体能锻炼,通过“分豆豆”的情景学习了数学教学中分类的知识。本节课把音乐、体育、数学三科教学溶为一体。利用学科的整合,让孩子在一节课中学到了多学科的知识。
活动目标
1、可以区分红、黄两种颜色,并进行分类。
2、能够两人抬球向前走。
3、萌发喜爱小蚂蚁的情感,体验与伙伴合作劳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活动中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2、难点: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的积极性和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体验与伙伴合作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找豆
蚂蚁妈妈的头饰一个,小蚂蚁头饰若干个。
2、红、黄两种颜色的皮球(与幼儿的人数相等),用大纸盒做成的红黄两种颜色的洞口。
3、录音机一台,磁带,歌曲《勤劳的小蚂蚁》
活动过程
一、找豆
1、教师带着蚂蚁头饰以蚂蚁妈妈的身份出现。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找豆豆吃好吗?”(好)
师:“我们一起唱着歌去吧!”
2、引导幼儿边唱歌边表演,两到三遍。唱完一遍时,教师可以说:“我们到这边来看看有没有豆豆。”
二、搬豆豆
1、师:“宝宝们,你们看前面有很多豆豆!”“你们高兴吗?”(高兴)
师:“你们想不想把这些豆豆运回洞里去?”(想)
师:“可是这些豆豆非常大,我们一个人拿不动。这可怎么办?快想想办法吧!”(可以抬着一起走)
2、讲解游戏规则
师:“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拉手走到豆豆跟前,然后抬起豆豆,抬到洞口来。”
“两个人拉手站好了。好朋友一对一对排好,我们要有秩序的运豆豆,要不然会堵死洞口的。”
3、引导幼儿游戏
运完豆豆的“蚂蚁”要给其他“小蚂蚁”加油。
三、分豆豆
1、师:“宝宝们,你们看,我们运回的这些豆豆有什么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师:“你们能不能帮妈妈把红豆和黄豆分别放进两个洞里,这样方便储藏?”(能)
2、引导幼儿把红豆和黄豆分别放进红黄颜色的洞里。
师:“请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放豆吧!”
师:“让我们再到外面去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豆豆吧!”
四、放歌曲《勤劳的小蚂蚁》,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大多数能参与过来,通过活动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其孤僻的.行为得以有所改观。
2、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对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可以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可以按照老师的指令参与进活动中,使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幼儿体验到了合作互助的氛围和乐趣。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的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的问题,使所有的幼儿都能以热情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地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的过程中适时的提高一些活动的要求,让发展快的幼儿也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我还会适当的延伸活动,比如:用红豆和黄豆去煮分给幼儿吃,让他们分别说说当中的味道,还可以用豆豆去做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展示等。
中班手指操游戏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手指舞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