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花教案优秀8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制定教案时,需关注学生的反馈,以便进行及时调整,理想的教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雨中的花教案优秀8篇,供大家参考。

雨中的花教案优秀8篇

雨中的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的录象。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5、实物投影仪1台。

幼儿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是经验准备的过程,教师在交代任务时,把自己纳入其中一分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突出了孩子的主体性。但教师在准备时,着眼点在考虑孩子收集有难度的材料,同时尽量准备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展示的,如多媒体课件、录象等较为生动的形式。

活动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2)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活动前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门、防盗窗、猫眼、围墙以及外墙上嵌着碎玻璃的照片;有从网上下载的从古至今形状各异的锁(包括指纹锁、密码锁、插卡锁)的图片资料;农村双重门的模型;密码箱、锁、家庭报警器等实物;在银行工作的家长还拍摄了101运钞车、全副武装的防暴运钞员的照片;公安家长提供了警车、警员的照片;外企家长打印了电子门、保安室的资料……]

(这个环节,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了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此时感受同伴欣赏与鼓励,激发学习的欲望。努力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发展的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探索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3)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在整个交流中教师注意归类提升。如幼儿讲到“卷帘”时,请大家介绍还知道哪些防盗门。)(在交流中注重拓展。孩子讲到电子探头时,抓住话题讨论展开,孩子从住宅小区——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公共汽车等多方面思考,教师及时播放幼儿熟悉的新村内电视监控系统的录象。并将拍摄的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在孩子讲到相关内容时播放,用生动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并拓展视野)(在交流中注重体验。当孩子介绍家庭报警器,请他临时安装在活动室的门上当场演示;讲到密码锁时,请幼儿猜密码,感受密码的奇妙功效。)(在交流中及时生成新的课题。幼儿在讨论电子警察时,有幼儿说到公路上的装置,“这个电子系统的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公路上还有哪些装置?”教师把这个问题还是抛个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

3、通过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点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讨论,旨帮助孩子养成随手关门、上锁、开门先看猫眼等健康生活方式,知道有情况先打110,提高安全意识。)

4、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小组的共同探究,增加了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丰富新的知识,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经验,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必需作出合理的分工,获得有益的经验。)

(2)巡回指导时鼓励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在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图纸上的设计丰富多样,有警犬等动物守门,更有高科技的触报系统,有的幼儿还运用科幻动画片的情节并加以独特改良描绘出来)

5、活动延伸:

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活动反思:

1、活动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非常有效,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

2、教师有意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尤其是在活动前重点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准备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能感受到同伴的欣赏与鼓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并熟悉一些高科技防盗手段,使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过幼儿设计创造防盗发明,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雨中的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

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参观数字展览区

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

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

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

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

(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雨中的花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学生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2、山谷中有什么谜底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3、听课文录音。

二、由读课文,围绕下面要求自学: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字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始终、苍翠挺拔、摧毁”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1、魁北克山谷在哪里,那儿有个什么谜?是谁揭开了迷底?

2、你读懂这个谜底没有?两个旅行者说的话你能读懂吗?

学生读后讨论。

五、作业:

1、书写课后三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雨中的花教案篇4

【活动由来】

在玩沙的时候,班中的孩子对沙坑上的鞋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搬着脚看着沙地上的鞋印,叽叽喳喳的说着:“我的鞋能踩出花纹来”“我的和你的不一样”“我的鞋印比你的好看”这时班中的耿磊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鞋底上要有花纹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孩子们逐渐对身边各种的花纹产生了兴趣,便形成了今天的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使幼儿了解花纹在生活中的用途,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视觉的概括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一《鞋底为什么有花纹》

活动目标: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并表述的.能力,使幼儿了解鞋底花纹的防滑作用。

活动准备:轮胎、脚垫。

活动二《花纹大搜索》

活动目标: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搜集的图片、照片、教师预先布置的教室环境。

活动三《会排队的花纹》

活动目标:通过欣赏使幼儿了解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的装饰方法,尝试设计与创造。

活动准备:

1、民族特色的衣服、图案资料、有关的艺术品。

2、纸、笔、颜料、拓印材料等。

【活动延伸】

利用花纹装饰进行设计活动,设计装饰服装等,自然界中有那些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例如动物身上的花纹)。启发幼儿探究生活中花纹的作用,将生活中的美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雨中的花教案篇5

活动调整后的教案: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志,初步理解数字的不同意义。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实物。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照片的课件。

3、笔、台历、空白名片卡。

生活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号数及家里的门牌号、生日是几月几日。

重点: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幼儿的表述。

幼儿年龄:4----5岁

活动过程:

一、讲讲我找到的数字

1、引入:“今天数字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找找哪件物品上面有数字。”

2、分组观察物品。

3、请幼儿说说发现了哪些物品上有数字?有什么数字?(日历、书、电话、遥控器、钟表、口杯等)

4、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二、找找生活中的数字

1、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如:车牌、广告牌、救护车、运动服、银行门口等等)

2、观看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照片的课件,让幼儿了解数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用途、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物品上的数字在10以内,是整数)

食品、门牌号、车牌、电话、钟表、书本

⑴不同的物品上的数字的用途。

⑵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物品上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3、师生共同小结。

师:“很多东西上有数字,表示不同的意思。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钱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有了这些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

三、制作个人名片

1、展示、示范名片卡的制作。(姓名或自己的号数,几岁,家里的门牌号,生日是几月几日)

2、幼儿分组制作名片卡。(由于幼儿对11——31的数字的填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每个桌子上投放一个台历,幼儿可以看台历上的数字来填写。教师自己可以在相关方面做准备:准备一个台历,把孩子的生日记录在自己的台历上,在指导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幼儿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教师就可以提醒他)

3、与他人交换名片(同伴间交换)。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找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字,它们都有不同的用途,请小朋友以后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 ”

雨中的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迷路之后该怎么办,了解如何正确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后不要害怕,要大胆、礼貌的向他人寻求帮助。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赵老师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帮忙。

2、师:我们一起听听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ppt)

二、分段讲述。

(一)幼儿观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师:鼠先生遇到了什么问题?

2、师:鼠先生为什么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为鼠先生迷路了)

3、师:鼠先生应该怎么办?幼:可以问警察,可以做记号等。

(二)观看故事后半部分。

1、师:那最后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吗?幼:找到了。

2、师:鼠先生是用了什么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

(幼儿:问了许多的`小动物,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与幼儿角色扮演。

三、经验迁移。

1、师:鼠先生迷路了之后是通过问路的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们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迷路了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给予提示、指导)

2、小结:迷路后可以使用的办法有,记住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父母手机号,打电话给家人;向路上的行人问路;找警察叔叔,让他们把自己送回家……

3、我们回家后可以问问家长还有什么好办法,下次活动时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帮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们高兴的拥抱在一起,那我们也很开心,我们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吗?

雨中的花教案篇7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常能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孩子们的很多游戏:玩风车、放风筝等都离不开风。在幼儿园,常听到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树叶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特围绕"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它。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善于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2、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扇子、纸、电扇、电吹风、吸管、打气筒、气球、矿泉水瓶、小风车、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播放"风"声的录音)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风来了,身边的事物会怎么样?

2、探索风的成因。

(1)想一想,试一试:怎样能产生风?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扇,有什么感觉?想要风更大些怎么办?(用力扇动两手)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除了用小手扇动空气产生风外,还有什么方法使风儿出现?

出示各种材料,幼儿动手实验。

你是怎样利用这写材料使风儿出现的?

(3)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1)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2)观看课件,了解大小不同的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及害处?

教师小结: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传播种子;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时风生气了就会做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引发沙尘暴……这样的风很可恨。

(3)可是风儿为什么会生气呢?怎样才能不让风儿做坏事?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4、游戏:风来了。

幼儿想象自己是某样物体,如:衣服、树枝……,根据教师所提的风的大小的要求,如"微风来了"、"中级风来了"、"大风来了"等,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5、 "风车转转转"。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学风这一课时我想,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并不陌生,现在正好是春天,春风娃娃无时不在身边,何不借此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风娃娃的存在呢?所以,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与风玩耍,看一看飘扬的五星红旗、热电厂斜斜的烟柱、翻飞的小纸屑、舞动的柳条……这一设计,体现了语文既生活,生活既语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一定非在教室中学,生活处处皆语文。另外,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再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能一下开拓学生的思维,所以,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语句,如:风娃娃象魔术师,他一点,小草就绿了;风娃娃象姐姐的手,摸在脸上软软的、暖暖的;风娃娃象春姑娘的小弟弟……正因为孩子们对风有了亲身感受,有了深刻的体验,所以他们能很快把思维融入到课文文本中,做到了学生情感与文本合二为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更深的体会到了风娃娃的调皮与可爱。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寻找风娃娃”的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进而续写诗歌,让孩子们体会到小作家的快乐与满足。

总之,整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引导,学生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雨中的花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层次,了解大意,细读重点自然段,理解由谜底得到的启示。

3.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活动方案

活动一:通读课文,扫清障碍。

1. 朗读课文,读准音,认清字形,长句多读两遍并做好标记,并了解:加拿大 魁北克 柘 女贞

2. 组内交流词语意思,完成书后描红,练读标记的长句。

3. 组间分段抽号检查读书效果,交流易错字。

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捧起书,轻声读课文

①分段并概括段意(小标题)。

提示:山谷中有谜底,谜面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谜呢?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②根据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语言简洁)

2. 每小题一名同学主讲,其余评议。

活动三:三读课文,揭示“谜底”。

1.浏览课文:找出含有“谜面和谜底”的语句。

2.组内交流并诵读所画句子以及书后第2题的两句话。

3. 抽组朗读。(注意朗读的形式)

?检测反馈】

1.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鬼: ( ) ( ) ( )

逢: ( ) ( ) ( )

2.听写书后第2题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导学案:

一、以“谜”导入,激趣导学

1.板书“谜”字。学生猜谜语,脸圆像苹果,酸酸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猜一蔬菜) 谜底:西红柿

2.简介谜语的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但通常没有谜目,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师述:美丽的大自然总令人神往!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我们总是无比喜悦!的确,大自然有许多奥秘,大自然除了供人们欣赏之外,还会通过自身的某种现象给人以启迪,而关键在于你善不善于领悟!

4、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

?山谷中的谜底》(揭题,齐读。)

二、通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困难的做上标记。

2、展示。(注意难写的字)

过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思考问题。

2、组内交流,展示。

谜面、谜底、启示

过渡:了解了课文的脉络,接着让我们进入活动三去探究山谷中的谜面和谜底。

四、三读课文,揭示“谜底”

1、找出含有“谜面和谜底”的语句。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2、.组内交流并诵读所画句子以及书后第2题的两句话。

雨中的花教案优秀8篇相关文章:

成长中的感动作文优秀8篇

生活中的科学作文优秀8篇

美丽的花教案7篇

红色的花教案5篇

水中开的花教案5篇

美丽的花教案参考5篇

中班春天的花教案参考7篇

《春天的花》小班教案5篇

美丽的花教案优质6篇

中班春天的花教案5篇

雨中的花教案优秀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