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桥教案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应考虑课堂管理策略,以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教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标,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桥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桥教案8篇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1

目标预设:

1、 识字13个,写字9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 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 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 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 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 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 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 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 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 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 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 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 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 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 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每个字写4个。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看图能熟练地读拼音。

2.积累词语。初步知道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的用法。

3.正确书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能力,并受到文明礼貌的。

二、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课文插图、录音带。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拼拼读读"。

1.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提问:图片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贴在黑板上。

2.出示图下面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评议。

4.请"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有趣的词语朋友,谁认识它,它就会和谁做朋友(出示词语卡片)。

2.指名认读词语卡片:上学、学校、同学、书包、读书、写字。

3.小组认读卡片比赛,全班开火车读卡片。

4.创设情景:出示一幅学校生活图,你能用上面的1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这幅图吗?

(教师对一次能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词语的同学进行表扬。)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带学生认识田字格。

2.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

3.教师范写"一、二、三、十"四字,提示写字要求:写横时,右边稍高,写竖时要写直。

4.指导写字姿势。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语文生活"。

1.出示图1,创设情景。星期天,安安和爸爸、妈妈正在家里休息。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小组内合作表演。

4.指名上台和老师配合表演。

出示图2,星期天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了星期一,安安背着书包上学去,走着走着,安安看见杨老师正走过来,这时,安安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相互说。

2.指名说,同桌配合表演。

创设情景3:

放学了,安安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妈妈早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他了。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二)。

安安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会使用文明的语言,大家一定都很喜欢他,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和安安一样懂礼貌。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3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积累形近字

出示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二、词语超市:积累四字词语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讨论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第二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三、读读想想:积累比喻句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明确:

(1)比喻句及比喻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喻句;

但是它们的比喻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似”“如同”等。

(2)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运用比喻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喻词练习说话。

4、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他长得好像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如同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

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五、阅读欣赏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花仔细观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知识、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经验故事。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二、课堂交流

1、欣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要点:

(1)清楚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兴趣;

(3)交流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点: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二、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鲜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4

一、学习“交流平台”。(板书)

1.课件出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

2.学生交流:平时学习中你是怎样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3.(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①写出了“我”理发时的难受程度。

②我的经历:我不愿意吃放,被妈妈抢拖到餐桌旁坐下,又是吃又是喝的,像受刑一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联系上文“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我发想,原来这个句子写的是采蘑菇的孩子们的样子。

4.互相交流:还有理解句子的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查资料理解,《江上》一诗中“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作者为什么写到了“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一首,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小时候有年夏天,在家乡的小河里游泳,作者和一位表哥在水中争夺一根撑船的篆竿。两人面对面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各自抓紧篆竿,一拉一推。篆竿在胸前晃动,忽听“啪”的一声,篆竿一下重重地碰在作者嘴上,把一颗门牙打断,终身成为“缺牙巴”的诨名,对“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印象终身难忘。

1.读句子,完成练习。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1)从词语 ,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2)联系下文庆龄没有去伯伯家,可以体会到庆龄为

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独立朗读 “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5.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1)旭日: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耀在河面上,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银光闪闪。

(2)岛屿: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小岛被大树笼罩着,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草球,郁郁葱葱。

(3)海滨:晚上,人们住在海滨宾馆,打开宾馆窗户,阵阵海风袭来,远处的海面上可见到稀疏的渔火点点。

(4)沙滩:在沙滩上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在海边游玩的各色人群,人们有的正在挖贝壳,有的正在捞小鱼,还有的在水中嬉戏,你瞧,那边有两人穿着婚纱,正在拍婚纱照呢,他们笑得好幸福。

(5)瞭望:海防战士警惕地瞭望着广阔的海面,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保卫祖国的安全。

(6)巡航:巡航导弹在高空飞行。

(7)缆绳:轮船被缆绳紧紧地固定在码头上。

(8)铁锚:轮船进入了码头,铁锚缓缓地沉入水底。

2.看拼音,写词语。

xù rì

( )

dǎo yǔ

( )

hǎi bīn

( )

shā tān

( )

liào wàng

( )

tiě máo

( )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1)自读两组句子。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4)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指名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熟 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练,对某种工作精通而有经验。)

c.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柿子熟了。(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d.我正在熟睡,被吵闹声惊醒了。(程度深。)

e.慢慢的小孩和我混熟了。(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

味道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比喻某种感受、情趣、意味。)

(5)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b.奶奶眼睛花了。(模糊不清。)

c.我不乱花钱。(用掉。)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

(6)总结拓展: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2.下列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1)读句子,了解每个句子分别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我的表弟天生胆小”“他们高兴极了”)

(2)自由选择,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4)教师小结:

①小丽多才多艺,经常给同学们唱歌跳舞,还代表班级参加过绘画比赛。

②雨下得真大!豆粒大的雨点密集地倾泻而下,砸在路旁的柳树上,砸在屋顶的铁皮上和窗户的玻璃上,噼噼啪啪的雨声在耳边响成一片,好喧闹的雨世界!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1)“新鲜”的解释有:a.少见的 b.不含杂质,纯净 c.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①菜市场的绿油油的青菜真新鲜。( )

②病人需要新鲜的空气 ,这样有利于健康。( )

③爸爸出国回来讲了许多新鲜的事。( )

④瞧那花瓶里怒放的玫瑰花,我猜准是新鲜的。( )

(2)“漂亮”的解释有:a.好看、美丽 b.出色

①“六一”节那天,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学校。( )

②这一仗打得真新鲜!( )

③李海能写一手新鲜的毛笔字。( )

④王小东狠很地扣了新鲜的一球,为中国赢得了一分。( )

4.围绕一个意思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超市里真热闹。

(2)雨下得真大。

(3)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

(4)操场真热闹。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自由读,借助拼音学会生字。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小组展开朗读比赛。

2.简单理解。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苏轼(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一样迅速自然。)

3.教师小结: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有过则改,在一次次错误中,不断汲取教训和经验,我们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4.朗读背诵。

5.背一背,填一填。

(1)见善则迁, 则改。

(2) 不改,是谓过矣。

(3)人谁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 不吝,从善如流。

三、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句,课外积累更多的有关名句。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六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例如,在“交流平台”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放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只在全班交流中给予适当的点拨。

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指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名句的意思,重在指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知识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自己积累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受到。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5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展开想象,指导朗读,体会我对雪儿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自然段。

2、过渡:我一个人在家是多么孤单,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这时,爸爸

给我带回来一只鸽子。

3、看图。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只鸽子,它长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你们喜欢它吗?

可是在爸爸刚带回家的时候它没这么可爱,也没这么漂亮。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

爸爸带回来一只怎么样的鸽子呀?(看图)

这只鸽子是怎么受伤了?

(2)如果你看到这只受了伤的鸽子,心里会怎么想?(生答)

“我”和爸爸也是这么想的,那他们是怎么样对待这只可怜的鸽子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我和爸爸怎么对待鸽子的语句)(相机板书:同情

洗澡

敷药

取名)

(3)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经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治疗,这只鸽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看图)

它变得雪白雪白的`,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

(引说)。

想象:看到这么美的雪儿,你想说什么?

我也越发喜爱它了,所以我疼爱地对它说--(出示“我”说的话,生读)

指导用疼爱的语气读好“我”的话。

(5)师生接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们能给“飘飘悠悠”换个词语吗?(自由自在)

想象:看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和雪儿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我们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我和雪儿对大自然的向往,还希望自己的伤势快点好起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还从爸爸那儿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它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学生讨论。

雪儿是一只信鸽,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忠诚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是“蓝天信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真诚地保护它们,真诚地帮助它们。

(出示图片,并相机板书:盼望、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3)指导朗读。

3、指导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师述:雪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的愿望能实现吗?当终于有一天,雪儿又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雪儿飞翔图)你会说些什么?

(2)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板书:欢呼)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及时评议。(谁能将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师范读第3句,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像雪儿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

雪儿在空中是如何飞的?谁能表演给大家看看?

大家想和雪儿一起飞吗?全班一起边读边表演第四自然段。

(5)雪儿终于又能飞翔了,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雪儿虽然能飞翔了,可它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反映了此时雪儿的这种心情?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雪儿咕咕直叫”,它想对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学生练习说话。

(6)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雪儿就要走了,“我”的心里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说?

指导朗读,小结。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读,并出示句子,理解“快慰”一词。

指导朗读。

三、总结,并指导背诵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一段最感人,你能把它记下来吗?(学生自由练背。指名试背。)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6

一、复习检查

1、背诵9个复韵母和3个鼻韵母

2、这些音节词你会读吗?

天安门xianyanyinyue

lantianshanshuizhentoujinyu

?评:复习内容是否可以让学生集体认读,不需要一个一个地读?一个一个读可以让学生巩固的更好,但是既然是复习内容,也可以考虑集体认读。】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教学内容

1、看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景物?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语境歌。

?评:语境歌在配有汉语拼音的情况下出世,可以让学生自主认读,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有复习了汉语拼音。】

3、出示unün。告诉学生:这些韵母和音节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内容。

三、新授

1、教学鼻韵母un。

(1)un的发音。

告诉学生:un的读音和温的读音有点像,和anenin的发音方法相同。教师范读an,学生跟读。

(2)un的四声。

出示un的四声,自由练读,同桌检查。

2、教学鼻韵母ün。

(1)ün的发音。

指名说说天空中有什么?“云”是第几声?谁能把它改成第一声?出示鼻韵母ün。指名读,集体读。

(2)ün四声。

出示ün的四声,按顺序练习,打乱顺序练习。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家族里又有新成员啦!是谁呢?先听老师讲个故事。

1、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

(1)讲故事。ün也想自成音节,于是它也学yin的样子,去请大y。可是它一想,我这样带上眼镜去和大y拉手是不行的。于是,ün赶忙去掉两点,请大y站到它的前面。

(2)出示:

提问:y后面是什么韵母?告诉学生: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但要和ün区别开来,ün是韵母。情景歌里的.白云的云就是出示:yun(3)练读yun的四声。引导用yun的四声组词。

?评:教师指出白云的“云”的读音就是yún,让学生和ün区分,并认读整体认读音节。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学会区分。】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

(1)提问:图上的小男孩是什么人?

谁能把“员”改成第一声?

(2)出示:yuan

师告诉学生:yuan是由yu和an合起来的。演示两个大圆合并。

?评:教师在教学时请学生说说y后面的介母是什么。这里不能说是介母,而应该是介音。因为汉语拼音只有声母和韵母。】

(3)yuan的四声。

出示四声,学生自由练读,练习用四声组词。

?评:学生在组词时说到了“离家远”,教师指出这不是一个词,及时帮助学生领悟什么是词,什么是短语。这时候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用这个短语说一段话。】

四、巩固练习

1、抽读卡片:unünyunyuan

2、读一读。

小ü见到大y,去掉两点还读ü:yuyueyunyuan

五、指导书写。

1、unun各写在四线格的哪格?

2、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

5、纠正学生的书写。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的):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2、指名读。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看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呀?

如果你是它,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导写字“以、后、更”

六、布置作业

自由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小松鼠边玩边吃,忽然,小松鼠眨眼睛,想起来了!

引读: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生自由读句子。)

讨论:

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到处是光秃秃的,小松鼠吃什么呢?住到哪儿去呢?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看它在做什么?

如果是你还会怎么做?

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到了春天,小鼠种下的松果怎么样了?

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过得怎样?

五、写字指导“主、意、总”

六、扩展活动

想象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每位同学动手画一幅未来的森林。

小学语文桥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体会“守信”的含义,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守信》是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是“诚实守信”。《守信》一文讲述的是宋庆龄答应了教小珍折纸花篮,而第二天全家准备到伯伯家去,虽然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宋庆龄还是留在了家里等待小珍,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本设计紧扣第二学段目标要求,力求体现文本特点。

1、品词析句,坚守语文教学本色。

针对文本特点,突出语言文字的教学。整体把握各板块间的联系,通过朗读赏析、比较品味、入境体味、文本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品词酌句,习得语言,酿出原汁原味的本色语文课堂。

2、紧扣主线,恪守诚信文化之根。

从破题入手,紧扣“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一句,紧紧围绕“小庆龄是怎样遵守承诺的”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在“充分地准备、倔强地留下、耐心地等待”的层层递进中,逐渐被小庆龄“守信”的执着所感染,诚信的种子融入学生的心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义入手,破“守信”之题。

1、从“信”字入手,结合查字典释题。

⑴(ppt出示:信字在字典中的.解释a书信b信息c信用)学生选择“信”在“守信”一词中的意思。

⑵学生结合“信”的意思,谈谈对守信的理解。

⑶小结:守信就是守信用、讲诚信。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晓“守信”之事。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多音字词和难读的词,提醒学生在读时特别注意。

2、反馈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词,重点指导“倔强劲儿、哼歌儿、拗不过”的读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反馈交流,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①指导概括方法:课文中提到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②学生交流概括课文内容,教师指导。相机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学习表达。

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主要内容。

三、品词酌句,悟“守信”之义。

(一)直入重点句,联系课文释题。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解释“守信”的句子。

2、学生反馈,师相机板书:“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二)学习第2自然段——角色体验,感受美好的相约

1、小庆龄答应了谁的什么事?(板书:高兴地答应)

2、角色体验,再现相约情境。

师生合作体验,在体验表达中体会小庆龄和小珍高兴地相约。

3、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3~11自然段——层层推进,三步体会坚定地守约。

1、默读3~11段,思考:宋庆龄是怎样遵守这个约定的呢?画出相关的词句。

2、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守信”第一层次——“充分地准备”。

⑴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宋庆龄是怎样遵守这个约定的呢?(学生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抓住重点词(一……就、收拾、准备、等着)体会读,引导学生感受“准备的充分”。

⑵小结:小庆龄做了充分的准备,快乐地遵守着约定(板书:守),她答应了小珍的事,正在做到呢!咱们来读读这一段吧!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⑶这种准备就是在遵守约定,回扣“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齐读该句。(板书:充分地准备)

3、学习4~9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二个层次——倔强地留下

⑴情境过渡,引读4、5段:

⑵出示补充资料,情境补白文本。

①教师描述:此时妈妈还不知道她和小珍有约定呢!正准备带小庆龄去伯伯家,老师找到了相关资料,大家来看看——(ppt出示:鸽子画面和摘自《我不能失信》的片段文字)小庆龄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②引导体会小庆龄的选择:今天可是难得的机会啊,小庆龄想去伯伯家吗?可是她又和小珍约好了,后来她是去还是留下了呢?

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留下)

③小结:看来她遵守了和小珍的约定,大家自由读读6—9段。体会一下吧!

⑶学习小庆龄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师生对读母女对话。

②启发思考:8岁的小庆龄何尝不想去看最喜欢的鸽子啊,是啊,美丽的鸽子似乎出现在她脑海里了,但她还是“摇摇头”(ppt:“摇摇头”加点),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反馈交流。

③小结: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做到啊!小庆龄虽然惦记着鸽子,但她仍然遵守着约定!

⑷学习爸爸和小庆龄的对话,品读重点词“改天再教”,体会小庆龄的内心活动。

①引发讨论:“改天再教”,爸爸也这样说,改天再教又不是不教,只是换个时间,有什么不可以呢,你们认为可以吗?学生交流讨论。

②小结:说到做到,信守承诺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去伯伯家,能得到美丽的鸽子,但这样会失去小珍对她的信任。遵守约定就是丝毫不动摇。

③教师引读,体会宋庆龄的坚决。

⑸对比宋庆龄两次拒绝,感受小庆龄守约的坚定。

①找出两次拒绝有什么不同?(ppt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变红:“摇摇头”和“坚决地”;“不行,”和“不!”)

②从两次的拒绝不同体会到什么?

生反馈交流。

梳理:如果说摇摇头时,小庆龄还有点犹豫,那么第二次就是坚决地选择留下了。

③小结:这里,两次拒绝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坚定遵守自己诺言,一个不字、一个感叹号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庆龄的决不动摇。

④师生分角色朗读6——9自然段。

4、自读第10自然段,体会小庆龄留下时的倔强劲儿。

师述:就是这样,小庆龄在坚守着自己的诺言(板书:较大的一个“守”字),没有因为父母的再三劝说而改变。这是股什么劲儿?——倔强。(板书:倔强)

5、学习第11自然段,体会“守信”的第三个层次——耐心地等待。

⑴情境体验,教师描述:小庆龄一个人留下来了,空荡荡的房子,只听见嘀嗒嘀嗒的钟声(ppt播放:时钟的嘀嗒声),小庆龄等待着小珍,在等待的过程中小庆龄又是怎样遵守约定的?生自由读读11段。(师巡视指导)

⑵根据反馈引导:这段文字中还有许多次等,画出这些词,体会一下。

⑶学生反馈。(ppt相机将下列词语变红:等了好长时间,再等等,左等右等,一直等)

⑷师生合作读感受等待的过程,体会等待时的耐心。(ppt播放:时钟敲响的声音)

启发体会:时间在等待中慢慢过去了!小庆龄又是怎么在等啊!

指名读第5句。(ppt出示该句)

教师引读,学生体会小庆龄苦苦守候,却依然等待。男、女生读。

⑸ 小结:小珍没来,小庆龄等,还不来,继续等,依然没来,坚持等,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这样漫长的等待,需要的是什么啊?——耐心(板书:耐心等待)这个等可不是简单的等候,而是一诺千金、言而有信,(回扣句子: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在漫长的等待中,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承诺。(板书:更大的一个“守”字)

四、梳理小结,扣“守信”之旨。

小结:无论是充分地准备,倔强地留下,还是耐心的等待,(板书箭头)小庆龄都做到了(生读)“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守信啊!小珍到底还是没有来,小庆龄该如何遵守自己的诺言呢?(板书箭头和“?”)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守信

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充分地准备

倔强地留下

耐心地准备

守平静地对待

高兴地答应

小学语文桥教案8篇相关文章:

语教师个人工作年度总结6篇

培训心得体会语范文5篇

语教师个人工作年度总结模板5篇

2024年初中英语教师个人总结最新6篇

语文新课标体会心得7篇

专四英语心得体会800字6篇

讲文明语做文明人演讲稿5篇

小学圆教案参考8篇

活动小学教案最新8篇

小学自然教案8篇

小学语文桥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