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充分研究教学材料和目标,一个完整的教案还应包括对教学环境的描述,如教室布置等,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你们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制作了统计表?完成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结果。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这是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出示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女生可以提问题。(预设:喜欢哪类图书的人最多?.......)
师:这是女生制定的统计表(出示女生制定的统计表),男生可以提问题,女生回答问题。 (预设:参加调查的女生有多少人?......) 师:反应真快!为什么回答地这么快?
那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请听题,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调查?喜欢动漫类图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士多?你能很快说出来吗?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两张表中放一起,通过比较或计算才能得到。
师:是呀,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种情况,如果要对男女生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或者了解全班的情况,这两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男女生组的情况又能看出全班的情况呢,有没有办法?
生:可以把两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两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预设: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出示他们想出的各种情况,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制定出复式统计表。)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板书: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表头,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所以一个表头可分为三部分,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课件展示并板书: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在这张统计表中,“性别”是对横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男、女这两个栏目,“类别”是对竖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四种类型的书。那么“人数”指的就是表格中填的数据,清楚了吗?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课件逐一展示)
师:现在,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我们来试一试,
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调查?喜欢动漫类图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士多?答案都可以从表中直接找到,方便吗?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两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统计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师: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复式统计表”。比如:开学时,老师要统计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的人数以及整个学校的总人数,就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学校对面的如海超市统计饮料销售情况也要用到复式统计表……
三、巩固拓展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同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不仅爱看书,还有各种爱好。看看同学们都喜欢干什么?
1、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还能回答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
2、师:请各小组下去统计一下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哪种电视节目 (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 式统计表。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 接填写在书上。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你觉 得填写复式统计表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 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 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 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表头
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统计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例3。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课前袁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统计图。)
教师适机提问: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说的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会不会用。下星期我们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我们绘制一幅统计图,要能清楚的反映同学们喜欢各项体育运动的人数,你们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嗯,不错!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如果我想绘制一幅统计图来表示今天24个小时的气温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嗯,老师也同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老师还发现有同学找了这样一些图,我们来看看。(对收集这些图的学生提问)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找的是什么图?
学生回答。
师:这样的图也是统计图?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一种新的统计图。
师板书:扇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想学到哪些知识?
预设:(1)扇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2)什么叫扇形统计图?
(3)怎样作扇形统计图?(4)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好学,想知道的可真多啊!那我们就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开始来了解吧。(课件出示)听了关于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的介绍,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个宝塔图中知道我们需要的哪种食物最多?其次呢?接着呢?
看了这幅图,你对同学们的饮食有什么建议呢?
师:是呀,膳食宝塔图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这说明了我们要注意健康饮食。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看看笑笑她们家的饮食情况。
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统计表,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学生交流完后,教学利用随机点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各百分数的意思)
师:表格中的总摄入量是指什么?100%是什么意思?
通过大家对这些百分数的解释,那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否符合膳食宝塔图的结构呢?
2、引导讨论。
师:大家看,袁老师根据刚才的统计表中是数据重新绘制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
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单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1)根据数据将圆分成了几部分?每个部分像什么形状?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2)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所有的百分数之和是多少?能对应的上统计表中的总摄入量为100%吗?
师:现在把你们小组交流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了解特点。
师:同学们对这幅扇形统计图分析的很透彻,想一想,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笑笑家一天食物的摄入量呢?为什么?(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是多少,不能表示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条形统计图所没有的功能,而扇形统计图可以。)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老师小结:
(1)扇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直观表现在哪里?---扇形表示部分,圆表示整体)也就是能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初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在此之后,学生还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体会初步的统计思想。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经历描述数据方式的发展过程;二是引导学生经历不同难度的统计活动,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三是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表练习。设计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描述数据方式的发展过程,即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成,另一方面应注意通过在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验统计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体会其优越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纸、统计表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创造复式统计表
出示课件:第 组最爱色彩统计表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显示的是什么表?(小结出:单式统计表,板书:统计表)这张表是统计什么的?它可以统计几个组的情况?如果要统计全班4个组的情况,需要几张这样的统计表?
贴4张表在黑板上,(按组次,横摆)
请每一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帮助调查统计自己小组喜欢红绿色情况,填到表里。
师问到前面来的学生:你想怎么调查?
学生调查,填写黑板上的单式统计表。
讨论:这些“人数”要写单位吗?(不需要,只要写出数据就可以了)
介绍:喜欢红色的人一般待人热情大方、积极向上,喜欢绿色的人一般都比较冷静、智慧、热爱和平。这只是反映人的一些基本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来看一看,第一组喜欢红色的有几人?第四组喜欢绿色的有几人?第几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了几张表才知道的?
讨论:你们看了4张表才知道的,怎样看更方便?
学生讨论,提出:把统计表排成一竖看,或合起来看(引导:竖着看)。
老师将四张表竖着排成一列。
讨论:怎样修改,可以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标题有重复,去掉。(师将二、三、四组的标题覆盖)
讨论:还可以怎样改一改,看起来更方便?
预设:去掉“红绿色”一栏。(师将“色彩”栏覆盖)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标题反映的是什么?)
预设:将标题换成反映全班的。(出示:大浦中心小学五()班同学最爱色彩统计表 年 月)
讨论:这样可以吗?(填上班级)这个制表日期怎样填?(现在的日期,填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能看出哪一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吗?)
预设:要将人数改为第几组。(师将第一到四组贴上)
讨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色彩表示?)
预设:色彩表示红绿,不能表示第几组。
讨论:既要表示色彩,又要表示组别,怎么办呢?这样行不行?(出示表头)
提问引导:这个是表头,它被分成了几个部分?(三个)色彩表示?(红绿色)这一行叫横栏。组别表示?(第几组)这一竖叫竖栏,也叫纵栏。人数表示哪里?用手在空中摸一摸?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这里是填人数的,因此叫数据栏。
提问:现在能看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红色吗?(不能)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来?
预设:学生要求加上“总计”
引导:(出示总计)通常总计写在表头的下面。谁来填一填?(生填)
提问:总计和合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合计算出的是同一组内部的人数,而总计算出的是四个组喜欢红色、绿色的情况)
提问:这里的总合计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算法吗?
提问:如果这两种方法算出的得数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某个地方出了问题,需要检查)
引导:所以,我们在填表时,可以先用一种方法算出得数,再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小结:我们用刚才的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了这样一个大表,这个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完整课题:复式统计表)
讲述:复式统计表一般有标题、制表日期、表格三个部分。
二、比较异同,体验复式统计表
提出要求:如果这个表格里的数据栏都是空的,你会填吗?请拿出练习纸,上面就有这样的一个统计表。我把黑板上的这个复式统计表还原成原来的四个单式统计表,请你填的时候想一想,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学生填表后,指名一生上讲台用视频展示作品,说一说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提问:现在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喜欢红色的人最多?你看的是这个复式统计表,还是那些单式统计表?哪种更容易比较?
小结:所以,复式统计表更容易比较,这既是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一个优点。(板书:容易比较)这两种表还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
启发引导:单独看这一张单式统计表,只能看到哪个组的信息?而看这一张复式统计表,可以看到几个组的信息?从哪个表中可以看到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欢绿色?从那四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来吗?说明了什么?(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板书:内容丰富)
三、练习分析,应用复式统计表
谈话:复式统计表的好处多,用处也多。我比较喜欢体育运动,专门收集了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29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情况。(课件出示)请拿出练习1(改编后的“练一练”),你能把它们填到这个复式统计表里吗?
提问: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6届奥运会上分别获得金、银、铜牌各多少枚?填在哪里?互相说一说。其他的都会填吗?可以用计算器帮助计算。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看到这个表,你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9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多少枚?这是世界第一名。这一届是在哪里举行的?再来看一看,第26届共获得金银铜奖牌共多少枚?第27届共获得奖牌多少枚?第28届?第29届?我国的体育事业有进步吗?明年的第30届在哪里举行?(英国伦敦),估计一下,那时我国一共能得多少枚奖牌?(生说)
谈话:我国的体育事业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至于在明年的奥运会上,成绩如何,还要看我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
四、变式练习,认识变化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刚才两个复式统计表的表格中都有表头、合计、总计,是不是所有的复式统计表都必须有表头、合计、总计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题目。(课件出示练习二十第2题)
练习:请大家看练习纸上的练习2。会填吗?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这个“面积”是怎样算出来的?(长乘宽)
小结:这说明了统计的时候不一定全用加法,还可能用到其它的方法。
提问:这个统计表里有表头、合计、总计吗?(没有)如果加上合计,面积、长、宽可以合计吗?(不能)
小结:所以统计表的样子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一些变化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学校五年级每周常规检查表(课件出示)就是一个变化了的复式统计表。
五、拓展练习,灵活应用复式统计表
谈话: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五(1)班的同学也做了一个最爱色彩统计表,不过被墨水弄脏了一部分,看不清了,你能推算出这些数据吗?我已经将它打印到练习纸上了,请填一填,如果会,就自己填,如果不会,就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生一一说出)
反馈:我们把课件上的墨水移开去,如果和他一样,就给自己鼓鼓掌。(出示课件,移出墨水痕迹)
六、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七、提出假想,课外延伸
谈话:对于最爱色彩,我有一种假想,就是喜欢红、绿色的情况与男女生的性别有关系吗?有关统计表就在练习纸上,同学们课后可以调查统计一下,说不定你会有惊喜的发现呢!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收集数据,组织讨论,作出决策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教材分析:在小学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并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地位和作用: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如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更好的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正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元旦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联欢会,应该买一些什么样的水果,各买多少合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种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种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球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如果你是这个班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4)和(5)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扇性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清楚即可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一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
(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3磅重的蛋糕,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蛋糕?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
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四、作业布置:
a组:习题6.3第1题
b组:就“父母回家后,你会主动给他们倒一杯水吗?”这一问题调查你们班的同学,并用统计图表示你的调查结果,或动手试着把买水果这一活动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或另选问题调查。
五、教学反思:
我对这一知识重视,加上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一知识没有任何问题。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由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设计注重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纸卡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板书课题)0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
二、组织学生汇报所回顾的知识。
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
记录数据时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v、画“需方法。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时,圆圈、对号的个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比较乱,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时,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既方便又快捷。
认识统计表。
统计表就是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表格。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提出问题。
过渡: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识层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图,以便培养学生的复习、整理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习题,回顾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
课件出示习题:统计一下班级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引导学生优化方法——选择简单的举手方法: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不能多选也不能遗漏。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举手,教师记录,完成本题。
2、复习记录数据的方法。
(1)课件出示习题:
下面统计的是二(1)班同学第一小组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
情况。
王红
刘梅
石明
李飞
邓丽
孙楠
余辉
徐阳
刘芳
周曦
王菲
赵佳
杨彤
李莉
(2)小组讨论:针对上题,如何记录这些数据呢?
指名汇报,明确记录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但是画“正”字法是最方便和快捷的。
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用画“正”字法统计数据。
3、复习统计表。
(1)课件出示习题:下面是二(3)班同学参加学校艺术节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项目:唱歌、绘画、演讲、舞蹈、人数
参加()的人数最多,参加()的人数最少。
参加()和()的人数同样多。
参加舞蹈的比参加唱歌的多()人。
(2)学生先合作完成,再指名汇报,明确思考方法:要把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果。
(3)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同学参加校运动会项目情况。(每人限一项,每人都参加校运动会)
项目:跳绳、踢毽子、跳远、跑步、人数。
统计图小学数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