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实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减少课堂上的不确定性,提前准备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中秋节》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中秋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祥和的欢乐。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大班《中秋节》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年年都吃月饼,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吃月饼以及吃月饼的意义。这一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同时通过说唱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了解中秋节这一团圆节日要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打电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情感。
2、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团圆的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让幼儿回忆并流利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流利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理解中秋节的意义。
活动准备
1、一盒月饼
2、录音机。
3、教学挂图《中秋节真快乐》。
活动过程
1、录音播放有关中秋节的儿歌。
咚镪,咚镪,咚咚镪,
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着月饼来赏月,
家家户户庆团圆……
2、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了儿歌,从儿歌里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干什么吗?
幼儿:吃月饼,晚上看月亮。
师:孩子们回答得真捧,其实中秋节不光要吃月饼和看月亮,还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出外办事和远离家乡的,有条件的`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3、教师出示一盒月饼,让幼儿看看并尝尝月饼。
4、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提问: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天上有一个圆圆的月亮,有人坐在院子里看月亮,还有小朋友在吃月饼,他们真开心!
5、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
①教师提问:过中秋节,小朋友们都干些什么呢?
幼儿:吃月饼,看月亮……
②那孩子们你们对远在远方的亲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幼儿:我给远在广东的爸爸、妈妈打电话……我还给奶奶月饼吃……
6、师:中秋节快到了,小朋友们要给家里、身边的亲人说“中秋节快乐”,还要打电话给远在远方的亲人说。
7、让幼儿模仿给亲人打电话。
8、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要吃月饼、赏月亮、家人要团圆,除此之外,小朋友们要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本班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好。尤其是尝月饼和给亲人打电话时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了解了中秋节这一团圆节日的意义,也知道了这一天要吃月饼。但本班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对教师的提问回答得不是很好。
大班《中秋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
一、
(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
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
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要煮汤圆时,先要烧开水。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放进去之后就要轻轻的搅开。要在同一个方向搅动。让汤圆顺着水流动。这样就不会粘住。水开了待汤圆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汤圆浮出水面代表已经煮熟。)
四、家园同乐
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五、活动结束
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大班《中秋节》教案篇4
1、设计思路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月亮是那么熟悉而陌生,是那么平常而神秘。她陪伴着代又代的孩子成长;她隐藏着无数秘密,总能引发孩子无尽的遐想和好奇。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都是中国人,怎样让孩子们了解
中国的传统习俗呢?不如让我们起过丰富的“中国节”吧!在节日里,我们将起听听看看、说说讲讲、玩玩尝尝……体验次有趣的'民俗文化、民族情感之旅。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所以相关活动安排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前后进行。
活动引发张予们探索月亮的兴趣,以期待了解更多有关月亮的故事。
2、活动目标
(1)欣赏图画故事,体验主人公和月亮之间的美好情谊
(2)知道月亮会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月亮不同的样子
3、活动准备
密图画书《月亮朋友》、ppt课件
文字:中秋节
4、活动过程
(1)出示月亮,引发兴趣
(出示文字:中秋节。)中秋节就要到了,人们在中秋节会做哪些事情呢?
小结:中秋节,人们会做许多和月亮有关系的事情,中秋节就是月亮的节日
(2)阅读图画书,理解故事
①出示封面及第l、2页: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月亮朋友》)
猜猜故事发生在哪里?
这地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画面里的房子和平时看到的房子样吗?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房子和景色?
小结:故事发生在江南水乡,那里有许多中国式的房子,有小河,还有小桥。
②出示第3~l0页:
为什么说月亮是“我”的朋友?(出示ppt、讲述故事)
“我”和月亮是朋友,月亮陪“我”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结:月亮和“我”起高兴、起忧愁,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她总是陪“我”到最后,
她是“我”的好朋友!
③出示第11~22页:
要离开家乡了,月亮会离开“我”吗?她会怎么做呢?
这样的月亮,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为什么呢?(幼儿讲讲喜欢月亮的理由。)
我们会和月亮走失吗?怎样才能找回月亮呢?
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月亮指路呢?
小结:月亮总是在天上等着“我”,她为我们照亮前面的路,她还陪伴我们入睡…
她是我们所有人的好朋友。
你有朋友吗?你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呢?
小结:是啊!喜欢和小朋友在起,愿意帮助人,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定会有很
多朋友。
(3)认识月亮,大胆想象
月亮总在老地方等“我”,她的样子是直不变的吗?(引导幼儿说说月亮不的样子。)
(出示ppt,根据幼儿的描述,点击出现不同样子的月亮。)当月亮圆圆的时候人们叫她“满月”,满月像什么呢?
大班《中秋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5. 交流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中秋节》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3
活动准备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教学反思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活动正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价值的。
2、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选的歌曲和录音故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儿的比较喜欢,参与性强。
3、幼儿能简单、流畅讲述中秋节的习俗,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大班《中秋节》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