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使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优秀教案的多媒体辅助设计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课小班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课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着听辨不同的音乐信号,能按音乐信号进行动作。
2、体验与同伴音乐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自制小汽车、红绿灯。
2、教学挂图《过马路》。
活动重点:
学着听辨不同的音乐信号,能按音乐信号进行动作。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说说过马路的经验:
――“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过马路的?为什么过马路要看好红绿灯?”
“过马路时还有谁要看好红绿灯?”
“小司机怎样开汽车?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小司机。”
2、体验游戏“过马路”:
老师手持红绿灯,幼儿学做小司机按信号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3、听音乐,辨认音乐信号:
老师弹奏不同的`音乐(高音、低音),幼儿讨论各代表的信号:
――“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高、低音可以代表什么颜色的灯呢?”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倾向,决定高、低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
4、游戏――小司机:
老师弹奏划音,幼儿探索其代表的信号:
――“这个声音像小司机开车时的什么动作?”(刹车)
老师交替弹奏三种音乐信号,幼儿愉快的游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音乐课小班教案篇2
游戏目标:
1、感知音区的高和低,并用动作表现。
2、能按节拍模仿高人、矮人走路的姿态。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游戏准备:
1、高人与矮人的图片(附教学挂图)。
2、音乐录音磁带。
游戏过程:
1.想象高人与矮人的`姿态:
(1)出示高人与矮人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
"矮人是怎样走路的?高人又是怎样走路的呢?"
(2)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和矮人的走路。
(3)幼儿相互观察、交流。
"谁扮的高人最高?谁扮的矮人最矮?为什么?"(他把手举高了;他踮起脚尖;他蹲着走;他弯下了腰;等等。)
2.听辨高音区和低音区:
(1)老师分别按高音区和低音区弹奏乐曲,引导幼儿听辨。
"你们听,这是谁在走(弹奏低音区)?再听听,现在是谁在走(弹奏高音区)?"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区变化相应得动作。
"现在我们都来和音乐里的高人和矮人交朋友吧!听到高人出来了,就站起来和他握手;听到矮人出来了,就蹲下来和矮人握手。"
3.听音区变化改变走路的姿态:
(1)老师在中音区弹奏乐曲,幼儿按四分音符的均匀节奏一拍一拍的走步。
(2)老师完整弹奏乐曲三遍,要求幼儿用"小朋友走"(中音区)、"高人走"(高音区)、"矮人走",(低音区)的动作分别对不同音区作出反应。
4.教师在弹奏过程中变化音区,幼儿仔细倾听其变化并快速作出反应。
音乐课小班教案篇3
上课思路: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以它们为游戏角色设计音乐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更易于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游戏情境之中,在愉悦的氛围之中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对基本形象符号实值的认识(四分、八分、空拍),认识新符号。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按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喜羊羊和灰太狼》片头音乐、羊羊头饰、小花铃、小花伞;活动场景--地板块拼成的小路、4个小拱门(山洞)、青青草原;协作教师扮演的花铃姐姐与灰太狼。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自然地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乐中走入活动场地,进入游戏的情景。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歌曲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扮演的.村长与幼儿扮演的羊羊愉快地走过"小路",钻过"山洞",来到"青青草原"。
2.小花铃的游戏。
(1)羊羊们自然地坐在草地上。出现美丽的花铃姐姐,以给羊羊送礼物--小花铃、请羊羊和小花铃玩游戏的情节吸引幼儿的兴趣。
(2)花铃姐姐出示小花伞,自然地介绍小花伞的使用方法。
(3)引导幼儿学会看形象符号,拍奏出相应的节奏
(4)引导鼓励羊羊随音乐合节奏地拍奏小花铃,与花铃姐姐的小花伞一起玩游戏--让小花铃跳好看的舞,唱好听的歌。
(5)花铃姐姐表扬聪明的羊羊;羊羊与花铃姐姐告别。
3.喜羊羊和灰太狼。
(1)插入灰太狼的声音(协作教师扮演的灰太郎出现在活动室一角):"我是灰太狼,今天我要来抓羊,还要抢走所有的小花铃。我一定要抓住你们!哈哈哈……"
(2)村长提出问题:"灰太狼来了,我们怎么办?"--引导羊羊们知道遵守规则:灰太狼来时原地不动,不出声音,把小花铃藏好;灰太狼走了再站起来玩。
(3)在音乐伴奏下原地游戏一次,提醒羊羊们遵守游戏规则,不被灰太狼抓走。
(4)在音乐伴奏下离开草地,做四散走游戏。以灰太狼抓走了一只羊羊为新情节,鼓励羊羊们勇敢地在灰太狼睡觉时轻轻救回小伙伴。
(5)以灰太狼垂头丧气地离开自然地结束。村长:"今天我们羊羊真棒,和花铃姐姐玩游戏,还勇敢地救回了小伙伴。现在天快黑了,我们带着小花铃回村吧!在音乐的伴奏下村长带领羊羊们钻过"山洞",走过"小路",自然愉快地离开活动场地。
音乐课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长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语言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准备材料:小蚂蚁图片、歌曲《小蚂蚁》磁带、蚂蚁头饰
重点难点:听音乐能够区分声音的长短、高低。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讲故事“搬豆”。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节。
3、小朋友们,他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人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就搬到洞里去了。
4、欣赏歌曲《蚂蚁搬豆》。鼓励幼儿随音乐拍打歌曲节奏。
5、幼儿与老师一起边拍打节奏边唱歌曲。
6、歌曲表演结束音乐活动: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活动反思
我执教了一堂音乐活动《蚂蚁搬豆》,歌曲的内容诙谐有趣,深得幼儿喜爱。活动开始我利用了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征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将小蚂蚁是怎样搬豆的情景通过游戏的手段一一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创设相适宜的音乐情境,营造氛围,让幼儿感受、体验音乐。其次让幼儿在欣赏完故事后,幼儿对歌词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幼儿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因为有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幼儿也特别乐意去尝试表演,如:蚂蚁急得直摇头,想出好办法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着走等,活动效果比较好。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蚂蚁把豆子搬回洞中?孩子们都纷纷讨论开了,积极帮小蚂蚁想办法。有的说:“把豆子切成一小块一块的,小蚂蚁就能搬回洞中了。”有的说:“小蚂蚁可以去请小动物来帮忙,”有的说:“可以让小蚂蚁去找一辆车来,然后把豆子装上车,拉回洞中。” 正当大家讨论的热烈的时候,小马语出惊人:“你们想一想,小蚂蚁的洞口那么小,豆子这么大,怎么把豆子弄到洞里去呀?”小朋友又开始想办法。小轩说:“小蚂蚁可以在洞口就把豆子都吃光了。”……总之,孩子们充分开动起了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许多许多的好办法。在这次活动中, 我没能较好地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有些幼儿思维活跃,有很好的语言表达、歌舞表演能力,他们是幼儿中的佼佼者,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接受较快,但也有几个幼儿平时不善言语、表演、自信心不足,接受较慢,所以应该更加注重这类幼儿的培养。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音乐课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儿歌的词语,运用肢体律动感受儿歌的节奏。
2、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小蚂蚁搬木材》、小蚂蚁搬木材图,木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森林里要建大舞台。
1、教师讲述森林里要建一个大舞台的消息。
故事:森林里的小动物想要看表演,于是大家决定造一个大舞台,森林里最小最小动物也来帮忙了,猜猜它会是谁呢?
2、局部猜测——露出蚂蚁的局部(头部触角)
提问:看一看,猜猜它到底是谁呢?
过渡:想看看小蚂蚁都在干什么吗?
二、听音乐动一动——尝试学习小蚂蚁搬木材。
1、出示小蚂蚁搬木材的图
提问:小蚂蚁都是怎么运木材?谁来学学小蚂蚁的动作?
教师小结:你们学的真像,有的搬,有的抬,有的`推,有的拉,都是是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一起将一块块木材运到搭建舞台的地方的。
2、听歌曲《小蚂蚁搬木材》
教师:小蚂蚁搬木材的时候还一边唱着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做动作)
3、谁能告诉我,你听到小蚂蚁用了哪几种方法运木材的?
4、教师边唱律动边请幼儿来帮忙。
5、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游戏表演。
6、幼儿角色互换。
三、表演《小蚂蚁搬木材》——感受互相帮忙的快乐。
1、幼儿人手一块木材,将木材随着音乐搭建到舞台的地方。
音乐课小班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