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预先撰写的文字载体,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先给自己明确好教学目标,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疆的歌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新疆的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大米饭、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懂得珍惜粮食,爱护衣服,尊重别人的劳动。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录音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吃的大米饭、穿的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吗?学了第19课,我们就知道了。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50页,学习课文《白米饭和花衣裳》。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并标上“饭”、“裳”的拼音,读题,教学“饭”,认识“ ”字旁,“裳”,注意翘舌音,在这里读轻声。
二、听录音。
1、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2、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学习生字、生词。
1、看挂图1(小明手捧大米饭图)。
(1)问:小明手上捧的是什么?(大米饭)大米饭是怎么样的?(白又香的)然后结合起来说一遍:小明手上捧着的大米饭是白又香的。
(2)假如你是小明,当你吃了白又香的大米饭之后,你是否会想一想它是哪儿来的呢?然后过渡到教学“吃”。“吃”是左右结构,是用口来吃的,注意右边是“乞”而非“气”。还要注意“哪”与“那”的区别,“哪”读第三声,是用在问句里面的。
2、看挂图2(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
(1)问:图上画着谁?(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插秧,重点说明汗流浃背,引出烈日,突出其劳作的辛苦。)
(2)教学“农”、“民”、“粮”。
农民两字介绍笔顺笔画,“粮”字教学“米”字旁,注意右边是“良”而非“艮”。
3、全班一起读第一节。
4、指名读第二节。
5、看挂图3(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图)。
(1)问:小红穿着怎样的花衣裳?(小红穿着漂亮的花衣裳。)教学“漂”、“穿”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学“漂”时,注意右边上面的“西”字,它作字头里面两竖不拐弯,学习“穿”字时,注意“穴”字头,让学生自己数笔画,记字形。
(2)问:漂亮的花衣裳是从哪儿来的呀?
6、出示工人阿姨织布图,问工人阿姨在干什么?(织布。)教学“织”字。
四、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口头组词
农:(农民、农村、农田)
布:(花布、织布、白布)
民:(人民、农民、民众)
五、书写指导。
指导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重点介绍“漂”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二、听录音,思考:白米饭和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说:经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白又香的大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那么,看着这幅图(农民在烈日下插秧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么?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他干得怎样?
小结:炎热的夏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却弯着腰,在田里一枝枝的插着水稻。汗水一滴滴地滴下来,他也没顾得上擦一把。
2、学习古诗《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生动地描述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以及大米饭的来之不易。然而从稻子转变为我们手中的白米饭还要经过很多其它的劳动。看挂图(农民施肥、收割、脱粒、碾米)问:他们在干什么?
3、总结:指着图说,你们看,我们吃的白米饭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联系实际,我们应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
4、指名学生看图说话。
5、齐声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节。
(1)出示种棉花、纺纱、染布、织布的挂图。
(2)想想:花衣裳是怎么来的?
3、进行检查,指名说说花衣裳的产生过程?我们该怎么做?
4、总结:花衣裳是工人阿姨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它,并尊重工人的劳动。
5、问:怎么爱护我们的新衣服?
6、齐声朗读第二节。
五、作业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抄写字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练习拼音。
fàn shang nóng mín
(白米饭)、 (花衣裳)、 (农 民)
na piào bù
(哪 里)、(漂 亮)、(织 布)
2、组词。
那()粮()农()
哪()漂()布()
3、照样子写词语。想(想一想)
看()听( )
说()做()
4、连词。
吃粮 雪白的海滩
种衣 火红的米饭
穿饭 金色的太阳
5、造句。
漂亮——
二、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学生试读。
(2)老师范读。
(3)指名读。
(4)齐声读。
2、老师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米饭与花衣裳是怎么来的?(农民、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应爱惜粮食与衣服。吃饭时,不要有剩菜剩饭,不要掉饭粒;穿衣服时,要注意不要随意浪费。
3、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
(2)指名背。
(3)齐声背。
注意背诵时要有感情。
三、作业练习。
1、听写词语。
2、练习写有同偏旁的字。
穴()、米()
新疆的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了解字的特点。
2、识字、写字。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轮红日”图,提问: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字吗?
板书:日
2、同样方法 月
3、将“日”、“月”合在一块,组成一个新字。板书 明
请同学们认读,思考“明”是什么意思?
因为“日”和“月”都佷亮,所以它的意思为:明亮的意思。
二、举一反三,自学生字。
1、出示“竹”和“毛”的图片,教学 “笔 ”。
2、解释“笔”:古代书写的笔只有毛笔,在一根竹竿的前端装上几根毛,则为笔。
3、学生自学其它的字。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小”和“土” 组成“ 尘” 注意“小”不带钩。
“田”和“力” 组成“男”
5、出示图片,教学“拿”,猜字,分析用手掌在东西是合拢。
6、出示图片,教学“歪” 猜字,分析东西放得不正。
7、出示图片,教学“岩” 猜字,分析山里面的石头。
8、出示图片,教学“旱” 猜字,分析太阳把地里的水晒干了。
三、用“对口令”的方式巩固识字。
例 教师说:日 月 学生说:明
四、作业:
连一连
合 田 日 不 小 木 ??
力 手 正 土 干 火 木
( ) ( ) ( ) ( ) ( ) ( )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用“对口令”说出所学的汉字。
出示词卡,指名读词。
二、扩词造句,拓展认识
1、用生字扩词或造句。
尘 灰尘 尘土
尖 尖端 刀尖 尖兵
男 男人 男子 男孩 男生
拿 拿来 拿去 拿好
歪 歪斜 歪倒 歪风
岩 岩石 岩层 花岗岩
笔 毛笔 铅笔 钢笔 圆珠笔
旱 干旱 旱灾 旱涝
三、自由组合,说有趣味的汉字。
歪 闯 天 们 朋 妈 爸……
四、指导写字。
重点字: 拿 注意间架、结构、重心。
五、作业:
连一连,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再写下来。
一 日 月 小 田
月 大 十 力 大
( ) ( ) ( ) ( ) ( )
新疆的歌教案篇3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听老师读句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
认知目标:
进行学前教育,熟悉学校环境,体会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技能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满自信,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学习生活。
教学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姿势和主动提问积极发言的习惯。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培养学习兴趣,相机安排。
情况1: 学生翻书、讲话。
同学们好,老师很高兴看见大家很快就交上了朋友,有的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有的是和书朋友交流。
1> 你知道别的小朋友的名字吗?(生介绍自己认识的小朋友,再向全班介绍自己。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2> 老师介绍自己。
3> 和书交流的小朋友,哪些字是你们认识的?能告诉大家你怎么认识的吗?
4>完成情况2 中的1、2。
情况2:学生安静。
同学们好,教师自我介绍,老师很欢迎你们来这里学习,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想不想参观学校这个大家庭?
1> 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如:介绍厕所、食堂、老师的办公室等。
2> 边介绍环境,边告诉学生一般知识和礼貌。
3> 完成情况1 中的1、3。
小结:从今天起,我们将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们要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互相帮助,保持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干净,不为它摸黑,要为它增光。你们说好吗?
二 看图学乐乐。
请大家仔细看图中的乐乐在学校都干什么?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注意请先想一想,想好后举手,老师点到你请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声音响亮地告诉大家。 (图一 学习的乐趣;图二 应懂礼貌;图三 姿势正确;图四 积极回答问题;图五 勤学好问;图六 热爱学习;图七 团结同学;图八 爱集体、爱劳动;图九 锻炼身体。)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不足。
课后小记:
第一单元 汉语拼音
教学总目标: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新疆的歌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新疆的歌教案篇5
运动计划意图:
跳舞是幼儿生存中时常打仗的,也是幼儿广泛喜好的一种运动。在前几天的主题运动“我们的大中国”中熟悉各平易近族时,发明幼儿相识各平易近族生存习惯后,对少数平易近族的跳舞尤为感爱好。因为我自身对新疆舞特另外喜好,在运动中对新疆做了具体的先容,再加课间操上有打仗新疆跳舞,幼儿对新疆跳舞更感爱好,是以我计划了此运动。
运动目的:
一、让幼儿感觉新疆舞音乐特色及跳舞气势派头。
二、引发幼儿对跳舞的爱好,造就幼儿的音乐表示力。
三、开端学会观赏跳舞中的美。
运动内容:大班艺术运动—《新疆团体舞》
运动预备:1、灌音机、舞曲磁带“新疆舞”2、跳舞碟vcd
运动历程:
一、引入部门
1、律动入室(做新疆跳舞托帽行动进入运动室)
2、解说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方才进入运动室做了什么行动?你知道这个行动泉源哪个平易近族?代表什么意思?
二、旁观跳舞,进修行动:
师:这里有很多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们会做很多新疆行动,我们一路看一看,学一学。
1、幼儿观赏跳舞,感觉新疆舞的气势派头,并提出题目。(如:新疆舞中,很多行动都和他们的生存有关。)比方怎么摘葡萄,怎么放盆子,又是怎么运回家的一系列行动西席对行动做解说。
2、让幼儿听音乐感觉新疆音乐节拍特色。
师:适才音乐的节拍特色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一种什么心境?片断里做了哪些行动?
3、西席树模行动:进修新疆舞根基行动,前后点步、踮步,托帽、摇优等行动)
4、幼儿团体进修跳舞
三、自由创编跳舞
师:适才我们已学了很多新疆舞的行动,幼儿手工制作如今我们再来听音乐做一做好吗?本身先想想看什么行动最悦目,最喜好哪个行动,你以为你还可用什么比力美丽的行动来表示?(如:托帽时我教了单手托,有的幼儿就问,我可以用双手托吗?我以为如许更美丽)幼儿自由创编。
四、竣事运动:
西席和幼儿一路做本身喜好的新疆舞行动。
运动反思:
在这个运动中,在律动入室时幼儿就萌发了好奇心,问:“先生,我们做的是新疆舞中托帽的行动。因为幼儿之前对新疆舞有了根基相识,都纷纭讲起了新疆,并跳起了新疆跳舞行动。对新疆舞的气势派头特色孕育发生了浓重的爱好。记得在运动中有个淘气的幼儿一向拉小朋友的裤子,被拉的小朋友也顾不得那么多,也反面他计算,直接拉起裤子继承学跳跳舞。曩昔在中班的时间大多的幼儿对艺术方面很不感爱好,也不善擅长表示。此次幼儿对跳舞运动这么感爱好,出乎了我的预感,我想大概是在课间操上有打仗新疆跳舞;也大概是新疆舞的气势派头特色较吸引
幼儿;也有大概另一方面,平常针对那些不敢演出较怯弱不敷自大的.幼儿要是犯了小小的搭档就赐与“赏罚”,幼儿园教育随笔上来给各人演出一个节目。如许一来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幼儿的表示本领。
有点不敷的是在让幼儿听音乐感觉新疆音乐节拍特色这一环节上,忽然有人来修电脑,把跳舞音乐碟杂乱了。一时找不到就给漏掉了,使幼儿在音乐表示力上做的不到位。受上一坏节的影响,在末了幼儿自由创编环节上没能腾出时候让幼儿充实的施展演出想象本领。看到幼儿回到课堂后对新疆舞另有很深的爱好,为此、我又计划了第二个运动:
运动二:
运动目的:
一、让幼儿更和谐地跳团体舞
二、勇敢地与搭档交换,相互互助,体验跳舞中的快活。
运动预备:
同运动??
运动历程:
一、温习跳舞,控制节拍特色
1、观赏《新疆团体舞》乐曲,让幼儿温习新疆的根基行动,感觉新疆音乐的根基行动,感觉新疆音乐的节拍特色。
师:方才的节拍是怎么样的?听起来时心境怎样?(这时幼儿在一听到音乐都高兴的跳起新疆舞,嘴里还边哼着节拍,咚哒呓咚哒,咚咚咚哒)
二、与同伴相互互助交换。
1、将幼儿分成表里两圈,重点让幼儿进修跳一遍跳舞后,怎样换舞伴,西席先与一名
幼儿树模后再让全部幼儿训练。
2、为资助幼儿控制每到换舞伴这一难点时,西席就用说话提示外圈幼儿高出一点。
3、幼儿园教案训练较纯熟后让表里圈的幼儿对调。
(因为在做操上已经有搭档间互相共同的运动,幼儿在这个环节上难点直接冲破,相互共同的很好。这点出乎了我的预感。
三、自由创编
1、幼儿应用本身所学创编行动。(因为第一次运动在创编上没充足时候让幼儿充实的施展本身的想象本领,为了满意幼儿爱好再次计划环节这个运动)
2、凭据音乐节拍创编本身的新疆跳舞行动。
3、运动反思:
因为,有了第一次运动履历,在举行第二次运动时,大部门幼儿都能充实施展本身的演出想象本领,凭据音乐特色,创编出很多极尽描摹的新疆跳舞行动。
新疆的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2、连起来说说三幅图的主要内容。
3、在此基础上结合小朋友的具体情况,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四张挂画:
1、小燕在扫地
2、小燕在擦桌子
3、小燕在倒垃圾
4、小燕帮奶奶穿针
教学过程:
1、提出教学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看图说话,比一比,谁看得最仔细,说话说得最完整、最清楚。
2、初步观察,概说大意。(出示4幅图)请同学们看4幅图,想一想,图上讲的是怎样一件事?(指名简要说)
3、仔细观察,说得具体。
(1)指导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指名连起来说)
出示“谁在干什么”的句式卡片,指名练说。(学生回答正确后,板书:扫地)
扩展原有句式,补上“什么时候”进行大面积说话训练。
(2)自学图2、图3、图4。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自由轻声练习说到同桌互说。
交流图2、图3、图4说话内容。
(3)按顺序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把三幅图连起来说说。
(4)小结:小燕一早起来就扫地,擦桌子,然后把垃圾倒了,晚上又帮奶奶穿针,真是个好孩子。
(5)让小朋友说说自己在家里会干什么。用“什么时候,我在家里干什么”的句式进行自由练习。
4、总结。
通过让学生“看图、想图、说图”来完成看图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新疆的歌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4个生字:“现、期、轮、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4、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第2、4自然段。
2、难点:理解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
三、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谈话导入。
2、自由朗读课文。
3、梳理。
(1)哪些动物参加竞选?最后谁当选了?(发言。贴图。)
(2)狮子为什么要选猴子当大王?
(二)重点学习第2段(品读词句)
1、品读重点句子。(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和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1)比较,理解:“神气极了”
(2)观察插图,说话。(形象感知猫头鹰“神气极了”的样子。)
(3)朗读、体验、表演。
2、品读“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1)创设情境,再现“议论纷纷”。
(2)启发想象,角色体验,理解“叫苦连天”。
3、小结。
(三)学习第4段。(以读代讲)
1、出示重点词、句。(激动)朗读。
2、启发想象,体验动物们的苦处。
(四)学习第4段。(表情朗读)
1、看画面,师范读。
2、创设情境,引读。
3、学生练读。
4、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五)学习第5段。(以读代讲)
(六)指导写字(现、期、轮、路)
1、观察、发现。
2、重点指导“撇”在4个字中的写法。[(1)伸展(2)让]
3、师范写,生练写。
1、展示、欣赏、评议。(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狮子图
猫头鹰图袋鼠图
(神气极了)(激动)
小猴子图
(只说了一句话)
新疆的歌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