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都会在教学前制定好教案吧,优秀的教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植物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植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一、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二、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三、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四、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五、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第6题上。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实验,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这实验不难,但要注意的是最好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来看,因为本身洋葱细胞比较大,用低镜看更清晰,这实验我是安排他们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观察。但细胞的结构很多人不会画,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态和主要结构画出。
幼儿园植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黄瓜、辣椒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生长的。
2.乐于参与种植活动,学习观察和比较,并会用简单的话描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黄瓜、辣椒生长过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动画。
2.幼儿人手一份生长排序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唤起记忆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蒋老师一起在小(1)班的实验地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和苗苗。为了照顾好它们,小朋友还分成了种子组和苗苗组。谁是种子组的宝宝?苗苗组的宝宝呢?
二、观察、比较: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在种子和苗苗慢慢长大时,老师还给它们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顺序观察、比较:
1、我们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种子组的宝宝在干什么?
2、哇,种子变得怎么样了?
3、看一看,现在的苗苗和刚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这是苗苗组的苗苗刚种下去的样子,多像种子组的苗苗呀。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5、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炼总结
1、你看,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颗苗苗,苗苗又会不断长大,结出果实。其实,种子组的苗苗也会像辣椒的苗苗一样开花、结果。很多植物都是这样长大的。(看动画)
2、再次欣赏动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植物生长的变化。
四、操作很活动
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排序。
幼儿园植物教案篇3
活动过程
一.展示挂图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我家的植物的画面,教师给幼儿一一讲解展示挂图我家的植物
二.思考问题
看到了图上的许多种植物后,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哪些植物会发出香味你们家里有能发出香味的植物吗这些植物让你想到什么有趣的事
─哪些植物的叶子有多种颜色你家有吗是些什么颜色的叶子呢
─哪些植物会攀爬这些植物学会开花吗开什么颜色的花呢
─哪些植物常在房间.客厅里看到呢
三. 照顾植物
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照顾植物
─修整枯掉的叶子或过长的枝叶。
─整株拔起生病的植物,更换土壤、晒晒太阳。
─当土壤表面干了的时候,就需要给植物浇浇水,直到喷底有水漏出来为止。
─开花的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叶的植物一星期1-2次太阳即可。
四、活动延伸:
学习孵豆芽的方法并观察豆芽成长的过程。
活动目标
1. 认识家中常见的植物.
2. 感觉照顾植物的乐趣.
3. 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我家的植物
2. 挂图我家的植物
3. 班级里栽种的各种植物.
活动流程
展示挂图→ 思考问题→ 照顾植物→ 活动延伸
幼儿园植物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分享与树相处的经验。
2、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3、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重点难点】
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了解他们的作用。
?活动准备】
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装盒子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利用各种感官感知大树的`各个部分。
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2、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猜猜是什么?先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觉。
3、打开盒子看看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这些是什么,在哪里见过?
4、小结:这些东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就是大树。
二、了解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分别有什么作用。
1、请个别幼儿凭自己的经验向大家介绍。
2、教师小结: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
树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虫害之外,主要是为了运送养料。
树枝——可以支撑树叶,还可以运送养料。
树根——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花——传粉后可以结果。
果实——成熟后有种子。
三、请幼儿讲一讲,回忆与树有关的经验。
——哪里有树?你和大树做过哪些游戏?
——大树一年四季都一样吗?不同的季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活动延伸】
到户外看看大树,找找大树的树叶、树枝、树皮、树根、花、果实。
幼儿园植物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1、t:老师这儿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时候啊,小朋友要带着你们的小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生长的?(出示挂图)
2、t: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植物长得怎么样啊?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t:爬山虎长得怎样?它为什么能爬在墙上生长呢?还能爬那么高?
t:原来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一起来再来仔细看看。
(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4、t:看看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5、t:西瓜大家都吃过吧!那西瓜藤见过吗?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6、总结: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它可以帮助植物和其他东西攀附在一起,没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么高了,牵牛花也不能开出那么漂亮的花了。
二、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t:我们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见过的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哪些?
(时间允许可带幼儿们去外面寻找)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 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 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 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 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 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 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 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 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 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 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 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 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园植物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更多的植物。
2、为植物做卡片。
3、欣赏几种有趣的植物
4、种植一种喜欢的植物。
5、介绍植树节。
活动准备
几种植物的图片(梅兰竹菊)、一盆含羞草、有关植物(如猪笼草)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植物?
2、小朋友们请把你们认识的植物画出来,并把它们介绍个大家。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植物的图片,你们来看看是什么植物?(出示植物的图片)
二、活动进行中
1、让小朋友根据图片说出梅兰竹菊分别有哪些特征;
2、介绍梅花、兰花、菊花分别在哪个季节开放;
3、带小朋友在幼儿园以及周围参观植物,介绍植物特点;
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带来的含羞草给小朋友观赏、触碰,看含羞草因触碰而收缩的有趣过程;
5、给小朋友观看有关植物的视频,如猪笼草食虫过程等。
三、回家任务
1、让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幼儿园里的植物制作介绍卡片,挂到相应的植物上;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
四、活动后续
1、观察小朋友们种植的植物,一段时间后带到幼儿园,大家共同欣赏;
2、鼓励小朋友们在每年的植树节都进行植树活动。
幼儿园植物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国画。我们一看,画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在这些植物下面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在干什么?会不会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这些植物下面,你会干什么呢?
4、合作、欣赏、。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
师: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还可以怎么画?画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师:今天我们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缠绕藤。藤蔓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下一次我们再去试着画一画,好吗?
幼儿园植物教案7篇相关文章:
★ 牛幼儿园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