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制定教案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桥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
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
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
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
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
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
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
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
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
一件或几件事。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1、 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2、 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3、 组长组织组员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
4、 集体汇报展示、交流。小结: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课件出示)
二、互动活动。
a、(乘上“生命”号列车)
1、活动准备:教师在教室中选择不同的位置,分别代表一个人生命的不同时期,如生命的产生、来到世上、成长的各个时期(会爬行、学走路、上幼儿园、上学、戴红领巾……)
2、提出游戏规则:①、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阶段,组成乘车小组。大家作为列车员,各组列车员选出本组的列车长。同一乘车小组在教室里表示自己所选的生命阶段的位置坐好。由某学生担任“生命”号列车的驾驶员,沿着生命的轨迹行驶。②、列车行驶到不同的阶段时,有相应的小组为大家讲解。
3、活动要求:游戏中,教师就帮助列车长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列车行驶完全程后,学生进行讨论:考察我们的生命轨迹之后,有哪些收获。各个列车长组织列车员用图画、书写卡片、写感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展示。根据各位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列车长和优秀列车员
b、(制作成长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下面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制作一本成长册,并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名字。(课件出示)
1、把家长讲给自己听的那些感人故事简单写下来,个人或者小组、小队合作。编成一本故事集。
2、根据课前调查访谈的内容,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用图画表现出来,制作一本连环画。
3、找到能反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如出生、满月、周岁、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学等的照片,来制作一本照片集 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4 采用其他更好的,你更喜欢的方法。
c、(关于生命的探讨)
1、 通过阅览书籍、上网,了解人的生命过程。
2、 我与老人话生命。寻找身边年长的人,询问他是怎样看待人的生命的,对自己的生命有哪些想法,对自己生命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3、 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可以通过回忆故事,谈谈你对这些故事的看法,你认为可信吗?生活中真的可能发生吗?
d、(收集资料)
1、 查询一些资料,了解目前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们,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公益事业的看法。
2、 根据学生找到的故事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召开“爱心使生命更美丽”的故事会。
e、(制作宣传栏)
1、 学生分组制作一期“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宣传栏。通过绘画、诗歌、倡议书、剪报、照片等形式,展示出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血液库、骨髓库、器官捐献的情况,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以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 在全校进行宣传栏的展示,请其他班的同学
参观、阅览。
三、知识巩固练习:讨论:
1、生命是否有限、是否只有一次的活动?
2、在抗非典中,我国的白衣天使是怎样发扬舍己救人的英
勇无私精神战斗在第一战线?
3、①.[填一填]急救电话是;报警电话是;火警电话是。
②.[选一选] ?如果你单身在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你的正确做法是(abd)
a.不开门
b.打电话给父母
c.有礼貌地请他进门
d.告诉他父母马上就回家 ?
如果你打开家门时,发现家中煤气轻微泄漏,你的正确做法是立即(ad) 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a开窗通风
b.开灯检查
c点燃煤气灶
d关闭煤气开关 ?
你知道打火警电话时应该说些什么吗?
(1)火灾的地点。
(2)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
(3)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等。
四、课后延伸在这节课的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生命的感悟,把它写在心形卡上,你可以 把它留给自己作为你的生命箴言,也可以把它赠给同学和朋友与他们分享。(播放歌曲《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背景音乐。)
五、知识拓展。制作一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的调查表,分别调查你的长辈和师友,体会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板书: 2、我们的生命 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 献出爱心 延续生命 第三课 呵护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2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3、知道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教学重点: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才能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教学关键点: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收集有关生活习惯的资料。准备一个情绪表演节目。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人都有一个身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怎样?(板书:身体)(瘦、胖、高、矮)形成这样的体型,与你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们的生活习惯又是怎样的呢?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三方面说。 小结:你们的生活习惯很多,其中有良好的习惯,有不良的习惯。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就是呵护自己的身体。板书:呵护我们的生命二、学文明理:讨论:他们的习惯好吗?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书上图)学生总结发言:“我是怎样克服不良习惯的。” 过渡:从这三幅图看,这些小朋友都没有自觉性,随便放纵自己,使自己不经意地染上了不良习惯。 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你看,他用手拿东西吃,手上的细菌就会跟着往肚子里跑。这样,后果是怎样的.呢?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归纳板书:注意个人卫生现在,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谚语,把它们写下来。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俗语、谚语读一读,互相交流。过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陋习。请同学们做做:把你看到的或自己做过的一些陋习给同学们说说。出示图片。说说陋习的危害性。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去革除陋习呢?(自由谈,然后老师归纳并讲述卫生误区。)过渡:既然注意卫生,身体好。那么身要健,须锻炼,良好的体魄是锻炼出来的。你是不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你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呢?学生填表:我常参加的锻炼活动 我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不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应参加的锻炼活动 教师归纳:你们的锻炼活动很丰富。在这里,我向你们推荐“每天锻炼一小时”板书:坚持锻炼身体讨论:张明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根据实际归纳,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小结:大家不但要知道 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还要从严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保持良好心态
(1)请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表演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他们这样的行为流露出了什么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师小结:情绪是人体对内外界事物的变化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反应。不良的情绪是健康和寿命的大敌。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行动起来,开展“告别游戏机”活动,从“蛋壳文化”里解放出来,让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延伸:进行“笑一笑”游戏活动。学生围成一圈,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花落到谁那里,谁就站在圆圈中央,讲一件自己最近遇到的不愉快的事。然后,同学们尽量逗他笑。依次进行,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一下“
笑一笑”对自己心情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在课后,让学生和家里人一起讨论:怎样呵护我们的身体。使学生时时、处处都爱惜自己的身体,呵护自己的身体。
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
大班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初步培养孩子的语言信息输出能力,能谈论、讲述简单故事及事情。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我今年带大班,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我设计了一次语言活动《萤火虫找朋友》。语言的学习规律是先听后说,
信息输入——信息整合——信息输出。大班输出型课多一些,如谈话、讲述。
1、讲故事。
我利用孩子喜欢用听音乐的方式讲故事,我放了一段轻音乐,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我讲“有一只萤火虫,它决定提着灯笼去结识一些新朋友,萤火虫一边飞,一边找,看见一只小青蛙——”中间孩子们有的小声讨论,有极少数孩子不注意听我讲故事在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
2、讨论。
等我讲完故事后,又拿出我事先准备好的教具——绘画让孩子观察,且让幼儿互相讨论。之后我提出问题,“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
朋友?”大多数幼儿你争我抢回答问题很积极,说“朋友之间应该帮助”、“萤火虫太自私”“萤火虫只知道生气”等。在下面做小动作和东张西望的孩子
还在那里进行他们自己的事情,根本不听我的提问。
3、总结。
我最后把孩子的讨论回答的内容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萤火虫所以找不到朋友,是因为萤火虫只想从朋友那里获得快乐,却不愿做出一点小小的付出,难怪它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4、活动结束。
“我们班的孩子应该互相帮助,这样你的朋友会很多,你也不会孤独,会感到很幸福。”
反思:
我根据指南的要求,大班的孩子语言学习规律输出型课多一点,如谈话、讲述,所以我在活动中让孩子讨论并讲述出
自己的看法,同时利用音乐和绘画进行教学,有利于孩子加强印象能够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但有几个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不认真
听故事,我是这样看的,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虽然都是大班的孩子了,可有的孩子入学相对迟,特别是农村来的孩子,之前
没有进过幼儿园,直接送大班学习生活有点吃力,和县城里的孩子有一些差距,语言学习也相对落后,所以对这些孩子不能以一个
尺度来要求他们,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我对这些孩子以后多一些照顾,平时多给这样的孩子提供倾听谈话的话题,具体是
这样操作的:依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讲一些故事或谈话,引导孩子学会认真倾听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孩子交谈时,用孩子能听
得懂的语言,鼓励孩子主动提问。
大班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尝试归纳及区分。
2、知道水果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家长资源:事先联系幼儿妈妈。
2、幼儿对水果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3、各种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水果
(价值分析:对活动感兴趣,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功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许多水果宝宝,看看都有谁?
2、你最喜欢吃哪些水果,为什么?
小结:原来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营养,外形也不一样,可以补充我们身体需要的能量。
二、水果找家
(价值分析: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与特点,尝试归纳及区分。)
1、这些水果宝宝离开家已经很多天了,他们都很想回家了。让我们来把他们送回家吧。这里有三幢房子,第一幢房子是让有柄无叶的水果住的,第二幢房子是让有叶无柄的水果住的,第三幢房子是让既有叶又有柄的水果住的。
2、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些水果应该住在第一幢房子里?为什么?先跟自己好朋友说说。
3、哪些水果应该住在第二幢房子里?为什么?
4、哪些水果应该住在第三幢房子里?为什么?
5、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帮他们找到家的?
小结:小朋友们都帮这些水果找到了家,是根据它们对我们人类的不同的作用来找到他们的家的。我们还发现有些水果有两个家,像琵琶既可以住在第一幢房子里,也可以住在第三幢房子里,因为它既有叶又有柄。(其它的例子根据实际情况补充。)
三、画画找找
(价值分析:进一步拓展其他水果的特征并尝试归纳与区分。)
1、孩子们,刚刚我们把老师请来的水果宝宝都送回家了。你们想送自己的水果宝宝回家吗?
2、幼儿操作
大班桥教案篇4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金锁银锁》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讲话,并能迅速、正确地对话,训练幼儿语言反应的敏捷性。
(分析:这个活动要求幼儿能够快速调动已有经验,同时使用合适的词和“××,××,×××”的句型来描述听到的物品,有一定的难度,对大班幼儿来说是适合的。)
活动准备
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一个玩具娃娃。
活动过程
1.示范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苹果锁和两把钥匙,接着边操作教具边念儿歌:
金锁锁,银锁锁,
两把钥匙一把锁,
咔嚓咔嚓把它锁,
小朋友快点来开锁。
(2)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问:“这是什么锁?”答:“这是苹果锁。”玩具娃娃又说:“苹果,苹果,红彤彤。”咔嚓一声将锁打开,接着再插入另一把钥匙说:“苹果,苹果,香又甜。”咔嚓又打开了苹果锁。
(3)带领幼儿念儿歌2~3遍,从而使幼儿对整个游戏活动有了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分析:在这个活动开始,教师采用示范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这是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集中幼儿注意的一种很好的策略。)
2.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
(1)念完儿歌后,开锁人才能问:“这是什么锁?”扮锁的幼儿必须想出一个锁名来,告诉他:“这是××锁。”
(2)开锁的两位幼儿分别是两把钥匙,这两位幼儿必须用“××.××,×××”的句型来描述××锁。前面重复说名词两次,后面用3个字描述一下这种事物的特点,如“苹果,苹果,香又甜。”
(3)开锁人描述的准确就能打开锁,并交换角色,否则不能交换危色。
(分析:教师在示范游戏过程中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向幼儿交待游戏规则。由于游戏规则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幼儿解释规则,同时还需要边讲解边示范。)
3.教师扮演角色,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先扮演开锁人的角色,幼儿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教师参与角色的形式,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
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幼儿讲出各种不同的锁,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简单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
(分析:这一步骤非常重要。为了保证幼儿在下一步按规则玩游戏,在幼儿感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带幼儿玩几次,并不断变换锁的名称,如“小猫锁--喵喵叫” “月亮锁--像小船”。此步骤视幼儿掌握程度可以重复几次。)
4.游戏活动《金锁银锁》。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扮锁,请两名幼儿当开锁的人,一个站在圈内,一个站在圈外。(此活动建议在户外场地进行)
游戏开始时,大家边念儿歌边前后摆动拉着的手,两名开锁人同时随着儿歌的.节奏依次在各拉手处做开锁动作。儿歌念完后,开锁人停在某处便可指这里两人问:“这是什么锁?”拉手人回答:“这是××锁。”然后,开锁人说:“××,××,×××。”讲对了,开锁人就能轻轻把两人的手切开,然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开锁人讲的不正确,扮锁的幼儿将锁握紧,开销人就切不开锁,游戏继续进行。
(分析:这是幼儿自主游戏、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放手让幼儿愉快地玩,必要时个别指导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游戏的时间长短视幼儿的兴趣和疲劳程度而定。)
?活动反思】
?金锁银锁》这个活动是一个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该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体验与教师、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还能锻练孩子对信号作出反应的能力。
在进行此游戏活动时,我开始是以实物的锁和钥匙来给幼儿演示锁被“嘎啦啦一锁”锁上的情景。可以看孩子们没太大的反应,对于这个实物锁并没有什么兴趣。那怎么办呢?这样就调动不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了,这时我就临机一动。用我们教室的门来演示吧!当我说完“嘎啦啦一锁”把门锁上时,孩子们全都笑了。这样一来我就成功把孩子们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环节就好展开了。接下来就是让幼儿熟悉儿歌。我反复了一两次后就故意不把门锁上,孩子们着急地说:“老师你再把门锁上呀!”这时,我就提出要求请幼儿们一起帮我说:“嘎啦啦一锁”这样我再把门给锁上。孩子们就这样一边玩一边开心与老师互动,孩子们并能主动开口学习语言。还好我能及时调整,使得我能顺利进行教学活动。
但在进行幼儿互动时,孩子们自由找朋友进行游戏不是很理想。他们不太主动去找朋友进行这个手指游戏,我只好帮助幼儿两个两进行互动。这使得其他幼儿等待的时间也就有点过长了一。
我分析这主要还是因为幼儿刚入园,不懂得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有关。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多组织这类小朋友与小朋友互动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大班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行人在马路上应该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
2、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与成人一起外出的经验。
2、有关模拟游戏的情景创设。
3、课件《看望兔奶奶》。
活动过程:
1、边观看课件(一)边讨论。
(1) 兔奶奶生病了,兔妈妈带兔宝宝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妈妈到水果店给奶奶买水果,兔宝宝就跑到了马路上。她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飞到了马路中央,兔宝宝就一路追过去,差点被车撞上。
(2) 为什么兔宝宝差点被车撞到?
(3) 教师归纳:兔宝宝离开妈妈在马路上玩耍,差点被车撞上。这样太危险了,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在马路上玩。
2、边观看课件(二)边讨论。
(1) 兔妈妈和兔宝宝继续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马路对面,兔宝宝兴奋地想冲过马路见奶奶,可是被兔妈妈一把拉住了。
(2) 兔妈妈为什么要拉住兔宝宝?过马路应该走哪里?
(3) 教师归纳: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4) 十字路口有斑马线,行人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走呢?什么时候可以走?
(5) 教师归纳: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6) 兔妈妈和兔宝宝走到斑马线前,等绿灯亮时再穿过马路去奶奶家。
3、小结:兔宝宝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险,你们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那样的危险吗?(幼儿回答后,教师用自编儿歌进行归纳:小朋友,要牢记,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过马路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确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拟游戏“去春游”中或到马路上去实地体验。
(1) 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
师:前面有两种道路,行人应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
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
场景二:十字路口
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清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场景三:天桥
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天桥就像走幼儿园的楼梯,要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
(2) 顺利到达目的地之后,引导幼儿对刚才的情况进行小结,启发幼儿把过天桥的要点编到儿歌里去,如“过天桥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
5、关于防食物中毒、防溺水、防走失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们,在暑假的日子里,天气很炎热,小朋友不能和小伙伴去水池、河边等危险的地方玩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过期的食品和烂了的水果是不能吃的,出门游玩的宝宝一定要紧跟着家人,防止和家人走散了,万一走散了要想办法找到家人。(与幼儿讨论方法)
大班桥教案篇6
寒假即将来临,这让孩子们快乐不已,他们盼望着能放鞭炮、玩电脑游戏的春节。可孩子们放假家里没人管,在校外是否会注意自身安全,这些都让家长和老师忧虑。因此,寒假期间应给孩子系上
“安全带”,教会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避免意外伤害和事故的发生。
一、消防安全
假期中我们要度过一个重要的节日——春节,在这个节日中免不了的是放烟花、爆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用到的是危险物品之一:火。不管在家中还是在其他场合,如果遇到火灾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安全,在逃生过程中要做到弯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出去。并学会拨打急救电话:119。
二、交通安全
假期中小朋友们会跟着爸爸妈妈出门走亲访友,这就要我们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并注意红绿灯,在保证左右没有车辆的情况下过马路,不能在马路上玩耍。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不能再车上打闹,吃带有尖锐的食物,避免造成危险。
三、集体活动安全
临近假期,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是安全的,在集体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检查活动场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后才可以带幼儿进行活动。上下楼梯过程中老师要做到一前一后。同时也要引导孩子靠右边走,并扶好楼梯扶手,不能在楼梯上推挤、打闹。
四、预防冬季溺水
在假期中小朋友不能单独到小河、池塘边,虽然河面看似已经结冰,但是冰的厚度还没有达到可以承载人在上面走。如果小朋友要到河边的话,一定要有成年人的陪同。当看到有人溺水,不能自己下水施救,要大喊成人来救人,确保自己的安全。
五、燃放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虽然好玩,但也是咬手的“老虎”,在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一定要在成人的监护下,不能自己一人燃放。鞭炮或烟花没有放完之前不能接近,要等到完全放完之后确保安全之后才能接近。放鞭炮时不能直接用手拿,观看烟花时也要在安全距离下观看,同时也要有成人的监护。
六、防盗防骗
假期中有的家长会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家中,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一定要问清楚对方是什么人,并从猫眼里看清楚,之后才可以。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可以选择不说话或者是告诉他家里没有人,可以让他改天再来。如果家里进入了盗贼,不要与他打斗,找机会悄悄的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者是拨打110求救。
假期中的安全很重要,我们不光要做到提醒家长,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小朋友如何预防及保护自己。
大班桥教案篇7
一、活动区创设背景
本学期,我们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探索大班年龄段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面临的空间小的问题。二是揭示大班年龄段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的材料的设计和投放。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有实践与研究,我们有一些心得体会。就本园空间小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本班研究重点首先放在"有哪些空间可以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上。实践下来,我们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充分利用好三维空间。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好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便提高幼儿的无意识学习能力。
1、在室内外地面可各种图形和格子、数字等。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可以和同伴一起协商,制定游戏规则,一起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2、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实现的我们在屋顶挂了几根自制的吊饰,将孩子们和家长自制的月饼盒灯笼吊挂起来。这样,不但装饰了环境,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本学期,我们布置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他们画老师、画好朋友并进行装饰。促进了主题的进展。我班的墙饰成了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二)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窗户,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例如:角色区利用每个橱柜放日用品、饮品做了标记。
(三)充分利用好室外空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户外活动时利用大操场、还有平整的地面供幼儿使用。
二、活动区设置说明
1、图书区:园内发放及幼儿自带的图书,根据课程需要提供字卡、纸偶、识字玩具的材料。书架、书袋、小椅子、小桌子等设施。
2、建构区:四种以上的塑料拼插玩具,废旧材料2至3种,每种数量有利于5至6名小朋友玩游戏{纸盒、纸筒、易拉罐等}。
3、美工区:园内发放的各种美术工具{笔、剪刀、泥板、毛笔、彩笔}等材料,根据课程需要收集的半成品、废旧材料等。
4、益智区:幼儿游戏棋、五子棋、牌等,根据需要幼儿收集的各种杂粮、筷子、毛线等,老师自制的益智区材料《半成品》。
5、角色区: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物品纸箱、奶盒、矿泉水瓶子等,还有各种仿真的蔬菜和水果,各种文具类的用品。
三、活动区名称
1、图书区:开心书吧。
2、建构区:我是小小建筑师。
3、美工区:小巧手。
4、益智区:益智区。
5、角色区:月亮班超市。
四、活动区目标图书区:
1、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
2、注意用眼卫生,眼睛与书保持一定距离,坐姿端正,看完书要及时整理,摆放整齐。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上认读汉字,愿意学说普通话,初步养成爱惜图书的好习惯,能初步看东图画书中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表演。
建构区:
1、构建比较复杂的,有大型主题组成的建筑。
2、能自行设计、自行构造。
3、和同伴一起构建,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4、乐意在原有的作品呈现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继续创作。
美工区:
1、对动手制作活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作品2、能够正确使用剪刀、正确分辨各种线型,进行制作活动。
3、在制作活动中不怕困难,相互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
4、养成良好的手工制作活动常规。
益智区:
1、正确运用多种材料(七巧板、数字、图形等),探索多样化的玩法,发挥创造性,一物多用。
2、活动有目的,操作认真。
3、能有重点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有探索欲望。
4、能自觉、有条理的收拾游戏材料。
角色区:
1、积极参与角色游戏,对福州小吃游戏有浓厚的兴趣。
学会协商分配角色,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友好合作,能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2、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游戏中能遵守游戏规则、能在游戏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
3、了解家乡的饮食习俗,萌发爱家乡的感情。
五、材料投放说明图书区:
1、活动室中的小桌子和小椅子;
2、充分展现图书封面的书架或书袋;
3、定期更换图书,维持读书的兴趣图书的来源:可以由幼儿园一方提供扩展到家长捐赠,或幼儿可从家带书到幼儿园,
4、图书的变化:如果有大量的图书,应该一次只陈列一部分,然后定期更换,将全部书都摆在图书区,会使幼儿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一般每隔2—3个星期更换一次。
5、图书的整理:图书应以最吸引入的方式加以陈列,如果封面破损或撕掉,就要及时修补或者更换,一本破损的图书不但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暗示幼儿书并不重要。
大班桥教案参考7篇相关文章:
★ 大班建筑教案7篇
★ 星空大班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