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诗池上教案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调整教案,使其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差异,以个性化教学,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古诗池上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6篇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小资料

梅的.生长很有特点: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也很有特色,如果你仔细地数一数,就会发现它的花是5解,或者是5的倍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有的梅果,有的不结果,如果它的花只有一层,那么它有很大可能鲇果,它的果子味道酸;如果它的花有两成两层以上,就很少结果,只能供人观赏了。梅花有大红、红、白色、黄色等多种色,植物学家们还新培育了其他顺色的梅花呢。梅花在百花调本的冬天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事受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活动准备

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欣赏古诗《登乐游原》,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诵读古诗

师:小朋友,老师念的这首古诗好听吗?我再来念一遍,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一句,好吗?

2、教师再次朗诵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3、教师解释古诗大意这首古诗写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来告诉你!

傍晚时侯,诗人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驾着马车车去登乐游原。等她登上乐游原的时候,他看到了夕阳,夕阳多么美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太阳马上就要落下了。三、品读感悟,分段理解诗意1、品读诗人心,理解前两句古诗。诗人何时驾着马车去登古原?心情怎样?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前面两句古诗吧。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2、感诗景美,理解古诗第三句。介绍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景色都能看到,可美了。

等诗人登上乐游原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她看到了美丽的太阳

教师创设情境,请幼儿闭上眼睛想象夕阳美景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句古诗。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3、悟诗人愁,理解古诗第四句。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美丽的景色短暂的感受呢?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呢?

师小结:原来因为黄昏将近了,太阳马上就要落下了,美丽的景色马上就看不到了。

我们一起读一读第四句古诗。

出示图片,师幼共读四、读诗韵。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幼儿模仿朗读。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如:鸣、青天、泊。

活动准备:

投影机、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特别美的画,请小朋友上来选出你最喜爱的一幅放在投影仪上,并试着讲上面有什么?

二、幼儿上来任取一幅画放在投影仪上,启发幼儿讲述

请幼儿按图意的内容试着讲讲画上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不断引导启发。

1、请口语能力差的幼儿讲出画上简单的词语(柳树、小鸟),能力较强的幼儿讲出连贯的话语,并介绍鸟的名称叫黄鹂。

提问:图上有什么?柳树上长出了什么?小鸟在干什么?(叫、唱歌……)小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一句话把内容讲出来。

2、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并引出古诗中的一句话。

师:柳树长出了翠绿的新叶,两只黄鹂在枝头欢乐的唱歌,我国古时候的人很聪明,他把这句话变得还要短,仔细听听古人看了这幅画,是用几个字说的?

3、放录音(两个黄鹂鸣翠柳),后提问:

这句话有几个字?他是怎么说的?鸣、翠柳是什么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按图意自由讲述剩余的三幅画,老师小结引出古诗中的句子,并对较难的字进行解释。

三、欣赏古诗

古人把这四幅画按意思写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小朋友听这首诗。

四、放录音——-古诗一遍

提问:

1、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2、古诗的每句话写了些什么?(并请幼儿把四幅画按古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顺序排序)

五、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

六、教师利用投影仪简单介绍杜甫

这首诗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杜甫看到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古诗。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外面旅游时,看到我们祖国美好山河,也可以试着编首诗。只要不断努力,等你们长大,也许有名的诗人就会在你们中间出现。

七、跟随伴奏唱古诗。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习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活动重难点: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习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师:没有想到月亮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你还知道别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下课后念给小朋友听听,好吗?

五、网络资源链接: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池上教案反思8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池上教案优秀7篇

大班池上教案带反思推荐7篇

大班语言池上教案反思优秀8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池上教案模板8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池上教案最新5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池上教案反思8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池上教案推荐5篇

古诗《画》教案6篇

古诗江南教案5篇

大班古诗池上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