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教案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需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政策进行调整,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展进行调整,以确保他们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社会教育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6篇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篇1

活动准备:

1.背景知识: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

2.物质材料:木偶一个、模型电话(每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导入活动。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们好!”

教师引导说:“小木偶在问你们好,你们应该说什么啊?”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说礼貌用语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见。”小朋友们主动和小木偶再见。

教师总结:与人见面要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要主动说再见,这样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2.场景游戏:

(1)“铃... ...”来电话了,

教师示范接电话:“喂,您好,... ...再见。”

(2)“铃... ....”来电话了。

教师引导说:“我现在请最有礼貌的孩子来接电话。”找几名表现好的幼儿来接电话。

(3)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

幼儿是否能说使用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4)特殊场景:“铛,铛。”另一名大班教师敲门。

a.教师说:"小朋友,你们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师说:“我想请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吗?”征得幼儿同意。

c.教师走时,幼儿主动问好说:“老师再见。”

3.做客游戏: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篇2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具体来说是指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互相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促进幼儿适应社会环境、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人际交??

目标1 愿意与人交??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二)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自我意识

包括幼儿对自己的意识,如:

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简单特点,

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控制能力等。

(二)人际交??

1、与成人交往:

知道父母、老师的名字,

了解父母、老师的职业,爱父母和老师等.

2、与同伴交往:

知道同伴的姓名、性别、爱好、特点等,

具备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如礼貌、协商、分享等;

关心同伴,有同情心,

能助人、合作、谦让等。

(三)社会环境与行为规范

1、家庭:

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家庭用品、家庭 一般成员的简单关系,

家庭中一般的行为规则,关心父母、长辈等。

2、幼儿园:

让幼儿知道幼儿园的名称、地址、人员、环境设施,

了解并遵守基本的集体生活规则和游戏规则,有集体荣誉感。

3、社区与家乡:

让幼儿知道自己生活的小区、街道、乡镇、城市和家乡的名称,

了解自己生活的小区、街道、乡镇、城市等的主要设施和风景名胜,

了解自己家乡名胜古迹和主要特产等。

4、公共场所及其行为规则:

认识公共设施,了解社会行为规则(包括不大声吵闹、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物等),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有社会责任感,爱护公共环境等。

(四)社会文化:

知道我国的国名、国歌、国旗、国徽等,

了解我国的文字、戏剧、传统节日、人文景观、风景名胜、主要民族及风情、民间艺术等,

热爱祖国及文化,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等。

四、幼儿园社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设计一幼儿园社会集体教学活动。

1、自定班级、活动名称

2、确定活动目标

3、注明活动准备

4、写出主要活动流程

五、幼儿园社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区活动设计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篇3

目标:

1.在讲讲议议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念儿歌。

2.愿意与同伴共同玩耍,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自制ppt

过程:

一、回忆交流――说说我的好朋友

你有好朋友吗?他是谁?

你和朋友在一起做过什么开心的事?

小结: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吃好吃的东西,还能够互相帮忙,真开心,有朋友真好。

二、儿歌欣赏――理解儿歌内容

过渡:我们都有好朋友,那么小鸟、小鱼他们有好朋友吗?

1.观看课件,讲讲议议

提问:

小鸟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小鱼呢?

小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做什么?

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演。

小结:小鸟、小鱼、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真开心。

2.师完整的念儿歌两遍,幼儿跟念。

三、圆圈游戏――学念儿歌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

1.介绍玩法

5-6个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一起大声念儿歌,说到最后一句时用动作表示友好,如握握手,抱一抱,亲一亲等。

2.幼儿游戏

根据实际情况,幼儿反复游戏。可以引导幼儿分弟弟妹妹念儿歌,并注意要边游戏边念儿歌。

小结:与朋友一起游戏真开心,回去也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这个游戏哦!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篇4

目的:

1、了解塑料袋和纸袋埋在地下的不同结果。

2、懂得塑料制品会污染环境。

准备:

一个月前,带领幼儿在园内挖两个坑,分别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只纸袋埋在地下,并做上记号。

过程:

一、现场观看实验结果。

1、一个月前,我们一起把塑料袋和纸袋埋在了地下,你们猜它们现在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根据记号找到掩埋处,挖出埋在地下的纸袋和塑料袋,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纸袋已有点腐烂,但塑料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

3、教师小结:在自然界中,虫类和其他微生物会使纸袋慢慢分解腐烂,而塑料袋却不容易分解腐烂,它会在土壤里“睡”上许多年,而且还会产生有害物质。

二、了解塑料袋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塑料袋用得最多?(超市、菜场、水果店、快餐店、面包房等。)

2、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菜场、超市、水果店等处观察塑料袋频繁使用的情况。

3、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多处垃圾房观看塑料袋的丢弃情况。

三、回园谈话,初步了解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1、看到人们每天要用那么多塑料袋,你是怎么想的?

2、使用塑料袋有什么危害?(会影响环境、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统计当天家中使用的塑料袋数量,并向父母了解这些塑料袋是哪里来的,装过什么。

2、要求每个幼儿第二天带家里用过的塑料袋来园。

3、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意识地数一数家中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要扔掉多少塑料袋或其他塑料容器。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途?

(三)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四)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幼儿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五小结,结束活动。

1、人民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用过了钱之后就要洗手,因为钱有很多细菌。

2、组织幼儿听音乐(小汽车)结束活动。

幼儿园认识钱币教案,我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就是人民币,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用人民币来买,所以教会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很重要,这是幼儿们正式踏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新入园的幼儿及其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生活

2.熟悉本班教师,消除新生及其家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活动准备

玩具、图书、水杯、记事本等。

活动过程

1.邀请家长

邀请家长在见面会的上午,自由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与幼儿共同来园,

并陪伴幼儿在班上停留一段时间。

2.与家长和幼儿见面

教师接待不同时间来园的家长与幼儿时,首先要与家长、幼儿互相见面,彼此认识,

然后可带领家长、幼儿参观本班教室,向家长介绍环境及功用等。

3.家长与幼儿共同游戏

教师鼓励家长带领幼儿熟悉本班环境并陪伴幼儿游戏。教师可介绍幼儿家长、幼儿相互认识,

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

4.了解幼儿个别情况

教师可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幼儿特点、成长环境、特别需要等情况,

并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般特点、亲子关系等等。

5.与幼儿亲近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主动与幼儿亲近,让每个幼儿感到被关注,使幼儿消除陌生感。

6.告别

教师逐个与幼儿及家长告别,并告诉他们什么时间再来。

建议

消除家长与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

本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热情、耐心。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8篇

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8篇

幼儿小班社会活动教案7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教案5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8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优秀7篇

安全教育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防溺水教案最新5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教案推荐8篇

幼儿社会教育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