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心得体会一般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习中领悟的道理需要认真记录在体会中,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5篇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篇1

本已是19年岁末,我满怀着期待回家。新年前夕,一片热闹景象,从同学口中得知新冠病毒的我不以为然,依然沉浸在对新年的憧憬中…

但事情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没过几天,病毒大规模爆发,武汉也成了一座“疫城”,一时间全国上下陷入了恐慌。与此同时,中东动荡局势加剧,非洲发生严重蝗灾。这时的我在心里默问自己:“2020还会好吗?”

1918的一天,梁济老先生问儿子梁簌溟,这个世界会好吗?还没等到答案的他留下万字遗书后投水自尽。那时的中国,国将不国,梁济老先生对国家前途有担忧,但更多的是希望。在民族危亡之际,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没有退缩。亡族灭种是不可能的!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从战略防御到大反攻,十四年的艰苦历程,千万人的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但,我们没有失败!是啊,即使是在危难时刻,我们的民族依旧屹立不倒,现在我们又怎能不自信呢?

战时有千万热血儿郎抗战,疫时有亿万人民众志成城。疫情爆发,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往疫区展开工作,全国各地的医院组成医疗队赶往灾区,社会各界的捐助也来到灾区。那些日夜不眠,整日穿着防化服尿不湿的医护人员让人感到心痛。但,这些最美的逆行者冲在了最前面,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更今人敬佩。

武汉一直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抗战时这里饱受战火的摧残,她没有倒下,我相信疫情之中,有亿万华夏儿女在背后支持着她,她依然能够屹立不倒。武汉,这里有着美丽的樱花,令人心动的武汉大学,有充满生机的码头轮渡,有美味可口的热干面……我相信武汉会好起来,会有更多的人来欣赏你的美。

看着窗外的绿芽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心中的疑惑也已解开。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返校前防疫专题课预防新冠肺炎个人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篇2

疫情发生后,农村须臾不可大意,西郭村广大基层干部和村民第一时间投入抗疫阻击战,下大力气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不让农村地区轻易成为病毒的突破口,西郭村全体村干部一直砥砺前行在抗疫之路。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疫情牵动人心,安危事在人为。防疫工作由党员干部来充当主力军以筑造一张覆盖农村各个角落的防疫网络。农村疫情的防治,关键在防:即外防病毒输入,内防病毒扩散。在这张严丝无缝的防疫网上,广大基层一线干部就是其中的网格员,他们精气神足、战斗力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带头做好排查,科学有力部署,进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把好疫情防控狙击战,在这场大考中给基层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组织好战役一线的“排头兵”。为了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村干部在西郭村村口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站,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号召村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志愿者加入抗疫队伍。严格排查外来车辆及行人,及时劝返未戴口罩村民,做好量体温,登记、消毒等工作。

营造群防群治氛围,形成防控合力。利用在大喇叭中喊话、在微信群中转发关于疫情的科学知识和新闻报道、上门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使得基层对疫情防控认识到位,防护意识和医疗健康知识得到提升,农村疫情防控的警钟已敲响,抓好特殊时期是防控疫情的重点。西郭村始终坚持宣传,全面提升村民的防疫意识,畅通上报渠道,村民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活动、减少人员聚集,倡导“红事”缓办,“白事”从简,并提前报村委会报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控。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医作用。村卫生室人员做好农村地区的筛查,实行日报告制度。发现发热患者和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疑似感染者会及时上报,分级分类做好防护和信息登记并按时上报,督促村民打好疫苗,实行疫情常态化防控。针对居家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人员村医定期上门测体温,并做好对居家监测和隔离人员的关怀。

西郭村疫情防控战还在继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西郭村全体干部和志愿者坚持把防控的责任放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用过硬作风高质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篇3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期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一向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期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能够让自我,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就应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期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能够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好处。而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带给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带给了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

我很荣幸能成为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不求回报为宗旨的这样一个团队的成员之一。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就应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即使我们的潜力仍有限,但一颗关爱之心不会磨灭,我们将尽全力伸出双手去帮忙、关心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哪怕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次弯腰都能为社会公益、慈善、福利事业、社会生态环保及建设和谐礼貌的社会贡献出自我的微薄之力!

爱心已点燃,不要再等待,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去经历让人难忘而有好处的人生体验,在奉献中,体味快乐,收获幸福。朋友们,如果你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就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和我们一齐将爱的火焰燃烧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

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职责。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篇4

作者:川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体斌

周末窗外春光明媚,因疫情未尽我却“宅”在家里。疫情中全国人民团结互助,虽宅在家,却心存温暖与希望。疫情是一面镜子,它把整个中国社会的本真状况、真实状态在一定意义上呈现出来。前段时间在集团复工复产视频会议上, 我曾经讲过,生命与健康的宝贵、团结互助的价值、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科学与专业的力量是这场疫情中我们最深的体会。这个周末,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正好沉下心来,对此再作进一步的思考。

一、生命与健康的宝贵。

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人的一生中值得珍惜的东西很多。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人们蓦然发现:人生最大的财富原来是 “活着”,最大的幸福其实是“平安”,归根结底就是两个词 ——“生命”与“健康”。生命就是一张单程票,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与健康,就像与我们时时刻刻相伴的空气。它在的时候,你习以为常;而一旦失去,才感到不可或缺。就像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写的那样,只有经历了无限于接近死亡的威胁,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佛家倡导“众生平等”。也就是说,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必须发自内心地懂得对生命、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一旦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无限放大,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严厉惩罚。

黑格尔说过: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这次凶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向人类再一次发出重要的警示:从2003年的“非典”,到 2020年的“新冠肺炎”,都很大程度上可能与人类暴殄天物、缺乏对天生万物的敬畏有关。所谓食物链,不仅体现为谁能吃谁,还体现为谁绝对不能吃谁,这也是生态系统设计好的一道边界红线。大自然慷慨地给予了人类一切,而人类对于大自然也要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善待万物、善待生命,更是善待自己。

热爱生命的前提是珍惜健康。健康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 基础,也是生命存续的根基。忽视健康就是忽视事业发展的 前提、毁坏生命存续的根基。只有不断强身健体,增强适应力、免疫力,才能避免被生命所抛弃。人这一辈子,没有了健康,一切归零;没有了健康,千忙万忙都是白忙。

曾有人用“1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 康,各个“0”代表事业、金钱、地位、权利、快乐、家庭、 爱情、房子……现实中“0”充斥了人们的生活,“1”常被忽略,但“1”一旦失去,所有的浮华都将随之散去。

“以健康造福人类”,正是川投集团的企业使命之一。这些年来,川投集团致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正是希望带给人们更加健康丰盛的人生。我们应该胸怀一颗善良豁达的心,珍惜自己、关爱他人; 我们应该拥有一个健康坚强的体魄,呵护生命、成就梦想!

二、团结互助的价值。

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历经多次大磨难、大交流、大融 合。在这个过程中,“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愈益彰显,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硬核元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政治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当然他们没有说出来的是,这些“中国的脊梁”、“最勇敢的人”展现出来的“大勇”,背后必有“大爱”。就像艾青在诗中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些“大勇” 之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仁爱之心,汇聚成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逆行而上的英雄群体。

时代进步,大爱无疆。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到2003年的“非典”;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再到这次抗疫之战,大批医护人员和广大军警战士、志愿者,包括那些承担着繁重具体事务的基层社区工作者、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投送食品也传递着希望的外卖骑士和快递小哥,以及数以亿计听从指挥自觉“宅”家的普通群众,他们都在通过自己的专业、负责和牺牲,以一颗仁爱之心成就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勇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这些默默奉献的英雄们替我们负重前行、守护平安。

而疫情之下,全国人民自发积极行动起来,从祖国各地、 四面八方发起对武汉、对湖北的捐赠和支援。星夜驰援的一车车蔬菜、一盒盒口罩,包含的都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优良传统。

三、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

这次疫情,再次强化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新冠肺炎”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共同新挑战之一。病魔来势汹汹, 不分国籍、肤色,在全球的快速蔓延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计。 这些天来,就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同时,周边国 家、欧美地区感染病例却在快速增长。疫情下的一些中国企业还未能完全复工,已经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显著影响。资本市场上,从伦敦到纽约, 疫情冲击下“跌声”一片,覆巢之下没有完卵。疫情之外,从非洲源起的蝗灾已经蔓延到南亚次大陆,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都是“人类”这个概念的一份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互惠互利、互帮互助,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状态、新任务。地球是一个村, 病毒是“人类公敌”,每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充分展现出了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和“大国形象”。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who 总干事谭塞德称赞的那样,中国“了不起的努力”,“正在为全人类作贡献”。“中国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也得到了来自世界170多个国家领导人与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的慰问和支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告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友情,伴随着各国援华抗疫物资,传递着跨越国界的无疆大爱。而中国在自身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同时,毅然向对控制疫情缺乏经验的其他国家支援了专家团队和大批防疫物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面对疯狂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全球化时代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宏大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阳光下的那些阴影。疫情之初, 社交媒体上某些针对湖北人、武汉人的段子和调侃。疫情之下,没有哪个人、哪个种群可以成为独善其身的孤岛。偏见与恐惧只能带来更多的偏见和恐惧,歧视和仇恨只会割裂人类的交流与发展。疫情之后,这些比新冠肺炎病毒更危险的“社会病毒”、“大脑病毒”,还有待寻找防治的“疫苗”。

四、科学与专业的力量。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次防 控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愈是在危难之际, 科学与专业就愈发重要。终极解决疫情,还是要靠科学与专 业。从科研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到医护工作者与病魔较量, 再到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主战场,科学与专业为打赢疫情防 控阻击战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在这次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实地考察武汉后,宣布这种 新型的肺炎病毒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武汉实地考察后 发现疫情严重,上报国务院要求武汉立即封城;王辰院士首次提出建立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张伯礼院士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指明了新型肺炎的治疗方向;张文宏医生不仅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还为科普防疫知识发声……他们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用事实击败讹传,用科学击碎谣言,让理性之光照亮了疫情防控之路,成为社会大众值得信赖的“定海神针”。此外,这次疫情中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组织的亮眼表现背后,也是其科学精神和专业素质的体现。

在这次疫情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违背科学和专业的 现象。从疫情暴发初期有关专家对疫情发展判断失误导致政 府和群众重视不足,到一些以讹传讹的谣言、“偏方”传遍朋友圈,再到屡发违反疫情管控的极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事 件,无不反映出我们所看重的科学精神,包括基于证据、假 设检验、理性表达、谨慎判断、包容开放、精英主义等品质 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这次疫情中,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新闻媒介如何更加专业、客观、理性地报道公共事件真相, 及时承担起“吹哨人”的角色;如何健全各级科学预测及应急管控机制;如何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 化等等。

总之,丘吉尔说,不要白白浪费一场危机。大灾大难过 后,社会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反而可以就一些久拖不 决的重大问题快速达成集体共识,这就是所谓“多难兴邦” 的源泉。灾难过后,我们会有反思和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赞歌与感动。正因如此,社会将加快进步,国家将更有力量!

我祝愿疫情过后,春风十里,山河无恙,你我安康。

我希望疫情过后,协和万邦,中国安好,世界光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篇5

武汉疫情,牵绊起14亿中国人共克时艰,凝聚14亿爱国心,34个行政区,660个城市众志成城。

面对疫情,我有时会很焦虑,这种焦虑感,时刻在提醒着我中国正面临着挑战。正当我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思考疫情时,耳边突然传来妹妹稚嫩的声音:“姐姐,你在想什么啊?”我转过头望向她,把双手自然地搭在她的肩上问道:“妹妹,你觉得防控疫情,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妹妹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当然是管好自己,乖乖待在家里,注意卫生少出门,不给国家添乱啊!”妹妹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爸爸的呼喊声:“吃饭了,两个家伙!”我和妹妹应了一声,便赶了过去。

在疫情来到之前,我们家吃饭桌前总会有欢声笑语,但现在在桌前听到的只有爸爸对每日疫情的准时报道。自疫情发展以来,爸爸就整天看着手机,关注着有关疫情的消息,每当一有新消息时,爸爸总会在饭桌上大声宣布,耳边最常听爸爸提起的,就是“钟南山”这三个字,这让我想起了20__年“非典”袭来时,他说过的一句令人震撼的话,“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句话让无数人动容,现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袭来,他主动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医者仁心”于他而言,是镌刻在生命中的自觉,面对别人的称赞,他却只说了一句话“其实我不过就是个看病的大夫。”这样的人,何尝不是最美的奋斗者?

吃完饭后,我们一家人一如既往的坐在电视机前,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在屏幕上我总能看见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眼中布满血丝,黑眼圈清晰可见,全身穿着防护设备,当他们取下护目镜和口罩后,脸上满是勒痕,但即使这样,他们脸上仍挂着笑容说道:“这是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勒痕刻在医护人员的脸上,痛在每个人的心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位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每当我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时,我总会望向上方洁白的天花板,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白衣天使”的面孔,脸上有着“最美印痕”的他们,是最美的奋斗者。

向医护人员致敬,为祖国加油,愿天佑武汉,国泰民安!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2023年防疫护士工作总结7篇

防疫工作个人总结模板8篇

2024年个人安全反思心得体会推荐5篇

防疫个人先进事迹范文8篇

防疫员年度个人总结7篇

医护防疫工作个人工作总结8篇

防疫期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防疫个人工作总结报告7篇

2024年大班幼师个人总结5篇

2024年监理个人年终总结5篇

2024年个人防疫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