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具备时效性,关注当前热点话题或社会问题,让读者感到作者对时事的关注和见解,作文是我们拓展思维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道德绑架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道德绑架作文篇1
随着成长过程的不断推进,生活中出现的烦恼也越来越多,可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出现了许多难以抉择的事情,常常让我感到不知所措。
但这次,我实在不知如何表态了,因为我现在已经思维碰撞很久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我在一个烤红薯摊位,向摊主——一位老奶奶——买了个红薯,却是花了我一顿半的饭钱!我的心很痛,因为这个红薯对于我来说是“天价”了。
本来,老奶奶这么大年纪了,头发花白,体现了其主人的饱经风霜,更由于是冬天,这儿风又很大,做小本生意的大家都很不容易,何况是这位老奶奶,以及她身边的一位应该是她的老伴的老爷爷。
饿的慌,我迅速来到这个摊位前,挑了个比较小的红薯,老奶奶拿起称了称,报了价,可是却让正在从书包拿出钱包往外掏钱的我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动作一瞬间静止了……竟然如此之昂贵!比别人的摊位那儿足足贵了一倍多!但是看见老人家也不容易,老奶奶忙着帮下一位顾客称重,老爷爷已经打包好递给我了。
我是不太想要了现在,但是,想到做生意的艰难,以及老人家还在冷天里出来卖烤红薯实在是——不买似乎对不起自己。于是,我狠狠心,买下了这个“天价”红薯。
但是,走回来的路上心里不是滋味。因为买了又觉得对不起爸妈。爸妈赚钱也不容易,都是无产阶级,他们要是知道我花了这么高的价钱买了家里四处都能见到的红薯不知做何感想?
我不懂,我只知道,不得不买。
道德绑架作文篇2
8月5日播出的《中国梦想秀》中,来自贵州的“追梦人”杨成燕,梦想是让失散多年的妹妹认回双亲,一起拍张全家福。杨成燕的妹妹张懿小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生父生母。张懿在现场一直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不料,节目主持人周立波当场指责女孩心胸狭隘,说她应学会原谅,否则永远不会幸福,还说出了“在你儿子眼里你是个尖酸狭隘的女人”的言论。
张懿拒绝和亲生父母相认,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养父母伤心;二是与亲生父母并无感情,她信奉“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认还是不认,张懿已成人,她有权利作出判断。而周立波一再诘问,甚至逼迫,出言不逊,哪怕初衷良好,也有道德绑架之嫌。
从法律上说,如果当初张懿的亲生父母遗弃了她,已涉嫌违法;如果将其送养给别人,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她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换言之,张懿可以不认亲生父母,也不必赡养亲生父母。本来一件很纯粹的事,却因周立波的“好心”而变得复杂。
据杨成燕称,其妹妹张懿属于超生,要上交罚款。无奈家里条件太差,杨成燕的父母实在拿不出罚款,只能将仅有1个多月大的女儿送走。更接近真相的细节应该是,杨成燕的父母重男轻女,因为在生了张懿之后,又生了一女一子,即包括张懿在内,杨家共有四个孩子,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笔者老家,有太多类似的情况,一些家庭连生了几个女儿,直到生了儿子才满足,孩子多养不起就把女儿送人。
不认亲生父母,总有原因。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不能勉强,更不能道德绑架。他们与养父母建立良好感情,不愿让养父母难受,已尽孝道。他们认亲有时也容易受到阻力,比如被养父母劝阻,张懿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养父母的做法,同样值得理解。
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大棒,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明显不合适,可能遮蔽真相,伤害法律,掩藏了社会问题。少一些泛道德化,回归到法律命题,并深思道德泛化背后的社会问题,也许强过动辄上纲上线,拿道德说事。
道德绑架作文篇3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也是我国流转至今的美好品德,有时候也会被当作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追求道德,本是一种良好品质,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衍生出一个新词: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公交车上时“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不懂事了,看到老人都不会让座了”,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时“不就是一块表吗?摔坏就算了,他只是个孩子,不懂事,你和他较什么劲”,路边看到乞丐给了点零钱时“看你穿得那么好,怎么只给这么点啊,我那么穷,你不应该多给点吗”,在明星微博下的评论“这么有钱还不如捐给山区,只会贪图享乐”
他们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一旦不一致就会出言讽刺,仿佛别人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道德绑架便是以道德作利刃,当为人提倡的道德变成了束缚人的枷锁,它便也成了导火索,只需一个火花就能将这个社会引爆。
道德应该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形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这些都是优良的美德,为整个社会都增添几分温暖人心的色调。可是,道德绑架让原本的美德变了味,当礼让从美德变成义务,当行善从主动变成被动,这个时代也像被颠倒过来一样。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人们的善良之心,挟持着大众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当人们已经害怕厌倦了,道德也就随之瓦解。
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道德,理性反对道德绑架,让道德绑架不再是行善的绊脚石,让社会被善意和温暖拥簇着,这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道德绑架作文篇4
子贡赎人而不取其金,在多数人眼中看来这是圣人之举,是行善的标杆。可孔子却不加赞赏反而批评他的所作所为。诚然,子贡的行善本意十分纯粹,但他的一个自以为更加高尚的举动却无形中提升了道德的准则,纵然人人都渴望向子贡学习,但是世人对于行善之后是否该领取奖金的态度已然悄悄发生了转变。
一笔赎金对于子贡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然而对于辛苦躬耕一辈子的农户人家来说将是不菲的巨款。未听闻子贡之事时,他们遇见鲁人会毫不犹豫的赎回,而后坦然接受应得的嘉奖。如若鲁国君主将子贡事迹大肆宣扬,人尽皆知之后,我们不妨假设,普通农户再次遇到鲁人时定会有所犹豫,他们会想到,从国家拿回先垫付下的赎金可能都会遭到世人的非议,甚至纠结之下他们选择了漠视需要帮助的人。子贡一举,已为当时之人造成了无形的道德绑架。
如今,世界的经济巨头颇多,他们在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背后仍然保有一颗行善济世之心,实在值得我们的称赞。比尔盖茨宣布过世之后捐出全部敌国的财富,巴菲特拍卖个人午餐所获金额如数捐出,索罗斯、戈登摩尔也都捐献了过半的资产。然而巨头行善的背后却无形中带来了道德绑架,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捐款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业大亨来说。天津爆炸案之后,千万网友竟在马云微博评论中纷纷留言逼捐。“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捐一个亿?”“你不捐款,我们就抵制淘宝!”。。。。。。这样的言论一番番地攻击着马云,万千网友躲在电脑屏幕之后握紧了腰包,暗喜自己的“高尚”。
行善本为一件好事,然而在太多人潜意识之中却还只是一个标榜自己的工具。他们在有意无意之中,炫耀着自己的高尚之举,他们将向善的道德起点一步步哄抬着,渐渐“取不取”“捐不捐”并不再可以由一个个体所能决定了,平凡的百姓开始选择漠视,占据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们被推上了道德的邢台。无形的道德绑架就此形成,道德观发生了质的偏差,行善不再来自于我们一颗崇高的济世之心,开始成为了社会人物维护个人形象的无奈之举、被迫之举。
这样的绑架实在可怕,麻痹了普通人的善良之心,挟持着社会人物的选择权利,这样的行善早已成为压在心中的负担。如若当打破无形的道德绑架,每一位行善之人实属关键,他们应当有一颗纯粹之心,应当低调而行之,更应当时刻注意而非肆意抬高着行善的门槛。
道德绑架作文篇5
我一个七年的闺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绝参与她组织的“救助流浪狗”活动。
闺蜜是个不折不扣的爱狗人士,这些年我看着她为一个又一个动保活动摇旗呐喊,“拦车救狗”有她,“反对狗肉节”有她,“给流浪狗一个家”也有她。我并不是没有同情心,看到虐狗弃狗的新闻会心痛气愤,对于闺蜜在爱狗道路上的满腔热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从小怕狗,遇到大狗会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就算是小狗朝我跑来都会战战兢兢。在几番推辞后,她很生气的说:狗狗那么可爱,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发了条消息找闺蜜理论,却发现她已经把我拉到了黑名单。女明星因为在阅兵日发儿子照片,瞬间被骂上热门。
微博里过十万的评论里充斥着匪夷所思的爱国情怀:“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真是对国家没有感情”;“都不表达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国人”;“这么重要的日子你还要秀小孩,赶快滚出中国”。。。。。。。
大商人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却因为一场灾难没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着逼债般的口气指责他有钱不捐款就是为富不仁。晒娃就不爱国,有钱就该捐款,这是哪门子的强盗逻辑。
如果是个人行为实属可恨,如果是群体行为,那就只能说是可悲了。说到“道德绑架”,就不得不提历史上“阮籍丧母”的典故。
魏晋时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顺,但听闻母亲去世脸上却没有悲戚之情,灵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连一滴泪都没有掉。阮籍的冷漠遭到了众人的不满,纷纷指责他薄情寡义。到了母亲快要下葬的时候,他却因为悲恸过度吐血数升,几乎死去。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礼法,悲伤有很多种形式,泪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绎。
但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只是表情,不是表演,
道德绑架作文篇6
中华民族亘有华夏民族、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源远流长。在千百年前,《世说新语笺疏》中就早有记载:“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于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谦让的意识也渐入人心,仿若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但是如今,谦让似乎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负担。
在儿时的记忆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妈妈,表弟翻我的玩具,弄坏了小汽车,我抢回来它还打我!”面对弟弟的胡闹,满地的狼藉,心中难免充斥着委屈。我们渴望着公平的对待,期待着有个人能站出来说出我们作为长者的心声。而等来的却是家长口中“你比他大…他弄坏就弄坏…你应该让着他”这样类似的言语,于是,“谦让”便衍生成为我们肩上不得不担负起的使命。其实,在我们在严格死守道德底线的同时,已然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却遭到了那些以道德为名的约束或阻挡,最后被颠倒了黑白。于是我们大胆发问,何错之有?真相便是我们都盲目于“道德”的旗号,而被进行了行为上的“绑架”!
像是去年的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天津重建之时,马云的微博却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不少网友指责马云“你不捐款,我也不淘宝了”“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好在逼捐的网友声势浩大,反对逼捐的人也不在少数,“你有钱就得多捐”,在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慈善的首要原则就是自愿,哪怕他是中国的首富,他也有权力决定捐与不捐、捐多少,无人可以强迫,更没必要挥舞道德的“凶器”,去胁迫其他人要怎么样去做。就像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义务,我们应该去呼吁人们去做,而不是由此化为了利器,去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做;我们做好事,也不应该勉强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道德最适合来约束自己,而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人们推崇道德大抵也是因为它的无害,能够逐渐增进社会的安宁和谐,平息纠纷与风波。可如果道德成为人人手中强制他人的利器,就必然会成为每个人毡上的针、背上的刺,设法拔去。
毋庸讳言,在五千年地域文化的光辉下,道德已然深入人心。现实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的“利器”,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显然不合适,反而会煽起群众的躁动,舆论下的风波;反而违背了遵守道德的初衷。莫不如理性的面对,去还原事情的本真,也是时候将道德放回它原本的位置,在运用中以事论事,这样在许多问题上也会少些偏颇。
道德绑架作文篇7
“你这女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好意思看着我这样一个老人家站在这,自己坐在那!别人没教过你要给老人让座吗,啊?你这样怎么行呢!赶紧起来,让我坐,赶紧的!”一位老爷爷对着坐在旁边的一位女孩子吼道。
女孩涨红了脸,低着头坐在座位上,旁边不知情的乘客也指着女孩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指着女孩没有素质。女孩羞愧极了,车还没到自己的站就匆忙跑下车……
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则新闻,事后我们了解到,当天是因为这位女孩子身体不舒服,所以不能让座。这则新闻让我很不明白,我为女孩的遭遇感到不平,我觉得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虽然给老人让座确实是我们社会大力提倡的美德,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他人指责我们不给老人让座的依据啊!我们每个人有时候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的理由,也会有不得以的时候,并且我觉得我们不能打着“道德”的名号为自己的私利去“绑架”她人,那样对她们是不公平的。
现在社会上,诸如此类的情况和事件还有很多很多,以至于现在我们都有一种害怕心理,使得帮助他人添了一点不得已的感情色彩,道德帮助变了味,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了隔阂。
就像有一次和姐姐一起坐公交车,还带着两个小孩子,因为不方便,我本想着坐在前面,但是当我坐下的时候,姐姐扯了下我的衣服,叫我坐到后面去,我很不解。后来姐姐说,如果你坐在前面的话,你带着孩子不方便,以至于不能给那些老人家让座,那些老人家会说你的,还是坐后面最好。
我听了以后心一凉,想着是什么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变的如此尴尬,我不敢说熟对熟错,但是我一直认为道德绑架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着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整治好。我们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对别人进行了道德绑架,同时也要用正确的心理去面对它。
别让道德绑架了一颗颗真心,让这一颗颗的心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
道德绑架作文篇8
日前发生在广州地铁4号线里的一起老少打斗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当事人,67岁的陈某和28岁的吴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对自己的不理智行为深表后悔,并希望事件能尽快平息。不过,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雾重重,不同的是两人对事件的细节还原,相同的是两人对打斗的责任认定——“主要责任在对方,无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证据的支撑下,在趋利避害的本性驱使下,这起“老少斗”很可能会成罗生门,真相只留存在当事双方的内心深处。
我们不苛求媒体能够最终还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后得出了真相,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我们更应该从中找到共识,即什么是必须倡导的,什么是必须鞭挞的,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忠实践行。无论真相如何,自觉排队是必须倡导的,悍然插队是必须鞭挞的,制止插队更是值得赞扬的;文明礼让是值得倡导的,强逼让座是需要批评的,蛮横挑衅是必须抨击的;见义勇为是必须倡导的,暴戾打架是必须批判的。
虽然双方都表示后悔,但并没有合力为公众提供一个真相,缺乏基于对方立场的理解与宽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义”角色,这样的“后悔”更多是应付媒体和警方的托辞,只是希望尽快平息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实,类似的不光彩事件还有许多,公交车上打司机、飞机上群殴,其原因都是当事人只图一己方便,不顾公众或他人利益;只顾个人面子好受,不顾公共文明礼仪;只信奉暴力分输赢,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发“血案”,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会的耻辱,亟需引起全社会的警醒。培育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既要提升公众的文明素养,也要从制度层面上消解社会戾气。当人们的内心缺乏一种宽容,甚至更多充斥着不满与愤懑时,心态往往容易失衡,“低燃点”暴力行为常常随之发生。
对待这样一起打斗事件,除了谴责批评之外,我们都需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一些理解、宽容、礼让、自省,少一些蛮横、争斗、戾气、固执。在某种意义上说,老人更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早已对这个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观念和文明意识,甚至早已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年轻人也习惯于把长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领悟、践行。因此,年轻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为年轻人树立榜样。
这起打斗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舆论关注,更多的是借助了网络视频和微博传播,“血淋淋”的画面不仅让公众深感震惊,同时也让当事人、社会集体进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打斗传递出来的是“负能量”,但反思却能带来警醒的“正能量”。有网络媒体适时推出了“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的全民参与活动,无疑更能传递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其实,既要“随手拍广州文明行为”,也要“随手拍广州不文明行为”,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塑造社会的文明风气,有时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众,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蛮横戾气,多些谦让和气。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让我们齐心协力来营造一个充满阳光、充满关爱、和谐温馨的社会大环境,一起向社会传递文明“正能量”。
道德绑架作文8篇相关文章:
★ 村道德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