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作文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书写作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平时的素材积累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以写出有深度的作文,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悲悯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悲悯的作文7篇

悲悯的作文篇1

尘世杂糅,却有一种感情,依然洁白无暇。人心叵测,却有一种情怀不能使干戈化帛。在杂糅尘世,叵测人心中沙里淘金般挑剔地找寻的这样的东西,那是悲悯。

悲悯绝不是“生物学”中孱弱无能的寄生虫,而是普照大地,驱逐黑暗的温柔暖光,悲悯是一双细腻修长的手,抚慰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悲悯永远是一副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包容邪恶、丑陋、善良、美丽,就像包含一颗糖一样,越品越甜,融化到灵魂,清净、透彻地看到本质。悲悯者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缘由底下有被悲悯者托举着,得道者亦为悲悯者,悲悯者必多助。

失去悲悯的人最可怜,他们冷酷、无情、孤单、寂寞,貌比灰暗角落的一株树苗,找不到生长的方向,内心只能空虚,一切茫然,一只迷途的羔羊,也许能活得很坚强,但一定活得不快乐。内心没有悲悯的人,绝不敢“对镜贴黄花”,他们在丑陋上强加美丽,将会变得不伦不类。

有一个杀手,无情。有一个法官,正直。当杀手扣动扳机,看到的并不是以注无助的眼神,而是莞尔一笑和一句话:“不是你杀的我,是你手中的枪杀的.我。”悲悯者望穿了灵魂,人性本善,是无奈才误入歧途。杀手幡然悔悟,他想起曾杀过的人,无穷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他杀了雇他的那人,数了数,救了三人。原告和原告父母。又一声枪响,救了无数会找他报仇的仇家,是法官杀了死了杀手?不!是悲悯的心唤醒了另一颗悲悯的心。死了?醒了!幡然悔悟了!

这是一则故事,不真实却感人,不够长却直击内心。悲悯担任救世主的角色,它将良知、希望、救助、和谐和公平从罪恶、肮脏、不公中萃取出来,壮大它们,再放回去,炮制罪恶、肮脏而不公。大道之行时,天下为公,必先使天下人有悲悯情怀,悲天悯人,将天地看作父母,将他人看作手足兄弟,当真是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悲悯,是一首安然优美的歌,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饱含感动;悲悯,是一碗美味油稠的鸡汤,每一次倾情而入,都暖淌到心房。悲悯情怀已然成为了现世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悲悯的作文篇2

有些人活得久了,便慢慢地不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是对是错,失去了对世间的认识,当然也在一点一点地侵蚀掉他们自己的良知。可试问一个人若没有了良知,那么他还算不算得上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呢?所以我们应该呼唤良知。可是何谓良知呢?在字典里,简单而庄严阐述了良知即本指人天生的善良的心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

当你是一名猎人,眼里露出嗜血的光芒,手中渐渐举起那把跟随你一生的猎抢,瞄准你的目标,眼眨也不眨一下,扳动枪机,准确无误地打中一只活泼好动的兔子或一只在蓝天中展现自己的梦想的鸟儿或……听到那一声凄惨的响彻天地的悲号,看到那血淋淋的一幕时,你的心是否有一丝悔恨,你的心是否有一丝微痛,你的良心是否依然还在?当你是一名厨师,伸手拿过一只毫无生机、一动也不动的`青蛙,举起一把闪着光亮的菜刀,以迅雷掩耳之势准确地剥开青蛙肚皮,快速地清洗完污垢后,把它扔进烧得滚烫的油锅,听着“劈劈啪啪”的声响时,你是否感觉有一种犯罪感,你的心是否在颤抖,你的良知还在吗?当你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坐在高级繁华的酒店里,听着悠扬的似诉说着美丽传说的音乐里,等待着服务员的招待。没过多久,一道美味的鸵鸟肉出现你的面前,你吞吞快要喷涌而出的口水,故作优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就往嘴里塞,吃完后,你舔舔嘴角,满意地露出一个微笑:“味道不错。”但试问你的良知是否也已被你吃啦?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地球这个大家园的共同守护者!自盘古开天劈地,女娲补天造人造万物,我们人类和动物就应该共同和谐地对待这个家园。可是人类的良知渐渐泯灭,忘了女娲造人时的初衷,忘了盘古开天地的意义。就这样,人类的良知一点点消逝,难道不会有一天人类自己也会因良知的消亡而灭绝吗?

良知,你在哪呢?良知,我们人类需要你。有了你,在拥挤的车厢里会出现习以为常的让座之举,共创乘车文明;有了你,在烈日炎炎下,仍然排着长队等待到自己的时刻,展示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的风采;有了你,鸟儿遍布城市四周,鲜花开遍这个家园,我们携手打造温馨家园;有了你,……

良知决定了你的所作所为,良知会让你拥有一个精彩但毫无遗憾的人生。不管人活得有多久,摸摸自己的良知,会是多么心安啊!

良知,让我们用一颗虔诚的心等待你的到来,呼唤你的到来吧!良知,我们需要你!

悲悯的作文篇3

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不然。人固然是有情的,断情绝义是断然不存在的,但草木又怎会没有感情呢?世间万物皆有情,草木亦不例外,只是同我们人类不同,不为我们所熟知罢了。

树木是有情的生命。当我们为了玩耍时的需要而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时,我们会感到不以为然,只是一段树枝嘛,有什么了不起。可是你是否在折下的那一瞬间听到“啪”的一声脆响,那是树在呻吟,因为它感到疼痛。而我们的目的竟只是为了玩耍,这是多么令人揪心,我们丝毫不懂得生命的可贵,不懂得同情树。

当我们用小刀在树上刻字留念时,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碎屑随之掉下,那是树的'皮肤,它的身上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伤疤。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它着想一下。而我们是否在刻字前就已想到它所承受的苦楚,想着换个角度,为他着想一下。而当我们看到别人留下的这一块块伤疤时,我们是否会产生悲悯抑或是心痛的情感?我们没有,因为我们犯下了相同的罪行。

当我们剥开树皮时,是否会发现有液体留下。有人说,那是树汁。的确,照植物学来讲,那是树汁,但那也是树在流泪,可以用“悄然落泪”四个字来形容吧,因为我们从不曾察觉,从不曾在意,更别提伤心和同情了。更因为我们便是罪魁祸首。

当我们因有东西掉在树上,够又够不着而又不忍心失去时,我们会怎么办?我们会使劲地摇晃着树。伴随着我们一下一下的摇晃,我们会听到哗哗的声音。那是叶子互相敲击奏成的“音乐”,那是树的呐喊与呼救。或许你会说:“那是迫不得已”,或许你会说:“那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或许你会说:“那是唯一的办法”。可那真是唯一的办法,真是迫不得已吗?真是这样的话,梯子是用来干嘛的,椅子为了什么造出来,绳子只是为了系东西吗?

树,它一次次以它无声的行为告诉我们,它也是有生命的,或许与我们的稍有不同,但也值得我们尊敬与珍爱,值得我们用心去同情它们的遭遇,以悲悯的情感对待它们。

万物皆有生命,我们在珍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学会珍爱一切生命,学会同情与悲悯。

悲悯的作文篇4

悲悯是我们来到这世上学会的第一种感情,当你第一声啼哭开始,它已融入了血肉,与你不可分割,这是造物者赐给我们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只是,在成长后,这感情渐被俗事纷扰掩埋,偶而,当困惑之际,它才又执着破冢重回,修正你早已面目全非的初衷,这时,游离的魂才又溯回,仿佛涅盤重生,同时深悟而达隽永。

悲悯是种因缘,在布施过程中,圆满了别人,同时也种下了福种,若有一日,自己陷入世俗苦海,无法摆脱时,许是宿命安排,只需抬头仰望,纯净苍穹,必会有若干不同天梯,只需纵身一跃,就能一切释然,大概这就是福报吧。

悲悯是种力量,在某个时刻,某个角落,传达给需要的人,会使人温暖,随之强大,这力量无穷不竭,源源汩汩,可化腐朽为神奇,撼动天地,似乎,这力量原就是天地所赐,只是借你我躯壳,来拯救苍生,天意悲悯,原来如是。

悲悯是种境界,先人后己,方显本色,携感怀之悟,包容万物,八荒苍莽,皆如我辈,修一颗真挚之心,渡身边可渡之事,青萝拂行,超然而至,如此,世间当无杂念,悠悠天地,清澈分明,也许这才是造物者的良苦用心。

悲悯是种信仰,在你人生黑暗之际,它就像半空中突然飞入的萤火虫,用这星点光明,焚了你无边的混沌,最后,给你照亮通途,指引你到达理想之彼岸。或者,只有经历了,才会莫失莫忘,信仰原来是黑暗中的际遇,悲悯才是选择。

圣人云人性本善,又云人性本恶,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其实,善恶不过一念,只不过是悲悯表现与否的产物。

我们来时,悲悯自己母亲十月怀胎之苦,用自己刚领悟的方式,替这世上第一挚爱之人宣泄,又或者,也是悲悯我们自己,只因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煎熬,总之,这就是我们来时的状态。

而我们走时,身后子女,悲悯我们一生辛苦操劳,用他们早已经领悟的方式,替安详的我们宣泄情绪,又或者也是悲悯他们自己,因为今日的我们,即是明日的他们,总之这就是我们走时的状态。

于是悲悯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过程,造物者悲悯的赐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又悲悯的全部还给了他。

是的,这才是答案,勿庸置疑,人性本悲悯,就是这样。

我们悲悯的走,正如我们悲悯的来......

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

悲悯的作文篇5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站在曼哈顿寒冬凛冽北风中的一个街口卖铅笔。天气太冷,许多人从他身旁匆匆走过,并没有人停下脚步。这时,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恰好路过这里。他看到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孩子,恻隐之心顿起,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美元,放在小男孩胸前摆放着铅笔的盘子里,就匆匆走开。然而,没走几步,他又返身回来,从盘子里选取了几支铅笔。“对不起,我忘记拿铅笔了。”他对男孩道过歉,才又急急离开。

洛克菲勒富甲天下。同时也是著名的慈善家。当他面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男孩,他充满了同情,帮他一把的想法,油然而生。他并不需要铅笔。他的秘书早就帮他削好了一大把,放置在他的办公桌伸手就可拿到的地方。可是,慈善家洛克菲勒的施舍,并不需要感谢。他以买铅笔为由,让自己的施舍不露痕迹地变成了双方之间的价值交换,恰到好处地维护了小男孩的尊严。事实上,小男孩也为洛克菲勒的善解人意所感动,后来,他成了美国最著名的钢铁大王,也成了与洛克菲勒一样的大慈善家。

确实,人与人之间需要有悲悯之心。当某个地方遇到地质灾害,相当多的企业和明星大张旗鼓地捐款捐物,这是一种悲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用来做慈善,这是一种悲悯;同样,当我们走地路上,碰到一个人向自己行乞,慷慨地递给他一元二元,这也是一种悲悯。人类所拥有的悲悯之心,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尤其在贫富分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富人们所拥有的悲悯之心,可以让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和谐。

可是,还有如洛克菲勒一般的`另外一种悲悯,更为可贵。这种悲悯不是施舍,而是通过某种形式,让施舍变成价值交换,能够让接受的一方坦然接受,并不因为接受了别人的施舍而带来情感上的压力。这种悲悯,我们可以称之为优雅的悲悯。

林语堂先生当年留学美国,只得到了半个奖学金。林先生家贫,正当一筹莫展时,在北大任教的胡适之先生主动对他说,如果你回国后到北大教书,我们可以补助你另一半既每月40美元。林先生答应了,不过这只是口头承诺,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林语堂先生到美国之后,果然按月收到以北大的名义汇过来的40美元。不仅如此,林先生的陪读夫人生病住院,没钱医治,他不得不向胡适先生拍电报,请求预支以后薪酬,也收到了胡适先生寄来的500美金支票。林语堂先生此后回国,如约来北大任教。向当时的校长蒋梦麟先生说明此事时才明白。所谓的奖学金也好,预支的酬金也好,都是胡适私人掏的钱,与北大无关。

“我的朋友胡适之先生”的这种悲悯,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悲悯的优雅。他们两人站在同一尊严的底线上,一个以北大的名义,按时付钱,一个以回国后回北大工作的条件,坦然接受。长达数年的时间,他们仿佛都在履行一个契约。当林先生学成回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大为感动,他们也成了至死不渝的朋友。

我们称道直接进行施舍的悲悯,我们更应该称道这种优雅的悲悯。它让双方站在道德高地的同一个位置,在不知不觉中,让悲悯抹去了痕迹,变成了双方之间愉快的合作。

悲悯的作文篇6

悲悯的泪无法唤醒利益中的人!

——题记

今天是周日,一整天都在不停的下着小雨,这雨滴如同上天的悲悯之泪流下,雨是上天的泪,悲叹利益熏心的人却无法醒悟。

如今的地球母亲千疮百孔,人类曾大肆破坏植被,过度采用地下水,挖掘煤矿矿产,排放尾气………,这一切无一不在破坏环境,透支资源。或许我们的生活会因此而获得短暂的享受,但那终究不是长久的生计,人类的大肆破坏和无法满足的贪欲,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的日益短缺,人类终将为自己的愚蠢和短见尝到恶果,不是吗?

或许,因为现在地球的暴怒,人类慢慢开始觉悟,逐渐有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和生存环境的意识,但却总是做得太少,比起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那些保护或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于是,我总是在想,现在各种恶劣天气的.不断出现,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断降临,是不是上天对人类的另一种惩罚和告戒呢。这一整天,阴霾的天气,如丝的细雨,如哭如诉般击打着我的内心。

雨,还在下,我内心的悲悯却一点一滴的在凝聚,看着我身边不断发生的恶劣的气候变化,看着物价的一天天的飞升,看着小区里汽车越来越多,人们的物质生活看起来一天天的也在提高,然而,我在想,我们现在吃的东西还达标卫生吗,我们生存的空间还安全绿色吗,等等等等,窗外的雨,仿佛上天的泪,击打着我的心灵,多么希望我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清醒过来,从我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这如丝的悲悯的泪啊,滴滴都鞭打着我的心,若干年后,我们还能看到绿色的田野,山花烂漫的春天吗,我们再不保护我们的地球,人类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天空呢。

人类总是不断的向自然索取,为了利益不惜一切,真的到了惩罚的恶果摆在面前时,才会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人类总是聪明得太早,却醒悟得太迟。今天,我们还能享受着地球母亲博大无私的给予,明天呢,以后呢。

站在窗前,伫立良久,心里很难受,脸上湿湿的,一摸,原来是流了泪,我想,我在悲悯,与上天一起,叹息我们的命运,却无法改变人们的思想,听着雨着击打着路面,仿佛也在击打着我的心,不觉悲从中来,悲悯自己,也着悲悯万物生灵,感叹天没有原来的蓝了,水没有以前的清了,人也没有过去的亲切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

此刻,我心在流泪,因一场雨而悲从心来,思绪天马行空般飘忽,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人类会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不敢去想,也想象不到,注定的终久会发生,可以改变的,让我们一起来努力改变吧。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晴朗更清澈更质朴更翠绿,不是更好吗?

悲悯的作文篇7

2011年4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国人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南京大屠杀的30万冤魂的索报,是日本的因果报应。可是,咱们的孟子也曾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我认为,人应当常怀有悲悯之心。

悲,是慈悲;悯,是怜悯,体恤。悲悯即是一中高于同情的情怀。悲悯之心是人的本心,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妇人,因交不起苛捐杂税,一家人躲进山中,后来丈夫和儿子被老虎吃了。孔子同情这位老妇人的遭遇,感叹“苛政猛于虎也”。鲁迅悲悯动荡时局下的下层劳动人民,于是化笔为匕首,刻画出一个个有着现实悲惨遭遇的人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涵养的悲悯之心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佛家的“慈悲”、道家的“不争”、儒家的“恕道”大抵也是可以与这对上号的。孔子若没有悲悯之心,就没有“苛政猛于虎”的呼喊,就不可能有“仁”的主张;鲁迅若没有被悲悯之心,就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就没有那些个性鲜明的极具讽刺意义的角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悲悯之心,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就会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常怀悲悯之心,社会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平安幸福。

失去了悲悯之心,同时也失去了廉耻之心的高官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高额的回扣,就会与开发商同流合污,强拆民宅,牺牲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失去了悲悯之心的医生,就会不顾病人的死活,双眼被金钱所蒙蔽。曾有新闻报道:一位不知名的男子在田间晕倒,被人送去医院,可医生却因病人身份不明,无人付费,拒绝医治。三天后,该男子在医院外的垃圾堆里,全身开始腐烂。正因为没有了悲悯之心,被利益熏昏头脑,某些部门才做出一系列令人不齿的事情;也正因为丧失了悲悯之心,社会才会出现许多“医死人”,“弃病人”等一系列没有人道的事情。活在这样的社会,百姓何来幸福?

常怀悲悯之心,也是国家必行的准则。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9.0级地震。《每日新闻》报道,大阪的门真市立砂子小学的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9万日元。校长坂田说:“小孩子们这时候感觉离中国很近。”危难时不分国籍,这既是一种国际的友爱,也是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的一种人之常情。小孩子们尚能如此,何况大人们呢?我们铭记南京那30万冤魂,可我们的悲悯之心在哪儿?面对那些无辜的生命,我们忍心吗?林肯说过:“一个民族如果对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是一个弱国的心态。”我们应当超越这种理念,用悲悯的情怀去对待与我们有着相同遭遇的国家。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用悲天悯人之心相互扶持,彼此慰藉。固此,我们应当怀有悲悯之心,来对待人们,对待社会,对待他国。

悲悯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小猫的作文600字优秀作文7篇

我的大学作文600字作文7篇

写读书的作文400字作文精选7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作文模板7篇

作文我的妈妈优秀作文7篇

有趣的他作文400字作文7篇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作文精选7篇

中学作文我的老师作文7篇

烦恼的作文300字作文推荐7篇

竹的作文500字作文推荐7篇

悲悯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