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实用的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事物,提高表达的深度和思考性,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心得篇1
2020年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此紧要之时,各级党委,全国上下,咬定目标,打好脱贫攻坚决胜之战,势在必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并指出,这是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必须坚决完成。
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必须加快步伐不停顿。越到工作的收口,越是吃紧的时候,脱贫攻坚剩余工作都是最困难最艰巨的,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面对这些难啃的骨头,必须要加快脚步,加大力度,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完成脱贫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必须扎稳脚跟不大意。越到紧要关头,越是不能大意,在此收官之时,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更要做精做细,稳扎稳打,杜绝脱贫政策急刹车现象,做到摘帽不摘责,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扩大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全面摘帽脱贫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而是更好生活的起点,增强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鉴于此,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咬定总目标,时刻不放松,进一步激发人民内生动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共同富裕。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各级党委和全体党员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定会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战,为我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心得篇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为此,笔者认为,要实现长期稳定脱贫,“扶上马”诚可贵,“送一程”价更高。
在摘帽不摘责任上“送一程”。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在摘帽的同时,把脱贫攻坚的“责任”也随之摘了,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要知道贫困的帽子决不能“一摘了之”,更要有后续的巩固举措。摘帽不摘责任才能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要坚决摒弃“到站停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懈怠思想,坚持重心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力度不减,继续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扎扎实实巩固好脱贫成效。
在摘帽不摘政策上“送一程”。好生活,靠的是党的好政策。一系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政策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摘帽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依然存在,由于受历史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原因,贫困地区、贫困村脱贫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发展期和提升期。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期,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也不能“一走了之”,各类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更不能“打折缩水”。摘帽不摘政策,才能让脱贫攻坚更有底气。要始终保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于刚刚脱贫出列且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要继续给予政策的倾斜和照顾,切实提升脱贫成色,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反弹。
在摘帽不摘帮扶上“送一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对于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来说,脱贫摘帽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还有可能存在返贫的风险和隐患,要在落实帮扶责任、帮扶政策、帮扶举措上继续用力、持续发力。要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绝不能“亡羊补牢”。对于广大帮扶干部来说,在“脱贫摘帽”以后,决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松口气”,始终绷紧帮扶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继续坚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和“第一线”,保持帮扶工作持续性和连贯性,用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扛起“扶上马、送一程”的责任,为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站好帮扶这班岗。
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心得篇3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对各级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非常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战之年。经过全党全国全社会的艰苦努力,目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目标任务接近完成。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应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越是在总攻之时,越要防止疲劳作战的状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要紧绷一鼓作气这根弦,确保工作一抓到底,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浪高偏逢打头风,船急又遇逆水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要下更大的硬功夫。而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冲击,也使得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加大了、强度加重了。一边要战“疫”,一边要战“贫”,成为摆在各级干部面前的两条作战线,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更加“硬核”的要求。在全民战“疫”这场没有硝烟战争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面对没有退路和弹性的脱贫目标,各级干部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绝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不能有松劲懈怠、精力转移的心理,而要越是艰险越向前,作风更为务实,工作再加把劲,化危为机,逆流而上,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保不因疫情阻碍脱贫攻坚的进程,不让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目标。
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力。在众志成城防空疫情的大战之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硬仗”,要有更为“硬核”的作风。各级干部要守初心、担使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碰到什么困难,始终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做到尽锐出战、担当作为,与群众一块苦、一起干,在扶贫中战“疫”,在战“疫”中扶贫。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脱贫攻坚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效果不好的问题,消除畏难情绪和急躁症、拖延症,摒弃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甚至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通过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以作风过硬推动实绩过硬,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奋力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战“疫”战“贫”两手硬,决战决胜都要赢。值此非常之年,面对非常之功,各级干部要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的政治定力和责任担当,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实干作风和顽强毅力,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持立愚公志、啃硬骨头的干劲和力度,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把脱贫攻坚抓在手上、落到行动上。只有保持“硬核”作风,发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疲劳的连续作战精神,刻不容缓,善作善成,才能做到战“疫”战“贫”两不误,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上,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心得篇4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阐述了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必须运用好“凝心聚力”制胜法宝,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凝心聚力,助力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用好“凝聚共识”制胜法宝,方能团结奋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始终带领我们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展现独特优势和魅力,我们用实践证明了日益强盛的中国形象,在国际上更加肩负起大国担当和全球责任,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扛起“第一责任”责任,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控制疫情、迅速透明地分享了相关信息,为防止疫情蔓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全力构筑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防线”。事实证明,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凝聚共识,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
用好“不忘初心”制胜法宝,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当前形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观点,是为了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证实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一定能走出“历史周期律”,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用好“历经磨难”制胜法宝,方能顺势功成。“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收官之年国内遭遇疫情影响,国外谣言阻挠,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唯有依靠实事求是,才能屡屡在关键时刻拨开迷雾。”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越到了关键时刻,越要历经磨难、强力推进,按期按质把党和人民事业带向新的胜利。
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心得篇5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我们必须拧紧发条、一鼓作气,全力以赴防止疫情反弹,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发展,用更大责任、更强信心,“抑扬顿挫”念好战“疫”诀。
抑不停,压实责任“磨砺”守土初心。入党誓词,字字铿锵,每名党员都曾在红灿灿的党旗下,右手举拳,热血澎湃地许下庄重誓言。和平年代试炼初心的生死考验并不多,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大战大考彰显政治品格。国际防疫形势复杂、脱贫任务艰巨繁重,要不折不扣保持直面矛盾、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落实落细尽职尽力、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发展使命,保持清醒头脑,压实主体责任,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在维持经济发展稳定工作中坚如磐石、较真碰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啃下防疫硬骨头,坚决实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
扬斗志,尽锐出战“靶向”复工复产。中华儿女从不缺少自信的底气,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国家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还有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的伟大民族精神,都是我们面对困难屹立不倒,咬定青山坚毅前行的精神支撑。中央强调,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逐步显现,在政策措施的有效对冲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各级党员干部要傲骨领命亮剑出鞘,不惧疫情风浪,牢牢把准航向,“靶向”复工复产,保持昂扬斗志,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对照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聚焦解决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堵点难点,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服务机制,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不断“踩油门”,推进经济社会有序、有力、有效加快挺过“凛冬”。
顿不怠,过硬作风“鏖战”脱贫沙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举世瞩目的中国超大规模减贫斗争进入扫尾阶段。3月14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指出,困难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承受力相对较差,受这次疫情影响也比较大,使得原有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加重。越到决战之际,越要响鼓重锤,于细枝末梢处见真功。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决不能让疫情影响我们完成脱贫任务的决心和信心,绝不让疫情成为我们停顿和止步的托词和借口。坚决摆脱“虚假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绷紧弦、不松劲、不停顿,巩固之前的脱贫成果,对“未摘帽”的“贫中之贫”发起总攻,坚决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挫歪风,动真碰硬“亮剑”作风顽疾。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官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大敌,必须立场坚定地反对。脱贫攻坚只剩最后一步,可也是史上最艰难,最难走的一步。在这个关键关头敷衍应付、临阵脱逃无疑是在“扯后腿”。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违规违纪违法成本,倒逼党员干部压实“责任田”,把防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责任刻在心上,将初心写在防控“疫”线和脱贫一线。
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