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沟通更加地准确和有效,有一个清晰的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篇幅和注意力,使得作文的重点得以突出,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景的作文400字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景的作文400字篇1
春天,万物更新,鸟语花香,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里长出嫩嫩的小牙。夏天,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烤的人们都躲在空调房里,不敢走家门。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果实累累,人们都忙着摘水果,割稻子。冬天,银装素裹,洁白无瑕,许多小朋友都在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但我还是最爱心中的秋。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成群结队的大鹰纷纷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个大大的方阵,多有气势啊!大鹰们成群结队的飞过果园,你看,果树上长满了果实,真的好惹人喜爱。你瞧那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那黄澄澄的柿子像一只只小灯泡,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我看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更加使人欣喜。秋天,比春天更富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秋天到处果实累累,到处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你瞧大雁飞过南方城市的大公园,公园里一丛丛、一朵朵、一簇簇菊花争奇斗艳,有白色的、红色的、墨绿色的,大大小小,五彩缤纷,随便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一股清香。菊花旁边是一排排桂花树,经过几阵雨的洗刷后,越发显出它那旺盛的生命力,一片片叶子、一朵朵桂花,成了名副其实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啊,心中的秋天!是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它为我们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多么绚丽的图画。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我爱绿树成荫的夏天,但我更爱心中的秋天。
写景的作文400字篇2
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万物茂盛的生长着。春姑娘留下的是一个个花骨朵,嫩绿的小芽,浅绿的小树苗,夏娃娃一点儿也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把自己的袖子一挥,花就开出了艳丽的'花朵,小草也长高了,变成了草绿色,那些树苗更是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叶子也由浅绿色变成了深绿色,好看极了!啊,夏天来了!
我在远处的大山上眺望公园。公园里的花很多,草也很茂盛,远看就像一片绿色的地毯,点缀着灿烂的宝石,铺在了公园里的地面上,妙不可言!走近一看,公园里的小河奔腾不息。小河的河水是透明的,河里的小鱼快乐的游来游去,那景象真是美极了!白杨树也长出了新的枝叶,一片生机勃勃。它的树枝是棕色的,就像是细长的手臂,树叶是浅绿色的,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好像美妙动听的音乐,树干也是棕色的,特别粗壮,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立在那里,就像一根巨柱很是壮观。柳树也抽出了新的枝条,叶子是浅绿色的,微风拂过,柳条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招手呢。
来到了大山的脚下,花儿争奇斗艳,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舒苞展蕊,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羞羞答答的像个小姑娘,好看极了。草也长得十分旺盛,呈草绿色、深绿色,大树更是成了参天大树,好几米高,让人赞叹。走到了半山腰,这里的花很好看,有奶白的、有粉红的、有橘黄的、有梨黄的,非常美丽。这里的草却没有山脚下的旺盛了,因为这里是半山腰,树木很繁茂,把外面的阳光全都遮住了。
树木就更不用说了,长得十分繁茂,比山脚下树木繁茂了一倍,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 来到了院子里,我看见了一颗大树。大树上有许多小洞,是啄木鸟啄虫子啄出来的。大树十分年老,大概有300岁了。树上的叶子也不是小小的嫩芽,而是一片片大蒲扇似的深绿色的叶子,树干是棕色的,十分粗壮,像一根撑天而起的巨柱,树枝虽然也是棕色的,但颜色却没有树干那么深。院子里的花也很美丽,有四瓣、五瓣、六瓣的,花瓣儿的中间夹有一条深紫色的茎,真漂亮!
我爱这炙热的夏,走进夏,你就会感受到夏的强烈,我真想纵情奔跑,和这炙热的夏一起游戏!
写景的作文400字篇3
乌镇,烟柳画桥,小桥流水。乌镇之美,使我想起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想起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乌镇,茅盾的故乡,人间的天堂。
漫步在乌镇间,穿行在小道中,我嗅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春天的乌镇,给人一种非常清新自然的感觉。她没有西湖那般妖娆;也没有西溪那般妩媚;更没有北高峰那般豪迈。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灰墙白瓦间,淡淡的柳芽装点着乌镇,潺潺的水声像悦耳的琴声,使我亦沉醉在这美丽的江南水乡中了。天还下着小雨,我突然想起了“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这句诗来了。一呼一吸间都有江南水乡的如水韵味。小桥流水,过往木舟,处处体现出乌镇那古朴浓郁的文化气息。在那些古老的小房子里,摆着各种乌镇的特产:精致的木雕,玲珑的手链,美味的姑嫂饼,轻巧的油纸伞,都令我赏心悦目。
乌镇的房子,灰色的墙,棕色的门。成为乌镇的一大特色,她远离城市的繁华,远离高楼大厦,给我一种朴实的感觉。低矮的房子,错落有致,一点也不夸张,一点也不鲜艳。只有黑、白、棕这几种颜色。普普通通,让我深深的迷上了这朴素的江南小镇。我站在小房子边,看着这潺潺的流水。水是绿的,不像翡翠,也不像宝石,它是那种春天的绿,很清新,缓缓流向远方,有一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味道。
这就是乌镇,古朴却又清新的乌镇。
写景的作文400字篇4
清晨,凉风习习,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西湖公园赏荷。
到了西湖公园,我们一同走在小石块铺成的小路上,小路两旁长满了不知名的小野花,星星点点,点缀在翠绿的草丛中,令人心旷神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小鱼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湖面还飘着几株睡莲呢!多数还只是花骨朵,只有一朵盛开了,红艳似火。
过了一座弯弯的`拱桥,一阵扑鼻而来的荷香,沁人心脾。我们远远望去,就看见满满一池荷,碧绿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随风摇曳,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白里泛青,有的已结成一个个莲蓬,莲枝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刺到会有些许疼的刺,我仔细地观察了好一会儿,发现枯萎了的荷枝里面却是空的,这如果在以前也许可以当成吸管用呢!
看着洁白美丽的荷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同时,我又想起了咱们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句佳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爱荷,更爱美丽的荷花,爱它洁白无暇,荷香幽幽……
写景的作文400字篇5
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公园,那里绿草茵茵,景致错落,让人流连忘返。
早晨,整个公园都沉浸在淡淡的雾里,朦朦胧胧,烟雾缭绕,远远看去,像是一座仙山孤岛,很是梦幻。
公园中央有一个大大的湖,湖光闪动,岸边的树木倒影其中,看上去影影绰绰,好不幽静!湖面上漂着一些水葫芦,只见他们鼓着肚子东倒西歪地站着,像是正在摇摆着身子做体操呢!湖中有一些鱼儿,它们游得很快,总是刚一看到他们的身影就又倏忽远至了!
中午,太阳穿破层层雾霭露出了头,清晨的雾慢慢散去,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清澈明亮。湖的中央出现一座小桥,小桥的围栏上刻着龙,有的扭着身子围在一根柱子上,有的前爪相互抵着,还有的双双戏珠。有一个小朋友站在桥上捡起一块石头向湖里扔去,“噗通”绽起一处水花,惊得湖中的鱼儿四处逃散。
夜幕降临,安静的公园变得热闹了起来,许多人都来公园里散步。七点,公园里的喷泉开始了,许多人站在桥上观看喷泉,投影仪射在喷泉上,就像看电影似的,美丽奇幻。公园最高处有一座灯塔,夜晚,灯塔闪耀着光芒,好像是一位静默的守候者,守候着这里的居民。
湖光山色最是迷人,家乡的公园,迷人的公园。
写景的作文400字篇6
冬天匆匆掠过,留下了美景如画的春天。春天也随着冬天的离去悄然到来……
不必说那,田野里争奇斗艳的油菜花,也不必说,那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燕子,但是那路旁昂首挺立的小草就能让人感受到春光无限的美好。
春光无限,诗人们也在游山玩水,在湖边柳树梳洗着她那秀发时,唐代诗人贺知章,忍不住吟诗一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使人沉睡的早晨,又让孟浩然诗兴大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望着草枯了,又繁荣的样子,感叹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着黄鹂,在柳树上嬉戏,杜甫写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天使人们诗兴大发,这难道不能算春光无限的表现吗?
桃花梨花,一簇一簇的绽放花蕊。孩子们脱掉厚重的外套,换上舒适的毛衣。春天的生机勃勃,如春风刮来似的。可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树枝上蹦出了片片绿叶,土地上开了朵朵鲜花,鲜花绿叶小草点缀了这春天,春天也因此而美丽。
春天不及夏日,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阵阵芬香。也不急,秋天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浓思情。但他却有自己独有的生机勃勃,浓浓诗意。这才是春天啊!
写景的作文400字篇7
炎热的夏天渐渐变得凉爽。夏天茂盛的杨树,五彩缤纷的鲜花,绿油油的田野,使人心潮澎湃。而这些被夏姑娘留下了,经过秋姑娘那双灵巧的手,杨树变成了耀眼的金黄色,五彩的菊花争相开放,田野也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这让我知道了,秋天来了!
远看小街,它有多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这三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像一副美丽的油画。近看,街道两边杨树的叶子变黄了,一阵微风吹来,树叶纷纷飘落。秋天已经找不到蝴蝶了,但落叶代替了真正的蝴蝶。它们尽情飞舞,别有一番情趣。
走进果园,梨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闪烁着黄澄澄的光芒。哪棵树上有小灯笼,哪棵树就变的格外耀眼。果园深处,红红的苹果希望被人们摘下,于是努力散发着幽香。遍地的菊花,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我们又来到田野,金黄色把田野占满了。麦子累弯了腰,它的头顶有一个个麦穗儿,这些麦穗儿是小摇篮,里面装满丰收的麦子,没错,这些麦子就是它的宝宝,麦子都很饱满,所以才累弯了妈妈的腰。田野里不仅有麦子,还有玉米,当你看到玉米地的时候,你会发现玉米地是绿色的,这些绿色是叶子,叶子就像玉米的家,玉米都在家里躲猫猫,藏得严严实实,而玉米又是一群兄弟姐妹组成的,他们有序的排列,可爱极了!
我躺在地上,闭上眼睛,仔细倾听秋天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吧!
写景的作文400字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