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作文的立意要有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能够给人以新鲜感和震撼力,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红楼梦》有感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红楼梦》有感作文篇1
亭台楼阁,灯光掩映,你言笑晏晏,此时的你青春年少。
一叶知秋,海棠寄情,你诗意正浓,此时的你才华横溢。
竹叶摇曳,光阴如梭,你嫁衣火红,此时的你贤良淑德。
寒风凛冽,风云变幻,你身心俱疲,此时的你坚守原则。
红楼我不是第一次阅读,最初常常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就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存在,以至于对于一直以来都对薛宝钗持以厌恶的态度,觉得是她阻碍了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但是,细细思考就会发现,这并非是她单方面的因素,她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毕竟在这么一个大的封建家族里,以她这样的女子做事说话等方面都要小心谨慎,服从长辈的安排是当时社会的对孩子从小的教育。
宝钗虽是大家族中的千金小姐,但她的命运却非能自己掌控,她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听从贾母等长辈的安排,就有了她的归宿一一一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她最后成了贾宝玉的妻子。然后我就有一段时间在想她是否真的爱宝玉,可是后来我觉得这并不重要,因为当时的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更重要的宝玉不爱她。正如她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的身上,有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子具有的贤淑,但是就是这样的女子,并非为具有叛逆性格,思维先进的宝玉所爱,所以她正如“金簪雪里埋”一样,暗示他必然会有冷落孤寒的遭遇。试想一下,一个风华正茂,才情出众的女子怀着满心的欢喜和期待嫁给一个明知心里只没有她,之后一心想要出家做和尚的丈夫,又有谁能够体会到她的独守空房的孤单凄凉。他们的婚姻对于黛玉是一种伤害,对于宝玉是一种欺骗,但是对于宝钗来说是一种侮辱。在长辈的要求下选择骗婚,丈夫的忽视,下人们背后的闲言碎语,纵然明面上是二少奶奶,身份地位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那有如何呢?她若是不爱宝玉,只为财富地位,那宝玉负她,她的心中可能没有那么难受,可若是她爱宝玉,那就等于一辈子都会生活中绝望之中。何况贾府落魄,她也必然牵连其中。假使她没有嫁给宝玉,若是嫁到普通人家生活应该会更幸福,起码也不愁衣食。宝黛爱情虽好,但也只是镜花水月,假使黛玉还活着,假使她和宝玉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以黛玉的清高和孤傲,谁又能保证在贾府衰落之后,在每天为吃穿而发愁的情况下,他们在没有风花雪月的条件下,那份脆弱的感情又能维持多久呢?反而像是宝钗这样勤劳踏实,能干持家的人日子能过的长久,可惜宝玉并不懂。我不否认宝黛爱情的美好,但是生活是质朴的,是每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何况是在那样的讲求门当户对的大家庭中呢?
虽然在《红楼梦》中,明显黛玉具有主角光环,作者更偏爱她,但我欣赏宝钗,不仅仅是因为她具备女子的基本美德,而是她的生活态度。她与黛玉是不同的,黛玉具有柔弱美,而她美在珠圆玉润,黛玉葬花,而她会扑蝶,黛玉不食人间烟火,而她却十分真实,她懂得把握好时机去争取自己想要的,她比黛玉懂得如何生存。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回,宝钗寻黛玉时听到亭内宝玉的丫鬟红玉与坠儿在说贾芸的事情,因为被发现所以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喊“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还问红玉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那里了?”她的灵活机变,成功的保护了自己,不像黛玉,遇到事情只会暗自伤感落泪。她从扑蝶可以看出她也有少女的天真烂漫,只不过被隐藏起来,不易展露,在那个封建大家族里,宝钗有个不争气的哥哥,父亲又早亡,她和母亲只得相依为命,她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乖顺的听从贾母的人的安排,做一个贤妻良母,才可以保护她和她的母亲才能在那个大家族中生活下去。她,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而要学会思考。常读常新,让我重新认识了薛宝钗,这个有原则,积极向上,能够正确保护自己的女子。纵使岁月沧桑,我相信她依然会好好活着。
看《红楼梦》有感作文篇2
?红楼梦》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花了大半辈子写了这本名著,里面个个人物都
描写得十分细致,栩栩如生,泼辣张狂的王熙凤、大气温柔的薛宝钗、愚顽痴情的贾宝玉等等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清丽脱俗的林黛玉。
就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有这一段描写林黛玉的话: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一看这话,就体现出林黛玉虽久病缠身,但也长得十分动人秀丽。
林黛玉虽然长得楚楚可人,但她的性格里有着些许叛逆,和一些孤傲,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样子。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现象,都体现出林黛玉就像一朵悠然怒放的荷花,始终执着自己的那份清纯。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她,最欣赏的还是林黛玉的诗情画意。林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虽然,林黛玉的才艺让我们没话说,但是,只要你仔细品读,你总感觉林黛玉的话语中,总是会听出酸酸的语气,这个,就对应了她孤傲的性格。就因为她的孤傲、叛逆的性格,也使她和贾宝玉两个有情人并未终成眷属。
相对而来,薛宝钗的大气温柔,给贾母留了个好印象,认准了她是自己的孙媳妇,也正因为如此,就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的时候,林黛玉发病,贾母对她身边来报的丫鬟只是敷衍了事。
在红楼梦中,爱情故事真是数不胜数,但在其中,就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最为纯洁。两人从素不相识,到青梅竹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雪芹就是顺水推舟,让这则爱情故事很自然的出现了。可是,就在我看到了贾宝玉娶薛宝钗的那一段时,我不禁有点埋怨曹雪芹:为什么不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终成眷属呢?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尽是这样的凄凉,原本,他们俩的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可是,就是林黛玉的性格害了她和贾宝玉,贾母也渐渐和她疏远了,最后,王熙凤的偷梁换柱之计,使两人都痛失所爱,林黛玉含恨而终,从此,她和贾宝玉,就阴阳相隔了。
她本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与湘云月下吟诗的才情,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将无人能比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令数千万人为其痴迷。但细细品来,感伤的.字句后,又隐藏了多少眼泪,多少心酸?
我曾感叹结局的悲惨,心生疑惑:难道,人世间只有伤心和忧愁的泪雨吗?原本,林黛玉的身世和她的性格,她注定要孤独终老一生,可是,谁知道,就进入贾府之后,林黛玉竟对疯疯傻傻的贾宝玉产生了感情,就是她的这段感情,才使林黛玉含恨而终。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想抄一类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最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悲惨结局。
看《红楼梦》有感作文篇3
在百度百科中,茄:果可供蔬食。根、茎、叶入药,为收敛剂,有利尿之效,叶也可以作麻醉剂。种子为消肿药,也用为刺激剂,但容易引起胃弱及便秘,果生食可解食菌中毒。原产亚洲热带,中国各省均有栽培。
不查百度百科,我根本就不知道茄子的根、茎、叶还有药用,是一种收敛剂,有利尿之功用,叶子有麻醉之用,种子有消肿之效。
从我生活条件稍好记事起,我就没有停止吃过这种蔬菜。好像茄子和辣子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出现在家庭、小餐馆、茶屋、大酒店的餐桌上,名曰:茄子炒辣子,简称茄辣子。因为武威人喜食面食,如果用这个菜拌面吃,几乎没有汤汁,吃起武威典型的行面拉条子、转百刀、青稞面、洋芋面等面食来,有点干。所以这个菜有个变种叫“茄辣西”,也就是茄子、辣子和西红柿三种在一起炒,汤汁多了,营养更丰富了,拌面吃更爽口了。中国的中药文化里,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如果菜品里也有群、臣、佐、使的话,这个菜品的君当然是茄子、依次为辣子、西红柿、佐料。
关于茄子以君品入菜的实在很多,比如红烧茄子、鱼香茄子、铁板烧茄子、酱茄子、蒸茄子、茄子炒豆角、茄子炖土豆等等等等,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当是蒜泥茄子,很小的时候百吃不厌。看来茄子还真是个百搭食材、常用食材,还是一种药材。不错不错!
茄子经常被各种集体照纪念照者用来改善人脸面部表情“笑脸”的称号,一喊“茄子”,你的笑脸就永远定格成了历史,看来茄子还是个笑料。
我也经常听到有的人笑骂人,“你看你长得就跟茄子一样”“你看个茄子”。是不是茄子和男人身体上的某个器官类似?就和四川人所说的“锤子”一样。
当我读红楼至通行本四十一回时,我对茄子的认识就不简单是一种菜品了。那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请刘姥姥吃一种茄子做的食品的时候,我简直怀疑曹雪芹是不是杜撰出来的一种菜品,就和杜撰的冷香丸一样。我怎么没有听过这种菜呢?再说,就是把这个菜名写在菜单里,谁又能认识呢?像我这种脸皮薄的人就不好意思点菜,怕念错了菜名被人笑话。
这个似乎是杜撰出来的菜叫“茄鲞”。茄当然是我这个文章中所叙述的茄子,我想那个时候的茄子可能是长茄子,并不是现在菜市场上还有的圆茄和短茄。人们都说还是长茄子有茄子味,圆茄和短茄似乎是改良过的品种了。查字典“鲞”,词条释义:一是指剖开晾干的鱼;二是泛指成片的腌腊食品。看来这个菜品应该是腌制食品。
据红楼梦研究者研究,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众多人物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据研究者统计,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小说,描写到的食品多达一百八十六种。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精妙绝伦。只有这个菜品写得最为详尽。
乡下来的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也就是到第四十、四十一回了。第四十一回写道:
贾母笑道:“你把茄鲞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及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从这个凤姐介绍的做法看,这只是一道家常腌制的食品,不过不是成片的茄子腌制的,而是削了皮的茄丁用鸡油炸了后,加了其他食材和佐料后腌制而成的。经过这么些工序,茄子的原味已经没有了,可能就根本吃不出茄子的味道了。
这个又让我想起一道家常菜——鱼香肉丝。虽然我不会做菜,现在我知道,鱼香肉丝其香味根本就没有来自鱼。现在我也不明白,这鱼香是从哪儿来的?就和刘姥姥吃的这个菜一样,茄子味又跑到哪儿去了呢?
如果清朝的历史上真有这道家常菜,曹雪芹这样认真地不厌其烦地详细地写这道菜的制作过程,意义何在?仅是说明,普通的食材茄子乡下人的吃法和豪门望族之吃法不同吗?我看没有那么简单。
联想曹雪芹的身世,他本是普通的旗人,同时他也堪当大才,可家庭的种种变故,使他最终淹没在大清帝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中去了。这多么像这道菜品中的茄子,本是这道食材中的主材,最后连本身的“味儿”也没有了。正是:
你本大才济世身,最终淹没红尘中。
十年修得红楼梦,百年文学一高峰。
看《红楼梦》有感作文篇4
第一次读红楼梦,不免被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吸引,为曹雪芹的文笔所折服。耳边不禁响起那样一首歌“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大观园中形形色色的人比比皆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黛玉,虽是偶尔喜欢耍耍小脾气,但也是这些小细节看出黛玉着实是个心底善良的女子;“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诋毁”这是作者对宝玉的评价,我着实喜欢这个不为世俗羁绊的男子,在我看来,那样一个封建的社会拥有那样的胸怀令人钦佩;而王熙凤这样一个“泼辣”典范,虽然有点毒辣,但是对于其过硬的管理能力我们还是很佩服的…像宝钗、妙玉、袭人、史湘云等等,她们皆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书中宝黛之间凄美的爱情不乏是一大亮点,虽然最终一个红颜薄命,一个看破红尘,但是至少我们见证了他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努力过、挣扎过封建的枷锁。汤显祖曾经这样评价过宝黛的爱情“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大观园的辉煌到最终的衰败,读着读着情绪不禁为情节的跌宕起伏所影响,这样的“荒唐言”确实是让人心酸至极。
写到这儿,面前不禁浮现那样一个可人儿背着锄头抹着眼泪儿在那哀怜落花,但落花无情,人却是有情…我期待再次深入阅读,期待红楼给我别样的情感。
看《红楼梦》有感作文篇5
黛玉有着真实与自由。在贾府,尽管被封建的枷锁所束缚,她还是不愿屈服,选择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掀起自由与反抗的波澜。但,森严的贾府容不得她的无拘无束,她注定要如活水般流向远方。黛玉因“寄人篱下”和所谓的“金玉良缘”多生优愁伤感。于是,她以提锄揽蓝收落红,扶柳溅泪送飘絮,挥手焚稿断痴情作为感叹身世遭遇的哀音。最终,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泪,令一缕香魂随风飘散!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认木石前盟”!宝钗虽深爱着宝玉,却得不到宝玉的爱,得不到“木石前盟”的浪漫,难道她不痛心吗?狠毒冷漠的贾府众人不知“强扭的瓜不甜”,利用掉包计,撮合宝钗与宝玉成婚。而宝钗明知宝玉想娶的绝非自己,却仍要胜任这个尴尬的角色。怜她固执地认为:只要德,才,艺超过了黛玉,就能换回宝玉的爱。可她错了,宝玉最终意难平,选择了出家为僧。她梦寐以求的爱支离破碎。她伴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到头来,只成为贾薛两家被利用的棋子,权势的牺牲品。宝钗的命运比黛玉更悲惨。
两个花容月貌,冰雪聪明的女子是两只林间的鸟,却被关进了金丝鸟笼;是两株野生的幽兰,却被栽进了名贵花盆。纵使锦衣玉食,也毫无快乐,毫无幸福!而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几百年的变革终于成立了一个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现代年轻人几乎已不再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享有恋爱,婚姻自由权。《红楼梦》的悲剧绝不会重演!
看《红楼梦》有感作文5篇相关文章:
★ 看日落作文7篇
★ 看日落,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