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观后感中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电影对我们的触动和启示,好的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电影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奋斗者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奋斗者观后感篇1
在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境线。数十年来,她亲手在帕米尔高原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如今,布茹玛汗的儿女们也成为护边员。“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布茹玛汗说。
赤诚报国,心系人民健康福祉——
“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每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李桓英总是这样坚定地回答。
20世纪50年代,她谢绝世界卫生组织挽留回到祖国,将国外先进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2016年,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同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传承红色家风,继续红色血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三女儿。几十年来,她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
她热衷扶贫帮困,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募集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她传承红色基因,为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授课,讲述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家长口中的“秒回校长”,同行眼中的“种子校长”……每一个亲切的称呼,都如同一枚闪亮勋章,映照出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的育人初心。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被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奋斗者观后感篇2
为庆祝第112个国际“三八”妇女节,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全市职业女性在各行各业拼搏进取、创先争优的靓丽风采,弘扬全市广大女性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征程中的“半边天”作用。即日起,陆续讲述最美巾帼奋斗者的故事,点赞逐梦前行砥砺争先“她力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晶超 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高晶超,出生于1976年,是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寒地山药规模种植第一人,首创山药养生煎饼。曾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黑龙江省劳模、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佳木斯市首届“三江英才”、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她从2014年开始创办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路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初具规模,成长的背后是一个共产党人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她在创业中始终不忘村里乡亲们,带领村里妇女和她一起种植山药实现致富,并建成山药养生煎饼生产线一条,对推动村民就业、农民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合作社更是成为全省“互联网+农业”有机山药种植示范基地、扶贫就业基地和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高晶超从一个平凡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妇女姐妹创业的“领头雁”、市三八红旗手、省劳模、全国巾帼建工标兵,是因为无论命运怎样在朔风中滑行,她始终站在凛冽的风口,坚定不移地导航着生命的方向。在无忧的年华,她曾罹陷命运的黑洞刚结婚的几年,经历过2000年全国生猪价格一落千丈让她倾家荡产,也经历过2002年初冬的一场暴雪让她100亩地的水稻颗粒无收。那几年,只要是能挣到钱,再苦再累的活,她和她爱人都去做,在5年时间里,她们夫妻俩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命运对她的考验还不仅仅如此,爱人的两次车祸,让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小家庭再次陷入绝境。2011年儿子在家门口被一辆过往车辆撞飞,儿子的病情稳定后,望着孩子稚嫩的小脸蛋,她内心百转千回的情感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在寒地黑土上,她与山药结缘因为给车祸后的儿子调理身体,高晶超开始接触药食同源的山药。她认准了外运的山药在寒冷的北方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市场。2011年,高晶超开始尝试种植山药,经过两年多的试种,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黑龙江省气候条件,在黑土地上规模化种植山药的方法。
她打破了黑土寒地不能种植山药的禁区,率先在高寒地带成功地种植出洁白的山药,成为远近闻名的山药姐,她自己的家庭率先脱贫。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致富她脱贫后不忘本,为了反哺乡亲,聚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规模化地种植山药,让土地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2014年12月,由高晶超牵头,成立了桦川县新胜村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最初由14家组成,高晶超被推选为理事长。在高晶超的带领下,仅用三年时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山药育苗基地,带动65名贫困人口务工增收,户均增收5600余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带动63名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为家乡父老乡亲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当好领头雁,排头兵。不断尝试探索,拓展脱贫新途径当合作社生产的黑土寒地山药成功地销往全国之后,高晶超又高瞻远瞩地引进一系列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种植棚室油桃、李子、苹果、雪莲果等特种经济作物600多亩,其中棚室20多栋。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以寒地黑土山药、棚室油桃、吉盛李子等作物为主,以绿色水稻种植为辅,以牛蒡、秋葵、黑胡萝卜等经济作物为探索的种植模式,摸索出一整套种植特色农产品的经验和技术。高晶超的合作社先后带动百余个贫困户,劳动增收40余万元。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她是幸福的,有党的好政策,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引导、支持、帮助,无论未来创业路上有多难、有多苦,她将竭尽全力勇往直前,把山药事业做好,带领她的团队努力打造寒地山药第一品牌!
奋斗者观后感篇3
中宣部近日决定,授予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连日来,李桓英毕生精力献给麻防事业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她的由衷敬佩。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她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和生命至上、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李桓英说,回国不后悔、治麻风不后悔,如果不入党会后悔。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看来,李桓英是具有人民情怀的公共卫生专家,她敢于面对麻风病,用科学判断麻风病不可怕,通过接触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歧视,用人间大爱为麻风病病人和社会营造了科学战胜疾病的力量。“她更是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把国外的先进医学知识带回祖国,她把中国防治麻风病的方案贡献给世界,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百岁老人李桓英用她的故事给我上了宝贵的一堂党课。麻风病严重侵蚀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李桓英满怀热诚,视病人为亲人,面对面接诊麻风病人。她用自己开创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治疗病人,年复发率0.03%,低于当时who的麻风病治疗复发率。”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表示,李桓英几十年如一日践行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誓言,用忘我的工作诠释生命的意义,挺起了民族脊梁。
人的一生如何度过才有意义?百岁党员李桓英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找答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基础运行处工作人员张斌斌表示,李桓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薪聘请,舍弃家人的陪伴,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卫生健康事业,令人动容。“57岁开始研究麻风病,常人唯恐避之不及,她却不戴口罩、不穿防护服为病人检查身体,这是科学的自信,更是对病人的真诚和满腔热情,她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李桓英赤诚报国、护佑生命的事迹也影响着继往开来的杏林晚辈。
“她主动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归国奉献,并选择麻风病防治作为终身事业,这是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的赤子之心,是不畏艰难、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她通过实践考察,求真务实地建立高效治疗方案和防治体系,堪称科学精神指导临床实践的经典范例。”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副主任医师秦启元表示,作为医学后来人,将以李桓英同志为榜样,尊科学济人道,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初心可鉴超凡风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很荣幸能在此生同这样一位优秀的医者在一个医院共同工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向‘时代楷模’李桓英老师学习,是我今后的目标。我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护士龚妍说。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竣玮看来,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正体现在李桓英一次次深入麻风寨,与患者密切接触,并努力消除社会歧视的行动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李老师毅然决然回国工作,给我很大触动。如今,在祖国需要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更好推进中西医结合时,作为一名中医学子,更要努力奉献自己的青春,把中医发扬光大。我将全力以赴,哪怕是一辈子。”
奋斗者观后感篇4
吴蓉瑾,女,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千名小学生党史讲解员,在学生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她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矢志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力促进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与郊区小学合作共建,为偏远地区培训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作出了突出成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因为爱生如子,吴蓉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
16年前,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第一个吹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红喇叭”。如今,这支“红喇叭”社团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已拓展出了沪语讲解、英语讲解、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她带领学生们用互动学习、深度参与的方式,吸引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树牢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
作为特级校长,她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通过3年的努力,将这所乡村学校真正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吴蓉瑾作为教育专家,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她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十余年里,她带领师生积极投身于“云课堂”的探索实践,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指导。
吴蓉瑾把爱与尊重灌溉在孩子们的心尖,她更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师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爱!
奋斗者观后感篇5
今年寒假,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亲子作业是“爸爸妈妈带我找回忆”。爸爸妈妈带孩子找一段过往的回忆,用几句话记录下来,拍下一张合影。校长吴蓉瑾说:“和睦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产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和爸爸妈妈一起回顾过往,也是帮爸爸妈妈回忆温情时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她倡导情感教育,时刻思考着,如何让孩子更全面发展,更幸福成长。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将目光投向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
“究竟什么是情感教育?”吴蓉瑾的“徒弟”兼同事贺春秋老师至今还记得,那一年她初到卢湾一中心小学工作时心中的疑问。“师傅”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离开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动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17年来,吴蓉瑾和教学团队一起,筛选打磨数百节经典情感教育课,构成了包括8个板块,20个专题的学校情感教育课程。除了预设课程,课程还包括生成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间的突发事情和热点问题。
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她还开设了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
卢湾一中心小学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16年来,小讲解员毕业了一茬又一茬,讲解方式也从普通话讲解,拓展到沪语、英语讲解,还创新了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陪伴着小讲解员们的吴蓉瑾,始终坚守如一,放弃了每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默默守护着孩子们,每一次的精彩绽放,见证着理想信念的种子悄悄播撒。
她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可能是独特的品质,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毕业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会收到一张小卡片,上面有吴蓉瑾的微信号,还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一天,酷爱喝咖啡的吴蓉瑾发了一条“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的朋友圈。原来,毕业生里有位孩子病了,不吃饭,身体也受到了影响。吴蓉瑾辗转得知后主动联系,陪她散步、吃饭、聊天。她还和孩子做了一个约定:“我最喜欢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东西多吃一口,我们一起努力。”大约是第400天的时候,她的朋友圈有了最后一次打卡:“为了一个美好的承诺,我戒了400天咖啡,尽管这段时间很难受,但是为了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那个孩子说:“‘云朵妈妈’把戒咖啡挑战当作一个仪式,和我一起调整状态,一段新生活即将开始,‘云朵妈妈’会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奋斗者观后感篇6
作为教育专家,吴蓉瑾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吴校长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旅游过。”一名老师说,吴蓉瑾总是把培训课程安排在下午,当晚返回,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
白天,除了听课,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学区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万步。“看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怎样、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琢磨怎么教导他们文明规范……”吴蓉瑾说,“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3年前,吴蓉瑾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我们叫她‘铁人校长’”,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教师谭珂告诉记者,吴蓉瑾不仅为学校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几十门校本课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制备课”等活动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将爱的暖流传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6点多,送走放学的学生,吴蓉瑾还要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开会,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晚上10点。
卢湾一中心小学是国内率先提出并启建“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小学校之一。从2009年至今,学校的“云课堂”从1.0升级到了3.0版本。当年,吴蓉瑾曾探索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各方关注;现在,学校又开发设计出“云课桌”“云展馆”等新应用场景。卢湾一中心小学成为首批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校,吴蓉瑾也被大家称为“云朵校长”。
奋斗者观后感篇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描述胡海岚取得的科研成就:“胡教授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此前,胡海岚也曾凭借杰出的科研成就斩获多个顶级奖项。如2019年7月,胡海岚获得了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里(ibro-kemali)国际奖,该奖项旨在全球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科学家。这也是该奖项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今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公告称,202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结束,并公布了191人的初步候选人名单。胡海岚也时隔两年再度入围这份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名单。
在胡海岚之前,有六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获得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这一荣誉,分别为电子显微学专家李方华、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无机化学家任咏华、无机化学家谢毅、动物传染病及预防兽医学专家陈化兰和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
尹建敏拿出了两个多亿,想搞产业扶贫。当时的她想到,甘肃的羊肉好吃,那就挖出羊肉的商业特色来,搞出品牌,提升产业含金量。
尹建敏从养殖着手,在兰州市红古区租了1500亩地来创业。她计划,先拿出500亩地养羊,存栏量要达到5万只。
养了羊,就会有羊粪之类的废弃物,尹建敏又拿出几百亩地来做设施农业,种上樱桃、葡萄、蔬菜等。这样弄下来,加上后端的商业渠道,就形成了绿色产业链闭环。依托这条产业链条,周边1万多人成功就业,尹建敏实现了最初的扶贫承诺。
在种植养殖业方面小试牛刀,尹建敏旗开得胜,对于往后如何更好地发展扶贫产业,她说:“我要去啃‘硬骨头’,我想冲锋陷阵,在人生记录中留下记录。”
话说甘肃的脱贫“硬骨头”,非东乡族自治县莫属。曾经有“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的说法。2018年,在脱贫攻坚战最为吃紧的时候,尹建敏决定去东乡。
尹建敏戴着产业的“有色眼镜”观察东乡,她看到了稀缺性:贫瘠的大山里藏着两个长寿村;山上的居然有8000多种牧草、小灌木之类的植物,其中不乏中草药材;在清朝,东乡羊上供过皇上;东乡族祖祖辈辈牧羊吃羊,羊肉好吃,但供给量基本只满足自给,外界想买则供应不了;甘肃羊肉好,但甘肃还没有什么能叫得响的品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过东乡、谈到过扶贫。
综合考评下来,尹建敏看到了曙光:“我可以把那里的羊产业搞起来。”尹建敏兴奋地说,她取了“东乡贡羊”的名字,发展扶贫产业。
尹建敏和她的团队按照“一村一策”“一地一案”,设计了“龙头企业+乡镇+行政村+基地+农户”的东乡模式。
尹建敏投资成立东乡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改建那勒寺镇南门村肉羊繁育场,新建果园镇李坪村万只良种肉羊繁育基地,打造“东乡贡羊”民族品牌。
她按照计划给当地群众发羊,建档立卡户每户4只羊,3只母羊1只公羊,养成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开展青储饲料收购,为当地百姓带来一笔收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的分红。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为建档立卡户分红517万元,共带动11000多户贫困农民稳定脱贫。
奋斗者观后感篇8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敬最美奋斗者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722名“最美奋斗者”候选人中,既有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战士,也有勇于实践的改革先锋;既有三尺讲坛上的名师,也有扎根基层致富百姓的“领头羊”;既有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也有长期服务“三农”的科技工作者;还有公正为民的法官、优秀技工等,他们是一个个勤勉务实的劳动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朴实无华的追梦人。品读他们的事迹,致敬每一位“最美奋斗者”,汲取“最美奋斗者”的榜样力量,这样我们的奋斗才够“味”。
他们的奋斗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践行初心使命的“原味”
什么是初心和使命?是北师大硕士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主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向牵挂的土地、关心的群众勇往前进,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是一生只为一清渠,不屈不挠经过36年的'不懈努力,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带领村民们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条“生命”渠的“大山里的老愚公”黄大发;是“我为什么要学医?”“我为什么选择角膜病研究?”“我为什么要出国?”初心三问后,拒绝高薪资大平台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千百万急需救治的角膜病患者身边的姚玉峰……他们不曾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他们以崇高的信仰和追求,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吃得苦受得累,迈着坚定前行的脚步,向着初心使命的方向,不畏挑战、砥砺前行。致敬最美奋斗者,让我们如他们一样,秉持初心使命的“原味”,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抵住风浪、经起考验,矢志不渝、奋斗不止。
他们的奋斗是“采得百花成蜜后”默默无私奉献的“甜味”
什么是默默的无私奉献?是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奉献了60年,带领干部群众把贫穷落后的保山建成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的杨善洲;是32年以孤岛为家,捍卫着祖国的神圣尊严,无怨无悔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海防事业,抱定“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宁”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是28年如一日,坚守“一个人的警务室”,将一个地理隔离“孤岛”打造成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之岛”的李树干……他们始终牢记“为谁辛苦为谁甜”,秉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境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抒写了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赞歌。致敬最美奋斗者,让我们如他们一样,以“采得百花成蜜后”默默无私的奉献拓展生命的维度,打通奔向伟大梦想的跑道,一步一个脚印地酿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甜味”,让人生因为奉献而成为最美,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华章。
他们的奋斗是“领异标新二月花”勇敢开拓创新的“咸味”什么是勇敢的开拓创新?是人生七十再征战,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定力,追求“让中国人用上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好药”的陈凯先;是在我国火炸药领域辛勤工作六十余年,至今仍坚守在火炸药这一艰苦、危险领域的第一线,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执着精神攻克了火炸药领域多项世界级难题的王泽山;是扎根航天事业30年,提出了动力源燃烧性能的暗区调节理论,为我国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由“跟踪国际”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的庞爱民……他们孜孜不倦地奋战在开拓创新的最前线,唱响了一曲守护人民健康、国家安全的新时代奋斗者之歌。致敬最美奋斗者,让我们如他们一样,把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敢于突破传统,不满足现状,敢于大胆尝试,不安于平庸,拿出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无惧“领异标新二月花”过程中的“咸味”,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未见春华,哪得秋实,奋斗是通往梦想的通行证,让我们汲取“最美奋斗者”的榜样力量,用“奋斗之笔”书写的精彩人生,品味我们的奋斗味道。
奋斗者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