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意义的书籍后,写一份详细的读后感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总结,是对自己阅读成果的展示,通过写读后感,我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解放》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解放》读后感篇1
仔细阅读了王树增的《解放战争》,内心波涛汹涌,仿佛在我的眼前再现了近代中国史上最为壮烈的,最具有意义的传奇战争,这本书是以大量当时国内外记者的记述文字、档案资料和有关人员后来的忆述的作品,真实地勾勒出了解放战争的许多历史画面,并总结出,在这场改变中国的命运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最终战胜国民党,人民解放军最终战胜国民党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人民群众的支持、意志、智慧和力量,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这是一部用今天的目光审视昨天的战争,进而思考共和国壮丽诞生的史诗。
我还记得其中还有一个故事:那时,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想把位于陕北与晋北交界的佳县打下来,以缓解胡宗南大军进犯陕甘边区的压力,但临战却发现,胡宗南部已将这一带抢掠一空,部队由于极度缺粮根本无法打仗。毛泽东计算了一下,如果仗打三天,部队就需要12万斤粮食。他请来佳县县长张俊贤,让他想想办法。张县长说:“把全县坚壁的粮食挖出来,够部队吃一天;把全县地里的青玉米和谷子收割了,还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县的羊和驴都杀了!”
战役打响了。佳县百姓的支前队伍扛着拉着从各家各户凑来的粮食、驴和羊,共产党官兵打到哪里,他们就一步不离地跟到哪里;而在战场的后方,佳县百姓吃的是树叶和树皮,这些都吃光了,就吃观音土。战后很长时间里,这个县都看不到羊和驴。毛泽东十分感动。他给佳县县委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
在读完《解放战争》之后,我觉得“人民决定成败”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它令我想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同时也是毫无疑问的历史规律。这部作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写毛泽东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大生产运动,写山东战场、东北战场,支前百姓浩浩荡荡的队伍。与此对比的是,国民党“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的种种现实。广大人民的倾力支持使得这场战争成为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
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内战初期,国民党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70万,美式装备;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且装备简陋,只是“小米加步枪”。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当时的世界,都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悬念。可战争却在短短的4年里来了个大翻盘,令所有人膛目结舌。国共军事力量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的胜利呢?然而这一切根本无法用军事理论去解释。但偶然中体现的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的自由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革命力量,实行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
时至今日,往日的战争风云已经烟消云散,但是,我们绝不能忘了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而不是乐不思蜀。现在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国家的安宁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放》读后感篇2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动物解放》,看完后,我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沉闷而又痛苦。我是含着眼泪,带着哽咽读完全文的。作者去一家现代化的养鸡场参观,眼见数万之鸡被关押、囚禁在狭窄的空间里,每只鸡仅占有一页小32开作业纸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就在这张“作业纸”上,它们不能走动,不能转身,只能那么呆滞的站着,一站就是一生。
在过去,自然放养的肉鸡,至少要两年左右方可食用,而在鸡的“集中营”里,肉鸡只能活50天左右就被宰杀了。在它们短促的生命里,没见过一缕阳光,没见过一片绿叶,没见过一个异性,没有舒展的伸过一次懒腰,没有自由地奔跑过片刻,没有舒畅的鸣叫过一声。它们活着,不曾有过丁点的快乐。作为与人类相守数千年的温顺可爱的动物,鸡沦入如此可悲、可怜的境地,让我叹息,更让我心酸。其实,何止是鸡,还有牛、羊、驴、马等等,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乐,为了人类无休无止的贪欲,它们都是被关压在地狱里的囚犯和奴隶。除了被我们役使和宰杀,它们作为生命已经没有任何野性的快乐和天赋的自由。
几乎一切飞的、跑的动物都被视为可吃、可做皮革或可供消费的“资源”。在我们欲望的“盘子”之外,几乎已经一物不剩。那些世世代代陪伴我们、带给我们无限美感和诗意、令我们对大自然的丰富和神奇产生无尽想象和敬畏的生灵们,有多少已经带着恐惧和血泪,头也不回地走了,而且,一去不归……......
人类是地球上生命的主宰,几千年来,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使我们从愚昧无知发展到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可人类越来越多的无可遏制的各种欲望,使一个个自然生命不断凋零,以至消失。扭曲了别的生命的过程,剥夺了别的生命的基本权利,人类其实也丑化了自己的生命过程,恶化了自己的生存处境,最终也丧失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广阔的生存空间。
姚明有句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我们少点贪欲,多点怜悯之心,让我们成为大自然的保护者,而不是自然和生灵的加害者和毁灭者。
最后,让我想到了为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彩狼,而孤身进入非洲大森林二十年的美国青年多斯潘。虽然最后他被疾病夺走了生命,可彩狼却因此获得了新生。人们找到他的遗体时,发现一群彩狼正围着他的遗体,来回奔跑着,高声悲鸣着,久久不肯离去。其实,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善待它们,它们也会回报我们的。让我们成为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它们的敌人,因为我们同生活在一个天空下。
《解放》读后感篇3
我们人类是多么矛盾呀!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是热爱动物的,比方我就有很多毛绒玩具:小象啦,小海龟啦,小牛啦,小米老鼠啦,各种各样,非常可爱。但是对于大自然中真正的动物们,当人们长大以后是怎样对待的呢?通过《动物解放》这本书,我了解到:人们掠夺象牙,龟甲做装饰品;而老鼠则被用于各种危险的试验。更不用说那些人工饲养的鸡鸭猪牛等动物在“工厂化农场的悲惨世界”里度过的.那短暂而悲剧的一生了。
人类一直认为自己优于其他动物,因而以其他动物为食。其实其他动物也是有感情有痛苦的,我们人类总是残忍而自私地忽略它们的痛苦。《动物解放》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提倡一切物种皆平等的观念。让动物们也有那有尊严的一生,让它们可以放心地繁衍生息下去。
我希望人类不要再自大了,记住,我们也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我们也是动物。我们和这些动物一样都是平等的生命。不要再侮辱这些小动物了,它们也是有感情的,它们也知道酸甜苦辣,它们也是小生命。我们要去爱护、尊重这些小生命,就像对待我们自己。
其实我们不是一生下来就必须吃肉,只是我们被爸爸妈妈喂养才形成了吃肉的习惯。我们没有机会选择。《动物解放》这本书提醒我们,也许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自己通过思考来决定:我们是吃素还是以动物为食。
《解放》读后感篇4
通过学习《向解放军学习》这本书,我认为通篇贯穿了团结—执行—敬业的主线,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实质在于建设卓越团队,创新企业管理。《向解放军学习》一书,从企业与军队、员工与战士的相似点入手,揭示了军队管理的核心理念,重点阐述了解放军的36种所为准则,要求企业每个员工自觉做“忠诚高于一切”、“以服从为天职、视纪律为生命”,令行禁止,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一是要认识到解放军精神是团队精神的价值典范,团队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解放军精神”告诉我们,使命与信仰决定成败,具有使命感的人才具有勇于创业的冲动,才能不断地要求自己迈向更高的台阶。一个只有具备解放军“精诚团结、牢记使命、忠于祖国、绝对服从”团队精神的企业,才能形成对内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对外目标一致,勇于胜利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认识到战场上险象环生,商场也是荆棘遍地,要在商场上取胜,就要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而创新力是企业改革发展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是成就个人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一个企业只有做到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争取主动,一个员工只有爱岗敬业,把工作当学问,“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才能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在成就企业进步的同时与公司一起成长。
三是要认识到执行力是团队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能力。军队打胜仗,靠的是执行力,企业成功,三分靠战略,七分靠执行。治企如治军,企业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战斗力,也就没有竞争力,而执行力则来自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对命令的服从,来自于企业上下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
四是要认识到“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团队需要凝聚力,凝聚力产生生产力,有了凝聚力,企业就和谐,队伍就协调,全体员工就能精诚团结,协同动作夺取胜利,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解放军精神是我们在营销战争中取胜的法宝,不在与今天我们领悟了有多深,感悟有多少,在于今天我们所理解到的,哪怕只是很肤浅的一点点,能否去执行,贯彻,团结敬业,在寿险行业中,在新华保险公司中去实践,用行动证明实力,用行动证明忠诚与热爱。
《解放》读后感篇5
最近,我正在看《动物解放》这本书,我看得是惊心动魄,作者是彼得.辛格,它主要讲述了人类怎样残忍地猎杀捕捉动物的,而动物们当然是受尽了人类的摧残。书中的情节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也是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我姑父就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他下班回来途中,大概在下关路段,他的小轿车跟在一辆货车后面,货车上运载的是一头黄牛,估计是准备拉到屠斩场杀的,我姑父无意中发现,货车上的黄牛在不停地流眼泪,我姑父看得好难受啊!回来后,他发誓再也不吃牛肉了。
看了这本书,又让我想起最近从网上看到的新闻,说一些不法分子,在海上偷捕鲨鱼,但他们不将鲨鱼打捞上来,而是将鲨鱼控制住,残忍地将鲨鱼的翅活生生的给割下来,然后将鲨鱼再扔回海里,不管他们的死活,最后拿着鱼翅到市场上去卖给那些所谓的"贵人们”以获取暴利。
还有几年前,广州一带有吃猴脑的事。
合上书,我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些惨不忍睹的画面。让我毛骨悚然,我决定要以实际行动来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不要为了一己之利而去滥杀那些无辜的生命。大家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小动物做起,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去爱护它们吧!
《解放》读后感篇6
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解放自己的历史。奴隶、农奴、无产阶级、妇女、少数民族等人类群体为从阶级压迫、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中解放出来,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直到现在,这个斗争还没有完成。目前仍有千千万万人处于这些压迫之下,我们仍需努力。然而,毕竟人类解放的大局已定,形势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在人类解放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或可能将这种解放运动扩展到人类以外,例如非人类动物呢?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非人类动物的暴行,如同持续若干个世纪的白人对黑人的暴行一样,这种暴行已经而且正在给今天的动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劫难。为反对这种暴行而进行的斗争,与近些年来在道德和社会问题上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斗争同样重要。
与其他解放运动相比,动物解放障碍重重。首先而且是最明显的障碍,在于被迫害的动物不能组织起来反抗所遭受的虐待。虽然他们能够而且一直在个别地方尽其所能进行反抗。我们必须为这些不能为自己申辩的动物说话。设想要是黑人还不能站起来为自己争取平等权利,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呢?从这个设想可以看出动物解放是何等的艰辛!一个群体越是不能站起来、组织起来反抗压迫,就越容易遭受压迫。
动物解放运动道路上更大的障碍是,在压迫群体中几乎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压迫,并且因压迫动物而受益。每天都吃着宰杀了的动物的肉的人们很难相信,他们这样做是错误的,而且更难想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吃什么。从这一点来说,凡是吃肉的人都是受益者。他们因不顾动物的权利而受益,至少自以为受益,这使说服工作更困难。
其实,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我们必须考虑具有感受痛苦能力的所有生命个体的利益。我们应该把感受痛苦的能力作为平等考虑一个生命个体的权利的至要特征,因为感受痛苦或快乐的能力是具有任何利益的先决条件,必须满足这个条件,谈论利益才可能有意义。如果一个生命感受到痛苦,道德上便没有理由拒绝考虑这个痛苦。不论这个生命的天性如何,只要大致可以作比较,平等的原则要求把他的痛苦与其他任何生命的相似的痛苦平等地加以考虑。就是说,唯有感受性的界限才是关怀他者利益的合理正当的划界。
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物种歧视者,认为动物所感受的痛苦没有人的重要。所以平常人(不是少数特别残酷无情的人,而是人类绝大多数)都积极参与、默许和容忍用他们的赋税去做不惜牺牲其他物种成员的重大利益,来增进我们人类自己的琐细利益。其实,这种观点在伦理上没有正当的理由。任何种族、性别或物种遭受痛苦都应该防止或减少。
如果这样的话,则无数动物可以免遭巨大的苦难,而且,千百万的人类也将因此受益。现时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有很多人正在饿死,还有更多的人面临饥荒的威胁。但富国所强调的饲养禽兽作为食物,要浪费好几倍的粮食来生产肉类。因此,只要不再为吃肉而养殖和屠杀动物,就可以把多出来的粮食满足人类的需要。如果分配合理,这些粮食足以使这个星球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动物解放其实也是人类的解放。
《解放》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散步、读后感6篇
★ 母亲的读后感6篇
★ 孙子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