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的感悟得到很好的记录的,我们在动笔写心得之前,要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了解,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党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党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1
9月9日下午,本人作为县级“优秀教师”参加了田东县召开xx年教育工作会议暨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这次大会对全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十佳教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教龄教师、优秀支教教师等进行表彰。
表彰会上,县长王军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做了关于要破解“五大问题”之一的“教育问题”的发言。县委书记王西冀发言指出,此次大会是破解“教育问题”的誓师大会,要牢记吴邦国委员长嘱托,要加快推进破解“教育问题”的步伐。
王西冀书记指出,田东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一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教过的学生恐怕是不计其数了,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尽力保持自己有相对比较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田东的一名优秀教师,我深知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一定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盼。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教育好学生能力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教学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具有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学生。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定位局限在教书匠的位置,对学生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身教!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做教师,应该让自己的知识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时日益丰厚,成为学生追随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要求教师能“以身作则、志存高远”,这也应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的进一步升华。
通过参加学习这次表彰会,让我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新的认识,“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教师靠自身修养赢得的社会赞誉,做一个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甘于奉献的好老师,不仅是在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更是以自身的言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教师就应当具有这样的责任感。
田东县要破解“五大问题”之一的“教育问题”,要求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次教师节表彰大会,本人作为一名受表彰的“优秀教师”,我不仅感到激动和鼓舞,更感到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我会更严格要求自己,以更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田东的教育事业中,为破解田东“教育问题”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党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2
当我们沉迷于五一假期的喜悦中时,五四青年节又悄悄来临了,穿梭在每一年的岁月中,历史纵然而过,再次让我们铭记着心中的初心与使命。纪念五四之时,我们应该要牢记那时候的强国梦与不屈不挠的勇气,更要牢记那些在国家患难的时刻,那些青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的表现。
如今新的中国,需要我们继续继承五四的精神,拥有年轻岁月的人,应该要心怀宏心壮志,抓住每一次的机会,谱写五四青少年的火热与激情,在生命最好的时间段绽放美丽的风采,这才是真正的青年该有的样子。
在这个时代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青年人,都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民族和革命、建设事业的前途。而任何时代,都对青年人有不同有要求。这就是:青年人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拥有壮丽的青春,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们的行为才会有价值。当然,生活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大杂烩,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一步步实现最终的目标,体现作为一个祖国青年的价值。
在大学期间,要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等,向五四楷模中的英雄学习,时刻牢记青少年的使命与责任,把热血投入到祖国的事业中去,实现人生价值。
党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3
最近,我学习了国网公司10位特等劳模的事迹,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催我奋进。他们虽然都是国网公司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但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是前进途中指路的明灯。
记得小时候老师常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我也曾浅薄地认为,爱岗敬业就是要为了工作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为了工作忽视亲情和友情,为了工作视带病的身体于不顾忘我投入。可在经历了多年的工作,并学习了劳模的事迹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
敬业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不是任劳任怨,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就拿营业厅的工作来说吧,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机械的运动,可工作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我们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面对客户不理解的时候,要想想他们满意后的笑脸。如果人在干事情的时候没有激情,那么显然就会缺乏自信,工作也是不可能干好的。因此,“创先争优”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员工都必须要有“不怕吃苦”的良好心态。
劳模的荣誉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创造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付出了辛劳和汗水,才能对得起劳模的称号。怕苦怕累当不了劳模,面对困难时畏缩不前也同样当不了劳模。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成为工作中的模范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认认真真地想问题,踏踏实实地干事情。而且,“创先争优”靠的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大家一起团结协作,体现团体力量和价值才能够创造出模范和业绩。
作为我们基层的员工来说,我认为应该要坚持以下几点:
要真正热爱本职岗位,熟悉本职业务,融会贯通,增强业务能力。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新的形势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
要主动亲切工作和服务对象,不要因为别人对自身工作高看一眼而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而要多上一线服务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把自身工作的良好氛围造浓一些。
要提升境界,倡导奉献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胸襟宽广,甘为人梯,时时处处以企业发展为重,以他人的成长和进步为荣,努力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有吃苦精神,甘舍小家为大家,发扬不怕辛劳、连续作战、追求完美的优良传统,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
我相信,只要以劳模精神为指路的明灯,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勤学肯干,就一定能赢得他人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党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4
时间的脚步已经悄然逝去,转眼间,五月又来了。五月花季,五月花开花落;五月也是工人的季节,辛苦贯穿五月。说到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切需要的生命源泉。我们要感谢从事各种劳动的人。目前,新时代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推广。这种精神就是劳模精神。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好奇什么是劳模精神。顾名思义,是指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努力拼搏、勇于创新、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精神。面对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劳动价值有良好的感受和体验,无论劳动价值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不应该有高低之分。我们都应该践行职业道德,维护劳动尊严。
每个有机会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如何更好的过好自己的生活,是不同人的看法。但无论如何生存,都离不开劳动。毕竟你努力了,创造了价值,就有机会得到你想要的。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成为负责任的人,积极向劳动模范学习他们宝贵的精神。认真学习劳动模范精神,将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劳动模范“爱岗敬业、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勇于改进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工作的老牛精神、乐于奉献、乐于服务的无私精神、密切合作、关爱的团队精神”等特点。因此,学习劳动模范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尤为重要。生命价值的最佳展示也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劳动创造,造让我们活着,甚是有意义。
其实你们知道吗?劳动模范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大力弘扬这样的精神,以及向身边的劳动模范学习,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我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相信我们会收获许多美好的人生意义和理想的果实。所以为了社会为了自己的国家发展得更加好,我们要继续弘扬劳动模范精神。毕竟这个时代无论怎么变化,都会有精神的支撑,尤其是劳模精神,极其重要,劳动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党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篇5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在探索中寻求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策略,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校文化浸润下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其倡导的“教师要从前台走到幕后,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点,正是在课堂上很好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写照。生本课堂教学中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观念,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较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近段时间,通过听观摩课、集体学习、上网查生本教学的资料,也和其他老师一起试着上生本课,现在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对生本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本课堂看似简单:
1、布置前置性作业。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4、教师点拨指导。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这些都是对生本课堂的写照。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总之,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耐心,允许他们犯错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深的发展。
党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