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7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细腻的读后感,读者可以感受到书中深刻的思想,从而增强阅读的动力,读完一本书籍后,认真撰写读后感是对个人思想深度的挑战与提升,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7篇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

中国人通常说:“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它是做人的根本。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故事——《二十四孝》,更加了解了这句古话的深刻含义。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还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主要故事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涌泉跃鲤》等,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涌泉跃鲤》了,我给大家讲讲吧。

姜诗夫妇知道婆婆喜喝长江水,爱吃鱼。但长江离他们家有六七里路远,一次因风大,妻子庞氏接水许久不回,姜诗怀疑她怠慢婆婆,便把她逐出家门,庞氏没有走远,她在邻居家昼夜辛勤织布,把挣到的钱托人送给婆婆,后来婆婆知道后,便把庞氏接回来,上天感动,涌进了一口长江水,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跃出,夫妻两人再也不用去江边了。

这个尽孝故事看完后,我非常感动,因为姜诗和庞氏两人每天都要来回走十三四里远,可是他们都没有怨言。庞氏就算被逐出家门也会吃苦挣钱孝敬婆婆。我也很自责,别人想尽办法孝顺自己的家人,现在的我却还不知道该怎样孝顺家人。自从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就知道了不应该在家里发脾气,让家人失望,应该为家人着想,懂得孝心。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一个老人帮孙子背着一个书包,说:“快回去做作业!”那个孩子不理睬,在旁边放鞭炮,老人皱着眉,叹了口气。看到这,我觉得那个孩子即使很想玩,也要先把学习搞定,他也不能不理老人,让老人失望。如果你能带给家人快乐,让他们生活幸福,也相当于是尽了自己的孝心。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一个人如果不孝顺,他更不会热爱自然,热爱祖国,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所以,只要你懂得孝,就会有回报。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

往事的回忆是人生中的一束水仙,娇羞似水;往事的回忆是人生中的一杯清水,淡雅清闲;往事的回忆是人生中的一抹春痕,洒脱飘逸。

——题记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和“父亲的病”。因为它们都拥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在东京留学时写的,描写的是他的老师。藤野九郎教他们骨学。黑瘦的藤野先生勾起了鲁迅最为深刻的师生之间的回忆。此文流露着鲁迅对藤野先生知识丰富的敬佩,然而更为突出的是,鲁迅对中国人无知与儒弱的`愤恨。

“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中国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会是如此直不起腰来,一声声刺耳的“东亚病夫”,难道还没有唤醒他们的直觉吗?难道就要像奴仆一样被他人利用吗?难道非要等到枪口顶着你的头颅时才知道反抗吗?如果真的如此,那就太晚了。

“父亲的病”写出了鲁迅对父亲如海般的一番爱,我猜想这一定是鲁迅最痛苦的回忆了。有人曾说:“父亲对孩子的爱是一座山,一座耸入云霄的山。”而我认为:“孩子对父亲的爱是一条溪,一条清沏透底的溪。”那人说的并非有错,父爱是厚重的。而我确定,当父亲面临痛苦时,孩子都会挺身而出,去为他四处奔波,寻找名医。

“回忆不仅是美好的,而更多的是痛苦,让人心碎的痛苦。”《朝花夕拾》中的回忆始终属于鲁迅回忆中最痛苦的回忆了,中国人的儒弱与父亲的离世都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伤疤。

而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想给予中国人民一个忠告:

我们是龙的传人,怎能跪于一个洋鬼面前?站起来,告诉世界,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腾飞在宇宙的巨龙。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篇3

中国封建社会是非常黑暗的,例如一桩桩事件深深的烙在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中。

?朝花夕拾》中最令我难忘的情节是《父亲的病》。在绍兴城中有一位名医,他出诊是一元四角,后面名气大了以后,就成倍的提高。“我”的父亲病了,请名医来看病,前后看了两年,父亲的病都没有起色。后来这位名医又推荐其他医生过来看病,延医治病,最后父亲死了。

书中的名医只不过是徒有虚名,没有精湛的医术,看病救人故弄玄虚。同时看病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一般人也支付不起,况且到最后也没有把病因说出来,而是把父亲又推荐给了其他医生,企图推卸自己的责任,导致了父亲病情的恶化,揭示了庸医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事实。

看了这篇文章,我久久不能平复。我想到了钟南山院士,当两次疫情肆虐,给老百姓带来危难之时,钟南山逆向而行,挺身而出。他张开双臂,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挡住了灾难。我们的院士和鲁迅笔中的庸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很多人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意对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任,这是不对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把错误推卸给别人,要敢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加入少先队员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背负着一种责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责任,是一生都要背负的使命,代表着不推卸于别人,代表着担当!不能学《父亲的病》中的这些庸医。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篇4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从一个早年丧父的孩子,成长成去日本读书,追求文学的勇者,书中有对美好事物的温暖回忆,也有对旧社会的一些事情的抨击。

中国,一个在旧社会很封建迷信的一个国家,还有迎神会。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脚色:鬼卒、鬼王。凡是鬼,就要让鬼保佑在地下的家人过的好。

无常,也就是鬼的意思。每逢迎神赛就会有不同的人来扮演大大小小的鬼怪,鬼物们大约都是些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赤着脚。他们扮演着各种鬼怪来寄托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人们记忆中的鬼,好像都是凶神恶煞的,黑脸,黑衣,斩衰凶服,谁也不爱看。还要用一些方法来扫除晦气。白无常就是人们最喜欢,也最愿意看见的鬼,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听说在“阴司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但他不像别的牛鬼蛇神一样凶神恶煞,而是活泼而诙谐。

在今天,没有多少人会再像旧社会那些,扮成这些牛鬼蛇神,很多人觉得,那就只是一种迷信,科学证明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啊神啊的。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信与不信,信则有,不信则无。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篇5

窗外,天空已不再碧蓝,只有几颗残星还不舍得离开;屋内,桌灯还未入眠,陪着我熬到九点。“呼——”我松了口气,终于“嚼”完了《朝花夕拾》。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十分入迷,沉迷于它温暖、怜爱的、回忆旧事的文字,沉迷于它深藏不漏的讽刺,沉迷于它所记录的,各种习俗,故事传说。

这是鲁迅写过的,唯一一本散文集。主要内容是鲁迅儿时的珍贵回忆,它的文字生动优美,它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它的构思别具匠心。使我感触颇深,是《狗。猫。鼠》这篇文章中,写猫的片段。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读过这一片段的人都知道,这一段不仅是写鲁迅讨厌猫的理由,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幸灾乐祸的人。当我读明白这段话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我是否也幸人之失?

当我找到答案时,我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因为我就与鲁迅所讽刺的人一样,我也喜欢幸灾乐祸。

上学期,我入选篮球校队,每天训练时,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环节—一对一斗牛,输了,蹲跑半圈操场。这个环节里,我就像个终结者,我未尝败绩。而经常跟我对打的小陈,就十分悲惨,他每天都要接受蹲跑的洗礼。蹲跑有多难受?先不说跑,单说蹲,蹲的“美妙滋味”相信大家在祁巷都领会过了。再加上跑,该是多么酸爽!小陈的腰偏偏还不好,所以,他蹲跑时就像受了伤的的青蛙,每次看到他那狼狈的样子,我都忍不住捂嘴狂笑。

现在一想,我的心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似我,麻麻的,惭愧不已:我怎么和鲁迅讽刺的人一样了呢?幸人之失,乃小人之举,有失中华儿女的风范,乃是做人之大忌。我这一举动,岂不使我与那卑劣的猫变成同一类了?哦,我心里顿时如狂风席过大海,掀起一阵又一阵浪花,波澜起伏。脸热热的,鼻子酸酸的…

?左传·僖公四十年》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有失蹄马有失足,或者背施无亲,幸宰不仁。”是啊,任何人都有失手的时候,这时,我们不应该幸灾乐祸,否则也许你是开心的,但被你嘲笑的人却是伤心的。这样不仅不会带来好处,还会因此而多一个仇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先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我们不能幸灾乐祸,应该给予人体谅。只有多一点尊敬,少一点嘲笑,才是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样子。

品读《朝花夕拾》,或引你沉思,或给你启迪,或予人顿悟……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篇6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篇7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我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自认为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我家附近有一片空地。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还有那葱葱茏茏的小树林。我常到那去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小时候,每天吃完饭就和小伙伴一起去树林里玩,采了各式各样的花。而如今,树林上造起了商铺,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先生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让我们体会一下鲁迅先生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他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

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最新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字7篇

朝花夕拾读后心得7篇

《坟》鲁迅读后感8篇

《坟》鲁迅读后感参考6篇

鲁迅祝福读后感5篇

《坟》鲁迅读后感推荐6篇

鲁迅坟读后感参考5篇

读鲁迅先生读后感6篇

鲁迅的《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