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育才观后感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观后感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思考,写观后感的时候,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育人育才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育人育才观后感7篇

育人育才观后感篇1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治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育人育才观后感篇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云端第二课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突出思想引领力。疫情防控就是最好的思政课堂,全院62个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抗击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通过主题团课、特色团日活动、线上理论学习、团小组考评、知识竞答、青年课外理论学习研究立项等多样化形式,把生动实践转化为爱党爱国的鲜活课堂。

以学为本,提升成长服务力。通过组织英语学习魔鬼训练营、语言学习diy计划打卡活动、趣味英语角、21天背单词打卡、读书交流等活动,学院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目前累计有200余人次参与其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家学习效率和听说读写能力,服务学生成才发展。

以体为基,激发健康蓬勃力。为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学院学生会特推出宅家健(养)身(生)系列栏目,指导学生居家科学健身,并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长杯”线上运动赛事。研究生会推出21天运动打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强健体魄迎接生活和学习。

以文化人,增强教育渗透力。学院开展“居家抗疫”系列征集活动,用视频、照片、书法、绘画、漫画、诗歌、配音等形式,传递同心抗疫正能量。开辟“音乐树洞”栏目,用音乐表达疫情之下的心声。举办第四届蒙面歌王线上比赛,鼓励原创歌曲为战疫加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美育课堂,引领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劳为荣,促进学生创造力。学院还开辟“宅家姿势”栏目,分享居家生活小技能,并引导学生主动下厨房、做家务,培养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同时动员数百名青年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强化实践育人,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担当。

育人育才观后感篇3

“美育云端课堂”中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黃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一种可以振奋人心的力量。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曾经,有多少革命战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满热血激情的汉子,为了生活为了共产_,为了新中国,奉献出他们的生命!中国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国人的努力,不是白费,中国人的梦想,不是白色的梦!中国,一个具有坚忍不拔,顽强意志的少年,在灾难与挑战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与炙热的竞争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

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坚持中国共产_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延安精神!

如果没有延安精神,那中国还是一条没有醒来的龙,如果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还是止步不前,还是人心散乱,还是东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令牌,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育人育才观后感篇4

看完2020美育云端课堂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印象最深的就是《白毛女》,观看时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庆幸如今世界太平!深感我很幸福!

育人育才观后感篇5

教育兴,人才兴,国运兴.20_年全国教育大会作为一次划时代、历史性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用“九个坚持”,梳理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带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走访学校、深入校园,细致聆听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期盼,再一次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深刻阐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感受到高校教育任重道远,文化美育教育,责任重大,传播真知,利在千秋。

一、明确时代责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他就传统的“德智体美劳”总体要求,从六个方面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需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不相同。而今的时代,教育行业承担着培养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重担,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缩小现实需求的差距,需要创新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教育过程中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作为艺术类高校,更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德艺双馨人才,既要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于追求,更要着眼人才素质提升,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持立德树人,传播真知。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以及“三个传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三个塑造”(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以及教育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目标,吹响了打造世界性教育强国的进军号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当今青年一代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育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引导学生深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格,成长为复兴路上的中流砥柱,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社会、职业地位,重申了教师地位的光荣与崇高,对激励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教育第一线师队伍中的一员新兵,总书记关于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重要期许,激励着我们牢记教书育人责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艺术课堂传播知识,更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自己和培养的学生都能做到无愧于国家使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育人育才观后感篇6

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78周年之际、六一儿童节之前,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共同举办“美育云端课堂”活动,通过网上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助推文明校园建设,用艺术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万柏林区兴华西街小学全体师生观看了此次文化盛宴。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雷佳老师演绎的《白毛女》给师生以情感的震撼,通过观看白毛女的故事最大的感触,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人们的大救星,分给人们田地和粮食,让人们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深切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此次“美育云端课堂”活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满足了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

育人育才观后感篇7

审美教育即是我们通常说的美育,或叫做美感教育。美育是实践性的美学。(转第73页)(接第75页)美育从广义上讲是通过艺术和现实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审美活动。而学校的审美教育是狭义的美育,但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重点对象。因为在校青少年和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最容易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有利于良好审美观的早日形成,从而能以高尚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同时学校本身就有音乐、美术等美育内容的学科,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审美活动。由于音乐和其他艺术不同,它不是思想的痕迹,而是意志本身的痕迹,所以,音乐的作用比其他艺术的作用都要大而且深刻。音乐是一门极富感情表达和感情力量的艺术,人们通过有目的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就能激发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感情火花。可见,没有音乐教育的参与,美育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音乐教育只有和美育相结合,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而美育也必须和音乐教育相结合,才能全面实现它的教育功能。

美育和音乐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同属上层建筑,它们都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们都以人为服务对象,都承受着教育科学原理的指导,都必须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完成,都需要经过联想、想象、兴趣、意志、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都以形象思维为感受的基本前提。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过程就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得到升华提高,使睿智的审美批评成为发掘艺术作品的意味的典型方式。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便可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艺术的意义,更充分地意识艺术潜在的意味,学会欣赏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审美能力更强,生活更有价值,精神追求得到更大的满足。这样,就可以使青少年学会欣赏艺术和理解艺术,最终将会变成艺术的热爱者。

当我们的学生一旦熟悉和进入那些高质量的艺术品中,而且掌握了欣赏其审美价值的技能,就不会对音乐、艺术无动于衷,觉得它们可有可无了。音乐、艺术是一种能激起很高级的审美经验的人造物,这种经验是一种愉悦的、丰富的和见识深刻的经验。可以设想,当一个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机会、有能力欣赏人类迄今创造出来的和思考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品,这个社会定会出现一种极为祥和、宽容、进取、健康的新气象。

可见,音乐教育与美育的结合,不仅必要,而且很有可能。这种结合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缘重叠,而是实质性的功能上的强化。从美育的角度来讲,通过音乐教育这一重要分支的实践使之达到存在价值的全面体现,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通过审美因素的体现和吸收,将是一种寻根求源性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而不至于对待美育教育停留在只追求直接的效果而不求间接的效果;只知技法的传授和学习而不知精神修养,使青少年学会赏识自然和艺术之美,学会应用其美以改进生活的方式,感化其美以陶冶高尚的精神。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按照美的标准,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和衣着仪表,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审美观,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育人育才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心理安全讲座观后感7篇

蒙田观后感参考7篇

垫底辣妹电影观后感7篇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火影感观后感7篇

杨戬的观后感7篇

致敬烈火英雄观后感7篇

妈妈!观后感600字7篇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7篇

观看为了和平观后感7篇

育人育才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