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需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作才行,在如今的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情况需要写心得体会,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武汉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武汉心得体会篇1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腊月的时候,因为家庭问题,我一个人跑到山上,大年三十一个人在山上,心情难免郁抑。看头条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刷着头条,我看到了一个让我震惊的消息——新型冠状肺炎侵犯我们人类,全民恐慌,从武汉,到全国各地。从长城内外到黄河两岸,每个角落都有感染的民众。
灾难面前,哪有什么个人情怀。初一开始,我就抛开小我,每天看新闻,关注疫情发展。
看着一天天叠加的数字,心情沉重又无奈,让人唯一感到欣喜的是,治愈人数也在慢慢增加。
今天,在头条刷新闻的时候又看到一则新闻: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泪流满面。“他流泪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精神崩溃,也不是因为身体劳累,更不是因为畏惧疫情。而是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同事们一刻不停的工作,没有时间上厕所,没有时间吃东西,没有时间喝水。他瞬间觉得他们已经奉献了一个医务工作者所能奉献的一切!”
看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十四亿的中国人民!
战胜疫情的路,艰辛又漫长,这是一场无声的战役,战疫中最值得讴歌的就是我们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袭白衣,一份汗水,是他们,用无畏的精神,让一个个病患褪去疼痛,让一个个生命恢复生机。是他们,默默的肩负起责任与希望!是他们,用温暖的故事,书写出大爱的诗章,让温暖的阳光永远普照!
战胜疫情的路,艰辛又漫长,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诗,来为他们讴歌吧!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赞美他们!他们是最美的天使!
赞天使
一片真心不染尘,
慈航有愿渡凡人。
悬壶济世清平乐,
普渡苍生福与春。
武汉心得体会篇2
4月8日,武汉“解封”。
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一天,而等这1天用了77天。
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留守武汉的近千万市民在城里坚守,缩小自己的活动空间,阻断疫情输出。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4月5日,@人民日报发文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 武汉正一点点苏醒。遛狗、锻炼身体、吃热干面、到江边散步……这些武汉人的生活日常正在逐渐恢复,熟悉的生活已经在回来的路上。”
4月6日,@央视新闻也发文写道,“快了,近了!熟悉的武汉,我们等你!”
在武汉苏醒前的关键时刻(4月5日),武汉市委召开了一场“研究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有关工作”的专题会议。
假期开会,可见议题之重要。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会议上强调,做到科学精准、防放并举、安全有序、确保稳定。
他说:城市封控76天后转向“重启”,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标志性意义,市民期盼已久,但也为武汉市疫情防控整体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王忠林还提到了几个要求:
要继续严格社区防控,统筹志愿者等常态化防控力量。加强公共场所防控,落实落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导则,引导市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管好进出城和市内交通出入口,用好健康码。科学联动防控,推进机场、铁路、交通、商务、卫健等部门无缝衔接,落实属地责任,确保及时就地处置突发事件,坚决杜绝社会面传播。“绝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放松”
换句话说就是,“管控措施的解除,绝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放松。”
医学专家:还要谨慎防护!
截至2020年4月4日24时,武汉市现有确诊病例644人(重症170人、危重症9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2人。
状况在好转,不少人警惕性有所下降,甚至出门不戴口罩。然而,这些行为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杨炯教授看来,还是有点危险的。4月8日解封后,人口流动更大,更要谨慎。
“从近三天普查数据来看,武汉的无症状感染者占0.15%-0.3%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有一两万的无症状感染者,虽然现在看来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比较低,但总归是有传染性的,还是需要警惕。”杨教授说,“少聚集、戴口罩”还是非常必要的,少参加聚会,即使要买东西、上班,也要遵守目前的防控措施和规定。
“不排除新冠肺炎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把它当流感来预防,起码这几个月应该是这样,小心一点为好。”杨炯教授提醒大家,疫情防控仍不能太大意,但也不能因为太紧张、恐慌而给生活带来麻烦,得把心态调试好。
社区书记:解封后原规定仍不松!
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防控组相关负责人罗平4月5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目前,小区封控管理重点在有序,而不是盲目乐观。”
“随着最近复工复产的进行,市内人员流动明显加大,也是现阶段防控工作难点。需要对要出行的居民讲清楚、说明白,引导居民加强自我防护,对持有健康绿码和已隔离14天的出具健康证明或者单位出具的复工复产证明是可以出行的。其他居民,我们都建议非必要尽量减少出行,如有生活需要,必须出去,也规定一户出一人,有两个小时出去购物。解封后,我们也还会这样规定,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顺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潘丽娟表示,社区的“四必”的基本原则还是要坚持,身份必问、体温必测、信息必录、口罩必戴。
此外,潘丽娟书记还补充,解封后,基础性的工作还得做好。公共区域的消杀一定要保证,另外,宣传也很重要,同样得做好,告诉大家现在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不是解封就意味着完全安全了,“非必要不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这些话,一定得给大家多次讲、反复讲。
防控人员:排查好六大重点人群!
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防控组相关负责人罗平4月5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武汉会加强重点人群排查: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复阳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从境外回来身体有异常的人员,还有与这些人群接触较多的人员,比如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
“现在排查确实很严,而且一直都在做。”杨炯教授解释,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现在都在积极救治。至于复阳患者,这不是大问题,因为他们自身不会重复感染而且也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也相对比较安全。
“现在比较害怕的还是无症状感染者,武汉4月1日出现的境外输入病例也是无症状的,总之就是要加强无症状人群的管理。”杨炯教授说,这些重点人群武汉其实已经都在排查了,像现在武汉的复工体检就非常必要。从个人来说,也一定要做好防护,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心理专家:做点什么总比不做强!
武汉要解封了,居民两个多月的心理压力如何释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海音教授曾在3月28日一次演讲中提到,疫情当中这么多人经历了痛苦,甚至怀疑人生,因为有这么多感到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居然都发生了,实在难以接受。怀疑人生观也好,价值观、世界观也好,短暂地发生改变,都正常。情绪体验再极端、想法再偏激,也都可以理解。
他认为,尽管如此,在行动上可以做点努力。“不要让自己情绪马上平静,不可能做到;不要让自己想法一下子好像三观很正,也不可能做到;唯一能够做到的是适应基本的环境,就是你一日三餐基本上还要吃,基本的一些活动,在家里走走也好,或者出门走走的话也可以;基本的卫生、料理、洗脸刷牙等等,这些都做一点。哪怕没有什么特别意义,总要做点什么,逐步恢复自己的状态,先从行动开始。哪怕没有任何情感地去做一些事,做起来,总比啥也不动还是会好一点。”
武汉心得体会篇3
记忆中的春节是阖家团圆 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年,注定是不 寻常的一年,当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居家防疫 在线拜年成了 最热的要害词,当我们还在家中心怀恐慌,不 少英雄的身影已经逆行而上,为了 祖国大地的安宁,人民身体的康健,他们奋勇前行无所畏惧,因为这“疫”路上有 你,我们坚信寒冬终将过去。
致敬最美逆行医护人员。当疫情的号角吹响,一封封请战书 一个个红手印 一张张返程票 无不 诠释着救死扶伤 为生命护航的天使情,他们主动放弃那原本就少的可怜的休假,告辞父母 爱人和孩子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缕缕剪去的秀发 一道道勒出的伤痕无不 昭示着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他们也会有 疲劳也会有 牵挂,但疫场就是战场,他们全副武装不 舍昼夜的奋战,让我们记住了 那一张张看不 清的脸,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往直前。
致敬最帅逆行建筑人员。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是质朴的劳动者,17年前,当非典来袭,他们仅用七天七夜就建成了 小汤山非典医院,为接纳救治病人立下战功,看今朝,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仅用十天火神山医院完成竣工并接纳患者,这背后隐藏着建筑工人们的辛勤汗水,还有 设计师黄锡博士的默默付出,强调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夺生命,要把这里建成遏制疫情蔓延的“安全岛”,如今他们不 辱使命。
致敬最靓逆行基层干部。他们是奋战在最前线的宣传员 排查员 守护者,他们没有 制服警服 隔离衣,更没有 专业的n95,有 的只是一个红袖章 一个口罩 一部手机,他们没有 执法证 没有 资格证,有 的只是群众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没有 誓师大会,不 计酬劳得失,有 的是逐户上门的登记 嘱咐与跟沟通协调,他们的身后也有 家庭的牵挂,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选择逆行而上,当夜幕降临万家团圆之时,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守的是背后的一片祥和,守的祖国的大好河山。
恩格尔说过,“没有 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 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段时间我们目睹着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一位位勇者的逆行,见证着生死分离,期待着柳暗花明,
武汉心得体会篇4
2020年的春节和往常不大一样,我们不能和小伙们相约植物园嬉戏,不能去欣赏白塔寺的灯会,更不能随爸爸妈妈去走亲访友……而现在,家家户户紧闭大门,小区封闭,出入登记,人人小心翼翼戴上了口罩,不能自由地呼吸。欢笑声没有了,烟花声也没有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也没有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个叫新冠肺炎的魔鬼正在肆虐,然而,就在这时,一群人挺身而出,迎上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群人就是——白衣天使。
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跟2019做个告别,就逆向而行,匆匆踏上去武汉的列车,用她们的大爱救死扶伤。她们像黑夜中耀眼的星星,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而这闪耀的群星中有一颗格外耀眼,令人注目,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如今84岁的老爷子又投身到了肺炎疫情的攻坚战中,钟老说:没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而我又从网络上得知:2003年,67岁的钟南山就带领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他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它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
人们念叨着:今年过年初一不出门,初二不出门,初三不出门,钟南山说出门,我们才能出门。可见钟老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当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在他身上留下印痕时,当他双手磨出泡时,当他汗如雨下时,脸上却仍带着微笑。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要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多读书,勤锻炼,向钟南山爷爷那样,长大后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心得体会篇5
英雄,可以平凡得让你惊讶,伟大得让你震撼!
按惯例,寒假结束,我就可以见到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了。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响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悄无声息,却让每一个人身临其境。我们的对手不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但比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更凶狠、更隐蔽。这个敌人就是——新型冠状病毒。
这个病毒来自于自然,来自于那些弱小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弱小的,但来自于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却是威力无穷的,它会通过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进入人的肺部使人致病。
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一开始病毒以武汉为源头,短短一个月,传遍了整个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感染,甚至有许多人因染上病毒而去世。到处都笼罩着恐怖的气息。而这时,一群最美的背影出现了,他们背向我们,面向病毒向着“战场”义无反顾地出发了,这个队伍里有天使的白衣,有绿色的迷彩,有银色的警徽,有红色的背心……
一架架飞机降落在武汉机场,一列列火车停靠在武昌车站,一艘艘货轮停泊在汉口码头,一箱箱药品,一筐筐蔬菜,一袋袋大米不断地运往“战场”。
“雷神山”“火神山”像搭积木一样拔地而起,方舱医院几天建成。
我的泪水模糊了眼睛,通过电视画面,我看见一位老爷爷,他正坐在屏幕前,用手指着一张灰白色的片子,几位年青的医生站在他的身边与他讨论着什么,他就是这场战斗的“无双国士”——钟南山爷爷。钟南山爷爷今年八十四岁了,在耄耋之年本应该安享晚年,但是他却来到了前线,成为一名前线冲锋的“年青”战士!
他们是普通的中国人,更是无畏的中国人,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最美的天使。
武汉心得体会篇6
每逢村里的大喇叭响起,大人们都停下手 中的活儿,不 让身边的人吱声,仔细地听,好似要发生什么大事似的;连我们这些小孩子,那时那刻也竖起耳朵,陪着小心……
近期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农村大喇叭又一次显示出它的威力。听听村支书这包含讥讽味道的告诫:“你不 要以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欢迎你,你别太自信了 !”也有 平和的劝说:“各位乡亲,此刻 正是疫情预防的要害时期,大家千万不 要掉以轻心,不 组织 不 参加任何聚会 聚餐,不 参加农村自办的集体性婚庆宴席……”更有 “硬核”的训斥:“你把党支部村委会的号召当耳旁风了 ?刀都架在 脖子上了 ,还不 知道厉害!我隔离你!”真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些简单粗暴 严 中有 爱的喊话,因担当而有 力,比讲大道理还管用:“空村”立马呈现,聚堆备受约束,仔细品味,这些乍听上去有 些刺耳的乡音,却因情真而动听。
“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病毒来势汹汹,村干部心急惦念,党支部成了 保护群众的坚毅堡垒。他们充分利用乡村的大喇叭,用最简单 最直接 最有 效的方式 浓浓方言味道的直白贴心话,或风趣 或幽默 或粗鲁 或温柔,将节日期间的防疫须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村民,呼吁大家做好防疫,加大了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力度,简单却有 效 实用且管用,打通了 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一支打赢新型病毒防疫战不 可或缺的力量。
较之于城市,农村地区分布面积广 外出务工人员多 个别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且医疗水平有 限,信息传播不 畅,农民的防控意识相对薄弱,防控手段相对较少,因此,疫情防控万万不 可忽视农村。如何防范疫情在 农村扩散,更是一场严重的大考,各地在 做好城市防控的同时,应把目光下移,力量下移,依靠严密的防范体系和科学的防治技术,守住农村这个大战场,打赢这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疫情防控攻坚战。
一个党员一面旗。面对严重的疫情阻击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是一股关乎输赢的重要力量。他们在 迅速组织群众 动员群众 宣传群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 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坚定抗疫必胜信心 实施联防联控 群防群控,有 效遏制疫情扩散等方面,有 着不 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广大党员要 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守土有 责 守土担责 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胸前党徽熠熠生辉。
“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只要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撸袖加油,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雄心壮志,我们就一定能夺取这次重大战“疫”的胜利,如此,才是真正把初心写在 了 行动上,把使命落在 了 岗位上,“大喇叭”的声音定会是另一种味道!
武汉心得体会篇7
2019年12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自武汉开始席卷全国。这时,正是中国春节期间,一时间,人们人心惶惶。晚上的新闻联播每天播报病情的具体情况,手机上也全是确诊人数的增加和病情范围的扩大的信息,这使我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很快网上传来的一些消息令我内心极不平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当人们在欢庆佳节,远离人群时,有一群人却选择挺身而出,奔赴武汉,与病毒鏖战。他们的名字是医护工作者。他们告别亲人、朋友,没有担心,没有害怕,只有勇担责任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他们主动请缨,前往第一线。当我从手机上看到医护人员们坐车前往武汉的视频,我的内心极不平静。他们或老或年轻,全都集中在这里。
“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去!”
“一定不辜负大家,且一定平安归来。”
“我们虽然退休了,但骨子里不变的依然是军人气概。大敌当前,若有战,召必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永远和医院党委保持一致,和全院工作人员站在一个战壕里。”
这些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却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他们是中国的栋梁。我看到武汉的医护人员们,脸上因长期戴口罩而勒出一道道深痕,因戴医用手套而皮肤泡得白皱,因救治病人而自己传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我的心里不知是感动还是心疼。他们本不用如此,但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担负的责任,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在这次战役中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一个人:钟南山。2003年,他参与了抗击非典,面对非典时,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这里来”。而如今84岁的他再一次披上白衣战袍,奔赴武汉抗击新疫情。“squo;钟squo;于祖国,迎squo;南squo;而上,重于泰squo;山。squo;”钟南山院士,17年,岁月蹉跎了他的脊背,时光摧残了他的容颜,但他的精神依旧指引着我们,他是我们国人的脊梁。正是因为有钟南山,面对这次传染病人们才有希望,有信心,让患病的人努力抵抗病毒,等待专家们研制出药剂,救他们于危难。他值得我们所有人称赞他,敬佩他,学习他。他是中华儿女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力挽狂澜、消灭病毒的钟南山院士,他是亿万中国人心目中的明星。
网络上传来的这些信息,温暖着我的心,不知在什么时候,我胆壮了,仿佛自己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虽然现在我还做不到和他们一样,驰援武汉,舍生忘死,但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遇到同样的情况,如果我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我也会做一名逆行者,成为所有病患的守护神。
我在心里为他们加油,这些医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监狱心得体会7篇
★ 黑板心得体会7篇
★ 西部心得体会7篇
★ 尊老心得体会7篇
★ 故宫心得体会7篇
★ 学年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