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总结,心得,经验沉淀下来,好的作文一定是贴近生活的,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历史小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小作文篇1
翻开历史的长卷,迎面而来的是诱人的芳香,忽然间一股浓郁的清益馨气渗入心脾,浸入灵魂,那是一缕清澈圣洁而又有气度的芬芳,夺人魂魄却又无法感知存在,原来是他们将一缕同样的芬芳播种在我心里……
屈子·坚守·莲香
宫庭是由长矛和骨梭顶起,你不屑在血腥之地腐蚀灵魂,昏君无能,佞臣当道,汩罗江畔你要挥洒生命的最后一抹阳光,让香气留亘人间。非是湘水净你,而是你净湘水,纵身一跃,乘着《九章》,升起《天问》不满的风帆,摇起《九歌》、《离骚》的双桨,幻化成江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任灵魂坚守的芳香溢满乾坤,那种高洁、纯净的香味使莲花愈加圣灵。
李白·坚守·梅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风云动荡的年代,你是人格坚守的勇者,笑能拒高官,饮不畏天子,俨然是天地间盛开的梅花,悠然的芬芳中有一丝锐气与顽强,上济苍生,下对黎民,怎是牡丹一般只知争妍斗艳谄谀奉香之辈?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同样一股傲霜斗雪,坚守不屈的芬芳。
陶潜·坚守·菊香
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柄菊花在手,人格芳香滞留。南山下,草林间,菊丛里,到处是你吟哦讽诵之声,不媚世俗,你就是一朵秋菊,幽幽的香气随着你遗落在世外桃源之中,相对太白之梅,菊香平静闲适,于不经意间坚守映入骨子里。
屈子,李白,陶潜,甚至更多的仁人志士,文天祥,顾炎武,谭嗣同,人格坚守的芬芳红成一股,莲花,梅花,菊花又何需区分?它们有着同样的坚守之韵味。
我心中一缕芬芳正在默默地蔓延,弥散……
历史小作文篇2
金秋十月,我有幸随父母参观了位于兴化的板桥故居。突然明白,原来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造就了一代宗师——郑燮。
漫步清幽的宅院,暂避喧嚣,渐渐就穿越了时空,与大师郑板桥有了心灵的契合。院子里竹影婆娑,在摇曳的竹影和沙沙的竹声中,板桥大师的身影也隐隐出现在竹林之中。这挺立的劲竹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不正是他不屈权贵、清正廉洁的真实写照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掷地有声的词句,不正是他自白的心声吗?因为不屈于权贵,十年寒窗苦,却只博得了一个知县的官职,而这个知县也因做不到对黑暗视而不见,同流合污,只得道声“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回扬州卖画糊口了。辞官的他真正是“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走了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这可真算是天下奇闻了。一个知县竟然要靠卖画来维持生活,这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郑板桥不仅自己做到白璧无瑕,更可贵的是他是一位体恤民情的好官、清官。在那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代,像他这样一心为民的人,一定会被官场同僚视为洪水猛兽。走在幽静的竹林中,不禁想起了小学曾学的课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年他任潍县知县,恰逢大灾之年,百姓无粮可吃,饿死无数,易子而食。郑板桥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他内心煎熬的真实写照。终于,他舍弃了自己的仕途,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私开官仓赈济灾民,有人劝他三思而行,他怒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郑板桥强令城中富户平价放粮,并为灾民设粥棚。他自己以身作则,首先捐钱抵粮。一时官私粮仓齐开,任由治下百姓凭户口本或者暂住证借粮,更了不起的是待百姓借粮完毕,郑板桥居然当众烧毁所有借据,活人无数。以至于被罢官后,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
静听沙沙竹声,缅怀板桥高洁,不禁浮想联翩:如果当年的官员都像板桥一样,那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否不会一一签订?中国是否不会沦为半殖民地国家?那近百年的苦难是否就不会成为历史?我们的祖国是否一直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又想:在当今的中国,是否可以把郑板桥树为官员的表率?熟记于心而后为官。那样的话,电视中是否会少些贪腐的新闻,多一些勤政为民的先锋?我们的祖国是否会崛起得更加迅速?
环顾四周,白墙黛瓦格外的朴实、内敛,诠释了板桥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所画的兰、竹、石,也与其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
我喜欢他,因为他平实无华、才情出众;我敬佩他,因为他大气凛然、刚直不阿;我崇拜他,因为他不畏权贵、一心为民。他是我的偶像,是我前进路上的明灯,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一定会踩着他的足迹前行,做一个平凡而有用的人。
历史小作文篇3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感人肺腑的神话故事,孕育着千年不朽的人物传说。一个人物,一段历程,在众多历史人物当中,有一颗最亮、最高、永不熄灭的星星,几千年以来一直被人们歌颂,他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181年7月23日,一个男孩子在琅琊阳都呱呱落地,这就是在三国中叱咤风云的诸葛亮。在诸葛亮27岁之前,他一直隐居隆中,过着“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生活,偶尔对着油灯分析天下局势,还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直到刘备“三顾茅庐”亲自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他辉煌的一生才刚刚起步,天下的形式,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改变。203年,诸葛亮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御南下的曹操,于是,赤壁之战打响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一系列出色的战绩,不得不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222年8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退至白帝城,召诸葛亮到永安,托孤给诸葛亮,还说出了“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立为帝。”这样的狠话,足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不负众望,创下了屡屡战绩:225年,诸葛亮南征孟获,创造了“七擒七纵”这样的军事神话;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却因马谡失街亭而失败,即使是在这种败局下,诸葛亮还能急中生智,出演了“空城退敌”这出好戏。234年8月28日,54岁的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正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示着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但诸葛亮与其它知识分子不同,他超人的智慧是和崇高的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诸葛亮让我成为他的粉丝,不仅仅因为他运筹帷幄,更是因为他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是“忠”,一个是“义”。
所谓“忠”,就是忠臣,诸葛亮对刘备、对蜀汉政权,可谓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刘备死后,诸葛亮忠于职守,辛勤谋划。他七擒孟获、安定南中、以法治蜀、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完成刘备未竟的事业。即使如此,他还认为自己愧对先帝重托,深有负罪之感,表现了对蜀汉事业的无限忠诚。
诸葛亮的“义”,也感人至深,在他身上最明显的就是对部下、对百姓的关心。取得益州之后,诸葛亮及时地提出加强法制,抑制豪强,安定社会秩序,使民众能休养生息的计策。他南征孟获,使孟获心悦诚服,保证了南方地区的长治久安,并给该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他行军作战,对部下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诸葛亮的一生,辉煌又富有悲剧色彩:“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忠心又不失仁义:“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不张扬却有大作为:“南阳高卧隐人龙,出处躬耕莘野同。”这就是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必不可缺的英才、永不熄灭的明灯。
历史小作文篇4
人生有许多古人值得我们去称赞,但我唯一称赞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读完李白的诗,我不禁的为他叹息,本有天生之才却无耐坎坷,我也为他遗憾,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乐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来。一路高歌,一路幕饮。这就是你,唐诗上不朽的传奇,诗仙李白。你是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积极乐观;不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然而最后,你却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你我伴灯而坐,相对无言。你默默饮酒,我在旁静静思索。我敬佩你的才华,也为你最后的离开而惋惜。你是一个又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却难踏仕途,平步晴天;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难如官场。最后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涩想必如同那难以折断的流水,滔滔不绝……
然而你却笑着摇着头,缓缓道出你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原来我一直都错了。
你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笔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自捍卫自己的高尚尊严。然而在你的眼中,官位名利让你有了最高的自我,在别然看来追名逐利一是社会大流。你却以牺牲为代价,宁可相至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不与官僚同流合污。原以为你是无奈的,没想到你却是快乐的。你为远离官场而快乐,
你为心里的那一片净土而快乐。
我终于明白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正内涵。在你看来,苦味和悲伤不过是高洁的副作品,坚守自我的你其实很快乐,愿你来生还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逍遥自在的浪漫诗人。
历史小作文篇5
历史人物千千万万,有战功屡屡的英雄、有江湖上厉害的武林高手、有英勇无比又不失美丽可爱的巾帼英雄、也有智慧过人的伟大谋士。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那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就是三国鼎立、聪明过人、人称智多星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隐居乡村,后来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把他请到了刘备的阵营。
原来刘备的两个义弟非常不满诸葛亮,因此处处和他作对。可一次战役改变了关羽、张飞。他的看法,那就是——长坂坡之战,诸葛亮的聪明确实让关羽张飞刮目相看、甘拜下风,当然最高兴的是刘备。因为请到了这么聪明的谋士,还不愁统一江山?
在吴国也有一位聪明的人叫周瑜,也非常聪明,但就是小气,枉送了这么一位英勇聪明的大将,他一听说蜀国也有一位聪明的人,就很生气。把他叫到吴国对她说“孔明兄,咱们两国除了魏国很轻松,但我们却少箭,你去造十万支箭,给你十天时间,造不好可要砍头!”诸葛亮一听说“周兄,十天时间太多了,三天就够了。”说完一阵仰天长笑,离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文武百官。第二天,诸葛亮就去找鲁肃向他借十万支船、稻草人,鲁肃一听立马借给他,又不解的问“孔明,你能告诉我船、稻草人和造箭有什么关系?”诸葛亮神秘一笑的说“想知道答案吗?那请君卯时到江边来。”到了晚上,船到了曹营,突然一阵急促的鼓声,曹操吓了一大跳,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鲁肃一看恍然大悟,连忙称赞诸葛亮聪明,就这样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有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聪明吧?诸葛亮就以七个字,气死了周瑜,这七个字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又体现了周瑜的小气。
诸葛亮超凡的智慧、伟大的人格,他的聪明着眼于国家大局百姓大利。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的思想精华,而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喜欢历史,我喜欢历史的原因是因为我被这些人物的的形形色色被吸引,在我认识或者也可以说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中有许多的人物,比如:项梁、项羽、刘邦、韩信、司马迁、李世民、武则天等。好了,再多的历史人物,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一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也就是我们都很水洗的武则天。
我是一名女生,学了历史这门课,如果我穿越时空来到唐朝,来到武则天统治时期,我不禁意道:虽说武则天是一个女人,但是在那个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里,武则天却成功的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的确不容易,我们现在虽不讨论她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饱受是人另类的眼光没才走到人生的最高地位,那就是文人之上,拥有九五之尊身份的皇帝,可说一下她给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她给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她大力提倡科举,把武举也带出来了,也出现了殿试,也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狄仁杰,他在当时社会破了很多奇冤案,受到人民的爱戴。
她是一名女子,她是如何成了最终的胜利者呢?她出生富贵人家,她是才女,可是她的一生有是如何呢?今日我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她因父亲的原因,被李世民招进宫,封他为才女,后来李世民逝去,因为后宫职工所有女子如果被混各地临幸,就要去皇家守庙当尼姑,随意她也在其中,也就去当了尼姑。
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也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看武则天多才多艺,又看上了她的美色,所以受美*惑,又把她招进宫,封他为武媚娘,后来又封为皇后,因为她为唐高宗生了三男一女,她生的一女也就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后来也和她的母亲武则天抢政,可不幸的是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杀害。
唐高宗体弱多病,最终逝去,这是就有武则天来赦政。
其实,人生道路中,就有我们的转折点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成功,就如我们今天讨论的武则天。
历史小作文篇6
还记得从儿时起就开始被要求背诵各类唐宋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些可都是朗朗上口的。可是那时年纪尚小,还不能理解诗中的内容与含义。知道后来,唐宋诗才在课本上真正的出现,通过解读,领略到了唐宋诗的魅力与内涵。
一开始学到的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描写了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其中“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银河”二字描写的真是十分绝佳,我曾在别出看过此地的图片,气势浩荡的瀑布在图片中就真的好像银河一样,闪闪发光,溅起高高的水花,仿佛要跳跃出图片。
后来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其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到如今也值得回味。“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水墨写意手法,不着意于形的描摹和线的勾勒,却侧重表现光的晃动和色的变幻,从而生动地展现出西湖山水那变幻流动的光与色之美。而且我们也知道,苏轼是属于豪放派的此人,写词一向大气豪放,他本人也是胸怀雄心壮志。他这样的一个人,写出了如此委婉迷人的诗句,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之一啊。
有一位诗人这样被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就是王维。《终南山》的景色在我的脑海中,至今流连忘返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之后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所以说,王维的诗,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抒情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感情与客观的境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又传神优美,具有自然之美。不仅融入了画家和诗人细腻的情感,又渗透了深刻的含义。
唐代和宋代的诗词可谓是空前绝后,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高潮,所以后来变很少又出现可以和唐宋诗媲美的诗句了。但是我们不仅仅是从中学到了历史的风韵,更应该学习如何像前任一样,用诗句留住我们的当下,让后人看到我们幸福和平的现在。
历史小作文篇7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诗描写极为生动形象,且想象丰富。能写出如此美妙诗句的人,只有自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的他——李白。
李白一生清高,是中国唐代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游历人间山水,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尽显于他的诗词之中,像《望天门山》、《蜀道难》都是其代表之作呢!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比如《将进酒》,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最能表现其特点。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及心中所想都倾泻出来,因酒的助兴,使得诗句语气豪迈,感情奔放。然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不仅豪迈奔放,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诗中他把庐山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李白的诗还有清新飘逸、语言轻快的特点,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真不愧为“诗仙”呀!
李白还懂得“剪枝蔓,立主脑”,去掉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只把精华浓缩到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中。这一点我尤其喜欢,也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因为“矫揉造作、无病而呻”已成为了现代文学的一大弊端。
也许很多人只知道李白诗歌方面的成就,却不知道他有着一手好剑术。“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由此可见,他的剑术造诣非同一般,仅居唐朝第二。李白真可谓“文武兼备”呀!
李白一生游山玩水、逍遥人生,却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抱负:想成为辅助君主的贤士。他关心时事,喜谈王霸之道,一心建功立业。但由于性格清高的关系,李白不愿通过世俗的科举考试做官,只希望依靠自身才华,得到赏识重用或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可惜当时无伯乐,再有满身才干也无处施展。虽后来曾被唐玄宗赏识,但因个性正直,容忍不了权贵,弃官而去,又继续他的游历生活。关于他这一做法,我很赞同、佩服:不会因为官职与富贵而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向权贵低头,高风亮节。尽管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点可惜,但处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之中,生活也将毫无意义。
李白豪迈、豁达,对事物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态,且为人清高、正直、具有侠义精神,这正是我为什么如此喜欢、敬佩他的原因。但有点美中不足的是他太天真、对生活、事物过于理想化、不近现实、逃避现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他存在缺点,但他的优点远远大于他的缺点,可以说不值得一提。然而,我对于李白的敬佩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李白的诗歌永传千古、为世人诵读,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其精神由历史传承。古人不远,其光辉形象永远显现在我们的心里。
历史小作文最新7篇相关文章:
★ 打疫苗小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