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明白,通过从经验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和心得体会,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宪法日宣传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宪法日宣传心得体会篇1
12月4日,第五个国家宪法日。
“首届全国快乐学法大赛总决赛”在陕西省延安大学举行。经过现场近3个小时的“选拔赛”“攻擂赛”“冠军赛”,来自安徽队的程平夺得总决赛冠军,福建队的戴慧婷获得亚军,线上队的王华获得季军。
首届全国快乐学法大赛线上赛于今年7月6日在北京鸣锣开赛,20周的线上赛累计300多万人次参与。举办线下赛21场,包括总决赛,陕西省共举办3场线下赛。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后,陕西省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迅速研究部署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4月4日,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普法办、省教育厅、省司法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安排部署全省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一场声势浩大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三秦大地迅速展开……
让宪法精神厚植人心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政策方针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宪法意识直接关系到宪法的权威与实施,更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水平,因此,加强宪法学习教育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是陕西省委中心组学习共识之一。
省委书记胡和平指出,要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活动,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宪法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宪法是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维护人民利益的好宪法,自觉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之后,陕西省委迅速组建宣讲团,启动全省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4月3日,陕西省司法厅党组今年第一次中心组学习就安排学习宪法修正案,并动员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中国普法网等举办的宪法知识竞赛。陕西省“七五”普法讲师团以“法润三秦大讲堂”为载体组织开展了法治宣讲,开通普法网上公开课。开展“宪法百日巡讲”活动,把宪法主题宣讲活动延伸到基层农村、社区。据统计,截至目前,陕西全省10个市、107个县(市、区)组织宪法专题宣讲1.5万余场次,受众350多万人次。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宪法制度,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全省宪法专题讲座和巡回宣讲,开展宪法专题调研,加强对宪法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省委普法办出台全省深化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十大举措”,在全省范围内认真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宪法九进”(宪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家庭、进网络、进社会组织),积极推动把宪法学习宣传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实践全过程,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10月,陕西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普法办等6部门联合举办了陕西省国家公职人员学法用法无纸化考试,各级公务员、参公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近20万人参加,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7部法律法规,突出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陕西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将宪法原则融入履职行权的全过程、将宪法精神贯穿开展工作的各环节、将宪法使命体现在发挥作用的各方面,全面加强宪法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一位政府法制工作者说,陕西在制定地方性法规、出台重要政策、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强调合宪性审查,确保不与宪法原则相悖。
让尊法守法成为自觉
“真正的宪法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每个公民的内心里。”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只有通过学习宪法,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白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从而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因此,做好百姓身边的普法教育至关重要。
九条管道齐头并进,70万人宣讲无盲区。陕西省深化“宪法九进”系列活动,以创新开展“宪法进万家”活动为载体,组织万名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三秦律师在行动,宪法精神入人心”主题活动。全省各级普法宣传骨干、“七五”普法宣讲团成员、普法志愿者、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农村“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工作中心户长等组成约70万人的“宣讲员”队伍,深入省内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农村、社区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5000多场次,基本实现了全省城乡村居的全覆盖。
按照陕西省委的要求,省司法厅利用自己研发的新媒体“快乐普法”游戏软件,举办第9届“与法同行”新媒体快乐普法宪法知识大赛,建立完善以宪法修正案为主要内容的知识题库,在各市(区)和省级国家机关开展新媒体宪法知识大赛线下赛。陕西省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还创新开展了“丝绸之路法治文化公益行”宪法宣传活动,积极打造“宪法宣传高速客车”“宪法宣传公交专线”等主题公益广告。省司法厅在官网、法治陕西网和微信公众号陕西司法上开设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陕西地方普法集锦”栏目,广泛深入宣传各地市县区、各单位宪法学习的新动态、新亮点、新成效。“一些新的做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很有借鉴性。”西安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处长林通说。
如今在陕西,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树立依宪治国理念,带头遵守和维护宪法权威,人民群众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已基本形成。
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
5月9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宪法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暨第三届全省高校法治文化节隆重开幕。活动持续到12月4日。其间,全省近100所高校的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开展全省大学生宪法知识网络竞赛、“与法同行新媒体宪法知识大赛”线下赛、“宪法在我心中”朗诵暨征文比赛、“宪法在我身边”巡回专题讲座、“青春与法—宪法宣传校园行”等六大活动。
突出青少年这个重点人群,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在青少年的心灵中埋下一颗“法治”的种子,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是省委普法办身体力行的一项工作。他们联合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秋季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宪法方面的视频、案例剖析、图片展示,开展宪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强化宪法意识。
今年以来,在中小学校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全民读宪法”活动,全省中小学校累计开展宪法专题学习宣传活动680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达300多万人次。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大力实施“互联网+宪法宣传”行动,创作征集“我与宪法”微视频,针对青少年推出h5、微动漫、抖音短视频、mg动画等宪法宣传微产品,受到了青少年的追捧。
“宪法能量的释放,地位的巩固,依赖我们对她的信仰和维护。作为人民的一分子,我们不能因为怠于行使而放任自己所拥有的权利躺在历史的长河中生锈。我们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维护我们宪法的尊严,这是我们能为她做到的,谁都没有借口把自己排除在维护者之外。”西安思源学院学生马雪楠参加“宪法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中的这段话,是对陕西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最好的诠释。
来源:法制网
宪法日宣传心得体会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就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而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宪法》的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就明确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公平权的明确规范。对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要想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除了做到不侵害公民权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履行职责,严厉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具体执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时,要做到依法行政,违法必究,努力做到不让违法份子有漏网之鱼。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作,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这一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总之,想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作为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教育、培养孩子的义务,没有凌驾于家长之上的特权;只有为家长排忧解难,帮助教育好孩子的义务,没有侵犯家长权利的特权。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也应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宪法日宣传心得体会篇3
我们的家由爱撑起,我们的国以和矗立。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经久不衰,就因为我们——以和为贵。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有义务维护国家的“和”,就有义务去了解和维护能够让我们家融国和的根本——《宪法》。
在许多人心里,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似乎离我们很遥远,30岁的小张曾经也这么想,直到……
从他出生开始,他就受到了宪法的保护,他和其他人一样有了作为一个单独个体的“人”的权利,任何人——包括他的父母,都不能随意地伤害他、虐待他;6岁,他上小学了,他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18岁,他成年了,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他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有了赡养父母的义务了;22岁,他大学毕业了,要找工作啦!曾经的“熊孩子”也要独立劳动维持生计了,他要行使劳动的权利与义务了;23岁,工作一年的他第一次休年假——劳动者是有休息的权利的;26岁,他牵着心爱的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了“小小张”,小张不仅要赡养父母,也要养育“小小张”了,因为婚姻、家庭、父母、儿童都是受法律保护的;29岁,他买下了自己的房子,虽然很辛苦,但是生活也多了一份踏实,多了一份幸福,因为他的房子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财产;30岁,也就是现在,小张的父母退休了,俩老人来到小张所在的城市,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这退休的`老俩口的生活也受宪法的保护。
30岁的小张转变了想法: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法之母,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呢?是无数“小张”中的一员,从呱呱坠地,宪法就像一把无形的巨伞,时刻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倍感安全、幸福,让社会愈加融洽、和谐,让国家日益强盛、繁荣。
宪法日宣传心得体会篇4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
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力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白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
宪法日宣传心得体会篇5
经过紧张的投票表决,我国宪法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被高票通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宪法的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的生动体现。还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也在于实施。只有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
总之,我们要严格依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
宪法日宣传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