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待相关事件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记得写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一个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篇1
近日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而创作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讲述了生于贫困家庭的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都市优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到家乡最贫困的乡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贫困的乡村面貌渐渐焕新,而一次突如其来的灾害让正值芳华的文秀画上了人生的句号,这样的结局令人无比伤痛,但她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扎根山区的青年党员教师,我深知不论基层扶贫工作或是基层教育工作都各有各的不易之处,她的故事就是广大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基层是艰苦的,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应该学习黄文秀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
“芳华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教师,应当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扎根山区教育事业,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初心不改,努力奋斗,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灿烂绽放青春之花,铸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之魂。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脚踏实地,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篇2
一直不敢看这部电视剧,因为知道原型、更了解结局。还是有点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由于最近岗位的调整,感觉我需要一股让我满血复活的动力,所以决定还是看一看作为近龄人的事迹、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在基层中发挥作用的。
作为一个从大山里面走出去的人,自己好不容易摆脱了贫困、逃离了大山,却毫不犹豫的决定回去反哺,这样的事迹难得,选择肯定也很艰难,可以她却毫不犹豫。这种决定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从她的家庭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是感恩的,对子女的要求也是感恩的,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政策,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剧末黄爸爸拒绝县级抚恤金的情节,让人动容,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她做出的决定似乎也是必然的。
她的真诚感动了村里的群众。第一次到村里的她去走访群众,群众能跑的就跑,能躲的就躲,大家都不愿意见她,都不信任她,但是通过她的坚持、她的热情,以及她的细致,她跟群众认亲戚,把群众实实在在的放在自己的心里,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福利,切切实实的让群众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实惠,很多人都开始慢慢的接受她,有事主动找到她,有的人甚至只相信她。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她不仅有一腔热血,她还有方法、有策略,懂得如何去感化别人的心,她带着自己单纯的初心,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多年没人管的老太太,连支书都说我都把她给忘记了,但是文秀书记发现了,她不仅帮助她,而且亲人待她,老太太亲切的称呼她为自己的孙女;全村第一懒汉,从见到她就跑,到亲切的称呼她为妹妹,有事他只信任她……桩桩件件都是真心真情换来的感动和支持。她的细心、用心、耐心和智慧让她在群组中站稳了脚跟,获得了认可。
她的热情带动了周边的干部。她一到村子里就开始带着大家从环境卫生开始,从一个最基本又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抓起,带着大家一起从细处着手。她虚心向村里的干部学习,学习之后总结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党建的带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先锋作用,善用集体的力量来推动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队伍从一盘散沙,到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很多年轻干部受到感召,积极的加入共产党,很多干部从从前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到自己主动反思、主动参与,从看笑话看热闹到积极投身。她的一腔热情,提起了周边干部的积极性、大家都想干一番事业,大家主动想事、主动参与、主动投入,带动了原本有意见的村干部,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百姓带动起来了,整个村里都欣欣向荣,贫困户的红旗一面面的摘下来了,换上了崭新的蓝旗,贫困户以自己家红旗户为耻,大家都争先努力的想要插上蓝旗,变成脱贫户。仅仅一年的时间,全村贫困户就基本全部都有稳定的产业、稳定的收入,这是内心的带动,不仅是扶技,更是扶志。
她的事迹感动了全国的人民。车祸的发生,本可以避免,但是作为一名内心装满群众的第一书记,她对群众的念念不忘,使得她义无反顾的前往。事后,不管是她的亲人、村里的群众还是曾经的同事,都不能接受,全国人民都为她感到惋惜。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干部很多,她的故事或许很普通,每天都在各地发生,但是作为一名高学历的年轻女干部的这种觉悟、这种韧劲、这种执着是很多人身上看不到的,这是我们这辈人值得学习的,学习她的一往无前、学习她的韧劲、学习她的无私,学习的为人处世方法。虽然她牺牲了,但是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还在我们的基层,还在我们的群众当中,还在带着她的遗憾努力,还在带着她的目标前行。
看完这部剧,久久不能平静,演员演活了黄文秀,给我们真是还原了她的一年扶贫经历,让更多的人记住她,让更多的人为她接续努力,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基层一线中去。自己作为其中受鼓舞的一员,也更应该沉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篇3
近日,以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正在热播,我和大家一样被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打动……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的颁奖词。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青春无悔,她用忠诚担当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按照黄文秀的北师大硕士的学历和能力,她本来可以选择留在北京或者出国深造,按照流行的“成功学”,可以有“更灿烂的前程”,但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线倾情投、在穷乡僻壤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忠诚担当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巧干实干,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黄文秀把青春之梦写进了泥土里,她一次次走进贫困户的家中记下来一本本的扶贫日记。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用无数次的入户、无数次的谈心交流,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一个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黄文秀一样,用双脚拉进与群众的距离,用暖眼细雨温暖民心,走与众不同的别样人生。
“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了百坭村,她永远活在百坭村群众的,也永远活在我们的中。她的事迹值得铭记,她的精神值得学习,作为一名积极向党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的我更要以她为榜样,从她身上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的精神伟力,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用担当践行忠诚,用在奋斗诠释本色,做忠诚干警担当的时代先锋,我想这才是对她最好的致敬和怀念。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篇4
?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感染了普通观众,更让黄文秀的母校师生以及广西百色市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很多北师大师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儿》。一位北师大二年级同学表示:“以前通过新闻了解过黄文秀学姐的事迹,现在看了《大山的女儿》很骄傲,也很受感动,她是我们北师大学子的榜样,我也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向黄文秀学习。”“文秀师姐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北师大人,我们要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在百色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大山的女儿》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村民们都被杨蓉饰演的“黄文秀”身影所牵引,情感与思绪随之而动。作为“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传部干部、现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旭在观看首集后,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样,内心满是惋惜和感动。“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让我深受鼓舞,我也决心接过她的接力棒,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把百坭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民警赵显跟说:“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优秀品质,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去,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篇5
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不禁热泪盈眶、思绪澎湃。伴随着荧屏上“时代楷模”黄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历程的艺术再现,感受着这位“大山的女儿”精神不断升华的轨迹,我为荧屏成功塑造了黄文秀这一艺术典型、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点赞。
这部关于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影视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如剧名所示,《大山的女儿》浓墨重彩地为“时代楷模”、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树碑立传。如果说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培育和引领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事业,那么,《大山的女儿》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以精彩的故事、生动的细节、鲜活的语言,塑造既有理想又脚踏实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内涵的新时代青年黄文秀形象,再次唱响了青春之歌。
黄文秀的形象已经出现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同题创作,《大山的女儿》充分发挥电视连续剧的独特优势,着力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荧屏上,黄文秀的艺术形象真实可信、可亲可学,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度和人性温度。全剧对黄文秀一生的表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黄文秀出生到求学,主要凸显党和人民、社会和家庭对她的培养。她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放弃留京,主动申请回家乡,到艰苦的农村当驻村第一书记。此后,她真抓实干,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提升精神境界。剧中,她翻山越岭走访住在山上的残疾人黄美沙与韦平雨一家,目睹了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联系落户和医保事宜,维护了他们的自尊,使他们看到了希望。上级组织为让黄文秀安心照顾患癌的父亲,提出将她调回市里工作,但她仍坚守在一线,要与乡亲们一起让百坭村永不返贫、共同致富。其家国情怀、忠孝情结,感人至深。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电视剧对于黄文秀驻村第一书记形象的塑造,桩桩由“事”入手,件件着意于“魂”。她不仅帮助乡亲们从经济上脱贫,更可贵的是引领大家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从精神上脱贫。村两委班子连同几位扶贫干部,都在她的影响下思想得到了可喜的升华。从龚福洋到黄元军、从双应姐到班小班,再到以龚连升为代表的中小学生,也都在黄文秀的言传身教下转变成长。饰演黄文秀的青年演员杨蓉,表演朴实自然、感人至深。经由杨蓉的动人演绎,榜样的形象、楷模的形象,绽放出光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之歌。“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她的青春之歌是如此壮美动人,让人铭记在心。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篇6
当下,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热播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主人公黄文秀的事迹催人泪下,感触良多……
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她刚上任时,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474人,贫困发生率22%,是深度贫困村。百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于她这个不熟悉地形的“新手”来说,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坚持深入的开展群众工作,常常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得她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她。
经过两个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况,百坭村共有472户20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883人,2017年未脱贫为154户691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最高。
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贫心得”中她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先忠后孝,把贫困户当“自家人”
在一次贫困户家中走访时,因该贫困户是一个醉汉,常年一人在家喝闷酒,村两委的人谁去做工作都油盐不进,难以沟通。
这次黄文秀来到该户,他又在墙落里喝酒,黄文秀想尽办法想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该醉汉指着酒缸说:“舀一碗酒喝了,你问什么,我就答什么?不然别想在我这知道点什么。”
没法子,黄文秀拿起碗,就在酒缸舀了一碗酒,艰难的喝了下去……
就在此时,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告知她爸爸检查得了肝癌。
作为女儿,听到此消息,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就懵了,一串串晶莹的泪水犹如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颊上滚落下来,她拼命地想擦去,可是无济于事。
村支书匆匆的送她回家,得尽快送父亲去医院看病。
车在崎岖的山村公路朝她家的方向疾驰。
黄文秀的手机再一次响了,贫困户家里出现了矛盾纠纷,让第一书记前去处理。
她让村支书停下了车,略微沉思含泪道:“支书,掉头,我们回去吧!”
“不行,村里的事情有人会处理,你还是尽快回家。”支书说。
黄文秀:“不行得嘞,这样我走了,也心里也不安呀!还是回去吧!”
支书只得掉头,回村处理矛盾。
作为女儿,在听到父亲得了那么重的病,第一时间本是见见父亲,让父亲立即入院治疗。但黄文秀仍把村民的事情放到优先处理,然后才去处理家庭的事,这种“先公后私”处理事情的方式,不正是党员干部好好学习的地方吗?
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人的一生或璀璨或平凡,虽然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拓展生命的宽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把热血和汗水倾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有的却将年轻的生命终止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而黄文秀则不正是广西百色人民的骄傲吗?黄文秀的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她的精神,早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心中的一道标杆,激励着为民奋进的脚步。
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承载使命,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去,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解决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篇7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看完了,带给我的全是感动感动感动。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女娃,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大山,真心把村民当作亲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奉献一切。期间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怎不叫人动容。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事情的属实性应该和电视上差不多,毕竟是真有好人的,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感动的同时我有更多的是感慨,全国的扶贫工作都像黄文秀那样真心扶贫,我们还会有贫穷之说吗?同样是扶贫,黄文秀所代表的百色地区是那样一番景象,全国其它地方的扶贫呢?会是一个样子吗?应该是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是少数,这不全国就出现了一个黄文秀,多数地方的扶贫是不理想的,其它地方我不很清楚,我们这里的扶贫是令人失望的。
我有印象的扶贫是九十年代中期了,我们这里的扶贫和她们完全不同,一般是由市县级各单位派干部到农村去扶贫。一个乡镇由乡镇委选出几个应该是最贫穷的村子,来做为扶贫的目标。事实上选出来的都是乡镇上最有名的最富有的,一般是一些大点儿的,不能太偏僻的村子,大概原因是太穷太偏的村子招待都困难,交通也不方便。所谓的扶贫都知道不过是这么回事,走走形式,象征一下,又改变不了多少,更谈不上扭转了。去名村大村这叫让钱花在脸上,宁愿锦上添花也别雪中送炭。那时的套路基本一样,由上面各单位派出一到两名干部,进驻一个村子,在该村住在该村吃,一月要住多少天,一年下来多少次都应该有规定。他们在村里就是吃喝玩耍,毫无事干,和电视上演的大相径庭,大概是年代不同。别看他们有时间,又无事可做,可他们生活上还是需要专人照顾。大队为此专门找一个做饭的,伙食还挺好,平时就是扶贫的和做饭的吃,隔三差五或者有事时,村干部就一起用餐。一年下来连办饭的工资加招待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那时整体都穷啊。关键是他们没有在这里的必要,还发着工资,浪费人力。一到年底,村里反而向扶贫干部送礼。会计保管和办饭的一块拿着称满村子里收笨公鸡,再弄一些小米花生等土产,至于还送些什么外人就不清楚了。当然了,人家来扶贫还是对村庄有利,这样在村子待上几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算是扶贫结束。其间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一块商议,给村里上个什么事?这才是扶贫的真实作用。一般都是给村里修一个小桥,或打一眼大口井,或盖一个学校等等。对村里的扶贫起作用不大,这是两千年时的扶贫。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我们这里的扶贫还是不断,也说明了上面的决心。扶贫的模式也先进实用了,不只是单纯的给建一个什么东西了,也逐渐开始给上一个项目了。我了解的一个村子,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商议着给村里建高效保温大棚。这就实用多了,确实能为村里扶贫大有帮助。他们盖了高效大棚和普通大棚两种,这个花费巨大,当然了不是所有的扶贫都给与这么大的帮助,这个责需要看扶贫的单位,该扶贫的单位是市财政局,可谓是财大气粗,一般是达不到这种规模。投上巨资,拿出好地,使上功夫可最后的结果同样是不理想。因为这些大棚不是针对贫困户的,村里明文规定,谁想种谁承包。村里的贫困户他能包的起吗?他们有人力物力和能力玩的转吗?最后全部成了村里的干部和村里有能力的人种植了,又是一次锦上添花的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扶贫需要那么高端吗?既然建上了不会再帮贫困户谋资金谋技术?直到圆满销售,就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帮助,不行吗?不会吗?就是管富不管贫。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扶贫操作。
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大问题,建大棚花费巨大,说它花一百万也中,说花一百五十万也中,说花二百万也行,又很难掌握清楚,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就不言而喻了。凡是做事出发点就不正确,其结果就一定不会好。甚至这个扶贫案例,在市扶贫大会上受到表扬都不算回事。
这是我们这里一零年左右的扶贫模式了,至于现在的扶贫应该更先进了,也称呼第一书记了吧。但是其核心性质不变就很难见效。这也难怪出现不了第二个黄文秀,多数都这么一个素质,这个扶贫怎能真正做好?好在我们这里还不是那么贫困,都能说的过去。但是想想国家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我们下边的所做所为对的起我们的党和广大百姓吗?
大山的女儿观看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