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强调逻辑严谨,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1
张桂梅同志是一名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现任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学模式,确立了“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办学宗旨。华坪女高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学生们都会铿锵有力地呼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女高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党员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周开展一次德育课,诵读革命故事、传唱爱国歌曲、开办法治讲座、弘扬传统文化;每天坚持跳革命歌曲编成的课间操,教室里、走廊上、操场边,古典诗词、革命传统标语、红色文化警句随处可见,让孩子们在举手投足、潜移默化中感受革命精神、爱国情操和红色基因,不断激发对党忠诚、报效祖国、刻苦学习的信念。
修身律已,无私无我写大爱。她从2001年开始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了136个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的称呼为“妈妈”。为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点,她领着孩子们卖鞋、卖花,到处筹措资金,工作再忙都坚持每天到福利院看望孩子,为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创办女高后,坚持每年家访,11年来已家访1345户,行程近11万公里,多次旧病复发晕倒在家访路上。她对自己近乎苛刻,多年来,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她经常出差、家访,路途中的开支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从未报销过一笔差旅费。她省吃俭用,却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甚至提出提前预支丧葬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她没有亲生儿女,没有自己的家庭,没有任何房产,她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正如她所说的:“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2
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
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没多少家当,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的获奖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桂梅没有孩子,但有1000多个孩子都叫她“妈妈”。
建起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01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
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3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被誉为“燃灯校长”的张桂梅同志也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者,广大共产党员需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燃“三盏灯”,做好新时代共产党员。
点燃“初心灯”。张桂梅同志“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这希望之光就是来自张桂梅同志的“初心灯”,张桂梅同志用她的拼搏和大爱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完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进程中,广大共产党员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初心灯“照亮百姓的幸福生活、照亮国家的繁荣发展、照亮民族的昌盛未来。
燃烧“生命灯”。张桂梅同志被检查出患有包括肿瘤、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在内的20多种疾病,但在健康已经岌岌可危的时候,她想得最多的还是“我会好好活着,陪着学生”。这是张桂梅同志燃烧生命、释放能量的生动体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曾说“虽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让生活更加丰满”。共产党员需要燃烧有限度的“生命灯”,丰满干事创业的工作生活,释放无限度的生命能量,服务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永燃“精神灯”。张桂梅同志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张桂梅同志的“拼搏到底、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灯”照亮了艰辛的女高创建之路,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现状。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共产党员需要永燃“精神灯”,以照亮抵御新征程中各种风险挑战的奋斗之路,让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4
“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张桂梅18岁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0年从丽江教育学院毕业后,张桂梅随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孰料,丈夫被诊断出胃癌晚期,于1996年去世。她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逃避过去的生活”。1997年,她查出患子宫肌瘤,但为带好毕业班,仍然坚持上课,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她才住院,手术取出的肌瘤重达两公斤。现在,她患有严重的肺纤维化、肺气肿,每天离不开止痛片。
不幸没有打倒张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烧自我的柴火,转机就在于华坪这方热土和这里的好心人。
1998年县里妇代会上,全体代表和县领导主动为张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没有留钱坐车,走几个小时路回到山里。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
民族中学里有不少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有的家长带着一包钢镚和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帮助孩子们,张桂梅节衣缩食。
1998年入党后,她对工作更加投入。她为每堂课设计开场白,有时朗诵小诗, 有时唱支歌谣,有时讲个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教班级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张桂梅任院长。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爱干净的她变了。2003年到2007年,她四处筹集资金,给孩子们改善生活,平时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民族中学里女生很少,儿童之家的孤儿各有各的不幸,这让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2002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疯狂——到哪里找钱!
“她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这位女代表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于是,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她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
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张桂梅告诉记者,这所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靠的是党委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捐款人姓名。各方的关心张桂梅都记在心里。女高学生在校三年,只需付生活费。这给每个贫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费用。
11年来,张桂梅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11年来,她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里,走过11万公里山路。爬山一爬就是几个小时。一次家访,脱下外套塞给贫困户,自己冻成伤寒……
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多年来跟着张老师家访,吃了不少苦头。他感慨:“张老师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这片山。”
“有种精神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县城边上,初冬的狮子山挺拔秀丽、色彩斑斓。采访中,突然传来一阵旋风般的咚咚声。张桂梅微微一笑:“是课间操,走,下去看看。”
来到院坝,学生们早已列队整齐,她们的课间操是歌舞“南泥湾”,阳光下红校服熠熠生辉。
10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周“五个一”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鲜明的女高特色。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女高老师团结如一家,党员带头,张老师身先士卒。
2008年刚办校时只有一栋教学楼,吃饭、上厕所都在校外。张老师让女老师住女生宿舍,晚上好陪学生上厕所。不到半年,17名员工跑了9个,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张老师把他们找来,“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在阵地就在,今天,我们要坚守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从那时起,红色教育在这里生根,群山里巴掌大的地方,成了“精神高地”。如今,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1645名学生从这里走进大学。
而年迈的张桂梅,没有孩子,没有家庭,把自己所有的工资、奖金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山区教育和社会事业,坐着4块钱的“摩的”,每天往返于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
张桂梅不觉得苦,因为“有种精神支撑着我,那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5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庆祝第36个教师节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报刊、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联动,迅速掀起学习张桂梅同志的热潮。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要深入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6
几年前,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了张桂梅老师,而后便对她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敬仰。我想知道,是什么,让她可以那么地义无反顾?是什么,让她如此地倾情付出?又是什么,让她人性中的伟大融于毕生的教育事业?于是我便开始关注张桂梅老师的各种报道,各类事迹报告,也因此,对张桂梅老师多一份心疼,多了一份懂得。又是一年高考季,我们等待着华坪女子高中花开的声音。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火红的。
脑海里有一个画面时常让我想起,让我热泪盈眶。张桂梅老师在华坪女高面临师资不足、生源流失的困难时,带领着党员教师站在党旗前宣誓,他们眼中的热泪是对事业坚守,是对梦想的执着,也是扎根大山的承诺。又一届女子高中的孩子们在喜迎__的关键之年踏上高考之路,似启程,也似回归,开启人生中别样的风景,也回归到信仰中那一抹红,为了改变命运而读书,为了建设家乡而读书,为了报效祖国而读书……1996年,张桂梅只身前往祖国西南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条件最差的民族学校教学,为了使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几十年如一日,在那里种下了红色信仰的种子。张桂梅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用行动诠释了生命以痛吻你,你却报之以歌的坚韧,您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书写了师者大爱。
如果传承有声音,那一定是响亮的。
耳边有一个声音如余音绕梁,长久不绝。张桂梅老师在清晨用充满慈爱和有力的声音喊出“姑娘们哎,该起床了哟……”这一声声的发自内心的呼唤,唤醒了大山里女孩子们的知识的渴望,唤醒了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华坪女高,让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这所深山里的女高,连续11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不言弃、不抛弃、不放弃,张桂梅老师用我将无我的无私影响着孩子们,鼓励着孩子们,让她们把敢于与命运迎战,敢于向困难宣战的勇气传承下去。张桂梅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写在了三尺讲台上,您用奉献给一代代年轻人诠释了何为人间值得。”
如果梦想有形状,那一定是圆满的。
今年高考季,您又一次为苦读的孩儿们送考。告诉她们,不要跟别人打招呼,包括父母。您是怕孩儿们背负太多,压力太大吧?这一句句叮嘱更像催征的战鼓,为孩儿们奔赴星辰大海助威。他们应该也懂得,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落笔生花。您在她们人生最美的时段筑梦,也在她们追梦的路上圆梦。张桂梅老师,我想对您说:“以梦为马,踔厉前行是你追梦的步伐,也是一代代孩子圆梦的姿态。愿,华坪女高的孩子们在今年的高考中再展辉煌。”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7
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 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20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 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传说传说传说,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 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 呕心沥血 淡泊名利 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 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 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篇8
爱让死神望而却步
1975年,18岁的满族姑娘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的牡丹江,来到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支边。此后,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张桂梅把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山区的教育事业。
36年来,张桂梅从迪庆、大理,再到华坪县辗转从教,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
1993年12月,正在大理工作的张桂梅,得知丈夫患了癌症。
不久,丈夫去世。
张桂梅曾失去活着的勇气。为了逃避悲伤,1996年她来到丽江华坪县华坪民族中学,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
刚来时,她心灰意冷,只想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了此残生。
然而,“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学生们,他们的坚韧、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有的孩子为了读书,竟然放弃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强忍着悲痛坐在教室里,去完成他们的学业和人生理想”。
这一切燃起了她做人的希望。于是,她下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她开始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济他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着脏旧衣服,经常发呆,成绩很差。这引起了张桂梅的注意。了解后得知,这个小姑娘的爸爸病逝,只有妈妈一人供她们兄弟姐妹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张桂梅拿出干净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学费。
小姑娘感动:“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张桂梅感到了快乐,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就在这时,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张桂梅忽然感觉身体消瘦得特别快,脸也特别地黑,肚子却越来越大,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吓了她一跳,肚子里长了个像五个月娃娃那么大的一个肿瘤。
医生要求她马上住院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此时,张桂梅承担着四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参加全省中考。
她整整哭了一夜。“老天啊!你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怎么把那么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就不能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事业多作点贡献吗?”
痛哭之后,张桂梅决定,不能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默默地把医生检验的结果揣入怀里,赶回学校。
华坪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们,向她伸出了援手!
从县委到县政协、县妇联和她所在的学校,大家纷纷给她捐款,关心支持她。
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她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救助孤儿无怨无悔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子女,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上。
心系山里穷孩子的张桂梅,不顾病痛,从2001年3月起,一边在民中当老师,一边义务当上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
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孤儿,从2岁一直到12岁,满院子哭声震天,搅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
张桂梅尝试着与孩子们培养感情,细心照顾他们。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头上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满院子都是,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和工作人员洗得连饭都不想吃。
有一天晚上,她刚刚睡着,就听到有人大叫:“来鬼了!”
她吓了一跳,循声跑到宿舍,看见地上呕吐了一堆饭菜,味道难闻。问孩子们:“鬼在哪?”众人指着一个孩子说:“他妈妈来找他了,因为他妈妈就是这么死的。”他赶紧抱着那个孩子跑到医院,医生说:“吃多了,吐出来就好了。”
打了针,开了药,把孩子带回来,从此再没人说鬼来了。
儿童之家在张桂梅和同事们的辛苦努力下,迄今共抚养118个孤儿,已有50多个走向社会。
而张桂梅这么多年,将自己所获得的国家以及各种奖励的奖金,社会各界支援她治病的资金和自己的一部分工资,累计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教育事业的捐款已达70多万元。
创办女中只为悲剧少点发生
“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
张桂梅说,华坪县父老乡亲们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偿还这笔人情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几个人来干。
张桂梅在民中教学和管理儿童之家时经常能看到、听到山里孩子一个个的不幸遭遇。孩子们特别是那些贫困女孩的命运更是让她心痛——她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张桂梅觉得应该给山里穷孩子一个公平。
她萌发了一个想法,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这种恶性循环中,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来到省城开始穿街走巷四处募捐。
2008年1月7日,张桂梅忽然接到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说哥哥病危,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可她当时已答应和一个企业家在北京做电视访谈节目,为的是给筹备中的女子中学募捐。
做完节目,哥哥已经火化。她泪流满面。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云南省委、丽江市委的支持下,2008年9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了,一下就招收了100名女学生。而她则当上了该校的校长。
学校开学了,那些学生家长感动地说,共产党真好,当今的政府真好,还真有这么一所不收费的高中。
张桂梅激动地大哭了一场:“我真的感谢各级组织和领导,帮我实现了这一夙愿,给了教育一个公平。”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一直与学生同吃同住。
在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里,她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6个小时以上。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掌握学校几百名学生的来历家底,她拖着病体,坚持走访了200名学生家庭,行程6000多里,中途病倒两次,拔掉针头接着踏上家访路。
张桂梅表现出色,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这些年,张桂梅没有节假日。为了孩子,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个人生活,放弃了出国生活的机会。有时她也动摇过,因为曾被人误解,想一走了之。可她真舍不得这里的父老乡亲和那些朴实可爱的孩子。
张桂梅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教师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一个母亲的伟大,使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孩子们已经一个个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已有了工作,还有的已经结了婚。我忘不了那一幕幕温馨的情景。
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事迹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