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务必要强调字句精准,在平时生活中,小伙伴们都肯定碰到过事迹材料,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篇1
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员一样,让人敬佩,不计较报酬,响应国家号召,走向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在这当中有位17年前曾经抗击非典的医生,向单位写下了请战书。
这封请战书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写的,请战书中既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也有柔情的挂念;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也有沉着冷静、科学应对的胆识。
信中写到“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句话包含着信念一定,也以着将面对一场艰难的决斗。个人感觉如果告诉丈夫,会让丈夫为自己担心,还是让自己承担这样的压力为好。
她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当年她承担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为战胜非典做出了贡献,现在又请战新型肺炎病毒,确实令人佩服,当代的战士。
技术被封锁了,就想到科学家;火灾来了会想到消防员,遇到困难了会想起警察,战争来了会想起军人,疫情来了就想到了医生。消防员来了,火灾就会被扑灭;遇到困难,警察来了,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国家被侵略了,军人会维护着每一寸土地;现在疫情来了,希望医生来战胜病魔,他们就是当今国家的脊梁,国家的支撑,让我们平时对他们好一点,理解他们的工作。
最后说一下:在人人自危的传染病面前,冲锋在前的就是医生,战胜病毒的也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很累,也有压力,也会怕。但是他们不会退缩,即使危险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们的职业,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伤害医生的事件了,否则没人愿意当医生,水平高的医生也会到国外工作,那时候我们只有绝望。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篇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中医师争相请战,全力以赴救治每名患者,用汗水和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近日,奋战在一线的4名“90后”中医师向记者讲述了抗疫故事。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存愈:
“我没有理由退缩”
“请摘下口罩,伸出舌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内,1990年出生的呼吸内科医师范存愈在给新冠肺炎患者拍舌像。每次进入隔离病房,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范存愈难以看清楚患者舌苔的细节,只能用手机拍照片,出了隔离病房再仔细看。
疫情发生后,范存愈便主动报名去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我是呼吸内科医生,又是学中医的,没有理由退缩。”范存愈说,他主要负责对隔离病房患者进行中药治疗。
“医院的中医专家总结出了中药协定方,我们团队参考这个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中药施治。”范存愈说,后来,他们又通过现场示范和视频的方式教会患者做五禽戏、八段锦,帮助他们锻炼,恢复心肺功能。
加入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范存愈说:“中医药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我作为青年中医师,必须要传承好中医的优秀成果。”
3月15日,医院本部确诊患者“清零”,范存愈结束了在隔离病房的奋战。休整一周后,范存愈投入到正常的门诊工作中。
湖北省中医院詹明明:
“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觉得休息得差不多了,想到康复门诊尽自己的一份力。”最近,经过一周的休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师、1992年出生的詹明明来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坐诊。她每天接诊10—20名患者,实施艾灸、针刺、耳穴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还指导患者居家进行穴位艾灸和穴位按摩,帮助他们提升免疫力。
1月22日,湖北省中医院临时组建隔离病房,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詹明明主动报了名。几天后,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说实话,我到医院工作才1年,报名后还是有点忐忑,怕自己不能适应工作。”詹明明说。
在隔离病房值班的一个多月里,詹明明每天早上要进隔离病房查房,写值班病历,指导患者服用中药。她每次查房在病区里坚持几个小时,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原本很简单的日常查房工作也变得很吃力。
有一名轻症患者起初不配合治疗,拒绝服用中药。那一段时间,詹明明每天都会和同事去病房里劝解、开导患者,讲解中医知识。“后来,患者了解了中医治疗理念,接受了治疗。不久,他的核酸检测和ct检查结果都很好,达到了出院标准。”詹明明说。
武汉市中医医院饶明月:
“战斗就得义无反顾”
3月16日,武汉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患者“清零”,重症医学科医生饶明月和同事们连夜开会,讨论疫情发生以来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并总结经验。总结会一直开到17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息后,又对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并清扫病区,一直忙到中午才离开。
由于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都是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饶明月所在团队经常需要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纤支镜、床旁血液净化等治疗,使用高危诊疗手段,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风险之中。但是第一天上战场时,饶明月说:“战斗就得义无反顾。如果躺在那里的患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怎么做?”
作为一名中医,饶明月每天都为患者熬好一服中药送进病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患者的病情一天天见好,“我每天都会鼓励他们,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吃饭,加强营养,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
武汉江夏中医医院胡雯:
“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看到老朋友们身体一天天好转,真的很欣慰。”3月21日,在武汉江夏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呼吸内科医生胡雯正在给复查的患者把脉。前来复查的人中,很多都是胡雯前几天救治的患者。
疫情发生后,从接诊大量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被感染,到治愈出院捐献血浆,再到重回发热病区、坐诊康复门诊,“90后”女中医胡雯说:“我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疫情发生之初,胡雯连续接诊了15名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因为防护等级不足,她不幸被感染,1月25日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3日,胡雯治愈出院,经过14天的隔离后,立即向医院申请重回火线。她还主动捐献血浆300毫升,成为武汉第一批康复献血的20个人之一。
胡雯回到医院发热三病区后,和同事们一起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我们针对每名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症配制中药,以水煎剂为主,基本上不用激素,有效地阻断了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胡雯说,她所在的病区中,极少有患者转成重症。
3月6日下午,江夏中医医院最后18名新冠肺炎患者转院。短暂休息后,闲不住的胡雯和同事们又组成了康复门诊,负责出院患者的复查工作。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篇3
“您从哪来?到哪里去?”“是这样的……”“感谢您的配合,少出门,出门请带上口罩”。这是一线排查工作者一天能重复两三百次的话,一次次苦口婆心“劝返”,限制人流、车流聚集,“地毯式”“网格化”再强调、再动员、再排查。战线医护人员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岂能让瞒报谎报的个别行为,给民心“添堵”、给冲锋战“疫”一线工作“拖后腿”?
2020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设置“隔离点”,如实汇报是对自己负责。疫区返乡、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反馈上报,严格落实“隔离14天”要求,及时梳理“路线图”和“延伸接触”线索,切莫盲目自信和故意隐瞒,不仅耽误自身病情确诊和治疗,还危害群众利益。尽量少出门、不出门,在车站、码头、地铁、机场、超市、广场等人流聚集场所,要有效切断疫情蔓延传染源,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进行安全检查,隔离“病毒”。要清醒认识自身健康状况,做好科学防范、预判风险,积极发声、靠前站位,组织引导周边人参与到宣传、监督、战斗的“大家庭”中。要精准划分“安全区”与“隔离区”,勤洗手勤通风,拧紧“群防群控”的每一个“结点”,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筑牢“防护线”,配合隔离是对家人负责。正值“年关”过“难关”,要遏制“人传人”主要传播途径,必须禁止走亲访友、人情往来、闲话家常等“春节行为”,自觉筑牢家人“防护线”。广州市余某刻意隐瞒家人曾出入过疫情发生地,已被隔离收治、立案侦查,内蒙古一男子谎称从疫区返乡引起区域恐慌。瞒报谎报危害极大,要组织发动群众力量积极提供重点人群“活动轨迹”,切勿让“抹不开面子”作为放任病毒蔓延的说辞借口。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重心“下沉”,要充分发挥“主心骨”和“贴心人”作用,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反面教材引以为戒,全面告知、信息透明,让群众在面对问题困难时,保持清醒认知,依靠组织理性防控。要互相理解包容、团结一致向上,在全民战“疫”的大环境下更要守住安定和谐的“大后方”,为前线作战输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020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覆盖“安全面”,严格遵循是对社会负责。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5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对故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的,执法部门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等待的这些人的将是法律严惩。要利用电话、“互联网+督查”平台、qq等,整合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织密疫情防控法治“安全面”,对虚假信息、不实谣言及时权威“发声”辟谣,乡镇、村居干部“大喇叭”宣传、“群众话”解释安抚、“全景式”思想教育,竭尽全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群众要以“严”的主基调监督和接受监督,对瞒报谎报、干扰防控、哄抬物价、传播谣言等行为及时反馈,自觉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携手共绘人民安全健康“同心圆”。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篇4
除夕夜,在全国人民团聚新年的时候,医生、武警等最美“逆行者”,乘着岁末初春的列车奔赴武汉。大年三十本该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只为一句“武汉需要你”就逆行远去,舍弃了自我和家人的团聚时光。正是这些“逆行者”,让这个春节增加了一份温情,感动了所有人。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不顾耄耋之年义无反顾的奔赴防疫最前线。新闻图片里,钟老坐在去武汉的动车上,疲惫的靠着座椅睡着了,他嘱咐广大市民最近不要去武汉,自我却依然踏上武汉的火车,奔赴最前线,替我们负重前行。29岁的医生吴晓艳,已经定好了回家的车票,听到医院号召支援最前线,毫不犹豫的退掉了车票,逆行回武汉。“以身犯险”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人还有很多,为了能让大家过一个健康安心的春节,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最前线,给了大家抗疫的信心。
为了赢取抗疫战的顺利,“逆行者”们在全国各地忙碌着。当许多人都在奔赴回家的路上,武汉外地工作人员自觉地退了回家的车票,放弃了过年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阻止疫情蔓延的可能,在人们都远离公共场所的节点,铁路工作人员逆向而行,在车站保障人们的回家旅途顺畅,他们也是最美的“逆行者”。
岁月静好,可是是有人替你负罪前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在我们为“逆行者”点赞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自我的分内工作,外出必须要戴口罩,回家先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去,不参加聚会,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就像抖音上说的,钟南山说动我们才动。做好自我,就是对“逆行者”最大的支持。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篇5
十七年前的非典,横行霸道,傲慢不羁地走遍全国。 你可曾想过,你带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可知你的肆意妄为,令多少人惴惴不安?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 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篇6
新冠肺炎的来势汹汹,是一场急战,也是一场硬战,在抗疫的战场上,每天都有许多感动你我他的画面和故事,用行动驱逐病魔,用真情融化病患的寒冰,拨开乌云密布,重见“自由”曙光。
致敬“疫中人”的崇高情怀。“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先行”,党员干部纷纷向所在党组织递交“请战书”,逆行而上奔赴武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中流砥柱的作用,“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夜以继日用斗争赢得疫情“拐点”,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致敬“疫中人”的奉献精神。在人类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热血沸腾,它不随时光的流逝褪色、也不应世事的变迁而消失,那就是平凡、无私的奉献精神。新年伊始合家欢,“疫中人”接受指令,舍下千百年的“团圆饭”习俗,火速奔赴战场,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捍卫着自己的职责和荣誉,始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致敬“疫中人”的无私无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简单质朴的语言,字字千金重,在这次抗“疫”中看到最真实、最慷慨的负重。千叮咛万嘱咐,广大人民群众不要出门、不要串门,就是对当前工作的给力的支持,而“疫中人”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穿着防护服,24小时在岗,不进水、不进食,专注打“怪兽”,病患的微笑就是他们无所畏惧的最大动力。
致敬“疫中人”,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践行“爱的奉献”,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篇7
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只能面对电视采访画面中身穿白大褂的爸爸手舞足蹈;一个年逾花甲的老母亲,只能把年夜饭为身着防护服的女儿送到隔离区外。而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在病毒肆虐时,能够以爱铸起一道长城。病毒无情,而人间有爱!从2019年底听说武汉有两例肺炎患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庚子春疫来势汹汹,一点点变红的中国地图,一天天增加的患病人数,一点点上升的讨论量,一段段紧张的新闻播报,武汉正牵动着大家的心。这是一场囊括所有人的战役,关乎武汉,更关乎全国。面对这场国难,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势必打赢疫情防控战,中国的大国担当再次彰显,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值得点赞,让我们相信奇迹一定会再次出现,武汉肯定能赢,中国,肯定能赢!病毒无情,但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多难兴邦,让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多了一次战胜疫情的经验,03年的非典,13年的h7n9,这次的疫情,让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将人心凝聚在一起,暂时忘记香港暴乱。短短几天,中国迅速采取措施,各省接连启动一级响应,全国各地纷纷为武汉加油,驰援的物资一批批送往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开始施工预计2月5日左右完工交付使用。传来的好消息越来越多,我们已经成功分离三株病毒毒株,疫苗的研制成功指日可待,就在昨天,武汉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同时出院……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战“疫”我们势在必得!病毒无情,但我感受到了在病毒面前大家的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而且病毒面前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
捐款捐物资,我们都没有放弃武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帮武汉渡过难关。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国际上的援助更令人感动,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关心,日本的口罩为了中国降价,甚至派包机将物资运至武汉,韩国和以色列等国都向中国伸出援手,对于来势汹汹的病毒,各国的命运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的灾难发生在中国,明天就有可能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偏见,让世界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病毒无情,但我看到了最美逆行者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当疫情出现后,白衣天使们没有退缩,她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在高压下连续工作,可谁也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们知道,03年的非典是老一辈的人守护着90后的他们,现在他们都毅然奔赴一线,换他们来守护我们大中国!“我愿意”“我报名”“我带头”满腔爱国情道不尽他们的医者仁心,请愿书上一枚枚鲜红的指印,是他们对我们做出的承诺!在这些人中,84岁高龄的国士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告诫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乘坐高铁前往武汉实地了解病情,他的义无反顾不愧为时代楷模,国家标榜!正是有了他们,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以手术刀为武器,用他们的身躯为小家大家筑起守护的城墙!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反思。中国近几年大型疫情都是因为某些道德败坏的人吃野味导致病毒肆虐,无知让他们相信野味可以滋阴壮阳,强身健体,结果却不仅是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了那么多人,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类不吸取非典带来的惨痛教训,这次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如果新型冠状病毒能够放过我们,也请人类放过野生动物吧!“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我想起了《流浪地球》开头的一句话。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不信谣不传谣,做好科学防护,拒绝野味,相信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战役,03年非典我还没有出生,有幸躲过一劫,这次,我定陪祖国到底!我们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们会治好它,等到下次樱花盛开,我们一起相约武汉。愿春来时,希望也至,因为病毒虽无情,但是人间有爱!
抗击新冠肺炎的事迹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