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6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教案的制定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草原,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草原,教案6篇

草原,教案篇1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19。草原

(张伟)

草原,教案篇2

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充分发挥其审美体验的能动性。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品质的培养。

3、在对草原景色的独特感知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性情。

4、鼓励学生养成观察,分析,思考客观世界的良好习惯,培养一定的景色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一些难字的读音和难词组的意思

2、草原的特点,魅力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3、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即人生的思考体验。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灵感,应用到日后的作文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

以课文为文本,通过“讲授法”的方式,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对话,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真正内蕴。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预习要求:

1、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

2、掌握一些字的音和一些词的意思,

3、熟读全文,并能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六,教学过程和内容:

1、导入新课:

引入:先一块来再背诵一下《敕勒歌》……

肯定:同学们都背的很不错!请同学们观关于看草原风光的小电影(一段五分钟左右的草原风光),请一些同学来告诉我,自己所了解的草原又是怎样的?

明确:(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概括起来,有的是谈草原的表面景象的感受;有的是从媒体的渠道,来理解自己的感知的。有的是从生命的层面加以理解……

引入:今天我们来一块走进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一感受他的眼里的草原,以及从草原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并略带介绍作者和写作的.背景,说明鲍尔吉·原野,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

七、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⑴请学生上台给生字词注音:

前瞻 簇立 迥然 穹庐 长鬃披散 摩挲

⑵正音、正字:

前瞻(zhān) 簇(cù)立 迥(jiǒng)然 穹(qióng)庐 长鬃(zōng)披散 摩挲(suō)

⑶解释生词:

①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

②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③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④穹庐:借指天空。

⑤摩挲:用手抚摩。

明确:念完生字和了解了一些的意思。回归文本。从标题,说明作者笔下的草原侧重的是“静默”,而不是喧闹的,明确喧闹也是合理的。关键在于个人的感受体会。

引入:“静默”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让同学们回答。

总结:肯定,总结一下。草原是辽远的苍茫的。一个人,站在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悟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静默”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所以,人,也必将是“静默”的。也是个“善忘者”。与《敕勒歌》相比,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景物描写较少了,更侧重于抒情、感悟。作者是以感悟为主,是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问:作者的情感诉求。在文中是怎样抒发的?用了什么手法?(生:是层层推进的,用了对比手法)。

引入:是层层推进的,用了对比手法。好对比手法体现在哪里?有哪几组?让同学讨论回答。

草原,教案篇4

静默草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3、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二、教学难点

1、对没有真正体会过草原的同学,仅从字面上感受草原之美是困难的。

2、对初二学生而言,散文是记叙文中比较新的文体,鉴赏比较有难度。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从中获取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师生交流互动法--提问法--课文分析法--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预习要求

1、通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意义。

2、通读课文,在各段落之前标上序号,并背诵第十一自然段。

3、有条件的情况下,课前通过查找一些图片图像,从而对草原这一自然景观有更直观的印象。

七、教学过程

1、以上节课学过的《刺勒歌》导入,全班齐声背诵。

2、导入课文后,抽查预习情况,请同学到讲台上为生字词注音,解释文中的生词意义。

3、进入课文讲解环节,提问同学对文章的阅读体验,鼓励同学自主发言。

4、同学发言完毕后,老师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对课文及作者情感的初步理解。

5、分析课文,选取重点句段讲解。

a.从辽远、苍茫困惑这几个词语归纳出看不到这个特点,第七段归纳出看不尽这个特点。

b.看不到看不尽--单一,但是单一中的丰富体现在哪里呢?在与海的对比中,看出包容性(接触,抚摸,打滚儿,过夜等)。

c.重点段,第11自然段,结合第12自然段,一起分析。自由感和不自由感是否矛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壮阔,感到很自由,不受拘束;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也就没有指引,人突然感到局促,无措--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觉。另外,人被突然放置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渺小,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博大。

d.为什么作者要说愿意像母牛和烈马一样,温柔和刚烈的对比--作者陶醉在草原的怀抱中。草原可以给人感受到宽容温柔的一面,也可以体会残酷坚硬的一面--丰富人的性情。

e.最后两段,作者冥想。由草原到人,由外在景物升华至内心情感。

f.总结,作者对草原怀有什么样情感呢?深沉厚重的热爱,像儿女对母亲的.那种热爱和仰慕。

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都市景色和草原的不同的欣赏感觉;牧人和城里人看草原的不同感觉;草原和大海的对比;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对比;母牛和烈马的对比;草原与人的对比。

6、理解完课文,请同学分组分段把整篇课文朗读一遍。之后,检查同学背诵情况,请两位同学背诵第11自然段。

7.结束课文,布置课后作业和下节课预习任务。

八、板书(部分):

静默草原

草原的特点:

辽远、苍茫、困惑--看不到

草一直延伸到天际--看不尽

单一(单纯)--丰富(包容性)

相关对比:

壮阔无边--无拘束、自由

局促、无措--不自由

母牛--烈马

草原与人

草原,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草原,教案篇6

1、草原

教材简说

?草原》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草原。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课文中新词"渲染、襟飘带舞"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并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板书预设:

风光美

欢迎远客蒙汉情深何忍别

草原人情美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天涯碧草话斜阳

联欢话别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重点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风光美,并能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西部,走进大草原。

2、板书课题:草原有感情地读题

3、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

4、老舍笔下的大草原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认读难读的词语:渲染、迂回、翠色育流、襟飘带舞、羞涩、拘束、陈巴尔虎旗

3、学生交流草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景色美丽、人们热情。(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描写"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学生交流:风光美(第1自然段)人情美(第2--5自然段)

3.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教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草原》。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域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域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3.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预设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预设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理解"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

(2)指导朗读: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袤无垠的美。

★预设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

(2)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并结合课件图片来理解。

(3)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绣)

★预设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域流,轻轻流入云际。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什么特点?图片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其中那个词写得特别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积累:说说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域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翠色域流、轻轻流入云际"给人们带来的饱满、润泽、柔美的感觉。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五、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六、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熟背课文第1自然段。

草原,教案6篇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教案教案及反思6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安全教案优秀6篇

大班安全教案假期安全教案6篇

小班教案语言教案精选6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安全教案参考6篇

小班教案保护牙齿教案6篇

大班教案社会小雪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拼音教案6篇

中班社会教案节约用水教案6篇

劝学教案优秀教案6篇

草原,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