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充分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流畅性和连贯性,编写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音乐优秀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能轻柔、有表情的演唱。
2、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3、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独特风格。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能轻柔、有表情的演唱。
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春天景色,观察柳枝风吹的动态,导幼儿展开想象。
2、教学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好。
2、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你们听一听?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提问:
(1)歌曲是几拍的?
(2)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图谱,边演示边完整清唱。
(2)学唱歌曲。
教师指图演唱,让幼儿了解使用图谱的.方法,教师:小朋友,这张图谱用美丽的画把歌词给画了出来,这谱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歌词,使我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每一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3)幼儿跟随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
(4)教师提示:
①幼儿注意唱好三拍子的旋律。(强、弱、弱)
②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3、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这次演唱请小朋友唱歌词,每两小节歌词的后两拍教师用“沙沙沙”衬词演唱,从第9小节开始至结束师幼合唱。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分组轮唱衬词(教师参与),练习二声部唱。
4、教师可鼓励幼儿创编动作有表情地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教育幼儿要热爱大自然。
2、听音乐出教室。
活动反思:
1、紧紧围绕目标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我大胆地把难点“掌握附点音符”放在第一环节,利用师生互动接唱的形式,既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集中了孩子注意力。同时也让孩子们很轻松地掌握了附点音符,为下面感受、学唱埋下伏笔。在学唱歌曲时,我一改传统逐句教唱的形式,利用新颖的图谱,在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拍一拍中反复感受诗意般的歌曲内容及旋律,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这正符合了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目标及“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效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的指导精神。
2、转变理念,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来告诉大家?”“谁愿意来说一说”,对于孩子回答不否定,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这正符合了纲要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注重面向全体,照顾个体差异。比如在角色表演这一环节“我是柳树妈妈,谁愿意来当我的宝宝?”对孩子不做强制要求,照顾到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请你为我们伴奏,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要求自己力争把纲要理念转化为实践,我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继续努力!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篇2
设计思路:
我们现阶段的主题是《春天的歌》,这一段时间,我们已经给幼儿丰富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知识和歌曲等,幼儿也不同程度地对春天有了许多的了解,也充满了兴趣。一直以来,我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比较重视,因为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纲要指出: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其次,我们幼儿园是陈鹤琴教育基地,今年陈研会的重点是研究幼儿艺术教育,所以,我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这次我选择的《顽皮的小杜鹃》,不仅结合主题,而且歌曲活泼、欢快,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再次尝试采用图谱记忆的方式让幼儿记忆和了解歌词,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充满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整个活动,我以情感渗透为主线,充分尊重幼儿,注重让幼儿感受与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丰富关于杜鹃鸟的一些知识2、图谱(图文并茂)3、幼儿已认识“远方”“不理”“咕咕”“顽皮”四个词语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语言导入师:春天是个怎么样的季节?(幼儿自由回答)我们学过很多赞美春天的歌曲和舞蹈,你们想唱哪首歌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欢?我们怎么样才能唱得更好听?(要求:用好听的声音、抒情优美地演唱)2、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二、欣赏并学唱《顽皮的杜鹃》
师:小朋友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1、出示杜鹃鸟的图片:
(1)师:原来是快乐的杜鹃鸟,它的叫声可真好听啊!谁能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
(2)简单了解杜鹃鸟叫声的特点。
师:杜鹃鸟“咕咕”的叫声和别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不一样,它的“咕咕”的叫声第一声比第二声怎么样?(第一声比第二声声音要高,仿佛在唱歌一样。)
2、欣赏歌曲《顽皮的杜鹃》。
(1)师:今天金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很有趣的,关于杜鹃鸟的歌曲,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第一遍,欣赏歌曲录音,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清唱,边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歌曲里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出示图谱:
(1)提问:
师:这首歌曲有点难,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来尽快学会呢?
(2)简单讲解图谱上的图文:(共有两张,一张代表一段歌曲,共有两段;要求幼儿讲话完整)(3)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
(4)幼儿尝试有节奏地根据图谱念歌词(适当加入动作提醒幼儿)。
4、幼儿学唱歌曲:
(1)师:我们先跟着flash,试着用慢的速度唱这首歌。(幼儿轻声跟唱)
(2)解决问题:
师:歌曲中还有哪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难句练唱)
(3)幼儿跟着图谱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跟着钢琴的节奏、听清前奏,唱准第一句)
(4)幼儿再次演唱歌曲师:你们喜欢杜鹃鸟吗?那我们应该怎么演唱这首歌?
(要求:唱出喜爱杜鹃的感情;轻快、跳跃、有感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5、教师介绍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非常有名的童谣,名字叫《顽皮的小杜鹃》,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其它好听、有趣的外国童谣,好吗?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篇3
设计思考
1.年龄特点的分析:大班幼儿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2.教学策略的定位: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来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经过讨论、实践和再讨论、再实践的过程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级榜样激起了孩子们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高级榜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榜样的作用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高级榜样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自我提升的帮助和借鉴,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内源性动机,让幼儿自发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并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
高级榜样一:“散步猫”。散步猫的出现是创编动作的前提,它帮助幼儿了解了音乐的节奏(两拍走一下),区分了乐句(一句走、一句停),同时故事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也为后面的动作创编提供了具体的线索。
高级榜样二:“臭美猫”。(1)为幼儿的创编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元素。(2)生动地表现“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走路姿势的多种变化。
高级榜样三:“急性子猫”。不仅动作频率加快,也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结起来,在“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这样三个层次的变化,层次一:方位不同;层次二:空间水平不同;层次三:角色性格不同。由于高级榜样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的,每次都会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展现,因而每次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惊喜和震撼。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了解游戏的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游戏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音乐《香草咪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a段,并创编相关的动作
1.倾听a段,区分乐句。幼儿倾听音乐,初步感受并辨别描写“猫”和“老鼠”的不同乐句。
2.师幼互动,分角色分别体验、表现“猫”和“老鼠”乐句的区别。幼儿边倾听音乐边通过手部动作表现“猫走”和“老鼠跟”的游戏情节。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用不同空间位置、行进方向的身体动作表现“大猫走路”。教师:这是一只爱跳舞的猫,走路的姿势千奇百怪!它可能会怎么走呢?谁来试试看?(如:空间位置的高低变化,行进方向的前后左右变化,肢体姿态上的变化:旋转、弯曲、伸展、摇动,单手、双手的变化,以及移动方式上的变化:走、跳、爬等。)
4.将创编出的动作随乐练习。
二、师生共同讨论b段中“猫戏老鼠”的动作并练习
1.师幼讨论猫戏老鼠的方法。
教师:尽管小老鼠的动作很轻,可大猫还是怀疑身后有人。怎么才能不被大猫发现呢?
2.教师扮演成大猫,示范“猫戏老鼠”的方法。
3.师幼共同游戏。
三、完整学习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领队,师幼共同游戏。
2.替换新的动作游戏。
3.幼儿领队再次游戏。
4.拓展游戏情节——配班教师扮演“急性子猫”,师幼共同游戏。
核心理念:幽默
把幽默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师幼互动、启发幼儿创造的智慧。在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1.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明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猫在前面做什么,老鼠就在后面学什么,被猫“挠痒痒”时还不能乱动,被猫发现时还要赶紧躲回家里。幽默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跟随着俏皮的音乐,既可以扮演“大猫”,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也可以扮演偷偷摸摸的“小老鼠”,孩子们不亦乐乎!
2.幽默的教学语言,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将严肃的规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幼儿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增进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当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向前拥挤时,教师连忙说道:“小老鼠们,你们动静太大啦!难道不要命了吗?”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明白了教师含蓄表达的意思:“老鼠”与“猫”之间要悄悄地保持距离。当教师在游戏中想逐渐退位时,“爱臭美的猫”便说道:“外面灰尘太大,我要回家补补妆,需要找一个猫家族的接班人代替我去抓老鼠,谁愿意呀?”孩子们游戏结束后,教师又感慨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我老啦!”教师幽默的语言,有效地缓解了幼儿学习的紧张心理,师幼关系更加轻松活泼、平等和谐。
3.幽默的身体动作,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为了能引导幼儿从不同的空间方位创编动作,教师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张牙舞爪,时而上蹿下跳,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不仅令人发笑,还极大地拓展了幼儿创编动作的线索:既可以高低、前后、左右变化,还可以有移动方式(走、跳、爬)的变化等。
为了能让孩子们根据猫的不同性格特点创编动作,教师还请来了“急性子猫”:慌慌张张地出场,因性急而惹祸,腿瘸后假装痛苦。不断产生的戏剧冲突和夸张表演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增加了整个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幽默好比菜肴中的调味料,用得好能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创造性地运用幽默营造出有趣、和谐的教育环境。做一个幽默的教师,和孩子们一同幸福成长!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环境与材料:
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一次备课
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
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
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
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
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
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我们班又是以闽南高甲戏为特色,高甲戏与京剧间或多或少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欣赏歌曲后我利用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我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合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效果很好。
再次,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居然能跟着音乐节奏哼起来,虽然谈不上什么韵味,但很投入,孩子们特别开心。
最后,在完整表演的环节,我利用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让孩子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再一次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各种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一套,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今天就用我们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碰玲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5篇相关文章:
★ 音乐童年教案5篇
★ 音乐妈妈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