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课教案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都知道,教案需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前规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保证教学进度,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劳动技术课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劳动技术课教案7篇

劳动技术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过程与方法:

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体验创造魅力;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过,动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一)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

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 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二)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

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设计上,制作上等。 相机鼓励:不错!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你们合作得很好!相信下一次你们会有更好的作品。你们的作品真精致啊!你说得多好呀!今后继续努力!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

出示眉开眼笑的大纸杯:你们看,这个纸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

3、组织学生评估

师:(过渡)刚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完成评估表。

4、拓展延伸

1、做好后,这些娃娃还可以怎样进行美化,改进?

2、小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弃物都潜藏着被再塑造的条件,只要通过大家的慧思巧手,它们都可以化腐朽为神气。(出示废品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五、组织大家下课后相互参观作品。

课程表

劳动技术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课程表”,给自己的学习到来方便。

2、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纵杆和摇臂。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抽拉使人物活动起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已经制作好的“课程表”1份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制作材料袋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课程表”成品,抽拉几次,调动起学生制作活动课程表的浓厚兴趣和迫切要求。

2、完成该制作件的难点:

(1)怎样粘贴上下底板,让课程表动起来;

(2)怎样使课程表中的`小男孩站起来?为突破难点,教师应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或放大了的教具,演示说明,让学生看清楚,明白该怎样做。

(3)在学生制作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通过操纵杆完成抽拉连动的现象,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抽拉连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还能设计制作别的抽拉纸玩具吗?

3、评价作品

劳动技术课教案篇3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重、难点:

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a、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

b、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

c、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

d、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

e、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定住)。

f、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

g、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

h、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

a、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

b、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紧。

c、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 ……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比

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

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

劳动技术课教案篇4

第一课时:第一节种子处理

水稻的基本种植情况

在我省的粮食生产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首位。稻米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我省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稻草、米糠不仅是饲养家畜、家禽的饲料,也是医药、化工和轻工行业的重要原料;稻壳是生产天花板等

建筑材料的原料。因此,学习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加速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前,必须先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处理的`目的是: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清除种子中的杂质,选出健壮饱满的种子。搞好种子处理工作,要求了解晒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消毒等种子处理技术,初步学会盐水选种的技术。

1、发芽试验

为了解种子质量,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其方法是:从稻种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种子,分成2~3组,每组50或100粒种子,放在铺有滤纸的发芽器皿(或小布袋)内,加足水后,放入温箱或火炕上,使其在28℃~30℃温度条件下发芽。第4—5天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势),第10天计算出发芽率,求出的各组的平均值,即为发芽率(势)。

发芽率低于80%的种子,是不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要及时更换。软盘育秧更要重视发芽率。

2、晒种

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晒种时,种子铺成3—4厘米厚,要勤翻动,避免受热不均匀,并要注意防潮,一般晒3~4天即可。

3、选种

选种是为了清除秕谷、杂草种子,选出饱满、整齐、纯净的种子,以利培育壮秧和减少杂草。一般经风选、筛选后,再用一定浓度的溶液选种。通常以盐水选种最好。用来选种的盐水比重为1.05一1.11。配制这种浓度的溶液,一般每50千克水加食盐10千克,充分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

4、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能消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病原体。

各地对种子消毒的方法很多,但因品种和病害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浸种消毒方法。一般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a.石灰水浸种。用1%石灰水浸种4~6天。目的是利用石灰水与空气接触,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碳酸钙结晶膜,隔离空气,闷杀胡麻斑病、恶苗病及稻瘟病的病原体。浸种时,不要破坏水面上的石灰膜。

b.抗菌剂“401”浸种。“40广浸种具有杀菌和促进稻种发芽的作用,尤其对稻瘟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浸种时,早稻用10%“401”抗菌剂500倍液,浸种2天;晚稻用1000倍液,浸种2天,兼有促进发芽的作用。

c.代森胺浸种。用50%代森胺乳剂500倍液,浸种一昼夜,可杀死稻种上的病原体。

d.恶苗灵浸种。用35%恶苗灵250倍液,浸种4~6天。

e.多菌灵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4天,不但可杀死稻瘟病病原体,而且可兼治稻恶苗病、稻胡麻斑病,并有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

采用药物浸种时,无论使用何种药剂,经药剂消毒后的种子,要立即用清水冲去种子表面的残留药液。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要用手搅拌种子;不随便存放药液,不乱倾倒剩余药液或浸种后的废液;盛放过药液的器械,不要在人、畜饮水处清洗等。

作业:回家实作盐水选种

第二课时:第二节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概说:

水稻种子经过浸种催芽,然后播种育秧,对提早出苗、缩短秧田期、提高成秧率、争取早播早插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搞好水稻的浸种催芽,要求了解浸种催芽的标准,初步掌握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摊晾炼芽等催芽技术。

一、浸种

浸种就是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种子吸足发芽时所需要的水分,达到缩短发芽时间、出苗整齐的目的。

浸种时,先将种子放入水缸或其他容器内,再向缸内加入适量清水,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在浸种过程中,每天轻轻搅拌一次稻种,并更换一次清水。浸种时间的长短,与水温及稻谷的品种有关。如水温30℃时,浸种2—3天,20℃时浸种3~4天,lo亡时则需浸种8天;粳稻谷壳厚,浸种时间应稍长,籼稻谷壳薄,浸种时间可稍短。勿用被油、盐、酸、碱等污染的水浸种。

种子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表面光滑,向着阳光观察,谷壳半透明,腹白分明可见,种胚膨大突出,颜色鲜白,米粒易折断。当种子吸入的水分相当于干种子的20%一30%时,就可捞出洗净催芽。

二、催芽

经催芽后的稻种,播种后扎根快,出苗早,缩短秧田期,提高成苗率,有利于培育壮秧。

催芽的标准是:在3~4天内催好芽,发芽率达92%,种子破胸露白,根芽整齐,芽长不超过半粒谷,根长l粒谷,根芽粗壮,形如竹笋。一般情况下,温度高芽可稍长,温度低宜催短芽。如采用软盘育秧,破胸露白时,就可播种催芽的方法很多,如蒸汽催芽、火炕催芽、薄膜棚催芽、大堆催芽、温室催芽等。不管采用何种催芽方法,其催芽原理和技术要求基本相同,即“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低温晾芽”等基本技术环节。其作用都是调温调湿、翻堆通气散热,控制好种子发芽的条件。

1.高温破胸。谷壳表面露出种胚的白点时称为破胸期。温度是破胸的主要条件。高温破胸,就是在催芽前,先用50℃左右的温水预热稻种15~20分钟。然后趁热上桶(堆)催芽,并覆盖保温,使谷堆温度保持在35℃~38℃。种子一般经过15~18小时后,即可破胸露白。

2.通气催根。稻种以破胸露白到齐根期间要经常翻动谷堆通气,使堆内外温度均匀和通气良好,同时适当淋洒30℃~35℃的温水,补充必要的水分,促进胚根生长,使氧气、温度、水分协调。

3.适温催芽。根长齐之后,淋透一次25℃的温水,翻堆通气散热,调节温度和湿度,起降温增湿调气的作用,使种谷的根长芽短,根芽生长健壮,催出合乎要求的种芽。

4.摊晾炼芽。在播种前,为缓冲催芽种子的环境条件与秧田条件的差别,应进行摊晾炼芽。方法是将催好芽的稻种摊开3~5厘米厚降温,使种温降至与环境一致时再播种。当稻种达到催芽标准而恰遇寒潮不能播种时,可用保持稻种微湿、低温(不宜低于10℃)的方法晾芽,可保持7—10天。待天气转晴时,抢寒尾暖头播种。摊晾炼芽时,要注意防止干芽。

作业:回家实作催芽

一、目的要求学会水稻种子催芽的管理技术和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处理催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初步掌握“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摊晾炼芽”等基本催芽技术环节。

二、工具与材料已经过选种、消毒和浸种的稻种、水缸、木桶、瓢、红砖、温度计、无病害感染的稻草或草袋。

三、操作步骤:预热稻种、上堆催芽、覆盖保温、查温翻堆、翻堆散热通气、摊晾炼芽

劳动技术课教案篇5

一、提出问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相片框?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如果准备用木材做一个相片框,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式的?

二、技术研究与操作

(一)技术研究

1、木质相片框的样式多种多样,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我们先研究一下书中给我们介绍的制作方法。

2、认真看书第10~11页的相片框的制作流程图,说说它的`制作方法。

3、相片框制作好之后怎么平稳的放在桌子上呢?说说你的设想。

(二)实际操作

1、相片框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需要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状,自己设计一个相片框,把它画在下面。

2、根据你的设计图样和大小,想一想应该怎样进行自己的操作?和小组的同学交换意见,然后把自己的制作实施方案填在表上。

3、请你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额木具和木料,进行实际制作,完成一个相片框制作。

4、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开评议

1、参加小组讨论,进行作品评价与交流,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2、认真听取大家对作品的评价。

3、填写书中评论表。

四、课后延伸

回家后试一试你自己做的相片框是否适用,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重新设计制作一个。

劳动技术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尝试擦地板的不同方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多种技能。

2.乐于和同伴合作,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索并尝试擦地板的多种方法。

活动难点:

小组合作擦地板。

活动准备:

音乐、大小毛巾、绳子椅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小毛巾进行热身活动。

跟着音乐,用小毛巾做热身,把小毛巾放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活动。(分别放在头、脚、背、肚子、夹在腿上,做走、跑、跳运动)

二、基本部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擦地板。

1.幼儿探索尝试用小毛巾擦地板的不同方法,(用手、用脚,用腿,用屁股、用腿等。)先单人尝试。

2.集体尝试擦地板。

3.小组比赛擦地板。幼儿四人一组用大毛巾尝试不同的擦地方法,并进行竞技游戏。

4.教师总结。(小朋友擦完地累不累呢?在家里,爸爸妈妈也会经常每天擦地,我们今天学会了这么多擦地的小方法,回家后,我们也帮爸爸妈妈分担一点吧!)

三、结束部分:用轻音乐放松玩雪人融化的游戏放松身体。

现在我们来变成小雪人(教师做成雪人造型,幼儿模仿)

太阳公公出来了,雪人的一只胳膊融化了(左边的胳膊慢慢的放下)另一只胳膊也融化了(右边的胳膊慢慢的放下),最后,变成了一汪水(躺在地上变成水)

活动延伸:

幼儿回到家中,和家长继续探索其他的擦地方法,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活动反思: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讲卫生、爱劳动的`乐趣。其实,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既兴奋又有意义的事。小班的孩子虽然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但擦擦洗洗等劳动是孩子们最乐意干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投入。

劳动技术课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家的新厨房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或。

2、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

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

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

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

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3、看书p6,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

五、拓展

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当好小小采购员

教学目标:

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

二、购物要有计划

1、出示问题“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

问: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

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

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

继续看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做家常菜(凉拌黄瓜)

教学准备:

菜刀、灯板、黄瓜、蒜泥、盘子、碗、调味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你吃过凉拌菜吗?你觉得味道怎样?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二、总结做法:

1、凉拌黄瓜属于哪一类?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吗?

(学生讨论制作方法)

2、请同学示范切黄瓜

3、讲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

(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四、评比

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凉拌黄瓜,回家以后,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做另外的凉拌菜,

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六、拓展

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学做家常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做家常菜(什锦菜)

教学准备:

1、原料:芹菜、藕、胡萝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

2、调料:盐、白糖、味精、麻油、食油

3、厨房用品

4、教师课前制作好一盘什锦菜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菜请同学品尝。

提问:好吃吗?你知道这菜名吗?

出示课题:学做什锦菜

二、看看学学

1、介绍做什锦菜的原料、调料。(同时出示,帮助学生认识)

2、介绍制作方法。

3、将有关的蔬菜出示。

4、让学生说说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状?(学生说教师提示并操作)

5、把这些蔬菜分别放在开水里烫一遍,捞出沥干。

6、在炒菜锅里倒入适量的食油,烧热,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会。

7、加入适量的食盐、白糖、味精等。

8、让学生说说制作的过程。

三、学生做做试试。

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品

同学间相互评品,得奖小组谈体会。

五、课外延伸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做家常菜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烹调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调原料,及洗涤炊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回家也让大家向父母讨教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些什么方法?

二、探讨烹调方法及基本要求

1、学生讨论

2、看书本第15页烹调及其操作的基本要求

3、指导学习第15——16页常用烹调作料。

三、网络学习

上网浏览饮食类网站,老师可以提供几个网站地??

四、学生谈体会

看了这么多美食文化,有什么想和同学交流的?

五、课后拓展,坚持学习做家常菜。

第二单元技术初步小木工

第一课时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加工技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技术革新的意义。

2、认识、了解常见的木工工具,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基本的木料截取与连接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木工工具若干,有关木工技术的录像,或资料。

学生:小钢锯、钉锤、起子、钢笔、直尺、大头针、乳胶、砂纸、木边料等,有关木工技术的信息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交流活动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到的一些关于木工技术的资料。

如:鲁班的故事

教师介绍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与注意点

①小钢锯的调整使用

②钉锤的使用

③起子的使用

2、介绍木材的特点和用途

①楠木

②泡桐

③水曲柳

④水杉

⑤香樟

3、解读、明确更各种劳动工具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注意点,练习使用各种劳动工具。

注意点介绍:

①工具使用

②纪律

③工具摆放

④空间

4、组织学生进行对边角料的截取和连接

学生操作

教师从旁指导。

第二课时模仿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木工制品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

2、正确运用木工工具,认真完成作品制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创新。

3、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木工工具若干,范作(角尺、木凳、木蜻蜓、快艇模型等)

学生:角尺、直尺、铅笔、美工刀、锯子、锤子、大头针、木块、砂纸、乳胶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作,学生小组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了解了哪些东西?

(形状,结构……)

师:谁能来试着说说这些制品是如何做出来的?

学生交流

2、教师介绍木工制品的一般制作流程,介绍连接木料的常用方法。

制作流程:先设计后制作

连接木料常用方法:

①胶合

②钉钉

③榫接

3、制作角尺。

师:下面,我们就自己来制作一把角尺。

师:做角尺需分几步完成?

学生交流

学生在纸上画好草图

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从旁指导。

第三课时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到的木工知识和木工技术,自己设计、制作一件木工制品。

2、培养学生对技术设计、技术实践及作品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养成亲近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技术探究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其对作品的认知、鉴赏、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鸟笼、信插、屏风、笔盒等学生设计的范作。

学生:生活中的木制品(实物或),铅笔,直尺等工具及以前做过的木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木工制品实物或,引导欣赏作品

师:谈谈设计者的意图与设计方式

师:说说看后自己的感觉

师: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制作启发

2、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木制品,谈谈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

二、讨论设计

1、讨论:

①你想做什么木制品

②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提示构思作品的基本原则。

根据讨论情况,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设计:先画成品草图,再商讨制作步骤,画出部件图。标明数据尺寸。

设计创作常用技法:

①加一加

②减一减

③扩一扩

④缩一缩

⑤改一改

⑥代一代

3、创作:按照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动手制作。教师指导,学生合作。

4、装饰:“你做得怎样?能不能再装饰或修改一下,使作品更漂亮或功能更多些?”

三、学生评价

1、组织学生互评

同组间互相评价自己组内组员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等。

2、组织自评

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需改进的地方

第三单元技术初步小塑料工

用塑料材料制作

单元解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塑料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简单技巧,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呵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模仿制作:一课时。

2.设计制作:一课时。

模仿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感知作品(盆景、杯垫、毽子、彩球),了解制作方法,分析制作步骤,熟悉材料和工具。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并通过评价对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

3.培养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范作如盆景、杯垫、塑丝毽子、涤纶彩球各一套。

2.师生共同准备:

(1)塑料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2)假山欣赏。

(3)工具:剪刀、美工刀、圆规、毛笔、针、梳子。

(4)材料:泡沫塑料板、各色塑料管、涤纶薄膜、塑料、各色称纸、双面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了解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1)一一展示书上的各种物品。问: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学生介绍自己对塑料材料的认识。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了解塑料的发展、性能、特点。

对生活的作用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

(1)展示四种常见的塑料小制品。

观察意识哪个这些作品,说说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盆景”选用泡沫材料,采用分割、胶合、挖刻、上色灯操作方法。

“杯垫”采用分组捆扎的方法。

“塑丝毽子”采用对折、穿绳、打结、梳丝等方法,将塑料丝绳制成毽子。

“涤纶彩球”采用了分组制作的方法,运用了画、剪、卷、贴的方法制成喇叭状,最后用针线进行组合。

(2)学生制作作品。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学习制作哪件作品?

3.评价,完善作品。

组内交流作品的制作过程,经验得失。

4.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体会感受。

5.组织作品展示。

设计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塑料手工制品,在讨论中完善作品,并动手制作,完成作品.

2、培养学生对设计技术、技术实践过程及产品的思考和评估能力,养成亲近技术、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提高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式塑管小动物,泡沫塑料雕刻工艺品,塑料花等塑料制品。

2、学生准备:

3、收集到的各种塑料工艺品,自己制作的小塑料作品,铅笔,尺,白纸,收集到的各种塑料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

出示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学生评价。

请你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提供相关,激发创作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

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及作品,让学生谈谈作品的构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独特和巧妙,启发创新思维。

3、说一说。

阅读书本“说一说”,回答问题。

4、设计制作。

问:看了以上的一些,给了你什么启发?你能设计一件塑料手工作品吗?

学生按以下步骤创作:构思、讨论,设计、画出草图,准备材料、工具,制作、修改。

提醒:在使用美工刀、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5、评议。

展示作品,在小组内交流、评议。

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思路和创作过程。

6、全课总结。

学生谈体会、感受。

劳动技术课教案7篇相关文章:

信息与技术教案优质6篇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优质5篇

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5篇

西瓜小班美术课教案6篇

葫芦美术课教案8篇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精选5篇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5篇

章鱼美术课教案5篇

小学信息与技术教案推荐5篇

小班美术课大树教案5篇

劳动技术课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