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大家都知道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指南,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活动教学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活动教学教案篇1
设计思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传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西洋节日盛行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们小朋友知道的还有多少?就如“腊八粥到底是哪八样东西?腊八节的来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所不知道却又应该了解的。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想通过绘本故事向孩子介绍“腊八节”,知道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引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初步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团圆美好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哪些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观察画面,用语言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用衔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小燕子用食材来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设疑:胖嫂究竟用这八样食材做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看到小燕子,胖婶一家是怎么做的?
这一天小燕子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活动教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学会准确地说出“3添上1就是4”的短句,能认读数字4并理解4的实际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4的形成与认读。
难点: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实物,理解4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课件、红、绿、蓝大圆点卡片各一张。
心理准备:幼儿熟悉3的点数,以及会认读数字3、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利用小熊请客的情节复习3的点数。
指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熊请小猫来家里做客。先来了3只小猫。”(请幼儿拿出3张小猫的图片在桌子上从左向右摆成一横排,再请幼儿用右手食指指点着图片从左向右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
二、展??
指导语:“小熊拿出鱼来招待朋友。”
1、学习4的形成。
(1)幼儿操作:现在有几条鱼?怎样让3条鱼变成4条鱼?(幼儿边操作变说出几条鱼)
(2)练习4的点数。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数数现在有几条鱼。”(点数方法同上,说出“3添上1就是4”的短句)
2、幼儿用圆点卡片复习4的形成。
提问:“请小朋友摆出3个圆点,想一想怎样变成4个圆点?你是怎么做的?”(完整地说出“3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4个圆点”)
3、幼儿用数字卡片表示4的形成,形成数的概念。
指导语:“4个圆点用数字几表示?1个圆点、3个圆点呢?”(引导幼儿说出数字1、3、4。)
4、认读数字4、
(1)教师出示标有数字4的卡片,形象记忆。
提问:“数字4长得像什么?”(像小旗)
(2)认读数字4,让幼儿正确发音。
5、理解4里面有4个1。
(1)教师出示4个不同的颜色的圆点(红、绿、黄、蓝个1个),请幼儿说说都有什么颜色,并点数总数。
(2)提问:“一个红色的圆点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贴在红圆点的下面,同样标出其他圆点及数字,数数4个里面有几个1)
小结:4里面有4个1。
6、理解4的.实际意义。
看看我们的周围,还有什么物品也可以用4来表示呢?(幼儿实地观察,寻找可以用4表示的物品,理解4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1、教师评价:总结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态度、动手操作、知识掌握的情况。
2、活动延伸:利用幼儿教材,复习、巩固数字4的形成及实际意义。
活动教学教案篇3
●活动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和操作活动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往往是同一过程”。平时,我班幼儿在听录音机里的故事时,听过各种人物的声音和有关动物的叫声,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这次重点培养幼儿听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听的兴趣,尝试运用听、看等感官探究问题。
2.培养幼儿初步分辨不同声音并进行对应的能力。
●活动准备
门铃若干(小狗、小鸡、小鸭),外观一样的彩色房子模型四个(其中一个是干扰)。
●活动过程
1.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声音的不同。
师:今天有几只小动物来看咱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了。你们快来看一看,都有哪几只小动物来了?
幼:小狗、小鸡、小鸭。
师:小动物可喜欢小朋友了,它们特别想和你们做游戏,你们快来和小动物们做游戏吧。但是玩完游戏后要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幼:小动物能响。
师:小动物都能发出响声,它们的声音一样吗?
幼:小狗是“沙沙”的。
幼:小鸡是“咣当咣当”的。
幼:小鸭是“叮当叮当”的。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门铃声音,用操作尝试的方法分辨不同的声音。
师:三只小动物是特别好的好朋友,它们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建了三栋一模一样的房子。可是房子一模一样。小动物们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家。于是他们的'妈妈就想了个办法,把每座房子都装上门铃,每家门铃的声音都不一样,每只小动物身上都带着一个和自己家门铃声音一样的门铃,这样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了。现在,你们赶紧猜一猜,这几座房子都是谁的家。
幼儿晃动手中的小动物,将小动物身上的声音与各房子的门铃声相对应。幼儿猜出门铃声后,教师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小动物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晃动小动物。
3.听声音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鸡、小鸭、小狗已经和小朋友们玩了很长时间游戏了,他们的妈妈想让自己的宝宝回家休息一会儿。现在,请小朋友听到门铃声后将动物宝宝送回家,可千万别送错家哟。
动物妈妈晃动门铃叫小动物回家,幼儿送小动物回家,教师个别指导。
4.巩固幼儿经验,再次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动物们可喜欢小朋友了,他们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动物再领回来,每个小朋友领一只小狗、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强调“一只”)
教师引导幼儿领小动物。
师:刚才动物妈妈趁小朋友领小动物的时候,悄悄地搬家了。还好,动物妈妈在搬家的时候把它们的门铃也一起带着了,咱们再来听听搬家后小动物家的门铃声音吧。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再送它们回家吧。
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送动物回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互相纠正。如,这里怎么又有小狗又有小鸡呢?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间房子到底是谁的家。晃动门铃,引导幼儿将声音进行对比。
●活动延伸
科学活动:门铃声音从哪来。
引导幼儿将门铃拆开,感受制作材料,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喜欢听、愿意讲的愿望。
2、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小老鼠皮皮,半个蛋壳实物,图片五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半个蛋壳,并运用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蛋壳)对,是半个蛋壳。这半个蛋壳象什么呀?(能力弱的'幼儿可能会模仿别人的想法,教师适当启发幼儿拓展思路。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说出这样想的原因)。
二、感受故事。
1、小老鼠皮皮它要去旅行,它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出示图一)它会把蛋壳当成什么了?(幼儿回答)
小老鼠皮皮到底把半个蛋壳当成什么?(出示图二)提问:
2、小老鼠皮皮把蛋壳顶在头上当成什么?师:皮皮把蛋壳顶在头上,哈哈,可以拿来当蛋壳帽子。走着走着,前面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没有桥没有船,皮皮会想什么办法呢?皮皮会把蛋壳当成什么呢?(出示图三)
3、小老鼠聪明,它一下子就想到头上的蛋壳,拿下来放到河里,蛋壳轻飘飘,一艘小船开动了!小船划呀划,一会划到河对岸。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啊?下山怎么办?它会把蛋壳当成什么呢?(提示:要是有辆小车多好呀?出示图四)
4、皮皮坐上蛋壳车,划下高山坡,皮皮心里真快活。皮皮回到家?它会把蛋壳当成什么?(出示图五)你们看蛋壳怎么了?为什么会碎的?(幼儿回答)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师完整讲故事。
提问:皮皮聪明吗?它把半个蛋壳当成什么?为什么要把它当成小车呢?
皮皮把蛋壳拿下当椅子坐,不小心跌了一跤,蛋壳怎么样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这个故事。
2、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四、延伸部分:这个故事好听吗?请小朋友将《半个蛋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三角形独特的表现方法,并迁移己有经验装扮喜羊羊。
2、体验帮小羊卷发的快乐。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发型图、人手一份小羊图、蜡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论——故事导入激趣,三角形发型能躲避大灰狼
森林里可真热闹,羊村里住着许多小羊,可是最近有件事让小羊们很担心,有好多的大灰狼喜欢跑到羊村来抓小羊,这可怎么办呢?小羊们说:“我如果能像小刺猬一样把自己的羊毛变成尖尖的刺就不怕大灰狼了。”忽然聪明的喜羊羊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急急忙忙就出门了,你们猜猜喜羊羊去了什么地方?(理发店)
原来喜羊羊决定去理发店里烫个发型把自己伪装起来保护自己,让大灰狼认不出,这样狼就抓不到羊了。
二、讨论演示——了解三角形的表现方法
1、喜羊羊走进理发店,理发师:“你要烫什么发型?”
喜羊羊:“我要在头上烫尖尖的发型,吓跑大灰狼。”
我们一起用小手做一个尖尖的三角形样子:食指哥哥碰碰头,大家变成好朋友,就像尖屋顶一样。
2、喜羊羊烫卷发:理发师用三角形夹子给喜羊羊烫卷发。
重点讨论:三角形画法
先画一根斜斜的刺,再画一根斜斜的刺,见面碰碰头,最后拉拉手。
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在小羊头部画三角形。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烫烫三角形的卷发,夹子夹好后可以涂点不同颜色的药水,让卷发更好看。
小结:三角形的夹子本领大,可以给小羊夹出特别的发型。这样小羊的头发就能保护自己,吓跑大灰狼。还可以卷出三角形、圆形、方形、半圆形各种卷发,真漂亮!
三、学做理发师给小羊烫卷发——用三角形以及已积累的各形状画卷发
1、出示各种流行发型图片,都有些什么发型?(圆形、三角形、方形、半圆形发型)
喜羊羊的朋友也要来烫卷发,你们想办法帮一帮小羊们,让他们的身体能够烫出各种不一样的发型。
2、鼓励幼儿在小羊的头部用三角形夹子烫发,身体上用不同形状的夹子给小羊烫卷发。
3、提醒幼儿夹子夹紧才能把头发烫卷。没夹紧的地方烫不出漂亮的卷发哦。
4、找一找有没有地方没有烫到,把小羊身体的空白地方烫卷发。
指导语:夹夹夹,卷卷卷,我给小羊烫卷发,头部尖尖三角形,身体羊毛发型多,保护自己本领大。
四、分享经验——介绍自己作品,体验帮小羊卷发的快乐
1、寻找同伴不同的卷发形状,体验帮助小羊烫发的快乐。
2、故事延续:喜羊羊和他的好朋友们都烫了卷发,大灰狼认不出小羊,一只羊都抓不到了,于是灰溜溜地逃跑了,羊村的`小羊们又快乐地生活在森林了。
提问:什么形状的发型是尖尖的?尖尖的头发为什么大灰狼会害怕?(三角形)(因为会刺人,扎人)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活动教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体会儿歌短小精练、词汇丰富的特点。
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照儿歌的重复结构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儿歌的后半部分,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3.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二、活动准备
布置“圆圆”的家,里面有各种圆形的物体。儿歌范文、投影仪、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邀请幼儿到“圆圆”家玩,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活动,体会圆的.特点和用途。可以看有关圆形物体的图书和图片,和同伴玩球,玩车轮,玩其他圆形玩具。
(二)集体讲述,交流玩法和经验。“圆圆”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玩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玩的,“圆圆”家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些什么特点。
(三)欣赏儿歌,谈谈自己的体会。指导语:“儿歌里说了几样圆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圆的车轮怎样动?儿歌里用了哪些动词来形容它的动作?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词形容车轮的动作。”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儿歌里新运用的动词,进一步认识儿歌的结构特点。
(四)学习朗读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续编儿歌,扩展想像力,发展创造力。
1.请幼儿把所看、所想到的有关圆形的物体画出来。指导语:“还有什么物体是圆的,儿歌没有提到的?我们把它画下来,编成一首儿歌,看谁想得多,编得好!”
2.请幼儿依据自己观察得来的经验和画好的作品尝试续编儿歌的后半段。鼓励幼儿用形象、生动、贴切的动词来描述这些图形的物体,掌握儿歌的句式特点,要讲清楚:圆的什么,它能怎样动起来。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小物体做仿编的示范。
3.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胆创编。
鼓励幼儿不把眼光局限在室内或“圆圆”的家,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大胆想像,创编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诗句。
(六)结束 让幼儿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大声地在集体面前朗读出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老师把幼儿的朗读录下来,最后放出来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教幼儿认识圆柱体和球体,了解圆形物体的用途。
艺术:用圆形的色纸拼贴各种物体,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
语言:进行动词归类,看看在这首儿歌里我们用了哪些动词,还可以怎样运用。听故事《圆圆和方方》,了解圆形和方形的作用,懂得骄傲、居功是不可取的。
健康:开展“我和圆圆做朋友”的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各种圆形的体育器械创造各种玩法。
活动教学教案篇7
课 型:品读课
主导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创意: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说话
?紫藤萝瀑布》选自宗璞的《铁萧人生》,是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性散文。当时作者积个人悲痛和历史阴霾于心中,在庭院中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之美好和永恒。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紫藤萝,突出了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抒发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是本文教学的成败的关键。基于本文抒情性的特点,我将教学设计成“品读课”。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 可分为三个板块:理解——品味——感悟。用朗读来贯串这三大板块,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激活学生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
课前30秒视频(花繁叶茂的紫藤萝)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追踪作者的心灵轨迹,感悟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由衰到盛,使作者陷于凝思而顿悟,又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一、 理解:
1、 放朗读录音。
2、 学生朗读,标记描写紫藤萝树和紫藤萝花的语句。
3、 学生按句式说话:
“ 这句话,写出了 。”
教师择要加以引导: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期终极”
——藤萝生长的繁茂
b.“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藤萝色彩的跃动
c.“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又一个张满了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盛开的藤萝花的形状,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囔囔。
——花开之闹,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教师小结:作者对藤萝花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4、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请学生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词。
花 花 花(看、忆、思)
5、 学生讨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文主旨。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 教师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借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活的喜悦”,次写花受到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思花则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可以说紫藤萝花启示了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 品味
1、 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朗读指导:读出凝思后的彻悟,彻悟后的轻松、愉快。语速舒缓而稍快,语调深沉而略有上扬。
3、 指名读(或各读)
4、 品味
①品味语言。设疑讨论:
a.作者描写藤萝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按照“写 ,运用了 修辞方法,既表现了 ,也隐含着”格式说话。
教师择要引导:
——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见其终极”,“不停地生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花繁叶盛,也隐含着生命的长河是无休止的意蕴。
——写花朵儿“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烂漫情趣,也隐含着生命的喜悦、生活的美好
②品味构思。设疑讨论:
b.文章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处“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构思布局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教师点拨:开篇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奇制胜,未见其树,却已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结尾处“不觉得加快了脚步”与首句呼应,是由于作者有了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才得以从个人的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解脱出来。“停住”到“加快”是“凝思”到“彻悟”的心灵历程的外泄,是质的飞跃。文章言尽而意未穷,把我们读者带入了沉思之中。
③品味情感。本文感情浓郁,情感流露婉曲有致,情景交融。设疑讨论:
c.“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露作者怎样的情思?
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人亦如花,时代的河流至今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绽放人生之花,描绘人生的绚丽和灿烂。
5、 小结,板块过渡:
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
三、 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
a. 生,就是美。
b. 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
c.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 走向低谷,再创新高。
f. 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
g. 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
四、 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每个人都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
五、课外练笔:
细细观察一种花,边看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活动教学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毛毛虫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好奇、害怕等反应。然而,大多数幼儿可能并不知道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于是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毛毛虫”,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帮助小班幼儿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幼儿在一边游戏一边讲述的`过程中,理解故事,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了解《毛毛虫的故事》的大意。
2.学说量词:个、根、片。学说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黄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绿树叶。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苹果一个、香蕉两根、树叶三片(布置成苹果园、香蕉园、小树林的场景),纱巾一条。
2.幼儿已看过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
3.录音机,音乐磁带,自制故事图书。
活动过程
一、律动:毛毛虫热身操
师:毛毛虫们,跟着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吗?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跳个舞吧。师、幼随音乐一起做“毛毛虫热身操”。
二、情景游戏:毛毛虫的故事
师:毛毛虫的肚子饿了,让我们一起去找吃的东西吧。
1.毛毛虫的第一天。毛毛虫姐姐(师):毛毛虫和姐姐一起来到苹果园,每条毛毛虫吃一个苹果。幼儿“爬”到“苹果园”,将一个苹果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贴一边说:我找到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吃掉了。
2.毛毛虫的第二天。师: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到香蕉园里,每条毛毛虫吃两根香蕉。幼儿随老师一起爬到“香蕉园”,将两根香蕉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贴一边说:我找到了两根黄香蕉,啊呜啊呜吃掉了。
3.毛毛虫的第三天。师: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到小树林里,每条毛毛虫吃三片小树叶。幼儿随老师一起爬到“小树林",将三片树叶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做一边说:我找到了三片绿树叶,啊呜啊呜吃掉了。
三、结合游戏经验讲故事
1.自由交流。师:毛毛虫,你们吃饱了吗?能说说这三天吃了什么吗?幼儿在交流中学说“第一天找到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黄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绿树叶”。
2.读大图书。出示自制的图书,师:姐姐编了一个故事,名字是《毛毛虫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幼儿边看图书画面边听教师完整地讲故事。
3.提问。师:毛毛虫们你们吃饱了会怎么样,将来会变成什么呀?
四、表演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师:毛毛虫吃饱了,也累了。让我们休息吧!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将纱巾披在身上变成蛹,然后听音乐慢慢变成蝴蝶飞起来。师:蝴蝶们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戏吧!师生听音乐做蝴蝶飞的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教学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 蒙氏教学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