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我们可以清晰地设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案的编写过程促进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们与环境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我们与环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2、让学生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每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小卫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议到悟的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打开思路
搜集、了解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先列举一些身边的环境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乱丢废弃的电池、乱丢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使用过多、宠物随处大小便、河流中的水变脏变臭、雾霍问题、噪声污染。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很多环境问题可以去发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不同的地方,如学校、社区、快餐店,了解环境问题;还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如现场观察、读报、上网、看电视、昕广播、采访群众,了解环境问题。
在搜集环境问题时,可让学生制作一些小卡片,方便课中交流。还可以拍一些照片或从报刊中剪一些图片,便于交流时让其他同学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
2、细化交际话题,明确如何“围绕话题”展开交流
本次口语交际要让学生能“围绕话题”展开交流,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明确要求。如,交流“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这个话题时,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细化处理,可先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简单、大致的分类,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并在黑板上画上一个个圈表示不同的分类。再从以上分类中选取一个类别,如垃圾污染,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污染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判断所反映的问题中,哪些与垃圾污染有关,并将反映垃圾污染的小卡片或图片贴到黑板上垃圾污染这一类里。这个过程既能引导学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也能让学生明白要围绕话题交流。如果有学生说到的问题与垃圾污染没有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归到相应的类别中去。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围绕话题”交流会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
交流“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时,不要泛泛而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如,塑料污染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提出一些简单易行的做法。如,“超市购物时用布袋,不用塑料袋”“外出就餐时,少用或不用塑料打包盒”“回收利用一些废旧的塑料制品”。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如,讨论解决塑料污染的办法时,学生可能说了塑料污染的危害,这样的发言就与话题的关系不大,遇到这样的发言教师就要及时纠正。
3、归类汇总,选出保护环境的小建议。
在汇总保护环境的做法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总结、提炼自己的发言,将发言归类汇总。如,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进行汇总,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做法进行汇总。在评选保护环境的十条小建议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人选的标准。如,能不能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是不是简单易行?有了评选的依据后,再组织学生将不同的做法(这些做法也可做成小卡片)集中到一起,或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筛选,可让学生说一说入选或不选的理由。最后,让学生把选出的十条建议誊写在一起,或汇编后打印出来。
把小建议张贴在布告栏里,可能要与相关的管理员沟通协商,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这也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在正式张贴之前,可引导学生根据建议对象,想一想把这些建议张贴在哪里的布告栏里比较合适。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交际成果落到实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口语交际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收集学生眼中的环境问题,可结合教材图片,从垃圾分类、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过度砍伐这几个角度去搜集相关资料。
2、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观察图画,引发思考。
(1)出示图片进行对比。
①出示美好环境的.照片。
②出示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图片。
4、引出教材的四幅图片,大致了解图中分别呈现了什么环境污染,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板块二观察图片,引发思考
1、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中的内容。
内容提示
图1:地面上都是随处丢弃的饮料瓶
图2:被污染的河流
图3:工厂烟囱排放出滚滚浓烟污染了大气
图4:一片森林里砍伐了很多树木,森林里树木越来越少。
3、小组交流讨论以下的问题。
提问引导
(1)我们身边存在哪些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4、请学生在全班进行发言,并出示讲述者与倾听者的要求。
内容提示
讲述者: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倾听者:判断讲述者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5、发言后,组织学生对发言者作出评价:她的发言是否属于环境问题,是否说清楚了为什么要关注这个问题?
板块三课堂小结,激发情感
1、过渡:大家的意见都不错,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选出十项简单易行的措施,印成《保护环境的十条小建议》,张贴在班级、社区等地方。
内容提示
所列举的环境问题一定要与我们自身关系比较密切,最好是亲身经历或感受很深。
2、注意借助“泡泡”提示语启发学生,如: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没有及时关闭电源,复印纸使用泛滥等造成资源浪费。
3、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建议,使建议更加合理,方便施行。
4、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反思总结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是本单元课文主题的一个升华。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祖国风景的美丽多姿,那么如何使美丽保持下去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环境。
口语交际重在“说”,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尽情说,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在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各种污染环境、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在学生“说”时,教师也要认真听,并及时纠错。
本次口语交际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不是一句空话,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基于这一认识,整堂课的情境设置均围绕环保问题展开,教师尝试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然后自设情境,力求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在自设情境中自我反思,从而迁移到生活中。
我们与环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有分歧时,正确与他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小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难点】
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2、我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十分茁壮。
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提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3、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想法吗?(生自由交流)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设计意图: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供应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降低了本情境的难度。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班内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
生: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生:人们随便扔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火。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记得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爱护环境不仅要开口说,更要学会动手做。那么,我们就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吧。
2、学生合作交流制定《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看见垃圾时,要主动捡起丢进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要把电灯关上。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5)随身携带环保袋,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
(7)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少开车,多骑车。
(10)不向河里排放污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挑战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会给地球带来灾难。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
(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与环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学过程
一、新闻激趣,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与环境相关的新闻。(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1、读一读:理解“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
2、自读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你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情境一:你和同学一起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余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进行垃圾分类,你打算怎样去劝说他?
2、想一想,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小组内交流。
(2)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要求:说——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四、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学生合作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1)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分类存放垃圾。
(2)出门自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3)不往河水里扔废弃物,杜绝水污染。
(4)随手关灯。
(5)尽可能地使用节能灯照明。
(6)倡导绿色出行,尽量以步代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高或过低。
(8)不在公共场所乱写乱画。
(9)节约用纸,提高纸张利用率。
(10)购物时使用布袋,不用塑料袋。
五、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各小组交流结束后,将意见综合起来,选派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其他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等方式灵活运用。
六、总结话题,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慢慢累积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威胁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灵。地球是大家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与环境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在优美和脏乱差环境中人的不同感觉,喜爱优美、舒适的环境。
2、了解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能以自己的行动积极保护周围的环境。
3、积极参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与家长一起去拍周围优美和脏乱差环境照片,或收集图片资料并张贴在展示纸上。
2、幼儿调查环境记录。
3、《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出示师幼共同收集和拍摄的资料。
(1)讨论:这些资料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分类并调整:按幼儿喜欢与不喜欢进行分类。
(3)请幼儿说说大家都喜欢的环境是哪些地方,讨论这些地方都有些什么特点。大家不喜欢的环境是哪些地方,讨论这些地方都有些什么特点。
2、体验对两种不同环境的喜爱与厌恶的情感。
(1)播放不同环境的录像让幼儿观看。
(2)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优美环境的喜爱之情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3、分组讨论环境受到污染的原因,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小结。
4、鼓励幼儿从自己做起,提出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方法画下来。
(1)讨论并记录自己的方法。
(2)把幼儿的记录贴在制定处、相互分享。
活动反思:
这几年因工作需要,读了一些好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完善着我对教育教学的感受和思考。做完4年班主任后,我有一个心得:“教育是永远的虔诚的爱。”那时,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小有经验又一腔热血,赢得家长和同事的认可。自此我笃信,耐心、恒心能感化、磨练孩子的品行,一切便可随之展开。因而,在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时,我再一次得到印证:教育需要唐。吉坷德精神。唐吉珂德的真正精神,便是毫不怀疑的信仰和永不放弃的追求。在读完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我领略到美国人的理性之光,雷夫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真挚,而且爱的理智、爱的坚持。他为学生做的任何事,有准则、有规划,有执行力、有意志力。他在道德的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并行不悖中力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运动,看电影,旅游,戏剧,摇滚这些教学组织形式闲散的活动在雷夫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无一不是兼具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和品格养成的目标。
雷夫老师在其26年的教育生涯中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创新。即便不擅长的艺术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也是很有招数,真是全能之师,因而对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他反对标准化测试,但他在学生的阅读培养中,从培养阅读的热情,到大人的指导,阅读环境的营造,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直至读书心得。教育的科学与艺术得以完美的引用。从语法教学,每周作文,每月读书心得直至平装书创作。当学生对这件事充满热情和兴趣,又有知识技能的装备,要完成一件又一件有挑战有成就的奇迹就有可能。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这值得好好做”。
坚持做好一件事,至臻至善;在一间教室为这一年级的学生坚持做好一系列事, 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与环境教案篇5
活动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为保护环境所应做出的努力。对学生来说,身边的环境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试着去探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方法。学生仔细回想耳闻目睹的种种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出来。教师实时引导,让学生说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次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关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自己的认识。
2.激发表达的欲望,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同学分享。
3.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判断出他们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4.学会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5.能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能说出身边的环境问题,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了解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懂得关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提前搜集关于各地环境问题的材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学生:
2.提前准备好发言稿,并尝试先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生2:环境问题真是令人痛心。我们一定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还人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导入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小结:同学们的认识很准确,环境问题真是触目惊心,几乎要引起大家的公愤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这些环境问题,并为改善环境出谋划策。
二、读一读,领会要领。
1.读一读教材中的说明文字,出示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路。
过渡:教材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美好的环境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图片中展示的就是各种破坏人们生活环境的现象。同学们先看看这几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思考: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现象会带来怎样的恶果?
(4)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引导学生再次观看四幅图片,指名学生讲述画面内容。
图一:这张图片反映的是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污染空气、土壤、水体,还能传播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图二:这张图片反映的是水污染问题。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而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图三:这张图片反映的是空气污染问题。工厂的废气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出,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这些废气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的体内,有的会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地危害人的健康。
图四:这张图片反映的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指的是没有“利用价值”而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固体废弃物产量大,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有些固体废弃物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危害。
3.引导学生说说观图、说图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要点。
小结: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废水、废气等随意排放都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搜集这些方面的图片、新闻,了解各地的环境问题,会使我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而通过相关了解,我们会增强环保意识,更加关注环保问题。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三、说一说,交流看法。
1.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交流情况,并适时点拨、指导。
2.汇报展示,集体互动。
(1)指名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做哪些工作?做了之后有什么效果?)
(3)引导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提出意见。(同学的发言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
(4)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或指出不足之处。
生:在我们小区旁边的那条马路上,各种废纸、塑料袋随处可见,环卫工人根本打扫不及。明明马路边就有垃圾桶,有些人就是不把垃圾丢到桶里。
师:你真实地讲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这值得大家深思。
生:去年“十一”黄金周后,我在网上曾看到过这样一组照片:个别景区垃圾成山,景区工作人员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才清理完。
师:是的,节假日后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乱扔垃圾。
生:我家乡的工厂将工业废气排到空中,污染空气,原来湛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师:听了你的讲述,我们的内心也十分悲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我有一个小建议,政府制定一些规则,对破坏环境的人进行严厉处罚。
我们与环境教案篇6
活动内容:我们喜欢的环境(社会)
教学时间:第十一周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到社区中观察周围环境,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环境状况
2.与同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分享各自的经验。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提供做调查记录的纸张,幼儿自备蜡笔、铅笔、水彩笔等用具。
2.与周围社区联系,支持幼儿的调查活动。
活动过程:
1.调查前谈话。
(1)请小朋友分组商量调查的地点、方法、怎样做记录等,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设想自己小组的活动策略。
(2)建议幼儿大胆到不同的地方进行调查:如菜市场、公园、马路、住宅小区等。
(3)鼓励幼儿能在调查中积极观察、询问,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调查环境。
(1)鼓励幼儿大胆向周围成人询问,了解环境状况的有关问题。
(2)引导幼儿将调查到的现状用绘画、符号、图表等做记录。
3.调查情况交流。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小组调查的地点、调查到的情况等。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记录的调查情况并说说自己调查后的感受。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调查记录布置在活动室里。
我们与环境教案6篇相关文章:
★ 保护环境教案5篇
★ 爱护环境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