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优秀教案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应在教案中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前班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学前班优秀教案5篇

学前班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使幼儿了解龋齿的危害性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

3、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担心害怕,学会保护新长出来的牙齿。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若干幅,牙齿模型一个,牙刷一支,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牙齿及其保护的。

谈话: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们来猜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师说谜语幼儿猜。谜语:《牙齿》

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

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数牙齿

(1)教师把准备好的小镜子发给幼儿,请幼儿拿着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数一数自己有几颗牙?

(2)观察自己的牙齿,看看有几颗牙齿掉下来?其他的牙齿怎么样?

3、画牙齿。

谈话:小朋友,镜子里的你笑的真灿烂,请把那口洁白的牙齿画下来吧。

(1)幼儿动手绘画,

教师观察指导。

(2)挑选幼儿优秀的作品到讲台前展示。

二、观察牙齿,了解龋齿及其危害。

1、图片展示,引出话题

给幼儿观看一组龋齿严重的形状图。

谈话:“变黑、变坏或者补洞的牙齿是怎么回事?—龋齿

2、观察牙齿,找出龋齿。

请幼儿相互观看别人的牙齿或者照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长龋齿?

3、了解龋齿的危害。

先请长龋齿的小朋友谈谈为什么会长龋齿?长了龋齿感受是怎样的?

讨论:龋齿会给我们带来那些危害?得了龋齿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4、龋齿的预防

启发幼儿讨论,怎么保护好牙齿不得龋齿呢?

老师总结: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晚正确刷牙;健康饮食少吃糖;饭后漱口不可少;牙齿定期去检查。这样你就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5.朗读快板诗《预防龋齿》:

牙齿健康人人夸,

健康的牙齿人人需要,

小朋友要记牢,

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做到:

牙齿早晚正确刷,

饭后漱口要干净,

健康饮食少吃糖;

牙齿定期去检查;

只要坚持能做到,

牙齿肯定会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三、了解换牙。

1、分别让大家看一看,班上牙齿活动的小朋友,或者是乳牙已经部分脱落长出新牙的小朋友的换牙的情况,让幼儿知道现在正是大家换牙的时候,提出以下问题:

当你发现自己的牙齿活动了怎么办呢?能不能用手去晃他,让它快点掉下来,为什么?

有的小朋友乳牙还没有掉,新牙就长出来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牙齿掉了,很长时间了,还没有长出新牙,应该怎么办呢?

2、教师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换牙的知识和换牙的卫生。幼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零食,睡前不吃食物,保持口腔卫生。

3、保护牙齿:我们的东西坏了,可以再换一个,可是换过的牙齿坏了,就很痛苦的,因为换过的牙齿要跟我们一辈子,把你们保护牙齿的经验都说出来告诉大家。分组讨论,汇报。

四、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学儿歌《刷牙》,指导幼儿用正确方法刷牙。教师出示教学图片和牙齿模型,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刷牙方法: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嚼面来回刷。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用正确方法刷牙。

学前班优秀教案篇2

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观察下雨时小雨点都落在哪里。

课件、音乐、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操作图片。

活动目标

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带来的快乐。

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朗诵诗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知道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好处,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重点)

活动过程

一、播放"下雨"的录音,引导幼儿说说小雨点落下来的'声音。

提问:小雨点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小雨点都会落在哪些地方?

二、逐幅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

提问:

1、小雨点落在了哪里?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有谁?

2、花朵、鱼儿、种子喝到雨水会怎样?它们的心情怎样?学习动词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动词。

教师引导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以诗歌内容进行小结。

三、利用操作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听了这首诗歌你的心情怎样?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进行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图片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2、师幼完整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边朗诵边加动作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等带来的快乐。

四、幼儿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学前班优秀教案篇3

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录象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准备:

录象《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每组一小筐图片

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

5、没洗干净的

过程:

一、观看录象《卡在喉咙的五角星》

1、教师提问

-“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男孩的做法对吗?”

2、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他这样做了会怎样?”

“你有没有这样做过?”

3、教师做适当小结

二、看图片

1、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你吃过吗?”

2、引导幼儿讨论

-“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3、教师适当小结

三、游戏判断对错

1、教师提问

-“上幼儿园时,没有病的小红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

夏天快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

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

2、教师小结

-不生病乱吃药,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冷的东西吃多了对胃宝宝不好;玻璃球放在嘴里很危险。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自由抽取图片,并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2、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反思: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都存在着一些坏习惯,幼儿乱吃东西的现象也很严重,通过这节活动的开展,很多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不能多吃,但还有个别幼儿没有真正认识,还会经常将一些不干净的小东西放入口中,当发现班级中有幼儿肚子疼时,我们便会抓住时机幼儿乱吃东西就会有这样的后果,以后我们将会采取更有利的方法帮助幼儿们改掉身上存在的缺点,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学前班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尽量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认识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活动开始时,我首先让幼儿认识时钟上的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能够知道三根针名称、区别和作用,以便为接下来学习认时间的环节做铺垫。但是由于我操之过急,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机会来说一说、指一指、认一认三根针,这个认知的环节还不够深入,部分幼儿还不能够完全辨认三根针,导致在接下来学习认识时间的环节中,有些幼儿搞不清楚每根针的位置。另外在让幼儿学习认识整点的时候,最好是从1点整、2点整、3点整……这样以此类推,让幼儿充分体会到"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才走了一格"这个概念,在幼儿熟悉后教师可以说几个具体时间,让幼儿在自己的"自制钟"上拨一拨,认一认,巩固对整点的认识。在幼儿认识整点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分针走了半圈,时针走到两个数字的中间(半格)来认识半点"。整节活动,由于我的操之过急,虽然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了,但是还不够深入,还是教师说的较多,活动中应尽可能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说一说、做一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进步得才更快。另外,针对幼儿能力的差异,还可以请我们的家长在家中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尽快掌握学习内容。

学前班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多种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2、自主、合作的学习: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过新年》,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歌曲及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好节奏的变化。

教具准备

鼓、中镲、春联、窗花、福字、灯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小拜年》

师:这首歌曲唱的是哪个节日?歌曲中的小朋友过年的时候都有哪些活动呢?

2、师:那你们都是怎么过年的呢?

(二)创设环境,营造节日气氛(《龙咚锵》音乐。

1、师:(教师出示介绍节日东西,中国结,对联、窗花、灯笼等)"是呀,过年的时候可真热闹。大伙儿舞龙灯,放鞭炮、挂灯笼,剪窗花,吃分岁酒、贴对联、好不开心。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好多的新年礼物,你们看,这是中国结,也叫如意结,它象征吉祥如意,这是春联,它给春节带来了温暖和喜庆,上联是--,下联是--。(按节奏读)这是--,北方人在新年来临之际最喜欢在窗户上贴窗花,它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你们想不想亲自来布置一下我们的教室,让我们提早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呢?那我们就行动起来吧!"

2、师生同布置教室(放《贺新年》音乐)

(三)歌曲学习

1、师:"哇!你们的手真巧,把我们的教室布置的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这过年的时候,除了可以放鞭炮、挂灯笼、吃年夜饭、我们还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老师准备了一个节目,准备参加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来表演给大家看吧!

2、师按节奏念歌词。

3、师:老师觉得一个人表演太单调了,我想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去,你们愿意吗?那就跟我一起学习这首儿歌吧。

4、师生一起读儿歌,教师纠正。

5、师:小朋友学得真快,可是我觉得光这样读不热闹,观众肯定不爱看,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这个节目更精彩些吗?小组可以轻轻地商量商量。

学前班优秀教案5篇相关文章:

2024年学前宣传总结优秀6篇

开学前学前心得体会优秀6篇

幼儿园学前周工作计划优秀7篇

学学前的自我鉴定优秀7篇

2024年学前宣传活动总结优秀6篇

幼儿园学前宣传月总结优秀8篇

学前班活动方案5篇

学前毕业鉴定表的自我鉴定优秀6篇

学前班数学工作计划5篇

学前班科工作计划最新5篇

学前班优秀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