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美术教案模板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做好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案是时候需要写一写了,每个人在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注意过渡好每个教学环节,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灯美术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灯美术教案模板5篇

灯美术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指南》中提到幼儿艺术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玛蒂娜的舞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图书,孩子对于故事中的几条舞裙尤为感兴趣。作为教育者,我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有目的有计划的引领孩子开展相关的活动。

大班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协调,画、剪、折、粘的技能进一步熟练。本班孩子对色彩、材料的运用已有一定经验,但在制作过程中,孩子还停留在平面上的制作,而平面制作对大班幼儿来说缺乏挑战性,因此我探索利用舞裙蓬松舒展的特征,来引导幼儿学习制作褶皱,表现舞裙蓬松的特征,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美工制作水平,让孩子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跳一跳,够得到”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知道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称,学习褶皱的制作方法。

2、能与同伴互相合作,借助各种工具、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大胆装饰舞裙。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装饰的成功感,分享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借助各种工具、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大胆装饰舞裙,体验装饰的成功感。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制作褶皱,并能装饰到舞裙的各个部位。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能大概说出《玛蒂娜的舞裙》的故事内容。

2、幼儿对裙子的部位名称和款式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装饰材料:亮片、花边、彩带、颜料等。

2、裙子底版、男孩子的领结。

3、舞会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绘本内容,谈话导入情境。

1、前阵子我们一起欣赏了一个绘本故事,还记得里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玛蒂娜穿着漂亮的舞裙去参加舞会了,你们想不想去参加?

3、玛蒂娜还送来了一张邀请函,请我们一起去参加舞会。我们要准备些什么呢?

[通过提问“参加舞会我们准备些什么呢”,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示范如何使用各种材料装饰舞裙。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做舞裙的布料,一起来看看。

[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2、了解舞裙不同部位的名称。

师:一条舞裙的哪些部位可以来装饰呢?

3、发散思维,唤醒幼儿已有装饰经验。

师:你们准备怎么来装饰舞裙的这些部位呢?

4、介绍、示范褶皱的制作方法

师:老师装饰了一个裙摆,看看是怎么做出来的?

[出示褶皱范例,让孩子观察褶皱的外形特点,启发幼儿说一说制作方法。]

师:这样折出来的效果叫什么呢?儿歌教学褶皱:边缘粘粘牢,后面往前折,用力压一压,后面往前折,用力压一压。

师:我们除了把褶皱装饰在裙摆上,还可以装饰在舞裙的哪里呢?

[引导幼儿发现褶皱可以装饰在裙子的各个部位。]

师:还有一件事要提醒你们,玛蒂娜有一个要求,舞裙上面必须有褶皱,才有资格入场哟!

[激发幼儿运用褶皱装饰裙子的兴趣,突破本次活动中的技能难点。]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一男一女小朋友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2、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向后面的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舞裙。

四、评价:

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女孩子们穿上舞裙,男孩子们带好领结,带着你的舞伴去参加舞会吧。

[在音乐中孩子们翩翩起舞进入活动高潮,让孩子深深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的乐趣。]

活动总结

活动前,通过欣赏绘本故事“玛蒂娜的舞裙”,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裙子、舞会的认识和经验,我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丰富与铺垫。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从绘本故事引出情境,再到邀请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参加舞会这个线索贯穿活动的始终。

在这节课中,我把技能融合在重点中,难点主要是放在了同伴之间相互商量与合作上面。在讲解示范舞裙装饰时,我能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提炼、小结,拓展孩子思维,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材料,了解多种装饰的方法。《指南》中提到孩子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支持和引导孩子从原有水平向更好水平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活动过程的乐趣与成功的愉悦感。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孩子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大胆装饰舞裙。

这次的活动并没有结束,接下来我会把孩子们的舞裙用衣架进行舞裙展览,然后在美工区继续进行舞裙的设计与制作,并与游戏区相结合,让幼儿进行表演、展示,进一步培养、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灯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景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理解用图像认识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课本第22页例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把表格填写完整。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能否用图像来表示这两种量的关系?

(4)你准备怎么观察图,说出图中各点的含义。

(5)通过连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怎样利用图,根据表格中的一个数值在图上估计出它所对应的数值。

2. 分4人小组研究讨论提出的问题,并完成题中(1)、(2)、(3)的问题。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4.通过讨论总结出:

(1)用图的形式可以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

(2)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3)利用图,可以进行一些估算,解决一些问题。

二. 巩固应用,加深体会

1.先独自完成第22页试一试。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提示同学们以时间为横坐标,路成为纵坐标描点,(1,90)、(2,180)

如果学生完成的很好的话,可以加深讲解,这是应用正比例函数的描点法画图。

并且列出方程y=kx;

2.课堂作业:第23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3题。

灯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初步了解国画,感受我国著名的国画画家齐白石老爷爷的作画风格。

2.在画面中,尝试和探索虾儿多样的组合排列,体会画面安排和构图美。

【活动准备】

齐白石作品图片若干张;国画虾的绘画步骤图解;宣纸、毛笔、调色盘、国画颜料、墨、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形式导入。

师:“驼背老公公,胡子毛烘烘,热火锅里去洗澡,青袍换成大红袍。”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说谁呢?

二.展示齐白石作品。

师:画上有什么?

幼:虾。

师:虾儿生活在哪里呀?你喜欢这些画么?为什么?

幼:喜欢。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

幼:用毛笔画的。

师:我们小朋友以前画画用油画棒、彩笔、铅画纸、白纸画,这种画叫国画,国画有它特殊的工具。

分别出示毛笔、国画颜料、宣纸、墨、水并向幼儿一一介绍。

师:小朋友知道这些可爱的虾是谁画的么?

幼儿1:画家画的。

幼儿2:不知道。

师:这些画是我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齐白石老爷爷画的。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虾体晶莹剔透、笔笔传神,所以称得上是画坛一绝。也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齐白石老爷爷的画显示了画家非凡的功力。

师:欣赏了这么多幅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谁愿意告诉老师虾儿长得什么样?

幼儿1:像驼背老公公,身体是弯弯的。

幼儿2:虾的身子是一节一节的;尾巴像飞机;尾巴也有点像小扇子。

幼儿3:头上长着刺;还长着两个大钳子像螃蟹,长着长长的细细的胡子。

三、观看课件:动态的虾。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虾在水中是怎样游的。

幼儿1:虾在水中一跳一跳的。

幼儿2:虾在水中弹跳的很快。

四、观察作画的方法,了解画虾的步骤。

师: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太有趣了,小朋友想不想画?先看一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教师演示画虾的步骤:先用淡墨画虾的头部,再用淡墨画虾的背部直至虾尾,用浓墨点头刺再勾画虾的足,然后用重墨点眼睛再勾画虾的钳,最后用淡墨勾画虾的须。

五、幼儿练习运用毛笔大胆画虾。

教师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欣赏展示。

1.幼儿自由交流评价作品。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好在哪里。

3.把幼儿作品展示在作业栏里。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鲫鱼的结构特征、色彩以及鱼鳞的形状、排列方式,能表现出鱼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水笔线描画的方式大胆表现。体验用银色表现出鱼的光泽带来的美感,感受绘画的乐趣。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黑色水粉纸、银色水笔、鲫鱼、范例图片1套。

2.经验准备:在班级自然角投放鲫鱼,幼儿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认识鲫鱼,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1.认识鲫鱼的基本外形特征。

师:我们班养了鲫鱼,小朋友都见过鱼,鱼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片1并小结:鱼有头、身体、尾巴三部分,头上有眼睛,身体上有鱼鳍。

2.观察鱼鳍的形状师:鱼靠什么在水里游呢?鱼鳍长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幼儿观察鱼有背鳍、胸鳍、腹鳍、尾鳍,并且形状也各不相同。

二、观察鱼鳞的色彩、形状和排列方式,学习鱼鳞的画法鱼是什么颜色的?身体表面长着什么(鱼鳞)?

1.师:让我们仔细看看鱼鳞的样子。(出示图片2。)小结:鱼鳞像个圆形,一片一片的,亮闪闪的。

2.师:鱼鳞一片一片怎样排列的呢?(出示图片3。)

3.学习画鱼鳞:教师画出第一排鱼鳞,请幼儿画出第二排鱼鳞。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师:今天我们用这种银色的水笔画画,可以画出亮闪闪的鱼鳞。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引导幼儿添画。

师:水里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鱼,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4、5、6、7。)我们还可以添画些什么(石头、水草、贝壳、珊瑚等)?

3.幼儿作画,图片欣赏自动播放,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展示全班幼儿作品,共同欣赏,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鱼。

活动反思:

1、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我始终强调学生要注意安全,比如手工锯十分锋利,锤子使用不好就会伤到手。在注意安全的同时还要讲究效率,在锯切和钉瓶盖时用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其它地方学生都可以较顺利的完成。

2、在制作过程中,个别学生反映做刨柄时画线弧度掌握不好,画的线不够圆滑,锯切时手工锯也不太好使。我便巧妙运用启发式,对照屏幕师生探讨分段锯切的方法,并进行示范指导。这样,不但化解了学生的制作难点,同时也轻松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3、在教学生制作鱼鳞刨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做鱼鳞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并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灯美术教案篇4

活动意图:

玩色活动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不同的玩色方法总是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本活动旨在突破单一的色彩工具,提供多种材料,尝试将水粉颜料与拼贴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以多种技法使用,让幼儿感受由此带来的奇特的画面效果,在富有想象的画面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活动目标:

1.学习在纸上进行颜料流淌、拓印的方法,体验不同作画方法的快乐。

2.感受不同动态的姿势变化,能运用图形进行拼贴,会弯折一下表现肢体的弯曲。

活动准备:

黄色、紫色、红色等颜料灌在眼药水瓶里,钢丝刷,大小不同的黑色圆形、长方形,抹布,8开的白纸,塑料封膜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游戏《手拉手儿走走》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手拉手儿走走,拉着手儿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看谁先蹲下。放开手儿跑跑,放开手儿跑跑,跑跑跑,跑跑跑,看看谁先停下。

二、学习在纸上运用颜料流淌、拓印的方法来表现颜色宝宝的运动。

1.黄色颜料宝宝想在纸上做走的运动,看它是怎么走的:先把瓶子用力一挤,颜色宝宝就被挤在白纸上,然后拎起纸的一边,颜料宝宝就会向下走啦,当快要走到边上时,换另一边拎起来,颜色宝宝就会改方向走一走,我们换不同的方向拎起纸张,颜色宝宝就会到处走一走。可不能颜色宝宝掉在桌上哦。

2.刚才老师是怎样让黄色颜色宝宝走起路来的?蓝色颜色宝宝也想在白纸上走一走,谁想上来试一试?

3.红色宝宝在盆子里,想出来跳一跳,请钢丝球亲亲红色宝宝,然后让它在纸上空地方跳一跳。

三、感受颜色的晕染美,并进行画面想象

1.颜色宝宝累了,要休息了,给他们盖上透明的塑料被子,抹一抹,颜色宝宝快快睡。颜色宝宝有什么变化?

2.这五彩缤纷的画面像什么呢?

四、感受人物运动的不同动态,运用图形变化粘贴

1.瞧,有一个小朋友正在这美丽的地方当成舞台在跳舞呢,一起学一学。我们跳舞时还会有什么动作姿态呢?

2.谁愿意上来用图形把他的动作摆出来呢?他是用什么方法让这根直直的纸条变成弯弯的?

五、在音乐声中幼儿尽情地操作,享受创作的乐趣

旁边桌上还有许多颜料宝宝呢,请小朋友让颜色宝宝走一走,跳一跳,然后摆一摆、贴一贴你跳舞时的姿态。

六、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将作品展示在活动室,可以让孩子自由摆一摆。

灯美术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阴天,下雨?···)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太阳很好,朝霞很漂亮;阴天,暗沉沉.的;有雾,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

(2)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1)出示西斯莱的作品《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绘了什么景色?给你什么感受?画家是如何表现的?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

感受?

(3)出示雷诺阿的作品《拿喷壶的女孩》。画面中哪个地方最吸引你?画家是怎样表现的?(4)雪给你什么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时的情景。雪给印象派的画家毕沙罗什么感受呢?展示毕沙罗的作晶《歌剧院大街:清晨雪景》。请学生说说画家是用了什么色调来表现清晨雪景的,飘飘扬扬的雪又是如何表现的?(5)将几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找找作品中用笔、用色的共同点,并进行总结。教师总结:印象派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色彩并列的画法,画面中出现了明照的笔触,欣赏印象派绘画时需要在一定距离j't、去观看,这样才能将并列的色彩通过观者的视觉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丽明亮,-4.尝试表现,技法体验。(1)展示莫奈的《睡莲》,让学生分析画中不同的笔触,并说说这些笔触用在了画面的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点的笔触一一睡莲;竖的笔触——水面;横。的笔触——远处莲叶;醢线的笔触——近处莲叶。笔触变化丰富,因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灯美术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

成长路上的灯作文精选8篇

灯市场调研报告6篇

做元宵灯作文推荐6篇

灯市场调研报告最新7篇

点一盏心灯作文参考7篇

关于灯的演讲稿500字6篇

美术雪教案模板5篇

小班教案语言教案模板5篇

关于吃的教案中班教案模板5篇

科学教案模板5篇

灯美术教案模板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