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写的时候,你们务必要考虑与时俱进,我们在写好教案之后都是可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的,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__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1.观察比较。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
师:想一想,路程与时间的比可以表示哪个量?(速度)
2.归纳:什么叫比?(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在比较分析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联系,加深对同类量与不同类量比的意义的理解,对比的概念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练习: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 0.4:0.16; :8。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比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讨论后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填写下表:
联系
区别
比
前 项
:(比号)
后项
比 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3.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条件和要求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两个相比的量是同类量吗?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发现是同类量的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2)提问:小敏所花的钱数和练习本数之比是( ):( ),比值是( )。
请学生思考这两个比的量是同类量吗?比值表示什么意思?(所花钱数和练习本数是不同类的量,比值表示单价。)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比例打下基础。
2.p49“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未知的前项或后项是怎样求出的。(引导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求出未知的前项或后项,归纳一般方法:前项=比值×后项;后项=前项÷比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十一第1题。
(1)请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后项是有顺序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量与数据之间必须一一对应;第(3)题请学生说说比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数量。)
(2)提问:你还可以写出哪几个比?说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多个量的比。)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从量与量的关系这一角度去认识比,明确两个量(多个量)的比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深化对比的认识。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理顺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了什么内容,反思自己知识掌握情况。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 类 摄入量/克 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 50
奶类和豆类 450
鱼、禽、肉、蛋等类 600
蔬菜和水果类 900
谷类 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初次探究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产生共鸣
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播放足球比赛录像片断)
2.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初次探究
刚才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的一名队员罚球球进了,你看到了吗?高兴吗?是啊,真是太高兴了,不光你们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
今天,我正好有一个关于罚球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投影表格)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2
10号
18
13号
43
是这样的,某校足球队,在一次十分重要争夺冠军的比赛中,获得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计划从这三位罚点球成绩较好的队员中挑选一人去罚这个点球。如果你就是主教练的话,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为什么?
罚中次数多,他罚球的质量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如果学生说出应知道罚球总数,就出示下表。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5
22
10号
20
18
13号
50
43
现在有了罚球总数,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怎么办?动手算算?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
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它们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像这样的数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学生尝试写。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再次探究
1.自主学习 合作研究 探究新知
看来罚点球的问题,我们用上百分数就可以解决了。那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39页,看你能获得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全班讨论。
2.展示交流 解决疑难 再次探究
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已经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通过自学、讨论所获取到的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等,教师及时点评、鼓励,相机板书、讲解,适时追问、引导,组织讨论、释疑,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a 尝试解释
大家已经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了,那你能根据这个意义(指板书)来说说88%表示的意义吗?
你能说一说另外两个百分数90%和86%表示的意义吗?
b 再次解释(课件出示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36%。
20__年,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18%。
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及格率为100%。
山西名酒汾酒中酒精占一瓶酒总量的53%。
伊利牛奶的包装上写着:含蛋白质2.5%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小于100,也可以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c 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带有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你们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小组推荐代表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展示交流,师随机引伸拓展。
d 百分数为什么又叫百分率呢?课件出示下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为什么第一、二题中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而第三题不能呢?
前面我们学过分数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表示分率,二表示具体的数值,而百分数呢,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值。所以说后面带单位的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特别强调它只能表示分率。
百分数还叫什么?百分比强调它主要是两个数的比较。
(2)百分数的读写
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读、写法)强调: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师示范写出88%,重点强调%的写法。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分,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这种带有百分号的形式。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个百分数,写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了他们写的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那我们现在都来写百分数。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
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九十二
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零点三
百分之三十八点五 百分之四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一点零二 百分之六十八
我这里提供了10个百分数,你如果写完了呢,还可以自己出题目再写,这样算超额完成任务。
用刚学到的百分数,每人说一句话,让别人来猜一猜你写了几个。
四、回归生活 应用提高 拓展延伸
1、出示一张格子图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蓝色的占整个图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课件出示)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
我们上数学课把语文中的有些成语也巩固了一番,用我们刚才说到的成语就是?(一举两得)
五、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结束本课
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倾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难点: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教具准备】课件、扇形统计图卡纸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法、直观法、引导法、归纳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健康饮食教育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课件出示),膳食是什么意思?(日常吃的饭菜)从宝塔图中你知道我们每日需要那类食物最多?其次?接着?……最少呢?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同学们平时必须养成不挑食,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只含前两列)
(1)观察统计表,提问:你认为笑笑家这天的膳食合理吗?
(2)如果要能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的多少,应选用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统计表(添上第三列)
(1)师:如果再增加一栏,你知道增加这一栏统计的是什么内容吗?(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3)师启发: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出每一类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能不能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折线统计图行不行?那么,哪一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呢?
(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1、下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自己先观察、思考,再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探究(一)(课件出示):
①用整个圆表示什么?
②圆内各部分形状像什么?用各个扇形表示什么?
探究(二)(课件出示)
①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②扇形的大小反映了什么?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多少?
③从这个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总摄入量,用圆内各个小扇形表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扇形面积越大,这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越大。从扇形统计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5、引导学生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出示)
(1)师:那么,你能不能归纳一下所有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呢?
(2)小结: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量,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1)师:扇形统计图与学过的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势?
(2)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量同总量之间百分比关系,而且可以直观的比较各部分量的相对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一)“试试我能行”
1、填空:
(1)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 )占( )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 )与( )的关系。
(2)想知道果园里每种果树棵树占果树总棵数的百分比,应绘制( )统计图。
2、p58“练一练”第1题。
(1)观察这几幅扇形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馈交流。
(二)“比比我最棒”
1、观察东山小学图书情况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 )书本数最多,占全部图书的( )%。
(1)(2)( )书本数最少,占全部图书的( )%。
(1)(3)如果有125本画册,则共有图书( )本,科技书有( )本。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其中第(3)小题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观察红星小学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跳绳的的人数占全年级的( )%。
(2)喜欢( )的人数最多, 喜欢( )的人数最少,喜欢( )和( )的人数差不多。
(3)若全校共有400人,则喜欢踢足球的有( )人,喜欢踢毽子的有( )人。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的课堂表现如何呢?如果满分用五颗星表示,你能得几颗星?
五、布置作业
p58“练一练”第2题。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特点{用一个圆表示(总量) (单位“1”,100%)
用各个小扇形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作用: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篇5
第3课时: 练习课 总第23课时 备课: 黄春敏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5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描述路线的方法和画路线图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
教学方法: 独立练习、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或练习五中题目的投影图。
学生:三角尺、量角器、收集家附近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伴图,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测量。
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3.出示教材第24贾“练习五”第4题。
提问: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什么位置上呢?
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4.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
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间的联系。
6.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汇报展示。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
7.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
8.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同时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方向
确定物体位置
距离
位置与方向(一) 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
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方法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过新知
??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了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亲历问题分析、解决过程,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arr;沿什么方向arr;移动多少距离arr;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教学反思: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