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作为教师应该将教案制定完善,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技能,教案是优化教学活动过程,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篇1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 ,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

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我要培养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2、我要围绕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读→思→议→读

预习任务

1、自学“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达到听写程度。

2、学习“我的发现”。

①朗读这些句子。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的词语,再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④试说几个像这样的句子。

3、学习日积月累

①读通读顺句子,纠正字音。 ②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③找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 ④熟读成诵。

4、展示台

围绕本组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内容,准备将自己对田园美景、乡村生活感受展示交流。

?任务一】合作交流

(1)认真阅读口语交际及习作要求。

(2)举例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乡村美景和乡村生活。

(3)给组员讲讲自己知道了解到的乡村生活

?任务二】我能听写“词语盘点”并改正错字。(一词改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我能背诵“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2. ,夜静春山空。(王 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 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

5. ,豚栅鸡栖半掩扉。(王 驾)

6.独出前门望夜田, 。 (白居易)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乡村田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

2、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习作方法。

4、认识生字生词,按课标要求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7、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积累词句,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3、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习作方法。

5、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6、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四、课时安排:

1、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

2、精读课文4—5课时

3、略读课文2—4课时

4、口语交际1课时

5、习作2课时

6、“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关键:着重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对比练习,多次复现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鸟的图片、生字卡片。课型:识字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知道书中四种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亦”的演变过程,知道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三、识字教学: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婴”字是由“鹦”拆开的。贝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珍贵之物,除用做货币之外,妇女们还把它们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婴”字从二贝在女之上,其本义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贝颈饰。所以《说文解字》称:“婴,颈饰也。”此字后来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头型怪异的鬼怪形,表示特别威风的意思。因此,畏的本义是指威风、威严,通“威”,引申为恐吓、吓唬,再引申为恐惧、害怕、担心、敬服等义。

“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2.读一读这些词语。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酷爱和平传递佳音人云亦云举止高雅英勇无畏教师指导:每种鸟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说“酷爱和平”;喜鹊报春,所以说“传递佳音”;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孔雀美丽大方,“举止高雅”;雄鹰展翅高飞,勇敢、无所畏惧,因此说“英勇无畏”。

学生再读,体会不同鸟的不同含义。

四、写字教学

1.出示鹰、畏、亦。2.学生观察、书空。3.教师指导:

“鹰”共有18画,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畏”是上下结构,共有9画,下面不要多写一撇。展示“亦”的字理变化图。

4.学生练习书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五种鸟代表的含义。说说你记住了几个?(学生汇报)我们在知道含义的同时也学会了三个生字,在写“鹰”字是要注意“鸟”的上面是单人旁加“隹”,“畏”字写时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提。课后读几遍生词。

六、作业:读词语、搜集其他鸟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

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7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7篇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7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参考7篇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推荐8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推荐6篇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最新8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8篇

四年级的语文教案优秀7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