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8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不仅仅是一份计划,它还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精心设计,教案需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政策进行调整,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8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谁的花朵开得最鲜,开得最艳!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汉字真有趣

(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画)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读读泡泡框的内容,你能说说图画的意思吗?

(2)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画,比较图画和相应的字体,你发现了什么?第二幅图又是怎样的呢?

[在观察、比较中明白两个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第一幅图说明“即”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嘴对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的意思。第二幅图说明“既”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头背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饱了”,所以“既”有“完”“已经”的意思。)

(3)(板书:即既)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两个字,谁能为这两个字组词呢?

2)你还知道哪些形近字的造字过程呢?说一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来汇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互相说一说。(出示)

这是妈妈给我买的鞋,可结实啦!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不结实。

玉石经过琢磨( zhuó ó ),变得更加光华美丽。

米芾认真地琢磨( zuó )字贴。

锅里的水沸腾了。

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几个句子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句子的意思我们了解了,可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又会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讨论讨论,看看你有那些看法。

(3)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结实:第一句中是“牢固,耐穿”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勇敢,坚强”的意思。

琢磨:第一句中是“打磨”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思考”的意思。

沸腾:第一句中是“水烧到一定的温度,热气上升。”

第二句中是“气氛热烈”)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搜集不同汉字的造字过程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进“语文百花园”,不但与那里各族的友谊格言相聚,还要去“向奶奶学语言”。

二、分项训练

1、积少成多

同学们,你们喜欢格言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组。

(出示)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藏族)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鄂伦春族)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宽广;没有朋友的人,狭窄如同巴掌。(蒙古族)

智慧不凭年龄凭心灵,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维吾尔族)

(1)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而且与友谊相关的。)

(2)谁能说说每句格言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第一句是说树长得直,它的作用就大,人如果要正直,就有许多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广结朋友,朋友越多,困难就越容易解决。

第三句是说有朋友的人,心胸开阔;没有朋友的人,心胸就狭窄。

第四句是讲人的智慧不在于年龄的大小,也就是说并不是年龄越大就越有智慧,而在于是否爱动脑筋。一时友好不是友谊,平时经常的关心帮助才是真正的友谊。

这四句格言说明了朋友的重要,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

(1)请同学们再多读几遍格言,能试着背下来吗?

(2)你好知道哪些有关友谊方面的格言,说给同学们听听。

2、阅读平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我向奶奶学语言》,边读边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奶奶的话好在哪里呢?小作者有什么新发现?

(3)学生读文,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结合短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

(4)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提出来共同讨论。

[鼓励学生质疑,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节课,老师在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真正的友谊,还懂得了学习语言的好办法,你呢?

2、查阅资料或上网搜集更多有关友谊的格言。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又要和你见面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分项训练

1、能说会道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一位同学丢了一支和你同样的一支钢笔,他责怪你私自拿了他的东西,你受到了委屈,心里会怎样呢?(难过)

再比如,你走过有果皮纸屑的地方,没有弄清楚情况就批评旁边的同学不讲社会公德,使别人受到委屈;后来知道不是他乱扔的心里又会怎样呢?(内疚)

(2)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确定自己最想说的内容。

(3)不论是你受到了委屈,还是你委屈了别人,该怎么办呢?

(4)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教师适时出示泡泡框的内容。

1)我要把自己受到委屈的事情说清楚。

2)向别人说明情况,不要着急,要有礼貌。

3)向别人道歉,态度要诚恳。

(5)确定好了自己要说的内容,又懂得了表达的方式方法,就先说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吧!

(6)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进行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侧重是否把事情说清楚了,是否有礼貌,态度是否诚恳。]

(7)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可以向别人解释,委屈了别人要向别人道歉。

2、笔下生辉

启发谈话,揭示主题

(1)在“能说会道”中,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情,现在就把这件事写下来。

(2)习作内容:

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

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在众多的事情中,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要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情。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说具体。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通过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写得也真实、感人。你觉得自己又有了那些进步呢?说一说。

2、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养成写好习作后,能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教学难点:

1.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写作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看看习作提示。

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鼓励学生抛弃第一种选材,别处心裁,写别人所未写。2.自己想一想,最想写些什么?

3.组内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

三、巡视指导。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小组评议,修改习作。

1.选读习作,共同评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2.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引起全体注意。(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评议修改作文。

4.每组推荐一篇写得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赏析。5.自己再次修改习作,抄在本子上。板书设计:

表达: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要求:(1)内容真实

(2)感受独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无错别字

第二板块:汉字家园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⑴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媒体。

⑵ 同学们说一说喜欢农村哪些风光。

2.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练习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走进田园,享受农村的美丽风光吗?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高大草本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本群落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 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 千沟万壑 荒原漠漠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 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莽莽苍苍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请读一读收老师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说一说你的感悟和启发。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比一比谁最棒,猜一猜下面两个关于农作物的谜语。

⑴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

⑵小小树,田里栽,金花谢了银花开。

(四)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师:同学们,当你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如果让写下来,你会写什么?小组内交流交流。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如:乡村的山水树木,乡村的丰收田野,乡村的`小院,乡村的果园,写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等等。

3.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抓住乡村风光的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静态特点,动态特点,形状、颜色、气味等等。

4.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描述自己的“乡村风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① 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②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③ 按景物的类别写,

④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大家讨论一下,写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哪些描述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仅要写看到的,更要写想到的,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引用优美词语和诗句等等。

6、老师小结:我们描述田园风光,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

(六)、学生习作: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的美丽风光。在那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七)、评讲作文:1.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作文方改通顺。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2.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3.小组评选一篇优秀的习作参加班级交流。

4、佳作展览,评选最佳1.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关于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配上一首小诗。

2.用学会的写作方法,描述家乡的另一处美景。

乡村生活

每年的暑假,爸爸都会带我们全家人去老家农村看望他外婆,也就是我的外祖奶奶,由于我爷爷奶奶去世太早,祖奶奶成了我爸唯一可以孝敬的亲人。正因为这事也使我有机会去农村玩。了解农村的生活习 惯。

清早起床,爸爸开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弯延公路前行,公路两旁有金灿灿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成群结队的牛羊,啊,景色大美了!小花随处可见,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对我说:“欢迎你们来到农村!”下车后,走在由石头铺成的小道上,凉凉的微风迎面吹来,让我感到无比好兴奋,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祖奶奶家。

农村的人们,早上天刚刚亮就起床,大人出去耕田、锄草,小孩去放羊,九点左右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又去干农活,忙到中午回家随便吃点东西,休息半个小时又去干活,直到天快黑才往家走。他们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村人很喜欢养狗,只要你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狗都会叫个不停,甚至你从篱笆外走过,它也要叫几声,尽职地保护着主人的家。同时提醒主人有陌生人来访,小心有小偷!

习惯了城市喧闹的我,在这找到了一份优雅的宁静。习惯了城市空气污染的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自然清香的空气。 乡村人家生活是那样简单,而城市生活是多么讲究!

乡村生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是那么使人回味无穷呀,使人流连忘返!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乡村田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

2、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习作方法。

4、认识生字生词,按课标要求会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7、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积累词句,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3、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习作方法。

5、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6、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四、课时安排:

1、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

2、精读课文4—5课时

3、略读课文2—4课时

4、口语交际1课时

5、习作2课时

6、“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我要培养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2、我要围绕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读→思→议→读

预习任务

1、自学“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达到听写程度。

2、学习“我的发现”。

①朗读这些句子。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的词语,再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④试说几个像这样的句子。

3、学习日积月累

①读通读顺句子,纠正字音。 ②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③找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 ④熟读成诵。

4、展示台

围绕本组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内容,准备将自己对田园美景、乡村生活感受展示交流。

?任务一】合作交流

(1)认真阅读口语交际及习作要求。

(2)举例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乡村美景和乡村生活。

(3)给组员讲讲自己知道了解到的乡村生活

?任务二】我能听写“词语盘点”并改正错字。(一词改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我能背诵“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2. ,夜静春山空。(王 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 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

5. ,豚栅鸡栖半掩扉。(王 驾)

6.独出前门望夜田, 。 (白居易)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6

课时目标

1. 能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将自己的收获写成文,内容表达清楚,能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1)农村风光照片或图片

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千沟万壑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绿遍山野 高低起伏 平川广野 莽莽苍苍

平原宽广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了解到的、看到的农村儿童生活

(3)让你最快乐的经历是什么?做了什么农活,学会了做什么?

重点指导说:种甘蔗、抓鸡、做年糕、捉溪螺、做稻草人。

4.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你最想写什么当作这个学期的纪念?为什么?

三、模仿起步:

模仿什么课文?模仿什么方法?

1.写农村儿童生活——《麦哨》:突出儿童农村生活,侧面描写农村风光。

2.写农村无限风光——《乡下人家》,①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农村风光,③按景物的类别写,《牧场之国》的并列构段,一段一个内容,一段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供学生选择的内容比较丰富。当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之后,我们渐渐学会了走路,学会了洗脸、穿衣;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我们学会了写字、画画、唱歌;在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中,我们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感恩……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与学习和生活贴近的、有话可说的题材进行习作练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活生生的作文题材,才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并选择写作素材的能力。(重点)

2、学会抓住人物动作,以情感变化为主线,把学习的过程写具体。

3、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件事,有真情实感。

4、在交流、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并愿意和他人分享写作快乐的习惯。(重点)

教学重点

能说一次学习的经历,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习作。

教学难点

准确选材,把学习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明确“写什么”

1、话题导入: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许多珍贵有趣的回忆,有些已经慢慢沉淀,渐渐淡忘,而有些画面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其实每个回忆都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这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就见证着我们成长的道路。从每一个成长的脚步中,我们都会学会很多东西。今天就让我们拾起记忆里那最闪亮的瞬间,把快乐记录下来吧。

2、明确目标:结合图片,自读提示,明确“写什么”

“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了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这件事情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吧!”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学习走路、学习用筷子吃饭、学习写字、学习画画、练习拉二胡、课后练习跳绳……

补充题目:学生根据提示思考并补充习作题目。

再读习作要求,梳理方法,

“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也就是要“言之有序”;“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那些变化?”就是做到“言之有物”。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和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自己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自豪感油然而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热情。

二、研读例文,体会“怎么写”

1、学习“言之有序”,拟定提纲

a.出示例文《芦花鞋》片段,感受文中使用顺序词,使文章层次分明;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

b.出示例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片段,按照“学之前(原因)”、“学习中(过程)”、“学之后(结果、体会)”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c.自拟图表或提纲,

2、重点讲练习作主要部分

a.出示片段1,体会“一波三折”让文章更“有趣”

我拿起鸡蛋在碗边轻轻地一敲,看了看,鸡蛋毫发无损。“咦,力气小了点儿,要加大点儿。”我又重重地一敲,鸡蛋应声而裂,蛋黄和蛋清掉进了碗里,可许多碎碎的鸡蛋壳也跟着掉进了碗里,蛋清洒了一桌,我的手上也全是。我手忙脚乱地把鸡蛋壳拣出来,把桌子擦干净,不料越擦越脏。打第三个鸡蛋时,我先在碗边上磕开一点儿,

再用手指一掰,鸡蛋一下子被我抠开了,倒得乱七八糟,蛋黄都破了。

b.出示片段2,体会通过动作语言这等细节描写去表达情感,才能把心理变化描绘清楚,让文章更“有情”

看着林老师“纸杯悬空”的表演,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林老师“揭秘”后,我心想:原来这么简单,我也会!我对身边的同学一挑眉,说:“来来来,看我的!”说着我迫不及待地抓起道具——纸杯,动起手来。我拿着纸杯,用大拇指在杯壁上用力一按!咦?纸杯瘪了!我皱着眉:刚才不是看得一清二楚吗!再试试吧,我就不信我不行!深吸一口气,我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纸杯瘪成一团,好像咧开嘴嘲笑我似的。旁边围观的同学们也哄笑起来,我的脸一阵白一阵红,“笑什么!”我恼了。一抬头,林老师正微笑着看向我,他把我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无论学什么都要认真看清楚琢磨透了才行,可不能大意急躁,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想是不是漏了什么细节呢?”听了林老师的话,我仔细地回忆林老师表演时的一幕幕情景,对了!林老师表演时本来用左手拿着杯子,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杯子换到了右手,难道是那个时候……我恍然大悟,懊恼的心平静下来,一边回忆着一边慢慢地还原魔术的每一步,终于我的杯子也“悬浮”了起来,周围传来一阵欢呼声……

——《我学会了变魔术》

c.共读文章,整体感知

我学会了泡茶

暑假的一天,我去外公家玩,正巧碰上外公在泡茶。茶,我很喜欢喝,却不知道如何泡。于是,我向外公请教泡茶的技艺。外公说:“好哇,我14岁开始学泡茶,对茶有些研究。今天就教你一招‘蜻蜓点水’吧。”

第①段直接入题,简述学泡茶的起因。

外公先将茶具洗干净,接着往壶里放进一小撮上好的茶叶。你瞧,那茶叶静静地躺在壶底。然后外公拿起热水瓶,将沸水倒入壶中。顿时,壶中“热闹”了起来。躺在壶底的茶叶像大海里的小鱼在波涛中乱撞。不一会儿,壶中渐渐恢复了平静,茶叶安静下来了,有的在冉冉上升,有的在缓缓下沉。这时,外公拿起茶壶,在几只茶杯上方迅速移动,茶水就像一条银线,乖乖地落在茶杯里。

第②段用“先、接着、然后、不一会儿”将爷爷泡茶的一系列步骤写得十分清楚;运用比喻,“茶叶像大海里的小鱼”“茶水就像一条银线”,生动传神地描写出外公泡茶技艺的高超。

我看着外公娴熟的动作,心里十分羡慕,就对外公说:“外公,让我来试试吧!”外公笑着点点头。我拿起茶壶,学着外公的样子做起来,可是,无论我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让茶水顺顺利利地进入茶杯中,不是溅到桌子上,就是太满了溢出来。我将茶壶往桌子上一放,一个人生起闷气来。外公看见了,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这‘蜻蜓点水’可不是一朝一夕学得成的。无论学什么,都要有耐心,不能轻易放弃。”听了外公的话,我心里一阵惭愧,又重新专心致志地练习起来。果然,这次好多了,溅出的水也少了很多,有的还倒得刚刚好呢。

第③段重点写小作者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让文章变得更有层次,并且十分自然地借爷爷的`话引入了“无论学什么都要有耐心”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从那以后,我只要有空,就向外公学习泡茶,我泡茶的技艺也越来越娴熟了,每次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沏上一壶香茶,引得客人们交口称赞。而每次捧起茶杯,爷爷的教诲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第④段结尾意犹未尽,文章以小见大,学习泡茶只是一次人生的体验,而爷爷给我的教诲才是我真正体悟到的,让我受益终身。

d.总结写法

写作之前精选材,明确要求再动笔;

开头结尾巧概括,事情经过写具体;

克服困难描重点,巧抓细节绘心情;

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到例文动作描写具体,心理活动描写详细,让学生朗读并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掌握写作技巧。

三、自读互评

1.出示评价要求,自读自评

a.过程是否有一定的顺序?

b.是否写清楚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c.写得是否具体?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

(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d.是否有自己的体会收获?

2、请部分学生展示习作中特别精彩的句子或片段,

3、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再次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通过多方位的交流,学生在互相评价、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既可以看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又可以促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篇8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 ,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

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8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最新5篇

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案6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8篇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8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6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