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中让我更加意识到书籍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读后感是对作者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和评价,是对书籍内涵的深入思考和表达,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后一读后感5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篇1
以前,我只认为大象性格温顺,是人类的朋友。当我读了沈石溪先生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后,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一样的感情。
书中讲了一九四三年,日寇侵占了缅甸,铁蹄跨进了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在这场战斗中有一头幸存的公象,这只公象叫嗄羧。最后,它在预感到生命将尽时,重新披上了自己战斗过的象鞍,和寨子人们告别后,独自走向归葬的地点。
让我肃然起敬的是,在它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那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那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当读到它亲吻当年挡住它的龟形石头时,我更是被深深的感动了,它经过二十六年的休养生活后,还能记得是哪一块石头救了它的命,而且还记得清清楚楚,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它在这石头上亲了又亲,表现了它对这石头是多么的感激。特别感人的是: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没到遥远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从百象冢旁挖了坑,然后,庄严的把自己葬在里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永远躺在一起了。嗄羧虽然只是一只象,但是它在我心目中是一头有高尚情怀和重情重义的大象!
从《最后一头战象》中,让我感受到,动物是有人类的感情的,有时还要远远超过人类的。让我懂得了可以从大象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也希望有的人抛弃贪婪的想法,共同去保护大自然中的动物。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篇2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是擅长写动物小说的沈石溪写的。这本书里有滑稽的话语,有悲凉的环境;有贪婪的笑容,有失去的悲哀。
‘黑熊舞蹈家’这篇文章很长。和‘棕熊的故事’比起来,‘黑熊舞蹈家’更有趣一些。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只马戏团的熊——阿宝、圆逑的故事。阿宝性格粗暴,演技高明;圆逑性格温顺,演技一般。换名字这个环节最有趣。圆逑崇拜阿宝这个名字,却不敢得到这个名字;阿宝却十分讨厌圆逑这个名字,巴不得坐上去压扁。可是,阿宝最后改掉了粗暴的坏性格,变成了一只温柔+聪明的熊。这个故事最后句话是:梦,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海市蜃楼。
我读到这一句话时,不禁赞叹作者的诗意。这是多么生动啊!要是要我们说说梦是什么,顶多也是‘就是睡觉时看见的东西。’而作者写的这一句是多么让人赏心悦目啊!
这本书讲了许多不同的故事。要是你先读‘棕熊的故事’,再读‘野猪囚犯’第22段,你会先痛哭流涕,然后破涕为笑。这本书的故事不管是搞笑的还是悲哀的,程度都非常高。让你哭出满面泪水,让你笑掉两颗门牙。
这本书不知蕴含了多少含义,如果你想理解更多的东西,那么就去购买《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使你百看不厌的书吧!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篇3
读着这首《最后一分钟》,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这是一首描写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诗,写得感人至深,引发人们无限的深省!读过之后,心中犹如有一堆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我十分愤恨,恨英国人、更恨清末那个腐败的王朝。当时,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国力如日中天,正值鼎盛之时,已稳稳坐上了霸主的宝座。那时,英国要钱有钱,国土也并不算小,但贪婪的心以及强大的力量让他们放弃了和平,选择了侵略。而中国,虽在几十年前拥有康、雍、乾三代的盛世,可之后的几位君王却是一个比一个昏庸无道,不是整日饮酒作乐、不问朝政;就是胆小懦弱、毫无远见。加上当时贪官当道、政治腐败,大清帝国犹如一块即肥美又唾手可得的肥肉,在贪婪的英国人心中,怎能不对中国垂涎三尺!
为了让中国完全丧失抵抗能力,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之后的几年里,烟云笼罩了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成了大烟鬼。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道光帝终于派林则徐去销毁鸦片,可这样一来,英国人便打着为那所谓的“货物”讨回公道的旗号,发动了鸦片战争,还逼我们中国人签下三大不平等条约,让我们割让领土。其实明明是英国人无理,却说中国人欺负他,太可恶了。难道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羞耻、什么是害臊吗?此时,我只想对那些英国的好战分子说:“战争只能带来灾难、血腥杀戮以及死亡,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会以也不可能以战争得到别人的尊重!再说,唯我独尊没意思,世界和平才会其乐融融。”
在此,我呼吁,修身才可平天下!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篇4
当香港回归时,人们的心在沸腾!当读完《最后一分钟》时,我感到了香港回归的不易与人们期盼祖国的热情.“是什么在缓缓的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闯过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这句话似乎让我回到了那个使人痛苦的年代,使人欢笑的时刻,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五颗金星照耀着我们,这五束光抹去了我们心中的痛苦!耻辱!”
1997年7月1日,你看见了么?那虎门上空的硝烟;你看见了么?那本撕碎的历史教科书;你看见了么?那张发黄的旧条约;你看见了么……最后一分钟,在旁人的眼里,这是多么渺小微不足道的一分钟,可在香港人民与全中国人民的眼中,它是多么漫长.
别说以前了,就算是现在,我们中国也是收到外国人的虎视眈眈,2008年初西藏,蒙古要独立,美国,法国支持.现在日本引进了暴力,而且还要扩大海域,这就是外国人的阴险.不过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一心,就不怕会被别人打败.我们新一代的孩子们,要学会自制力.自制了不良的东西引入中国,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是和平,健康的.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现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自信、顽强、力量;展示着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繁荣、昌盛、强大.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篇5
在《最后一课》里,讲的是一个普法战争暴发后。一个沦陷的地方。是要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母语法语,去学德语,本文讲的是最后一次上法语课。主人公是一名叫小弗朗士的三年级小学生。
一开始小弗朗士不喜欢上法语课,这一天,到了教室自己迟到了却没有被骂。觉得十分异常,原来是因为这是最后一节法语课,大家的神情都十分严肃与不舍。教室后排坐满了镇上的人,大家的目光中都带有不舍。课上要背书,自己却背不出来十分愧疚。最后下课了,老师不舍得靠在墙上对我们说:“下课了,你们走吧。”
镇上的人都来学堂,体现出不管老小的热爱国语,热爱母语的精神,对母语深深的不舍之情。这是值得人敬佩的。这种爱国精神也使我想起了中国抗日时期的劳苦人民为了祖国,不惜一切代价。虽然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我们的心情和期望都是一样的。日本也曾让我们改过教育方式,去学习日语,接受奴化教育。
我认为母语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传载体。如果母语没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将不复存在。因为一国人民语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盘散沙。
当法国阿尔萨斯被普鲁士侵占,最后一堂法语课便显得格外重要。“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国的法国国民心声。
“最后一课”结束了,我们的学习才刚刚起步。警钟长鸣,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在心理:要想有和谐宁静的学习环境,就需要我们珍惜时间,从小学知识,学本领,以至于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德国著名文学家都德写的一本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中表现出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每想到或读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动。
如果说微笑是跨越任何国界的沟通桥梁,那么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则就成为了一个人与人沟通最方便的途径。试问,如果将你说本国语言的权利剥夺,而去学习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你会作何感想?又会有何种举动?我想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告诉了我。
故事讲述了普法战争战败国法国的一个小镇里,那里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种无声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祖国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学习不用功,可当他在上这“最后一课”时,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国土沦丧的残酷。
这最后一堂法语课,让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来,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他不但失去了这块再熟悉不过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语言。一种渴望学习法语冲动,一股脑儿涌上了他的心头。他悔恨自己没有珍惜之前的时间来好好学习,爱国之心在此时此刻也表现的那么强烈。最后一课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这时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而韩麦尔先生,穿礼服,系领结,带礼帽,严肃庄重上了这最后一课,他一反常态,对学生异常温和,他非但没有责备小弗朗士,反而责备起自己。他用祖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下课的铃声打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他奋力写下的“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这最后一个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忱,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他让孩子们牢记祖国的语言,他唤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想到中国,就在近代,也曾有过日本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强迫台湾人民学习日语的惨痛教训。语言可以暂时改变,但爱国的心永远不会改,日本也只占领了台湾50年,台湾依然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如今中国已在世界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国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让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延绵流传,不让我们像小弗朗士一样被剥夺母语的自由,我们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小说从另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像小弗郎士总把学习拖到明天,如果每天这样,日复一日,到时候当自己想学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的学习需要时间,而我们要珍惜现在学习的黄金时代。
这篇小说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注定失败的战争——都德短篇小说集《最后一课》读后感
这部都德的短篇小说集《最后一课》,是我在逛书店时偶然发现并买下的。翻开崭新的扉页,随着目光缓缓划过一行行字符,我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描写普法战争的那一年多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作者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角度,用一个个短小精悍而又充满讽刺的故事来向读者叙说这场荒唐的战争。
我对普法战争了解的不多,只知道历史书上所叙述零零散散的碎片:拿破仑三世发起对普鲁士的战争,但最终惨败,皇帝本人被俘,直接导致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崩溃和第三共和国的成立,还使巴黎发产生了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我知道的一直都只有这么多。然而手上的这本《最后一课》却给我展现了一场异常生动而又格外残酷、震撼人心的普法战争,特别是其中的那篇富有代表性的小说所呈现的,更令我难忘。它叫《一盘台球》
刚刚看到标题,我不由得吃了一惊。也难怪,在弥漫在整部书中的战争的悲凉情绪的笼罩下,“一盘台球”这个标题便显得格格不入。我皱了皱眉头,怀着疑惑继续看下去。
故事大致说的是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法军正等待着最后的命令,但整个司令部正沉浸在元帅的台球比赛中,军官们为元帅嘘寒问暖,完全不顾那些苦苦等待的士兵们。很快,普军发动了进攻,“士兵们整营整营地被消灭,此时其他连队却只能手握武器,无所事事”,因为他们在等命令。可司令部中的元帅却痴迷于台球之中,即使是炮击也不能使他终止比赛。随着部队的战败溃逃的马蹄声,元帅赢了这盘台球。
刚读完这篇文章,深吸一口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因为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无疑是把现实中的情况夸张化了,我怎么也不会相信现实中会有这样的元帅置兵士于不顾,并且还是在曾经的陆军强国法国。仅仅不到七十年前,当时的最高统帅还是那个小个子科西嘉人,他曾在夜里遍访军营,与他们一起畅谈,以士兵们为重,他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把军旗插遍了西欧,把德意志诸侯们各个击破,逼得他们纷纷割地赔款求和。仅仅过去了不到七十年,现实大逆转,曾经的战败者的铁骑践踏着法国的土地,而曾经欧洲最强的军队已变的如此不堪一击,统帅已变的如此昏庸无能,这简直不敢让我相信。
可是,闭上眼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情景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固然作者对现实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但作者却是以事实作为素材的。都德在他给朋友的信中就曾提过,他的小说都是取材于他目睹的实事。况且在我翻阅了那段时期的史料之后,我惊骇的发现那时的政治依然极度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社会仍沉浸在第一帝国时期的辉煌幻想中而不思进取。反观普鲁士,它励精图治,一直要报拿破仑时期被屡次击败、分割的耻辱。这样看来,会发生这样的惨败也不足为奇了。
然而,如果是惨败反而让人好受一些,毕竟这是战斗的结果。可这里没有战斗,只有屠杀。作者悲愤的写道,“于是成百的士兵倒下了,倒在灌木丛的后面,倒在战壕里,倒在寂静的大城堡前。即使他们已经倒下,机关枪却依然在撕裂着他们的尸体,法兰西高贵的鲜血,无声无息地从他们的伤口中流出……”这真的是一场屠杀,残酷的令人发指,可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军官们特别是元帅的草菅人命。
作者似乎也特别想表现这一点,这从他如何接待报信的副官上就可看出。“元帅手持球杆,来到窗边,他怒气冲冲,脸涨得通红,就像公鸡的鸡冠。”在这里,元帅的“临危不惧、气定神闲”与战场上的战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深刻的讽刺。在元帅眼里,一盘台球要远比外面的士兵们重要。这里的元帅其实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人,他是整个法军最高司令部的象征,他的不负责任代表着整个司令部在战争期间的腐败无能,他应该对这场战斗负责,正如同整个法军司令部应对这场战争的失败负责一样。
同样,那些阿谀奉承的副官们也应对这场战斗的失败负责,他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人敢站出来打断元帅的比赛,“是时候停止了,我的元帅!”他们只是在争先恐后的为元帅记分、端茶倒水,变成了记分员、服务员而不是英勇的军官。
都德在这篇《一盘台球》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法军在战场上的情形及其原因,揭露了军队统帅的腐败自大,及其对战争失败所负有的不可饶恕的责任。而在其他小说中他对当时法国的其他方方面面也做了生动详实的描写,如在《保卫达拉斯贡》一文中通过描写虚荣、自夸而又贪生怕死的达拉斯贡人,讽刺当时部分法国人华而不实的抗击精神;以及在《渡船》一文中对那些自私自利、发国难财的农民们的讽刺。总而言之,都德的这本短篇小说集《最后一课》生动的描写了在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城市、农村和军队的状况,在深刻的讽刺和批判中蕴含了作者对法国无尽的爱。
合上这本厚厚的书,书中描写的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所遭遇的苦难仍徘徊在我的眼前。可是,这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军官们毫无作为、腐败无能,法兰西的士兵们只能被屠杀,军队已经失去了灵魂;纵然仍有不少的淳朴的农民在反抗外敌,可许许多多的乡村农民已然发起了国难财,在他们眼里普鲁士人和法国人没有任何差别,他们已然失去了灵魂;城市的市民们大多已失去了大革命时期的无畏、爱国、真诚等优良品质,达拉斯贡其实就代表着整个法国南方,抗击外敌只是一场幻影,市民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灵魂。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篇6
今天,当我学习了最后一分钟我从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香港同胞在殖民统治下的悲惨生活终于结束了,同时,我也为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但香港却被那可恶的英国侵略者给占领了。这使我联想到了:“那个时候的旧中国是多么的弱小,英国是多么的强大无比,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在1839年,林则徐带领地方官员,在虎门烧掉了毒害人民身体的鸦片。如果不烧掉,那还会毒害多少中国人的生命呀?我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了多少中国人民那痛苦的呻吟声。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我仿佛看看到了中国人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我们终于不用再受那些英国人的侮辱了,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领土了,终于摆脱了那些发黄的旧条约了。读到这儿,我感到了无比的高兴。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结束了受英国政府的压制,带着祖国人民的喜悦,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如今,我们最可爱的香港回家了,香港,你可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几十年来,侵略者在你的土地上蛮横无里,为所欲为,到处杀人放火,奴役香港人民,今天你终于摆脱了那些已经发黄的旧条约了,你回到了自己的温暖的美丽家园,现在你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香港回归后更加繁荣了。香港回归与内地的联系不断增强,在香港企业内地,投资与经济贸易的同时,内地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筹资。目前,内地香港达2000多家,总资产达到2200亿美金。内地企业与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繁荣的另一支撑力量。
希望香港的明天会更美好,更加繁荣富强。这是我发出衷心的祝福。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篇7
我最近读过一本书,叫《最后一头战象》。书里的象群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即意味的雄伟,稳重,勇敢。这时,我想到了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迟钝、很笨拙,其实它却十分机灵,而且记忆力惊人。经过训练,象可以学会不少技艺,还会成为最温顺,最听话的动物,真令人惊奋。
傣族的领主:召片领,他曾经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一九四三年,日寇占领了缅,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非常激烈。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在民工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的发现还有一头公象在喘气,这头公象叫嘎羧,是幸存的战象,好心的居民治好了它的伤,并收养了它。过了几十年,一头即将入坟墓的战象,奋力的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经和自己浴血浴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手凯觎一路悄悄随尾在老战象身后,从百象冢里背回几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大大的发一笔横财。在苍茫的暮色中,老战象用用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量,与同伴们会合,于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会合,还与这里的一切事物会合……
我读了这本《最后一头战象》的书,我从中看到了一幕幕小故事,如,隆卡跟它茨甫争夺王位;巴娅怀孕二十二个月,出生了乳象“隆卡”;阿瓦隆冲到大街上,拉拉冒险让它进铁笼子……
我觉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了解、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要从娃娃抓起,保护和我们共同享受这一家园的其他生物。
最后一读后感5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