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大家对书上思想的理解,心得体会一般分为工作心得、学习心得、读后感等待,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动物农场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1
终于得空,说说动物庄园读后感吧。语言幽默诙谐,读完却一点也不轻松呢。与其说政治是肮脏的,不如说,玩政治的群体是肮脏的。而且,在小说中,当然现实中也是如此,不同的群体特性组成了不同的阶级差别也有了不同的命运。当权者必须是狡猾自私且独裁的人最终可以取得胜利,虽然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他们总是会巧妙地制造矛盾,转移视线,巧妙利用舆论等等一切方式颠倒黑白,为其所用。而且,变化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就像七戒,不知不觉中就变化了,还让人哑口无言。
书中所说的,何止是一个国家呢?每个部门里面其实不也都充斥着这一现象吗?所以,真的是寓言一般的小说,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的理想国,要么在脑海,要么在远方,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的。
有政治参与的地方高效但是残酷,无政治参与的地方低效但是愉悦。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政治影响最小的。那就是爱情。所以人人都渴望美好的爱情,从而组建家庭,就是为了对抗政治的残忍,否则,终其一生劳碌只是成为统治阶级谋取利益的工具,那是多么悲哀啊。有了爱情和家庭,要么为了利益自愿接受统治阶级的要求,要么降低了自身痛苦的感受,不管是什么,都是自己自主的事情,是政治管不了的。
所以说这类作品虽然写得不错,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纯粹的反乌托邦与纯粹的乌托邦是一样的。这个先说观点,明天再论证。
先简单说一下,不知道能不能说透,或许,也用不着说透,我能说到哪里就到哪里,你能感受到哪里就到哪里,如果仅仅为了说透而说透,那就和他们(作者)一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过于纯粹。
为什么我这里反复提到纯粹呢?可能就是直觉吧,这里说的纯粹从另一方面说就是单边或者说狭隘吧。世界是丰富的,所以,也是平庸的。就像西瓜是圆的,也是平庸的。只有尖刀下去的刹那,西瓜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一个西瓜是不能切开另一个西瓜的,可以切割的东西都必须是尖锐且强硬的。所以,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动物庄园也不例外。
它反应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他需要把西瓜(社会)的本质还原给我们看,就必须化身一把尖刀一个西瓜没有打开之前,谁也不知道里面会怎样,大家会充满各种向往,甚至会赋予它各种含义,有人会说这可以果腹,有的会说留下发展经济,有的会说可能包治百病,有的相信它是圣物……那么尖刀说,不要吵了,我切给你们看看,剖开之后,我们看到红瓤黑子,原来是这样的呀。但是,我们看到的也只是西瓜的一个面而已。纯粹的客观与纯粹的主观一样有害。其实瓜就是瓜,不那么理想,也不那么糟糕。历史变革,不断发展,这是自然规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是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举个例子,如果把你放到书里面,你会愿意做哪个角色呢?没有人会希望自己是吃苦耐劳又死无葬身之地的牛吧?大部分人其实都想在特权的位置,对吧?如果再懦弱些,想享受特权却又不想背负被万人唾弃那就最好做个猪二代吧。这是人的正常心理,也是自然属性,社会这种东西本身就是违背自然属性的。所以,不要把社会看得多么高大上,就像我们不要把父母老师权威看得多么高大上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的父母没有欺骗或失信过我们吗?我们作为父母没有欺骗或失信于孩子吗?我们作为老师没有试图管理训练学生吗?即便有,又影响父母爱我们吗?影响我们爱孩子吗?影响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资格吗?所以,重要的不是期待社会能够成为什么样子,而是要每个人能够有独立的了解和自由的精神。试想,如果动物庄园里面的动物所有的鸡鸭羊牛马都能够像驴子一样智慧,那统治阶级又能如何呢?
所以,民主很重要,民众觉醒很重要,如果民众自身不能够觉醒,就算让他自己当家作主,他也做不了主的。当然,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你会说,我不想当里面的任何一个角色。这也就侧面反应了小说的固化设定。因为生活何其复杂,寓言只能是寓言,我们可以通过寓言学习智慧,但是把寓言当作生活,那就看到狼,就想到东郭先生和狼,看到蛇就想到农夫和蛇,而不能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狼,什么是真正的蛇,如果我们的生活是被简化和教化的,那不是太教条可悲了吗?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2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影射的真实人物,让我们从一个更加简单、新奇的角度去认识这个充满着政治、权力和舆论的世界。
“如果你们有你们的下等动物要对付,那么我们有我们的下等阶级要斗争。”作为政治寓言,不仅仅是看见了对苏俄的讽刺,更能看见许多国家政权的缩影。
动物们在驱逐人类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的过程中,慢慢的也在效仿人类,甚至赶超人类,与“老少校”的构想最终背道而驰。这里的作为统治者、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猪们,何尝不是另一种“人”呢?
平等不是通往极权的借口。当“七大戒律”变为了“所有的动物生而平等,但是一些动物生来就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时”,极权到达了顶峰。人类常用的政治手段,暴力革命、诋毁事实、鼓动宣传、操控舆论等等被统治者猪们运用的淋漓尽致。“拿破仑”放逐“斯诺鲍尔”争夺权力和对九条小狗的奴化教育;“斯奎勒”利用宣传掩盖真相笼络人心;“博克塞”愚忠一生压榨至死等等,都是打着平等的旗号、借助未来的蓝图帮助统治者一步步走向极权,迎来一个不敢说话、不敢唱歌的时代。暗示着政治和人心是最为恐怖的东西。
我认为政治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尽管牵扯到权力、地位和物质基础,但是本质上还是为了为人民获得更好的幸福,但是绝对不能少了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作为个人而言,在面对巨大的政治机器面前,我们最好的就是做到像老驴“本杰明”一样,睁大双眼保持自己的立场,不做那墙头草的绵羊们或者是一心愚忠的“博克塞”,不能让人成了猪。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3
一部很精彩的书,但是评论人数却远远比不上各大图书榜单的热门畅销小说。一定程度上反应的当下读者们的阅读倾向。一直觉得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不能不说是罕见。其中充满了种种政治隐喻,一样的社会制度,从中总能读到一些现象,然后对号入座。作家的书写相当有趣,也许一开始吸引我的也是他的有趣,但是读到最后只有悲凉,一本看得我很像哭的小说。或许是因为相似,所以才觉得压抑哀伤。懂书之人自会明白其中缘由,偏激牢骚也是无济于事。最恐怖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至少现在我们还保留着一部分自由,自由到可以看到这本书。
其实看完小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当初说好的宏伟蓝图最后无法实现,是什么导致了它成为了一纸空文,进而又开始了残酷迫害?恕我不才,思绪万千,却终究无法理清头绪。无心情在这里拍案而起讽刺人性,人生不过数载,谁又能看透人性,没看透就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小说太真实的把画面摊开到你眼前,让你连一个梦都无法做完整,最后却不给你一个解决的良方。没有希望才更显绝望。
推荐过这本书给很多人,不过真正看过的没几个。这世界本就残酷,留一些希望或许还可以做梦。这也许是为什么各大言情穿越,心灵鸡汤的评点过万的原因之一吧。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动物农场》这本书,里面的的权力斗争让我感受十分深刻。
?动物农场》这本书相信许多中小学生都阅读过,书中的“主猪公”——雪球和拿破仑,因为同情动物们食不果腹的生活,带领自己的子民们奋起反抗,将农场的主人琼斯赶出了农场。后来,,人们为了夺回农场,与动物们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斗争。动物——惨胜。可不久后,权力熏天的拿破仑为了自己的权力,将雪球赶出了农场。在农场中,他不断加固自己和猪的地位,将别的动物都当作自己的奴隶,不断修改约束自我的动物法则。最后拿破仑竟然与人类通商,学会了用两条腿走路。但是,别的动物的生活,和以前有改变吗?
权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它把良心吞噬,只留下贪婪。拿破仑也因为权力,从为动物着想,变成了欺压动物,剥夺动物的粮食。其实动物农场正是二战时的苏联,拿破仑正是当时的斯大林。斯大林用百万士兵的鲜血和生命击退了敌军,但自己却因为权力,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到自己的名下。他在人们眼中既是英雄也是恶魔!
在我们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被权力熏瞎眼的人。例如刘邦,他将项羽打败后,封了许多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他为不让人瓜分自己的权力,接连杀了许多功臣,完全没了当年的宽容和大度。
乔治.奥威尔写出了《动物农场》这本书,不就是在警告我们不要被权力所迷惑吗?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5
农场农场的动物,整日为着人类东家琼斯先生工作,过着劳累的生活,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读后感。一日,一只老公猪在梦中受到了启示,发出了推翻人类暴政的号召。终于,机会来临,动物们凭着革命的理想和积累许久的怨气,把琼斯先生和他的帮工赶出了农场。它们将农场名字改为动物农场,一个在全英格兰,乃至全世界唯一的由动物当家作主的农场。怀揣着动物皆平等的伟大理想,动物们的建设农场的热情极其高涨。尽管琼斯先生组织过反击,但很快,就被动物们所挫败。
主要领导者是两头公猪,一位叫雪球,一位叫拿破仑。雪球对农场的未来有着美妙的设想,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建一个风车;拿破仑则相当不以为然。就是在建风车的问题上,二者的矛盾爆发,拿破仑通过强硬手段,放逐了雪球。拿破仑的统治开始了。在它一次次的"你们难道希望琼斯回来吗"的话语中,动物们却发现,自己的活还是那么重,肚子也总是吃不饱,一切和他们的人类东家在时没什么变化,甚至更糟。没有哪个动物敢提出意见--提出意见的动物已经被处死了。最终,拿破仑以农场主的身份,与人类们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并将农场的名字,改回成农场农场。
故事中人类一方对待这个农场的态度,颇值得玩味。一开始只是嗤之以鼻,认为动物根本无法运转整个农场,反抗只是自取灭亡罢了;在整个农场呈现出一副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时,人们却不由得慌了神儿,开始担心其它动物会不会也一起造反。自拿破仑掌权之后,表面上人类敌对态度依旧,对动物农场进行各种攻击,但其时机之巧,似乎是在配合拿破仑的行动一样。直到最后,才大概明白,人类与拿破仑形成的同盟关系,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人类不愧是人类,公猪的小伎俩,还有意图和本质,果然是太简单了。虽然人类面对动物的反抗,确实是很心虚的;但只要和动物的领袖搞好关系,就根本不会受到这群乌合之众的威胁。还是一位老兄概括得精彩:"你们有你们的低等动物要对付,我们有我们的下层阶级要摆平!"
故事平实而深刻,童话的外表下是惊心动魄的情节。无需讳言,这是一部政治寓言,对象直指某些国家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没有什么主义之分,没有什么路线之别,但形象所指,简直呼之欲出。故事中有一匹叫拳击手的雄马,力大无比,战斗时奋勇当先,工作时尽心尽力。它的座右铭是"我会更努力工作"和"拿破仑统治永远是对的"。它对动物农场来说,不可谓不劳苦功高。就是这么一位值得尊敬的农场成员,在年老力衰,病倒之后,竟落得一个被送去屠宰场的下场,此等做法,实在是令作为人类的读者都感到心寒。这一角色的命运,深刻揭示了革命的变质:统治者愚弄下层人民,利用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等到统治者觉得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就榨干人民最后的一点血肉,然后就把他们像旧抹布一样扔掉。现实正如故事中的一头毛驴本杰明所言,生活过去很糟,现在很糟,将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个故事,进一步揭示的是自下而上革命的根本弱点:领导者。如果领导者只是利己主义分子,就必然走向极权主义的道路,对于这一点,所谓人民雪亮的眼睛根本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接受剥削。如果人民连基本生活也是无望的,更不能奢谈什么文化素养,什么民主自由。就这一点而言,已经有了历史教训。
这个故事还有许多深刻之处,在此也难以一一列举。本书意义,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多一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6
雪球活跃,敏于言,点子多。拿破仑不爱说话,出了名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吱嘎则是个胖胖的小猪,眼珠子忽闪忽闪的,动作敏捷,嗓子特尖,口才十分了得,每当他力图证明某一个很难说清楚的论点时,他身子跳来跳去,尾巴摆个不停。三只猪传输给了农场里的动物一句格言“四条腿好,两条腿坏”(两条腿带翅膀是好的)两条腿的人只强迫他们干活,直到筋疲力尽。
拿走奶牛产的奶,取走母鸡下的蛋,让牛拉犁,让猎狗逮兔子,却只给他们少许的食物,但他们的使用的价值到了尽头,他们就立马会遭到骇人听闻的残酷杀戮。人们只知道从动物那拿取什么,却不知道给动物一些回报。直到农场的主人琼斯被赶走以后,“庄园农场”就被动物们改成了“动物农场”,并写成了“七誡”,其中两条“凡动物一律平等”,“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这两条归规定完全可体现动物之间的思想并不像人们的思想那样自私,复杂。同类应该互相关爱,关心。
农场的主人变成动物们以后,三只猪成了总管,管理整个农场。每天出去工作:耕田、挤奶、并组织了许多俱乐部如学习俱乐部、友谊俱乐部...。没有争吵、互咬、嫉妒,农场和平、宁静。人们不甘心,农场就这样落入动物的手里,带领三个手下拿着长鞭与枪再次进攻。
猎领导动物使琼斯与其余三个人进入了他们所设的圈套中,动物们假装失败的样子逃走,使来犯着进入院子深处,三匹马、三头牛,所有的猪都埋伏在那儿,然后突然发现它们的后方,正好把敌人退路切断,雪球发令赶走了敌人。《动物农场》这一篇文本最多是讽刺人类的自私。告诉了我们:人不能只知道从别人拿取什么,也要学会回报给别人,不然到最后,别人就会从你身上拿走什么。记得从前,我总认为父母给我自己最好的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总是从父母那拿取,却从不知道回报给父母。
读完《动物农场》了,我才深省到:自己错了,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准备给妈妈一份礼物,感恩妈妈、回报妈妈。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7
掌握知识,发挥未来!
读完整个小说,深感讽刺意味。奥威尔式的童话不是小孩子看的,他是作者结合了亲身经历,将时代的印痕与自身的观察结合创作而成。
显然奥威尔痛恨资产阶级,但是所谓的无产阶级难道就不是潜在的资产阶级吗?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他们身份互换,他们仍然“各尽其责”。
只是将资产阶级比作了猪,好吃懒做的形象也是作者想对资产阶级的描述,可是原先他们也是群众,怎么就突然特殊化了呢?慢慢的抛弃原来定下来的规则,面对群众的质疑,总有百般说辞,因为规矩掌握在他们手中,读懂规矩的能力(知识)也只在他们手中。
无知的群众只能被当做工具使用,那些勤劳,善良友好的美德,不过是愚蠢的点缀。当权者可以将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但显然,事实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总有人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挺身而出揭露事实。像傻羊那样沉溺于上面的领导,就很安全吧。
其实这个故事从开始老猪给动物们讲起义的时候,大概后面讲什么也就知道了。老猪描绘的乌托邦深深地吸引着年幼无知的小动物们,殊不知乌托邦是不存在的。
即使他们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大多数的生活反而过得更加辛苦,更没有了往日的温馨,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搬日复一日的劳作。小说里其实间接地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它更是一把双刃剑,但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能掌握话语权,如果不想做任人宰割的羊肉,那就好好学习吧。也不要做好吃懒做的肥猪,不是学会两只脚走路就是人,人的智慧四脚时就有了。
动物农场读后感篇8
第一次接触《动物农场》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不谐世事的小丫头,对里面的深意并不理解,却读得津津有味。2010年的寒假,又一次拜读此书,感慨良多。
我依稀记的小学时,挂在班级墙面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大大的画像。我很早就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对他们的事迹并不甚清楚,只知道他们是伟人。
小时候,我从来不问为什么。
陈丹青说我们的政治考试是反政治的,没有人尊敬这个学科"
60年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出版了《动物农场》,讽刺苏联的社会主义。如今,苏联已经解体近20年,然而《动物农场》讽刺的对象却悄悄地转移了。
人们津津乐道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遗憾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然而我在阅读《动物农场》的时候,几次竟不得不合上书本不忍再看下去。因为我不仅看到了苏联也看到了我们自己。
新闻里每天都有gdp增长,粮食增产,物价稳定的新闻。然而没有人询问为什么中国仍然有许多人吃不饱饭,无法接受教育,看不起病,住不起房。
我们感动于善良的山村教师勤勉的奉献却从不去质问政府为何不增加教育的投资;我们感动于无私的农家妇女无偿赡养邻居的父母,却从不关注我们的养老保障;我们感动于勇敢的汶川教师,却很少问津教学楼的质量……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学生和她的法国邻居争论今日的中国。那个法国人说,我可以站在路上大骂萨科奇,你能吗?她竟一时语塞只好开玩笑似的说,我也可以站在路上大骂萨科奇。
当我们不仅仅旁观历史,而是把自己当做历史的一部分,就会发现我们和书中的人物同样卑微。
少年的君特。格拉斯为了希特勒和帝国的荣耀加入了少年禁卫军和成千上万的人高喊领袖万岁,甚至二战结束后,当他被告知纳粹屠杀了数百万犹太人的时候还固执的说那是反纳粹的恶毒宣传。他在《剥洋葱》中回忆道自己从来不曾怀疑过领袖,因为广播报纸以及身边所有的人从来没有怀疑过。
今天的小孩子仍然在重复我们曾经重复的道路。他们也许不知道马恩列斯毛,但是胸前的红领巾依旧鲜艳,依旧高声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依旧循规蹈矩的背诵历史政治而从不去质疑……
学问,学问。就是要学要问,要问就要有怀疑的精神,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否则不仅我们的生活可以被控制,我们的思想同样也会被控制。
动物农场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