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演讲稿是能够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演讲稿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文稿了,具有宣传自己积极态度的作用,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回家》演讲稿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回家》演讲稿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这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气息的节日。
今年的春节来临了,我又闻到了一股浓浓年味儿。这个春节既熟悉又陌生。春节前几天,大人做好包子,饺子,汤圆,藕饼,肉圆。有趣的事情会在这几天发生。
最有趣的是莫过于做包子:看着奶奶一边切肉馅一边往上倒酱油,好奇的我也想试试,对奶奶说:“奶奶,让我来切切吧!”说着,接管菜刀用力地翻切。刚过一会儿,我就累得不行了,手臂很酸,这时终于体会到了奶奶的痛苦。
奶奶也看出来我好累,对我好生说道:“我来切吧,别弄脏了衣服。”切完肉馅又要切菜馅了。先将大白菜放进盆里放入温水,扳开根部洗净泥土。接下来,将大白菜放在按板上切除底部,把菜切成小颗粒状,再把菜放进网袋挤压。
把肉馅和菜馅搅在一起,向一个方向搅,这样能使馅儿更鲜美。再将面粉放进盆中加进热水和成凝固状,放入发酵粉,加温。过了几个小时拿出,将大面团切成一个个小面团,揉成条切成块。擀成皮,要注意不可以擀中间的皮。把馅儿放在皮儿正中心儿。捏起边角弄成一朵状似花的顶。这样,一个包子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奶奶娴熟的手法,我不禁跃跃欲试,按着步骤一步一步来,却做的不尽人意。
这一天,孩子们穿上新衣去拜年,就都可以拿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压岁钱。大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每逢这时总少不了几样主角——饺子,汤圆。不过今年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放太多烟花。
这一天有许多的习俗会被大家遗忘,希望大家还是可以过一个传统的节日。
《回家》演讲稿篇2
“日子过不下去了,我来申请离婚”,在法院隔三差五的能听到这样的话。当事人不同,但理由却大同小异,家庭暴力,酗酒赌博,作风不良等家庭作风导致了一个个家庭的破裂。每每这时候我会想孩子怎么办?生活在不良家风中的孩子怎么办?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但又有多少人真的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家庭教育是一味的灌输大道理吗?是强硬的下达命令吗?都不是!是言传身教,是身体力行。看到过这样一张图片,妈妈在给家里的老人捶背,孩子见了,站到妈妈的身后给妈妈捶背。有人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不要小看你做的一点好事,更不要忽略你做的每件不好的事。因为家风就体现在这一点的好,这一点的不好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原生家庭”这个词,因为从家庭环境中能看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特质。从孩子身上能看到父母的素养,从丈夫身上能看到妻子的勤恳,从妻子身上能看到丈夫的品格。
我国重提家风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不用觉着这个词很大,这个词离我们也不远。给疲惫的家人端上一杯热水,给受挫的孩子一声温柔的鼓励,给负重而行的邻人搭一把手,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指一下路,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带着孩子插队闯红灯。传承好家风,从小事开始。
中国传统社会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与政治文化休戚相关。“居家”正,“居官”才能正。党员干部的作风与其家风相辅相成,好作风带出好家风,好家风又促成好作风。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从反*斗争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党员干部的落马与其家庭有很大关系。好了歌中写到,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食三餐。只有好的作风才是党员干部的立世之本。
习*同志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应该重视家庭建设。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崇勤俭、尚廉洁,这些观念都需要通过家庭建设去引领和传承。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从小家开始,让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让优良家风成为政风清明,民风清美,社会风清气正的重要推力;让良好作风成为抵御*、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重要保证。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每位家庭成员都应常怀传承家风的热情,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常保家国天下的情怀。
传承好家风,集聚正能量,幸福万年长。
《回家》演讲稿篇3
家风是阳光,我是小草,没有它我无法生长。家风是蓝天,我是小鸟,没有了它,我无法成长。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行。家风是无言的朋友,伴我成长。
在美国,一个调皮的孩子拿着爸爸给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头后,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很生气。孩子见闯了祸,他虽然害怕,但他是个不说谎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这个诚实的孩子就是乔治·华盛顿,也许就是这样诚实的性格让华盛顿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伟大总统。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孝顺、能坚持的人。这句话我铭记于心。可我小时候并不懂什么是孝顺。
每个周末,都能听见爸爸妈妈说同一句话:“看看,邻居家的小孩多孝顺,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我努了努嘴。心想,做家务有什么了不起,我也会。我决定做家务孝顺爸妈。可是,并不那么容易,打扫完客厅,我就累得满头大汗,瘫在床上,喊不干了。当我一想到,爸爸妈妈做的家务比我还累,可却什么的没喊。我就继续对付“天敌”。打扫完,爸爸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夸道:“我们家的孩子最棒,最孝顺”。我顿时感觉不累了,心里暖暖的。在以后,当爸爸妈妈上班累时,我会给他们捶捶背。
坚持。我们家流传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我一直以为胜利,是物质上的胜利,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它是精神上的胜利。
夏天,蝉儿唱起了歌谣,夏天的太阳和风烘烤着我们这群“蚂蚁”。夏季运动会是夏天的标志,夏天的炎热让同学们懒洋洋,作为班上的跑步干将之一,我主动的报了800米长跑。在等待比赛来临的期间,我们被老师进行了“魔鬼训练”。一到操场,大家就觉得“世界末日”来了。我们一圈,一圈,又一圈的跑着,汗如雨挥洒着,我们累得气喘吁吁。都打算下次训练装病不上了。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爸爸一顿数落:“你做事三分钟热度,不会坚持,你忘了我们的家风了吗?”我摇了摇头。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刻苦的训练,努力的坚持到运动会开始。我奋力一搏,用风一般的速度奔跑着,我们努力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努力没白费。虽然到最后,我拿了第四名,但是,我没有输,起码在坚持和精神上我赢了,战胜了以前的我。
家风是改变一个人的力量,家风是坚持,是我的朋友。在这个快乐文明温馨的家,我顽强的面对风雨,茁壮成长着。
在这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我又有一个好朋友——家风。
《回家》演讲稿篇4
古人云“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的是良好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力量。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一个家庭的家风,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在我的家,我的祖辈们虽然没有把家风家训写下来贴在墙上,但都在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在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勤发家、以俭持家”。
“以爱兴家”
所谓“爱”,就是仁爱、慈爱、大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爱国和爱家。爸妈对我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是从学习历史入手,买一些诸如《上下五千年》这样书籍给我看;戴红领巾的时候给我讲解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的;到北京去旅游,带我去天安门广场去看升国旗,唱国歌;出去旅游时,只要时间允许,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也是我们的项目之一,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有时候让我一起看《新闻联播》,引导我关心国家大事,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我的民族自豪感。在奉献爱心方面,爸妈鼓励我为地震灾区捐款,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捐衣捐物,在挑选捐赠物品时,教育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挑一些品质好些的物品捐出去。记得小时候我们住的老小区楼下的柴间里住着一家外来打工人员,那家的小姐姐每天放学都是趴在一张椅子上写作业,既影响脊柱发育又影响视力,爸妈就跟我商量,是不是能把家里暂时还用不到的小书桌送给她,当时我心里虽然不太乐意,但在爸妈的劝说下,最后很开心地一起把桌子搬到小姐姐的家里。后来我们两人成了好朋友,经常来我家玩游戏、看动画,正所谓“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以德治家”
所谓德,就是道德修养,要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良好道德品质。古人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说的就是一种好品质。“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品格将使孩子受益终生,正所谓“积善能裕,怀德惟宁”。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孝顺、善良,礼貌,诚信的人。
“百善孝为先,孝敬无底线”。爸妈通过他们的言行对我这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爸妈总是对我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妈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爷爷生病住院期间,我们全家利用国庆假期夜里开车去江苏看望照顾他,由于堵车在高速上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照样毫无怨言开开心心地赶到医院,忙前忙后地照顾老人。平时只要有时间,爸妈就带着我回老家,带着礼物去看望照顾爷爷奶奶。父母平时孝敬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我觉得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诚实守信,因为它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记得有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爸爸问我最近单元测验过没有,那次检测考得不好,我怕受到批评,就撒了谎。后来爸爸从微信群里知道了测验的情况,就及时找我好好沟通了一番:“成绩下降了还可以通过努力东山再起,而一个人的诚信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后果很严重”。通过这次教训,我对“人而无信,百事皆虚”这句话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勤发家”
古人云:“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平时看到爸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下班回家操持家务的忙碌情形,对我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爸妈要求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家务活也要承担一部分,比如扫地、洗碗、叠衣服之类的。不要沾上“公主病”,所谓“女孩要富养”,在我们家提倡的是“精神方面的富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方面,爸妈注重培养我“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和“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我先后参加了诸如“美术、舞蹈、声乐、游泳”等兴趣班。爸妈的初衷不是怕我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怕我变成“书呆子”型的“学霸”。但报兴趣班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自愿,二是持之以恒。因为路上的车马劳顿也很累,家长不仅费钱,也要花时间陪伴,双方都要有点“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一路坚持下来,有所收获。
“以俭持家”
俗话说:“成由节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所以,爸妈经常教育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文具,选择耐用实用的学习用品,穿大方简洁的服饰,不乱用零花钱。每年给我的压岁钱,叫我自己管理,自己支配,教育我“钱要花在刀刃上”,从小培养我理财的意识。
当然节俭的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特别是在当今物质丰富,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形成勤俭节约的思想,还是要用点方法和心思的。记得我小时候喜欢在卫生间开着水龙头玩水,教育了多次收效甚微。有一天我又在洗手间玩水,爸爸跑去偷偷把总阀门给关了,并告诉我说水被我玩没了。过了一会儿,我渴了要喝水,爸爸说没有水喝,水被我浪费掉了。这样我渴了半天,觉得很难受,让我切身体会到节水的重要性和浪费的严重性。在我家的楼顶的露台上,我们开辟了一块小菜园,爸妈经常带我一起翻土、播种、浇水和除草,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了解植物生理和植物栽培的相关知识,而且让我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义。
“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勤发家、以俭持家”,我们家的家风,承载的不仅是规矩,更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似一坛深厚的老酒,散发着那沁人而又浓厚的清香……“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似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似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
《回家》演讲稿篇5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法律法规,国家就不会和谐、安定。
以前,我总以为法律是大人们的事,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懂不懂法无所谓,后来,我在电视上看了一篇报道,对我感触很深,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报道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天生有残疾,从出生她的父母就不喜欢她,后来又给她生下了一个弟弟,生下弟弟后,女孩的日子更难过了,她吃不饱,穿不暖不说,她父母还让她去当乞丐。每天到集市上去讨钱,把她当成摇钱树,邻居们实在看不下去,反映到了民政部门。后来民政部门取消了她父母监护人的资格,把女孩送到寄宿学校去读书,并责令她父母每月支付200元生活费,谁知她父母不但不给钱,还恶狠狠地说,就是不给钱,看你把我怎么样。女孩见父母如此无情,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她父母因犯虐待罪,受到了应有的制裁。可女孩心里并不高兴啊,她更多的是难过,为父母难过,为自己难过。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哪个同学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倍受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谁愿意起诉自己的父母?如果那个女孩的父母有一点点良知和爱心,有一点点的法律意识,我想他一定不会如此虐待自己的骨肉。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而对于小部分狼心狗肺、不守规则的人来说,只能用法律去约束他们,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加强法律的教育和培养守法意识,我们不仅要自己懂法,还要宣传法律,让我们的父母和身边的人都知法、懂法。
亲爱的同学们,法律是一柄双刃剑,它能惩治坏人,也能约束自己,遵纪守法,从小事做起,比如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不闯红灯,爱护公物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懂法、守法,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回家》演讲稿篇6
在我们的现代家庭生活中,食品安全、自身安全,是每个家庭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现在生活在节奏紧张的大都市里,很少在家里做东西吃,都是去超市买。超市里的食品各式各样,什么都有。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副食品,总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新品种;菜市场里的蔬菜水果颜色也不再单调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五花八门。就连解渴的也不再光是白开水了,有小瓶装的矿泉水,还有桶装的饮用水和各式饮料。然而,危险也随之而来。
有些食品会出现质量问题,一些食品添加了甜味剂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目的就是想卖出自己的商品。人们短期吃了也许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还不明显,但是长期吃了以后轻则影响健康会患有一些疾病,重则有生命危险,从而导致死亡。
在生活中,安全事故往往都伤害了我们的自身安全。所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尤其是人烟稀少,没有人经过的地方我们要格外小心,如果看见有装扮怪异、举止特别的人要格外小心,如果他跟着你,那么你不要回头,要尽量到人多的地方去,如商场、餐厅、居民小区等。
在2008年-2010年间,发生了两次大地震,许多人失去了亲人,但也有许多人因为躲避方法得当而免于生命危险。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躲在桌子底或床的底下会有98%的机率遇难,而躲在桌子旁边会有85%的机率获救,所以当危险发生(如地震)时,我们有机会就一定要逃到安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机会逃出去的和衣而卧,就就地躲避,如果是地震,就要尽量躲在成立在角形的家具下。
“安全”是人们时时刻刻都应试深深铭记在心的二字,尤其是小学生一定要把安全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安全是一个我们每个家庭幸福的保障,只要我们平时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把安全带回家”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回家》演讲稿篇7
大家好!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尊老爱幼、谦虚礼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训》。好的家风是一所学校,它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虽然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那又何谈热爱祖国和人民。下面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心故事:《陆陇其,孝行感少年》
陆陇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赶考,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立刻赤足步行日夜兼程的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一天,一位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侍从,你的儿子正好合适,如果找到合适人选,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就这样,这位青年成了陆陇其的侍从。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老母门外,等母亲起床后,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饭菜。晚饭也是如此。只要有点空余时间,就前来陪母亲说笑。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日夜守候在母亲左右。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泪流满面,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讨厌你的母亲吗?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青年跟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还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
好家风是优良品质形成的关键,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就要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好家风。我们要从孝亲敬老做起,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回家》演讲稿优质7篇相关文章:
★ 什演讲稿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