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作用,在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1
说到体育,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运动员,如苏炳添,孙杨,张继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体育明星粉丝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称,号称“亚洲飞人”的——苏炳添。
苏炳添,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中国国家田径队队员,是中国田径的主力军。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号称“亚洲飞人”。2018年2月6日,苏炳添以6秒43夺得国际田联世界室内巡回赛男子60米冠军,并刷新亚洲纪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两大体育盛事吗?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那就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和雅加达亚运会。
苏炳添在雅加达亚运会中有一张精彩绝伦的比赛——男子100米决赛。
比赛开始了,苏炳添风驰电制,如箭离弦般地冲向终点。他拼尽全力,因为他知道,自已背负着使命,有13亿双眼睛在盯着他,为了金牌,为了自己和国家的荣誉,冲啊!苏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亚洲飞人”。果然,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获得了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冠军,并刷新了亚洲纪录,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自从这场比赛之后,我更彻彻底底地迷上了苏炳添,成了“苏粉”。我爱“亚洲飞人”苏炳添。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强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鉴。专注执着,科学追求,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2
用爱浇灌,让山里娃更加自信
望谟县地处麻山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原因,当地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甚至自卑。
20xx年,刘秀祥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除了在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外,他还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性演讲,目前已演讲1000多场,听众多达上百万人次。
“开展励志演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更加自信。”这就是刘秀祥四处演讲的初衷。
“刘老师的课太受欢迎了,今年我才得听了4次。”刚听完主题思政课的吴银雨不禁“抱怨”。
在吴银雨看来,听演讲最大的收获在于,现在自己每天都会定一个小目标,或是背下50个英语单词,或是完成两套数学试卷……
过去,高三(3)班的简合意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同学接触。“刘老师告诉我们,要阳光地面对生活,要对生活时刻保持思考!”上过多次“祥哥”的课后,简合意变得越来越开朗。
不仅如此,看着长期患病的家人,简合意还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我的梦想是考上遵义医科大学,回乡当一名医生,去帮助像我家人一样的病患。”
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因为刘秀祥把大量时间都放在了他们身上,用心教学、用爱浇灌。
凌晨5点半钟左右,他就会站在宿舍窗边,看着学生们走进教室。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起得早,哪些学生爱吃什么口味的早餐,哪些学生喜欢成群结队去上早课……对此,刘秀祥很得意,“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起得那么早。”
在刘秀祥的帮助下,实验高中的孩子们越来越自信,朝气蓬勃、乐观向上。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3
最近,奥运冠军苏翊鸣向吉林市捐赠了一万套防护服驰援家乡,并且在箱子上留言打气,“吉林加油!医护人员辛苦了!”不愧是大大专门回信的运动员,脚踏实地地做到了回信里说的那样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国家争取荣誉也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号召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个2004年出生的小将,来自吉林省,是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在4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练习单板滑雪,慢慢的开始在各个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在2018年,苏翊鸣正式加入国家单板滑雪坡面障碍与大跳台集训队。
这个04年出生的小将,虽然年龄小,但是实力却不容小觑。2020年3月,苏翊鸣是第一个完成这个三周空翻转体1620度高难度动作的中国运动员。之后,苏翊鸣完成个人也是中国单板史上首个反脚外转五周1800度动作,实现一个新突破。不仅如此,苏翊鸣还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完成单板滑雪内转1980度抓板动作的男子运动员。
在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以182.50的高分,荣登最高获奖台,成为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这个还未满18岁小将苏翊鸣成为了中国冬奥会上最年轻的冠军,一度风头盖过青蛙公主谷爱凌。苏翊鸣的夺冠重新给大家定义了“00后”,完美的诠释了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未来也将会是越来越好。
凭借着北京冬奥会一炮而响的苏翊鸣,也被更多喜爱他的观众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小男孩涉猎范围还不少,除了滑雪还多次出演电视剧。不仅扮演了《智取虎威山》中“小栓子”一角,还出演了《林海雪原》、《狼殿下》等多部电视剧作品。面对滑雪和演艺两者,2015年为了更好地投身训练专注于滑雪,苏翊鸣选择了暂停自己的演艺事业。不少网友直呼,真是个宝藏小男孩,没有粉错人!
在采访中,苏翊鸣也说到冬奥会完成了自己想完成的目标,也收获到了很多的惊喜。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没有祖国就没有自己,很骄傲自豪自己是中国人,披上国旗站在领奖台上,很高兴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祖国争光!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4
2月11日,在夏邑县马头镇与亳州市颜集镇交界处的白庙村县级疫情防控卡点,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给过路的人测体温、登记身份信息。卡点执勤负责人介绍说,她是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名叫蔡露欣。
“爸爸,我明天和你一起去疫情防控卡点执勤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义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的爸爸蔡礼正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当得知爸爸接上级通知要去卡点值班的任务时,便有了和爸爸并肩战斗的想法。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值班卡点,她便投入到工作中,打扫卫生、垃圾分类、清洁消毒,为在岗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帮助值班人员劝返来往车辆,认真填写车辆登记表和疫情排查表,并时刻提醒驾乘人员要带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和车辆的消毒。对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宣讲“少出门、不聚集、不聚餐、勤洗手、勤通风”等防疫知识。
“在防疫第一线这么辛苦,你受得了吗?”马头镇党委书记经文涛,看见她忙前忙后问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__年前,爸爸和爷爷一起在一线抗击非典,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在一线抗击新冠肺炎。我和爸爸都是党员,就应该带头坚守在第一线,再苦再累都不怕,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蔡露欣认真地说。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5
中国速度,刷新历史,中国飞人苏炳添赢得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第六名,且在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了亚洲百米纪录。除了你看到苏神惊人的成绩表现,背后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故事与真相!
1、亚洲飞人的双重身份:不仅是运动员,还是教授
苏炳添不仅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2013级),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从这个角度而言,苏炳添是学国际贸易专业跑得最快的研究生,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教授!
2、最自律的运动员:
苏炳添的战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超强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不吃禁忌食物,训练从不偷懒,保质保量。他至今都严格遵守着一个专业运动员枯燥的作息规律,每天早上不到7点起床,晚上11点前睡觉。
他的外教亨廷顿对他评价道:“苏炳添太自律了,他的训练态度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
自律成大器,苏神也不是一蹴而就!
3、苏神的真实身高只有1米72,打破了短跑的身高标准
在世界短跑领域,“黄金身高”在1米8至1米9之间,而苏炳添的身高只有1米72,从先天条件上而言,苏炳添不算是跑百米的好苗子,相比于身高1米95跑完100米只需42步的博尔特,苏炳添则需要至少47步才能完成。
但凭借着1米72的身高,中国飞人苏炳添依然在强手如林的百米跑道上,成为世界顶尖选手,这便是他惊人的爆发力与训练技巧所致,假设苏炳添有1米85左右的身高,他的成绩理论上会更好。
2012年伦敦奥运会,苏炳添在意识到自身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后,决定破釜沉舟,放弃之前十多年练就的起跑经验,重构自己的起跑技术,起跑脚由右脚改为左脚,步数由原来的47步增至48步。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定,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起跑速度,也助他最终突破了百米10秒的大关!
4、跑道上飞奔,爱情却很慢热:
苏炳添与妻子林艳芳初中便已相识,2007年苏炳添进入广东省队时,历经长达10年的异地恋,两人于2016年“抽空”并结婚,婚礼仪式礼成后的第三天,苏炳添就回到了跑道继续训练。2018年,他们的孩子降生,苏炳添在医院悉心照顾妻孩五天后,又归队开始了亚运会的备战。
在当今娱乐圈真真假假的爱恨情仇乱象面前,苏炳添可谓是一股清流,可谓是异地情侣、深情专一的楷模。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黄种人跑不过黑人,但苏炳添的出现,成为照亮中国短跑的那束光,他突破的不仅是成绩,更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固有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才是中国人的骨气与自信。
如今,89年出生的苏炳添已32岁了,对短跑赛场而言,已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同项目的运动员绝大多数选择了退役,他却依旧保持高强度训练,不断改善跑步技术以对抗身体的老化,而他做到了,如此年级依然再度刷新了亚洲纪录。
有人问:“苏炳添的极限在哪里”?
苏炳添说:“年龄只是个数字,我还可以更快”。
保持野心但波澜不惊,他谱写的正是关于坚持,关于挑战极限的神话,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这才是值得我们去崇拜与追随的“偶像”,而不是那些或粉嫩或油腻或如wyf般正反两面的娱乐明星!
苏炳添,赛场上霸气四射的苏神,赛场外专一可靠的丈夫,学术界严谨创新的苏教授……未来,也许还有更多传奇等待着这位亚洲飞人去创造!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6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它热情地歌颂了一位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传奇人物——雷锋。
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解放前,他的亲人因遭含恨死去,时年7岁的雷锋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和自己的流浪下,艰难的活了下来。1960年一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伟大领袖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提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他的一生却助人无数,他不求能立丰功伟绩,只是在点点滴滴中默默付出;他不求能名扬万里,只是在帮助他人之后,隐姓埋名。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同时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然而,就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却在1962年8月15日在一次倒车过程中不幸被倒下来的电杆砸在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22岁。
这就是雷锋,虽拥有苦难的童年及坎坷的人生道路,但他仍然奋发向上,以一颗乐观的心对待周边事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了伟大。这样的一个人,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做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该怎样弘扬雷锋精神呢?
有人说雷锋已经死了,可是我觉得雷锋还没死,他活在我们心中,也活在我们身边。看!军人是雷锋,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守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有他们;建筑工是雷锋,他们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建造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却无怨无悔;老师是雷锋,他们孜孜不倦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却从不抱怨;父母是雷锋,她们赋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吃好穿好,却从不计回报……
然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我们不需要去守卫边疆,也不需要去建造楼房。我们学习雷锋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行动就在眼前、就在身边。最主要的是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学校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个好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遵纪守法、文明有礼,做个好公民。
我国一直在提倡岗位学雷锋,做好自己的本职,我们学生的本职就是搞好学习。我们在学习上要发扬雷锋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钉子”精神,步步攀登、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直至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此回报我们老师及父母。这就是雷锋精神给予我们一生进取的伟大力量。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起争当新时代的活雷锋;一起学习那干一行爱一行、艰苦奋斗的螺丝钉精神;一起磨砺那不畏艰难困苦、永不言弃的高尚意志。去学会默默奉献,学会不计个人得失,学会在平凡中追求伟大。让雷锋之歌永远传唱不息,历经岁月而熠熠生辉。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7
“徐书记,在我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帮助了我,现在国家有困难了,我也没有钱和物捐,但我得出一份力,每天看你们都这么辛苦,我也想帮你们分担一点……”这是濠城镇马田村一个贫困户说的话。
刘素侠是马田村的贫困户,家里只有她和儿子两个人生活,因为儿子患上尿毒症,高昂的医药费致使她家成为了贫困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没几天,刘素侠就找到马田村的书记,积极要求加入到志愿者队伍里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素侠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心里想着帮着村上出把力,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恰在此时,她看到村干部拿着喇叭到处宣传,心想:这样简单的活我也能干!于是就迅速找到马田村的党支部书记,要求给自己分任务。她每天早上七点钟就开始用小喇叭宣传预防新型冠状肺炎的知识宣传,早中晚在村里宣传三次,其余时间就把喇叭放在人容易扎堆的地方宣传,然后她自己就到马庄桥头卡点值勤,任何外村的人都甭想从她那个卡点进来,用她的话说:我不能让外来人员把病菌带我们村来。
在刘素侠的先进事迹鼓舞下,越来越多地村民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上来,他们有的加入到疫情防控值守,有的加入到排查登记,有的参与防疫知识宣传,有的没时间加入到“战疫”当中的村民,就捐钱捐物,这些志愿者们共同汇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篇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荆州一医医护战士轮番上阵,不畏风险,逆风而行,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经外科副护士长王丽娜,2月21日,进入隔离三区负责护理工作。隔离三区分为三个楼层,有25名护士,都是从各个护理单元抽调出来的护理骨干,王丽娜团结带领这群兄弟姐妹们,用仁爱之心与患者一道共同抗击疫情。
因为病毒的传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发病。21日,父女两人,想住在一间病房里,可是根据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规范,患者一个阳性,一个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间病房,面对这种情况,护士长王丽娜反复给患者做工作,耐心对患者讲解分开收治的重要性,最终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开在两个单间病房里。
一天,患者刘大姐反馈病房电视不能正常观看,王丽娜在后勤人员的电话遥控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调好了电视。这一刻,听着患者小孩似的欢呼,看着患者欢笑的面庞,王丽娜也开心的笑了。在与刘大姐的交流过程中,王丽娜了解到刘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亲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离,母亲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重的打击下,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大姐心理负担太重了,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王丽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刘大姐,跟她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动态,树立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饮食不合习俗,后来,护士们为他点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还是“吃不饱”,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为他送来了爱心午餐,此时正是中午12点多钟,支助工友、隔离区外勤人员都是最忙的时候,还没吃午饭的王丽娜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决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递员,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来他们为丁先生准备的爱心午餐,送到隔离病区丁先生的手中,王丽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会给他送一次爱心餐,为此,专门预定了志愿者,使这份特殊的爱心能够每天按时到达丁先生的手中。
王丽娜说:“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繁琐、很劳累,但对患者来说,我们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希望。除了给患者最好的医疗护理,还要和他们一起互动,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增强抗疫心胜的信心。”
2023年先进人物事迹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