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能够激发我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事迹的讲述,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成功案例,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事迹篇1
黄继光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山村,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天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县里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连队担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刚开始他有些想不通,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荣立了三等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反击占领597高地的敌人。在战斗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牺牲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敌人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誉追记特等功,授予了“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事迹篇2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事迹篇3
杨育才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率侦察班,在抗美援朝战争夏季反击战役中,化装奇袭白虎团,斩断虎头于金城,荣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这面由志愿军第68军第607团制发的奖旗作为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杨育才光辉战斗勋业的历史见证。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省沔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阵地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13日晚,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了,杨育才奉命率侦察班12名战士,以化装奇袭手段,歼灭南朝鲜军精锐师团——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直插敌军308高地,进入虎口415高地。杨育才决定先抓个舌头,弄清敌军的口令。这时,杨育才发现队伍尾部多了一个人,巧妙地将其抓住,经审讯确认是误入的敌军士兵,从他嘴里得知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然后把他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放在草丛中隐蔽起来。刚处理完俘虏,杨育才听到草丛中有沙沙的响声,他断定有敌军走来,遂命侦察员抓住机会对口令。侦察员高喊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敌军怯生生地回答:我们是游动哨。口令敌军马上回答:古伦姆,侦察员接着补上欧巴。这样在口令的掩护下,与敌军擦肩而过。之后,杨育才率侦察班如12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
杨育才率侦察班一路冒雨涉险,巧妙地通过敌军几道岗卡,十分机智地进到白虎团团部驻地,发现该团部是由铁丝网围起来的,里面有两排整齐而讲究的木板房,院外的小山沟里,停放着大卡车和吉普车,敌军正慌忙地往车上搬东西,企图逃跑。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敌军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杨育才率侦察班突然勇猛地闯进会议室、警卫室,立即开枪射击,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敌机甲团团长,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此时,乱作一团的敌军,四处逃窜,拼命挣扎,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举手投降。此战,侦察班共歼敌70余人,只有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几个人落荒而逃,缴获李承晚亲自送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打乱了该团的指挥体系。侦察班轻伤一人。战斗结束,他们押着俘虏,登上凯旋的征程。
为表彰杨育才率领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功绩,1953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博物馆里。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博物馆里,成了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杨春增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第3排副排长杨春增,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阵地作战中,紧急关头,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3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春增,1929年生,河北省沙河县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晚,志愿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守卫在江原道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第11连发起进攻,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第4连第1排和第8班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攻占514高地,全歼守军1个排,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次日拂晓,第1排撤出战斗,杨春增奉命率第9班及卫生员、电话员等8人,坚守541高地。为巩固阵地,他指挥战士们冒着敌军炮火枪修工事,准备打击南朝鲜军的反扑。他对大家说:"同志们,这个阵地是咱们夺下来的,决不能丢掉,不让一个活着的敌人爬上来"。天刚亮,南朝鲜军开始打炮了,炮弹越来越密,阵地上土石乱飞。炮火稍停后,南朝鲜军三五成群地往上爬。杨春增对大家说:"敌人少了,用手榴弹打,来的多了再打爆破筒和手雷。"南朝鲜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反扑,都被打退了,但还是不甘心,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目堵南朝鲜军爬上狭窄的山梁,立即让卫生员发信号给炮兵,让其开炮,杨春增率队从早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已的南朝鲜军的14次反扑,毙伤其200多人。
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了,手雷也只剩下一颗了。这时百余名南朝鲜军又蜂拥而至。在这紧急关头,杨春增对卫生员说:"你快到那边去找点弹药来。"卫生员走后,他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拉开雷管。当卫生员找到两颗手榴弹转来,喊着"排副,我支援你来了"的时候,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卷起浓厚的烟柱,杨春增与30多名南朝鲜军同归于尽了。阵地保住了,杨春增壮烈牺牲了。在杨春增英勇献身精神的激励下,第4连与敌反复争夺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荣立集体一功。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某部委员会追授他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1953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杨春增生前所在排进行慰问,并将一面书有战功卓着的锦旗赠与杨春增排,以表达对英雄杨春增和杨春增排的崇敬之情。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反击战。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队伍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队伍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胡修道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胡修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奉命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军进攻。在班长调往其他阵地、战友负伤的情况下,孤胆奋战,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数十次冲击,毙敌200多人。胡修道的英雄事迹传到国内后,赞颂信象雪片一样,从祖国四面八方飞向朝鲜前线,一致赞扬胡修道的英雄行为。
胡修道,1931年10月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夏秋季防御作战、巩固阵地作战、战术反击战及上甘岭战役。1935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破,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41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表彰胡修道孤胆歼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3年1月15日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伍先华的英雄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党委追授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事迹篇4
1953年初,朝鲜战场上形成了敌我对恃的相对稳定态势,这有利于开展对敌宣传广播瓦解工作。志愿军政治部及时作出了《关于建立对敌广播宣传站的决定》,当时46军政治部通过考核、考试、试用等办法,从全军选拔出十余名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同志组成了广播站。
我们十分高兴地参加了短期培训,主要明确任务职责,政策纪律,背诵广播稿件,学习广播机操作维修方法。三月底,我们就陆续派往战斗第一线,在参加梅岘里东山,马踏里西山、下勿闲北山,坪村南山等地的反击战中,充分发挥广播特有的战斗威力。
当时与我部直接相对抗的是美陆战一师和英联邦师,根据他们的特点,确定我们的广播内容是:1.战地新闻;2.中国建设;3.文告通知;4.与英美士兵聊天;5.歌曲音乐;6.保命方法;7.战俘营生活;8.战俘家信等。
我当时使用的是一台25瓦播音机,一般在距敌1000米左右的地方都能听到,广播时间、内容根据战斗进展情况临时灵活调整,一般来说,当部队开始冲锋时,我们就播放《志愿军战歌》等威武雄壮的歌曲,在围歼敌人时,我们对敌广播瓦解口号:“缴枪不杀”,“我军宽待俘虏”,在坚守阵地时,则播放《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等战曲,并及时宣扬战斗中涌现的英模事迹。在打击敌人反扑时,宣传我军辉煌战果,公告敌军惨败实情,并向敌军反复广播瓦解口号:“投降就可保命”!“放聪明点,逃跑、掉队、装病来挽救你的宝贵生命”。
每次战斗结束战场上相对平静时,我们则按正常安排内容有序的进行广播,特别播放一些受他们喜爱的思乡念亲的抒情歌曲,增加他们的厌战情绪,5月,我部向坪村南山之敌实施攻击,守敌是英国名牌部队英联邦第一师威灵顿公爵团,我军用5分钟时间就占领了敌面阵地,俘虏敌人22名,其中一名是自动放下武器跑过来的,他一进入我方隐蔽洞,就迫不急待的向我提出到俘虏营的要求。
他说:“我很喜欢听你们的广播,战俘爱德华写的一篇《多彩多姿的营区生活》,其中讲到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有美国人热中的捧球,土耳其人酷爱的摔跤,英国人爱好的足球,我想尽快赶到那儿去参加将要举行的足球比赛”,我说:“你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这位英国士兵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在激烈战斗中作出的勇敢果断的人生选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7月,朝鲜停战,随后双方交换战俘,这名英国士兵排列在战俘行列里,我心理总认为,他不是俘虏,他是一位真正的战士——为和平而战,英美士兵的荣耀。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事迹篇5
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事迹5篇相关文章:
★ 勤工个人事迹5篇
★ 消防人员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