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构思教案时,应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为了提升课堂互动质量,教师在教案中要设计有效的提问和讨论环节,,公文溜溜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下《猫》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猫》教案篇1
课文简析:
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李时珍以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字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查阅资料:李时珍人物简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习12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累”)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概讲了什么。继续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部分生字。
设计理念: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培养学生自学和预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
1、本课生字较多,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书写前注意仔细观察字的结构特点,通过组词练习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找有关介绍李时珍的资料或介绍他采药、编书的故事,并读一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读后问: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请你用自己的识记方法介绍。
师指导生字: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如“较—郊、编—遍、纲—纲、尝—常、缺—决、载---栽、验---检”;“累”多音字的学习;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读书,并随时指导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思考:简要说说这课文写了什么?如何分部分?(分清层次、概括内容)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5、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
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练习读书,达到流利。
第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设计理念:在理解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品质,读出体会。体现课内外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
紧扣课后习题1引导学生直接插入课文重点段落,学习理解课文。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思考,找出原因并加简要批注:如“不全、不祥、有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这样一部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甚至有错误的`药物书,会给医生看病带来怎样的后果?(生说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呀!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李时珍决心编写一部比较完善药物书。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完善”?
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3)李时珍重新编写药物书,造福社会的信念是多么坚定!体会着把这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2、师: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读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知道?大家都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找到他所做的准备:积累经验、各地采药、访问有经验的人。他“不但在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个地去采药。”“不但……还”表示意思更进一步,重点在后半部分。这一用法引导学生通过重音读出体会即可。
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他在做准备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读体会、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结合“不怕……不怕……走遍……好几天……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这些词,再说说体会、想像困难、读出体会中感受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
(2)有感情地读读全段。
3、师: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做好了写书的准备,回到老家开始写书。
出示句子:(他整整花了27年,……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
让学生结合这些数字,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4、回顾全文,想一想:《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资料说。
重点指导数字说明法: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三、作业
1、课后:写出这课文的读后感。
2、运用数字说明法介绍一种事物。
四年级下《猫》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好习惯早养成的重要性。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好习惯的养成。
3.进行好习惯养成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学了,你准备好了吗?
二:好习惯有哪些及其重要性:
1.好习惯其一:专心听讲
①不想、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手里不玩东西;
②读书或看书时,眼睛看着书本;
③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或黑板;
④在不需要讨论时不与周围同学讲话;
⑤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认真听,不插话;
⑥要发言,先举手。
2.好习惯其二:做好课前准备
①桌凳摆放整齐;
②检查书本及文具是否齐备,削好铅笔;
③不在书上乱涂乱画;
④文具盒和上课要使用的`文具有序、整齐地摆放在桌子的中间;
⑤桌上不放任何与上课无关的其它东西(水杯等);
⑥身体坐正;
⑦铃声响保持安静;
⑧要到其它场所上课(体育课)的提前5分钟集合整队
四年级下《猫》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就要善待生命,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三、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可分哪几层?
第一层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句式?起了身作用?
二、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第2自然段
1、出示思考练习: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三、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第3自然段
1、出示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写草生命力强的诗,谁背一背?
冲破()
香瓜子没有(),没有()多么顽强()!
不屈(),茁壮()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第4自然段
1、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生命有哪两种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
);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们就应该(),不应该()。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4.、小结
师:第二部分讲了那三件事?
生:归纳,师板书
三件事说明
飞蛾挣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长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诊听心脏律动
五、学习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1、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原句)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2、生感情朗读。
3、生自由答。
4、有感情齐读第五自然段
六、小结
七、作业
1、将以上填空练习做到作业本上。
2、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四年级下《猫》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4、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课文挂图或放大图;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相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导入。
⑴ 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背,教师相机鼓励,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
⑵ 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这么牢?(归纳背诵的方法。)
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如:
温故而知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像这样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多积累一些呀?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恶念è,长念zhǎng。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恶念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念wù),为念wèi。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注意不读破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斜线处停顿,可避免读破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几遍后轻声自读,再指名学生高声朗读,然后齐读。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⑴ 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⑵ 逐个自然段地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⑶ 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⑴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⑵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⑶ 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⑷ 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体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等资料,了解周围老师、亲人、同学的事迹。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或者放大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请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⑴ 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⑵ 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适当进行点拨。
三、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得最清楚。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展示相片,回忆往事
1、激趣导入。
幸福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瞬间的一张张相片,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大家都带来了精心挑选的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相片,让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2、提出要求。
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说说相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拍照时发生的事,再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张相片。
3、自由组合,分小组展示相片。
组内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相片。教师巡视,有意识地发现一些表现不同事情而又有代表性的相片。如:
⑴ 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爷奶奶过生日;我第一次获奖;某位亲戚的开业典礼;堂兄、堂姐或表哥表姐的婚礼
⑵ 值得纪念的地方:随家人游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某公园或大楼建成
⑶ 难忘的童年趣事:坐在碰碰车上;与小朋友抢洋娃娃;做有趣的小实验;某项小型比赛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二、讲述相片,拓展思路
1、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展示。边展示边讲述,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2、组织评议。要求就讲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优点,提出修改意见。
3、指导讲述思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分享你的快乐,除了要把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把相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说生动。如,相片上都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你曾经想了些什么,还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行。
4、再次分组交流,把有关相片的内容说得更具体些。
学生互相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起草习作
四年级下《猫》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四年级下《猫》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