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针对课程内容的系统化设计,教案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下面是公文溜溜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苏珊娜》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歌曲《苏珊娜》,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歌曲磁带、电影《音乐之声》片断
教学过程:
一、有关歌曲《苏珊娜》
1、简介
?苏珊娜》是一首美国乡村民谣,这首欢快的歌谣曾经风靡全球,它是由斯蒂芬·福斯特1847年写的一首歌,同年9月11日在匹兹堡的“雄鹰沙龙”上首次演出。翌年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后,大批的淘金者就是唱着这支生动、活泼的歌直奔加利福尼亚的。后来这首歌曲又飘洋过海,传遍了整个世界,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2、创作故事
据说当时在匹兹堡担任仓库点收员的福斯特,发起并组织了一个业余男声五重唱团。其中有位团员的妻子叫苏珊·肯脱莱脱,相貌十分美丽动人,除了一头金色的.卷发外,她爽朗、活泼、直率的性格也非常惹人喜爱。作者福斯特正是以此为灵感,创作出本曲的。歌中表达了主人公对苏珊娜的刻骨铭心的爱。为了这份爱他可以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爱人黄土埋身也心甘情愿。他远离家乡,四处寻找心上人,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心却像冰一样的冷,但此心不变。
二、学唱歌曲《苏珊娜》
1、学生跟琴视唱歌谱
2、完整按节奏朗诵歌词
3、教师引导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学生唱好附点音符
4、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2
第一课 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从“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
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古琴曲《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表达了守边战士在马上吹奏的军乐,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韵律与情感,孩子们很聪明,乐感也不错,第一遍聆听就听出这首曲子是思念家乡的,略带忧伤的,然后我让学生随音乐默诵这首李白的唐诗《关山月》,提示学生要把诗词朗诵出乐曲的韵律来,六年级的孩子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诵诗词也有一定的.韵律。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桌子当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
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演唱《幸福快车》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松、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2、了解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3、善于发现幸福,能够积极乐观地区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通过一则故事:懂得什么是幸福,用心去感受幸福。
二、新课教授
1、整体聆听歌曲《幸福快车》,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小结:轻松、活泼。
2、节奏练习
3、学唱歌曲
三、分组演唱
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分别演唱一二段,第三段男女生齐唱。在休止符处加入不同的`方式表现。
分组歌唱、小组竞赛、学生互评、独唱。
四、小结学生畅谈对于幸福的理解、幸福的意义。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欣常《巴塞罗那》。
2、音乐活动“奔向2008”。
教学目标:
1.了解第25届奥运会歌。
2.了解与奥运会有关的相关文化。
3、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与奥运会有关的相关文化。
教学难点:
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巴塞罗那》
教师介绍:《巴塞罗那》原是英国流行音乐家弗雷迪?墨丘里1986年应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卡巴耶的邀请,为歌颂她的家乡巴塞罗那而创作的一首歌曲。1991年,被选为第25届奥运会歌。
歌曲引子由合唱队发出热情的呼唤“巴塞罗那”开始,点明本届奥运会的地点。“维瓦”在西班牙语中是“万岁’’之意,歌曲抒情婉转而又气势磅礴,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与自豪之情。
1、初次听赏《巴塞罗那》,学生看教材提供的歌词。
2、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二、导入:这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和奥运会有关的内容,今天我们来看看你们搜集的材料。我们进行一个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音乐活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
三、分组展示、汇报
(1)第一组同学介绍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
欧洲——天蓝色、亚洲——黄色、非洲——黑色、澳洲一一草绿色、美洲——红色
(2)第二组同学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馆;齐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3)第三组同学介绍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圣火点燃仪式。
(4)第四组同学介绍奥运会会徽。
①1900年巴黎奥运会会徽;
②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
③2000年悉尼奥运会会徽;
④2004年雅典奥运会会徽
(5)第五小组同学介绍奥运会吉祥物;介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6)全班分五个组讨论,为画面选配熟悉的音乐。
四、学生自我、互相评价。
五、教师小结。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篇5
知识目标:
聆听民族管弦乐曲《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
技能目标:
聆听电影音乐《海德薇格》,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情感目标: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准确演唱变换拍子歌曲《火车来了》,并自制简易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能富有激情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曲中四小节旋律。教学过程:
神奇的印象第一课时预习导入
一、聆听电影《海德薇格》
1、出示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剧照或播放电影的片段视频,请学生说出电影的名字和故事情节,导入学习。
2、简单介绍电影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 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4、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重复时的变化。
5、完整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
6、再次聆听全曲,听出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二、聆听民族管弦乐《片段》片段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歌曲《晨景》等描绘大自然景象的音乐片段。 2、初听乐曲,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再听乐曲,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音乐给了自己最深的印象,并说出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5、再次聆听乐曲,闭目想象音乐中“瀑布飞泻”这一神奇景象。
三、演唱歌曲《火车来了》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乐曲《火车拖卡斯》入手,回顾乐曲中模拟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滚动声,以火车的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
2、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3、歌曲速度较快,学唱前,教师可采取多听范唱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拍。 4、学唱歌曲。
5、自制几个小型弹拨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