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书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一定十分顺利,如果制定教案的时候过于马虎,课堂的活跃度就会很低,以下是公文溜溜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n 、 l的发音及n 、 l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声母d、 t、 n、 l的形状及d、 t 、 n 、 l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d 、t 、 n 、 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d 、 t、 n 、 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 t 、 n、 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 、p、 m、 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 、 fo、 ma 、 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 t 、 n 、 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 、 t、 n 、 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 d d;鱼儿跳舞t t t;一个门洞n n n ;一根木棍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 d d、用手指摆d的 形状;小伞把t t t、倒拄拐棍t t t、t 和“七”像;独木桥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 p; n 和 u 、 m ; t 和 f ; l 和 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 、 l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 、di 、tu 、nu、 li、 lu 、ni 、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2
学习第三、四两节课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懂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学会“旁、许、石”三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口头组词:乌()鸟()喝()渴()
3、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三、四节。
1、轻声读课文,自己想办法挤住“旁、许、石”三个生字。思考: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它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2、学生自己说说怎样挤住“旁、许、石”三个生字。
石:注意读准翘舌音,并要与“右”比较不同点。
3、乌鸦想出办法了吗?(板书:想办法)
4、它是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的?把课文中有关的这一句齐读一下。(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5、“许多”是什么意思?(很多)乌鸦想出办法来了,这时它的心情不知会有多高兴,让我们一起用高兴的心情来读第三节。
6、乌鸦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来喝到水的呢?谁来把第四节读一下?
7、小石子放到瓶子里,水会升吗?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教师出示用具,做:小实验:拿出一直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玻璃瓶,瓶子外面用红线做好水位得记号,然后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去。要求学生看清老师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去的,放进以后,石子怎么样?水怎么样?
8、讨论。
(1)“一颗一颗”是不是两颗?(很多颗)
(2)出示句字:
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
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
比一比,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没有把小石子有多少说清楚。第二句用一颗一颗,说明小石子有很多颗,也说明乌鸦不怕辛苦、不怕累。)
(3)“一颗一颗”怎么念?要读得慢一些,让人家听了,也知道乌鸦放进的小石子很多。
(4)石子放进瓶子,瓶里的水怎么样了?
教师讲述:石子放进瓶子里,占了水的位置,所以水就升高了。
(5)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
出示句子: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比一比这句话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话把水是怎样升高的说清楚了。)
(6)乌鸦喝到水了(板书:喝到水)让我们用高兴的语气,把第四节齐读一下。
三、复习巩固。
认读词语:喝水口渴到处可是里边许多石子办法升高
四、作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及课文朗读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奔赴 联络 缘故 悬着 捏成 呈现 棕色 光芒 登月
耸立 终于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巨石嶙峋
2、你能说说《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尽量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①板书课题及本文的重点内容。②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上面的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快乐旅行,多味体验。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2、同桌互相读一读刚画出来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②谈自己的体会。③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
(课件2,出示句子1):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品,可以让他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① 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
②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
(课件3,出示句子2):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①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②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自由读、师引读)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课件4,图片)
④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快速地把这段话背会吗?(师生一起背诵。)
4、是啊,在登月的途中,宇航员们的工作、吃饭、休息都跟我们地球上不一样,让人感到有趣,可仅仅是有趣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不便、艰辛)
5、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让再我们一起来看看登月途中的实况,好吗?(课件5,视频录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实际生活的了解,并感悟出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的艰辛。】
6、看完了录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写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工作、吃饭、休息时的句子,读出他们登月时的有趣,读出他们工作的艰辛。
(多种形式的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
?设计理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自己感受宇航员在登月的途中,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工作的不便和艰辛。】
三、再现历史,加深体验。
1、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准备着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你们的心去默读、去体会,看看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①自由批注②集体交流。(根据回答,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终于”、“心驰神往”等词谈感受。
③换位思考: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假如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④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设计理念: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如课文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升华自己的情感。】
2、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1969年7月16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件7:登月的视频录像。)
3、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四、阅读交流,做客月球。
1、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到了什么?小声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很有开发价值)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课件8)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3、1969年7月19日,人类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随后,不断有人登陆月球。,我国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⑴(课件9:视频录像。)⑵看了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切身了解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也使学生有话可说。】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①自由说一说。②写一写。③指名读。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放飞想像,想像不久的将来,月球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的美好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拓展作业:(课件9)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开始登月:1969年7月19日
飞向月球 飞往月球:有趣、艰辛 实现了夙愿
着陆月球:激动、自豪
揭秘月球:真实面目、资源丰富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4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13个二类字,会写“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认识“斤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 认识13个二类字,会写7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生字,精读课文。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3、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4、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5、送字宝宝回家。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7、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二、自主积累词语。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7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具:里边是三横。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皮:第一笔是横钩。已,区分“己”和“已”。
四、口语交际训练。
(一)想象训练。
1、创设情境,在讲台上摆放着被遗弃的铅笔、橡皮、尺子,它们碰到了一起,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2、“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幸、竟、碰”等字的读音;认识“石字旁”,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半包围结构的字“闪、闲”。
2、注意积累本课11个词语,借助图片理解“泉眼”;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心愿”,并能用“心愿”说一句话。
3、朗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
4、知道小山泉的心愿,初步懂得能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二、重点和难点
1、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
2、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了解小山泉的心愿,初步懂得能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三、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设计探究活动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结合拼音,学习“心愿”。
(1)出示音节:yuàn
指名拼读(注意这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
齐拼。
板书:愿
给“愿”组词(心愿、愿望……)
(2)说说你的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心里希望实现的愿望,所以“愿”里有个心字,注意“愿”是半包围结构,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愿”。
2、揭示课题。
补全课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听小山泉的心愿。(齐读课题)
说明:
识字和拼音教学应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在教学中应该相辅相成,以拼音带动识字,又以识字巩固拼音。教学一开始即以整体认读音节“yuàn”引出生字,充分体现这一原则。随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心愿,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理解“心愿”的意思,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意提醒学生“愿”的一撇较长,是半包围结构的,并指导学生动手描一描加以巩固。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时间5分钟,争取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
(1)交流字词。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不幸碰上竟然需要迟迟(自由练读。)
小老师领读,教师点拨:迟——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幸、碰、竟——都是后鼻音
需——复习u见j、q、x脱帽行个礼
齐读词语。
(2)反馈读文。
开火车分小节朗读课文,仔细听清小伙伴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说明:
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另一方面能结合语境学习部分生字,实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的识字要求。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如平、翘舌音音的朗读,前、后鼻音的朗读,整体认读音节的拼读等,这些都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应该反复练习。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节,了解“泉眼”。
(1)出示小山泉的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小山泉是怎样的?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是泉眼?
(2)齐读第1节
2、学习2、3节,了解小山泉的“心愿”。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你真不幸啊,竟碰上这么多贪心的人!(指导朗读-挑战读)
(3)小山泉自己有没有觉得不幸呢?它是怎么想的?,读读课文第3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小山泉心愿的句子。
个别读,小组读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小山泉的心愿是什么?
师生配合读
(4)同桌分角色读2、3两节
说明:
本环节要以读为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行感悟“大家都需要自己,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是件幸福的事情。”同时,在朗读教学中,还要适时引导学生便读便圈划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说话训练
1、小山泉有自己的心愿,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爸爸妈妈有;身边的小伙伴有;甚至连大树花朵也有。你知道他们的心愿是什么吗?请你用“心愿”说一句话。
2、提供句式:
_____________的心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什么)
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什么)(谁)
3、交流反馈
说明:
语文教学既要重视语感训练,又要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越来越聪明。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说话训练首先要教会他们怎样规范地说话,训练时,老师可提供一些句式,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地说,有序地说,培养他们说话的条理性。同时通过不同句式的说话,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种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五)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1、抢读生字新词
2、我会填
()的野兔
()的山泉
()的春雨
()的心愿
3、学写部首“石字旁”,指导写“碰”
4、指导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闲”
说明:
写字指导中,让学生回忆笔顺规则,左右结构:从左到右;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学生写字时,教师注意巡视和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